02.27 疫情期間,父母善用這5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比吼娃更有效

疫情期間,根據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孩子們在家學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些孩子這段時間挨的罵可能比一年都多,父母都在家,有時單罵,有時是混合雙罵。

"坐好呢!不要歪著身子,東倒西歪像什麼樣子?學習沒有學習樣!"

"聽懂了嗎?怎麼沒看到你在群裡發言?你到底是懂還是沒懂?"

"作業做完了嗎?這道題怎麼都不會做?你上課都在幹啥?"

"沒事你不會去看看書啊,東晃晃西晃晃,看著都心煩。"

諸如此類的話,每天都有一堆在等著,孩子被吼的都不知道咋辦,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越罵越傻的感覺。

疫情期間,父母善用這5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比吼娃更有效

孩子不能自主學習,父母也煩,每天苦口婆心說一堆,罵也罵了,吼也吼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父母一邊罵著孩子,一邊還要應付一堆的事情,一下群裡的,一下釘釘,一下拍照,一下輔導,陪讀陪成了班主任。

父母要如何收服這些"妖獸",讓陪讀不再這麼鬧心呢?先來看下陪讀中父母吼罵有什麼後果。

孩子一開始上課,父母就咋看咋不順眼。學的時候不管是坐姿、態度、專注度、方法,是哪裡都能找到孩子的問題。學完以後,又盯作業。作業寫完又盯玩。經常罵的孩子坐立不安。

殊不知父母一旦開吼,經常會陷入情緒失控狀態,很多帶有侮辱性的話語也會脫口而出。"你就是這麼笨"、"你腦袋裡面有糠嗎"、"你這種學習態度,以後肯定沒啥出息"類似這樣的話,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會讓孩子陷入一種"習得性無助"狀態,也就是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父母認同,認為自己就是不行,努力也沒有用,從而緊張害怕,對自己失去信心,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而事實上,要想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力,少批評反而有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越難於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做。

要想讓自己的話有分量,就少叨嘮。為啥部隊裡面,再怎麼刺頭的孩子都服服帖帖,就因為教官的話簡短乾脆,越囉嗦的指令,越沒有威懾力。

那麼怎麼不吼不叫,又讓孩子能自主學習呢?從這5個方面入手:

疫情期間,父母善用這5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比吼娃更有效

1、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管教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二等父母是嘴巴,三等父母用拳頭。孩子和父母都在家,孩子的眼睛同樣緊盯父母,父母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在這段時間,父母同樣需要去學習,去閱讀,去提升自己。不能自己"葛優躺"刷著手機,還美其名曰關心疫情之類,卻去要求孩子坐姿正確、專心學習、沒事就閱讀,想想都不可能。孩子往往對父母好的一面學得很慢,對差的一面學得非常快。

所以要讓孩子自覺自主,父母先按同樣標準要求自己。

2、 保持一致性

一致性包括兩個方面,一來父母不要朝令夕改,沒有目標和計劃,想一出是一出,也不要有計劃,卻被孩子牽著走。

二來父母兩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保持一致性,一個想讓孩子玩,一個想讓孩子學,或者一旦罵起來,各罵各得,要保持主要人物一致性。

否則孩子就會無所適從,茫然失措。

3、 自由空間

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安排,不要事事父母做主,這樣就很容易讓孩子叛逆。但空間需要靠孩子去贏取,自由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通過努力換取的。可以設定一些規則,讓孩子去遵守。

疫情期間,父母善用這5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力,比吼娃更有效

4、 自己事情自己做

學習、做作業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越俎代庖,適當的指導是可以的,但什麼事情都插一腳,甚至作業直接給孩子答案,這樣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剝奪孩子思考的機會。

5、 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逆向思維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成長型思維則可以讓孩子敢於挑戰,不怕困難,相信萬事不能只依賴天賦,努力才是成事的根本。利用在家學習時間比較充裕的機會,讓孩子系統地學習下思維導圖,同時每天進行思維訓練,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維力。

孩子學習需要一定的天賦,但父母有技巧的教育同樣必不可少。用對方法,孩子照樣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