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NBA單手抓球曾非常流行,為何現在好像失傳了?

盤紹東


其實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是由於那一代偶像落幕,所以使得模仿他們的球員越來越少,像喬丹,麥迪等都是之前引領這一時尚的籃球運動員。不過隨著他們的退役,這一籃球動作也變得沒有那麼風靡。同時現代籃球的風格轉變也導致了這種技能的失傳,現在籃球比賽中更加註重三分球和中遠距離投籃,對於這種單打技能也很多選擇放棄。

同時這項技能也是對運動員的巨大考驗,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嘗試的,這項技能需要巨大的手掌和非常強的手指力量,而且就實用價值上講這個技能也不高。很大程度上這是一種挑釁意味的炫技,在實戰中使出這一招,一旦被別人將球部落不僅出醜,甚至會招來教練的大罵。久而久之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使出這個技能了。

而小球時代回合數的增多,使得三分球倍受重視,向被伸單打中距離的技能正在逐漸消失,單手抓球一般在背身單打的時候比較好用。所以漸漸的球員也很少使用這一招,更多的在注重培養投籃能力。這也是一個時代的逝去,所以對於這種技能也只有緬懷與致敬吧。

如今在聯盟中也只有像史蒂芬森麥基等刺頭球員,可能會偶爾無視教練存在,在賽場上使出這一招。而其他球員基本上很少出現,而如果沒有之前喬丹麥迪這種高籃球水平的球員對這項技能的推動,可能很早之前就會失傳。


小白保護你


其實NBA單手抓球也並非是非常流行,起碼我就沒有經常看到,也只是那些大手掌的球員偶爾嘗試了一下而已,這畢竟只是一個耍帥的動作,並不算是籃球賽場上的必需動作,並非失傳,像倫納德也曾經做過這樣帥的動作,只是實際作用不大,所以很多球員也並不會選擇這樣做。

還有現在的打法也是趨於新類型的打法,更看重戰術體系,以前的NBA基本都是陣地戰,更多球星持球單打,持球單打的次數多了,出現即興表演的機會也就大了,其實不難發現,“四大分衛”的時代,直覺上會感覺打球方式比現在好看一些。

現在的NBA就不一樣了,金州勇士帶領起了一個小球狂潮,比較節奏速度極快,都是三分球嗖嗖嗖的投,現在講究的是投籃快,和以前提前落好位持球穩穩的單打不一樣,所以既然要“快”,還要秀一把單手抓球不就錯過了戰機嗎?

回想下2018-19賽季的情景,算的上能一直擁有持球單打機會的巨星,也就是休斯敦火箭的詹姆斯-哈登吧?

持球單打的機會少了,自然單手抓球的概率出現的概率也就會更低一些啊,我印象中好像就只有詹姆斯和倫納德做過。

還有就是不是誰的手掌都那麼大,在比賽中單手抓球還是有壓力的,很可能會秀不成反變五大囧。

我個人感覺單手抓球在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少,這是一種傳統打法衍生的動作,現在NBA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重整體配合,講究瞬間機會,很多曾經的陣地戰球隊都轉變成了三分大隊。說句老實話,單手抓球還真算不上“流行”,也沒有失傳之說,只是看賽場上的球員想不想做這樣的動作而已。


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個贊、給個關注,悟空獨稿,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源自網絡

畫籃球的人


單手抓球這個動作在之前的NBA確實很流行,喬丹把單手抓球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麥迪的單手抓球最風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使用這個動作的人越來越少了。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是單手抓球開始變得不實用而且甚至會影響球隊的進攻。

防守球員的後撤,導致單手抓球沒有了用武之地。

以前的球星為什麼喜歡單手抓球?因為這樣有利於進攻啊。在過去,外線防守的哨子吹的比較松,防守球員經常會緊貼進攻球員,就算補貼著也用手不斷干擾。這個情況下進攻球員如果雙手拿球做動作會有一些不方便,晃動的空間會比較少。而單手抓球可以把球放在身體的後面,只需要利用腳步晃動,一旦有機會進攻直接突破,球也不容易被斷掉。

而如今隨著防守規則的改變外線防守的哨子吹的更嚴了。防守球員不敢貼的太緊,更不敢用手不斷干擾了,因為這非常容易被製造犯規。大多數防守球員離進攻球員都很遠,有的人防哈登的時候甚至都選擇背過手去。進攻球員晃動的空間這麼大,如果來一個單手抓球,那隻能被理解為“裝”了,誰要是習慣性的單手抓球肯定會被球迷詬病。

高節奏的比賽不允許單手抓球的存在。

過去NBA的節奏很慢,外線球員在三分線外拿到球以後經常還要做一些試探步,還要拿球晃動很多次,這個時候單手抓球才會有效果。如今各個球隊打的節奏都很快,進攻球員拿到球以後要馬上決定是突破、投籃還是傳球。沒完沒了的單手持球晃動只會拖球隊的節奏,這是主教練不能接受的。如今的時代是打的越簡練越好,花裡胡哨的能少就少吧。


籃球世界一直是向前發展的,曾經風靡世界的單手抓球如今也過時了。這也代表了時代的進步。


銳理體育觀


單手持球,我個人認為是NBA最帥的動作,也是我曾經一直很喜歡模仿的動作。無奈啊,本人手掌太小,怎麼抓都抓不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NBA賽場是很難再看到球員單手持球的動作,難道真的失傳了?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絕學,也沒有失傳一說。現在很少見到這樣的動作,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個個原因。

第一、進攻節奏不一樣。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因為有大中鋒的存在,NBA的比賽一直以陣地戰為主,每個回合幾乎都是卡著24秒的時間在打,所以包括背身單打、單手持球、內線腳步等很多動作時常都會使出來。但是隨著陣容的小個化,進攻節奏的加快,3-4秒就可以完成一次進攻,通常一次進攻的時間不超過10秒,在這樣的快速的進攻節奏下,如果你在花兩三秒中去單手持球耍帥,這樣就會耽誤進攻的時間,比賽結束後主教練一定會請你去辦公室喝茶的。

第二、有些大牌球員可以在球場上隨心所欲,並不擔心去主教練辦公室喝茶的事情。但是依然很少見,印象中只有倫納德和詹姆斯偶爾會做一下這個動作。其他球員為什麼沒人做呢?因為他們的手掌不夠大,雖然在場下很多球隊都可以單手抓球,但是在球場上單手抓球卻並不是人人都敢玩,一旦失敗了就會很尷尬。詹姆斯曾經在一次對戰掘金的比賽中,弧頂單手持球觀察隊友,然而卻遭到了巴頓的搶斷。

單手持球是非常適用的一項技能,既可以耍得對手找不到北,又可以在觀察球場局勢時起到護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動作非常帥。但是對於手掌小的球員來說一定要慎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溪北風


NBA的單手抓球曾經是無數球迷夢寐以求的技能,喬丹,麥迪的單手抓球被無數球迷模仿。NBA當中從來就不缺乏天賦出眾的球員,單手抓球對於他們這些手掌超級大的球員來講簡直易如反掌。現役當中史蒂芬森,麥基,恩比德等球員都曾再現昔日的這種絕技,但隨著籃球風格和時代的不同,現在聯盟的球員很少使用單手抓球了,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

第一,喬丹、麥迪退役,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近些年來,NBA歷史傳奇巨星迎來了扎堆退役。先是加內特,科比,鄧肯,後有皮爾斯,吉諾比利,韋德和諾維茨基。而喬丹在03年就從聯盟退役,麥迪則是2013年退役。喬丹,麥迪之後,能使出單手抓球晃人的球員幾乎沒有了,就算有也沒有喬丹和麥迪那般瀟灑,現役聯盟之中也很難找出像他倆這麼瀟灑的單手抓球了。就好比喬丹,科比之後,聯盟的後仰跳投也失傳了一般,這下諾天王退役,估計金雞獨立跳投,聯盟使用的球員也會越來越少了。


第二,現代籃球風格的轉變

如今正值小球時代,小球時代回合數增多,三分球越來越受重視,中距離和背身單打這些技能正在消失。而單手抓球這個酷炫的技能,一般在背身或者使用三威脅的時候比較好用。現在聯盟現役球員當中, 還未開發出能把單手抓球和三分投射銜接起來的球員。所以單手抓球這項酷炫的技能,正在從聯盟消失,甚至失傳。

第三,單手抓球是項技高人膽大的技能,一般球員不敢嘗試

單手抓球這項技能看似酷炫,但實則需要非常大的手掌和手指力量來支撐。一般NBA球員也不敢嘗試,而且這不是一項實用的技能,反而是有些挑釁的炫技。一般都是技高人膽大的球員敢在實戰中使出這招,而且還有可能招來教練的一通大罵。久而久之,就沒有多少人能在賽場上使出這個技能了。

總之,現役聯盟當中只有像麥基,史蒂芬森這種刺頭級別的球員,才敢無視教練的存在,經常在賽場上使出單手抓球。而其他球員的單手抓球最多隻是在賽場上曇花一現而已。以後如果不能出現像喬丹,麥迪這種籃球水平特別高的球員,單手抓球這項技能恐怕會繼續失傳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籃視野


單手持球,傳遞出的最簡單的信號就是——拉開單打。因為,球員單手持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球護住球,然後以支撐腿為軸,調整好姿勢和節奏,保證單打成功率。一對一且實力相當的情況下,球員單手持球,防守人是沒有機會能夠干擾到進攻球員的調整。所以,單手持球,多見於擁有無限開火權的超級巨星。他們能夠依靠個人無解的單打能力解決戰鬥。

但是,單手持球,也有很明顯的弊端。第一就是停滯。球員一旦單手持球,就必須停下來,觀察好場上形勢後再進行下一步的行動。這一過程,至少5秒以上,這時,場上會出現明顯的停滯現象,比賽的焦點,都在持球人手中。第二,隊友的存在感非常低。前面已經說了,單手持球,意味著拉開單打。很多時候,持球人一個人就解決了進攻,偶爾會叫一個擋拆,這意味著,其他人,幾乎就是人樁的作用,然後等著隊友不中搶籃板或者快速回防。通過跑動撕扯出空間接持球人助攻的情況非常少,因為停滯,對手也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防守人身上,更容易防守。

現代籃球,特別是小球戰術興起以來,講究的是球動人動,以動制靜,以效率制勝。所以,現代籃球,不但但手抓球不流行了,甚至,球隊不太講究打陣地戰,更多強調防守反擊,不提倡遠距離中投,而偏愛起了命中率略低但是分數更高的三分。

這些年來,球員的素質不斷提高,場上位置越來越模糊,能夠同時防守三個甚至更多位置的搖擺人不斷湧現,讓無限換防成為可能。過去,一個擋拆,就可以輕鬆製造錯位(大打小或者小打大)的機會,提高得分把握。如今,一次擋拆甚至多次擋拆,面前仍然有強硬的防守人。過去,一招鮮吃遍天。內線球員身高力壯就可以拿到大合同,外線球員能夠梳理球隊進攻個人投籃能力缺乏也有一席之地。如今,這樣的球員,正在被不斷拋棄。以勇士死亡五小為代表,場上五人,人人都是精英級別的射手,攻防一體。

人動和球動的目的,是通過不斷的擋拆製造空位機會,打對手防守落位的不及時。這需要場上的五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射程和投籃能力。因為兼顧射程和投籃,球員不會太笨重,也不可能太瘦弱,有要比較強的防守能力。這樣一來,實際上,NBA球員是普遍在往鋒線球員的方向發展,場上的絕對身高降低,平均身高增加,同時整體攻防速度大幅加快。

在這種情況下,單手持球,面對的風險高很多。一旦停止下來,對手的夾擊立馬趕到,很容易造成失誤(兩人合力的視線干擾、出球路線封堵)。即便是進攻球員可以順利出球,但是,因為已經耗費了不少進攻時間,也給進攻方的出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需要找更好的出手點和更準的出手人,以及大範圍轉移球)。所以,如果球隊需要打慢,現在會更多讓球星自己運球調整,也不停球,甚至,從防守籃板開始,球就在球隊的核心進攻球員手中,而不是先交給球場大腦——控衛。


知閒君


單手持球並沒有失傳,只能說現在不流行了。

是否記得上賽季詹姆斯年度最佳助攻,單手持球假傳科沃爾直接胳膊一抖傳給了內線日日奇。

單手持球,往往是許多身高臂長的選手使用的招式,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臂展優勢。在面對防守隊員時,單手持球將球放在身後或舉過頭頂,也能有效防止被掏球搶斷。

那為什麼現在單手持球卻很罕見了呢?

首先說明,有些大中鋒還是很喜歡單手持球傳球的,比如目前的恩比德、約基奇。但現在鋒衛球員往往不會單手持球進攻,主要有以下幾點:

1.單手持球拿球不夠穩,傳球速度不快(擊地傳球除外)。傳球講求快與準,在單手持球的情況下,傳球力道不如雙手同時發力,所以適合短距離的小傳,很難做到三分線外的相互傳遞。

2.單手持球往往意味著背身單打或者突破進攻。麥迪是一位喜歡單手持球的球員,他經常單手持球直接幹拔。許多球員都是如此,單手持球幾乎意味著1V1,而單手也是為了能讓球與防守球員拉開足夠的空間。目前背身單打與幹拔比以往少很多了,所以單手持球也不常見。

3.運動戰多於陣地戰。在目前小球時代,傳切擋拆無球跑動講求的是效率與速度,並沒有戰術能要求某個球員單手持球跟防守球員對峙,如果發現難以突破就趕快分球,對傳球的要求更高,所以單手持球減少。

4.單手傳球不注意就會被搶斷。單手持球發起進攻,如果有包夾球員處理不當就會被搶斷,但是處理好了也能給隊友製造出手空間,但是需要控球紮實的球員才能把握好,而目前控球紮實的後衛幾乎不會單手持球站立不動等跑位,而是自己與隊友同跑製造傳球,獲得進球。

總之單手持球是可以適合身高臂長的後衛的一種進攻手段 ,在對位上可能有好的傳球視野與進攻身位;但是缺點也是不言而喻,拖慢進攻效率,讓隊友持續跑位,單打進球也很消耗體力,所以可能漸漸單手持球進攻會慢慢遭到淘汰。


說客論球


第一個就是身體條件不允許,手掌不夠大的話,不可能單手抓球。

第二個就是現代籃球節奏變快,所有球員都講究速戰速決,就算陣地戰也不可能讓你慢慢炫技。連萊昂納德和阿德託昆博這樣符合條件的球星都不會經常使用這招。

第三個就是有資格使出這招的人比較少。歷史上,喬丹、科比和麥迪用過,都是超巨。一般球員搞這些,很容易被主教練責怪的。



氧氣是個地鐵


簡單點說,沒功夫、沒必要。

很多人說:“隨著XX退役,XX技巧逐漸失傳”,這本身就是謬論。一項技巧能否傳承主要看兩個條件:第一,實用性;第二,是否有生存環境。

喬丹、科比、麥迪(其他典型同理)這些大神成為“單手抓球”技巧的代言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先成了神,得到無限崇拜,於是他們幹什麼都有人模仿,他們幹了特別的事就成為藝術,比如令人不寒而慄的眼神。即使沒有“單手抓球”,以上三位依然是大神。

再說這項技巧本身。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籃球進攻體系還是以陣地戰為主,小球風格屬於另類,打小球的隊伍可以很強,但想拿總冠軍?翻個身睡可好?

落入陣地戰以後,進攻速度自然會降下來(相對小球風格來說),單手抓球可以(在有限程度上)幫助持球人觀察場上形勢,幫助隊友落位,晃動空間也更大,這種“炫耀式”技能也就有了生存空間。但這些技能對球員的幫助實在有限,相反被斷球的可能性更高。沒有金剛鑽還是別攬瓷器活吧。

自從小球風格大行其道,上面說的那些不是不需要了,而是用更高效的方式、在運動戰中完成。拼效率、講團隊的背景下,想拉開防守空間讓核心球員單打的機會也隨之減少。實用性低,還伴隨巨大風險,誰還有功夫和膽量玩單手抓球呢?

另外,個人認為“單手抓球”的真正作用更多在於威懾力,除了喬丹、科比、麥迪(現役也就LBJ)這樣做什麼都會給對手帶來巨大壓力的大神級人物,你換個人試試?比如麥基,威懾力還在嗎?

內線玩等於自殺,外線玩等著被隊友殺。如果你不是神,還是好好打球吧。






語默言堂


nba球星的單手抓球這一動作曾經非常流行。nba球員個個身高馬大,手掌也是大的異於常人,故而他們可以輕鬆單手抓起籃球。上個世紀90年代以及00年代的球星尤其常單手抓球,這些球星中單手抓球最帥當屬籃球之神喬丹。面對緊張貼防的防守者,喬丹從容霸氣的單手抓球,神態輕鬆自若的觀察場上局勢,然後用100種進攻方式摧毀一切防守。


後來的一些喬丹接班人們,諸如科比,卡特,麥迪,詹姆斯,韋德等等都對這招單手抓球青睞不已。時過境遷,曾經的籃球之神早已成為傳說,科比和麥迪也退役多年,韋德的最後一舞剛剛落幕,半人半神卡特也行將退役,單手抓球這一籃球動作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少。那麼為什麼單手抓球會成為過去呢?

籃球動作是跟隨球星的,球星退役,他的籃球動作也隨之沒了影響力,慢慢的也就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喬丹打球飄逸,是美如畫的第一代代言人,他引領的籃球運動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一切動作都會被看他打球的年輕人學習,像突破吐舌頭,後仰跳投,背身單打,拉桿上籃以及單手抓球這些籃球動作都被後來者爭相效仿。於是我們看到那些後喬丹時代的青年才俊,科比,卡特,麥迪,韋德,詹姆斯等進入聯盟後廣泛的將單手抓球運用到比賽中。而如今這些球星基本退役了於是單手抓球也很難看到。



運用單手抓球的球星的退役只是一方面原因,還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nba整體球風的變快。nba 上個世紀90年代00年代的比賽節奏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快,幾乎都是在磨陣地。節奏慢,磨陣地就導致了處理球沒那麼快,隊伍中的巨星拿球可以充分發揮單打能力,而喬丹的單手抓球則是告訴隊友他要拉開單打,於是這一動作也就流行開來。現在的話,nba節奏更快,空間更大,三分逮住機會就投,根本不會等防守球員靠上來,也就不會有那麼節奏那麼慢的單手抓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