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走在人生邊上》:生命不止,修身不止

從小受接受的教育,讓我不相信神鬼,也不相信命運。成年後,有了一些人生閱歷後,我開始變得相信命運了。

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如有的生於富貴之家,有的生於貧窮之間;有的天生聰明,有的天生愚笨;有的健康,有的殘疾。每個人的人生中會遇到不同的事和人……

真的是如我國已故著名翻譯家、作家楊絳先生在《走在人生邊上》裡說的“人各有命”。

《走在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2005年初動筆,歷時兩年多創作完成的。書中講述了在96歲高齡之際,她對命運、靈魂、鬼與神、生與死、靈與肉、人生價值等根本問題的思考和看法。

書中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關於神與鬼,人的本性、個性、靈魂,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命與天命,人類的文明,人需要鍛鍊,修身之道,人生的價值等問題的自問自答,充滿哲思;

第二部分是楊絳先生記述自己生活中所經歷的、所看見的、所聽到的一些事情,佐證了她在第一部裡講的看法,引人深思;

第三部分是楊絳先生百歲時,回答讀者的問題,她對婚姻、理想、事業等的觀點和做法,值得鑑戒。

《走在人生邊上》中,楊絳先生引用了孔子、孟子、荀子、弗洛伊德等中外大家的觀點,及自己、身邊人的事、中外名家的事,進行古今、理論和現實大碰撞,既有哲趣,又有情趣。

命與運

楊絳先生認為:命運最不講理,愛捉弄人。比如有些人不學無術(笨蛋、混蛋),卻順(欺)風(世)順(盜)水(名),名利雙收;有些人才華橫溢,品德高尚,卻坎坷困頓,窮苦潦倒。

我們看到身邊也有這樣的情況,但只會哀嘆或抱怨命運不公。

而楊絳先生就不同。她深入思考,並根據傳統知識,分析說:命運分命與運。命有好有壞,運也如此。有的人命不好而運途通暢,有的人命好而運途不好,有的人命與運都不好。

面對不講理的命運,我們隨意而安,得過且過嗎?楊絳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讀者答案。

解放之際,親朋勸她和丈夫錢鍾書去國外生活,並安排好了很好的工作。她和錢鍾書也瞭解一些蘇聯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但他倆決定留在自己的祖國。

後來他們夫婦歷經多次政治運動,還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幹校。這期間,他們仍堅持自學和讀書。楊絳喜歡小說《堂吉訶德》,於是自學西班牙文,從1956年開始翻譯西班牙版的《堂吉訶德》,於1978年出版中譯版(是我國第一部從西班牙文翻譯過來的中譯本)。

楊絳譯翻譯的《堂吉訶德》,語言流暢,註釋詳盡,是公認的最佳優秀譯本,深受讀者喜愛。

身處困頓之境,楊絳一心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夢想,而且為促進和推動我國和西班牙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楊絳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我選擇來對待,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之路。值得我們學習。

人的本性

(1)人是血肉之軀,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而且要吃好喝好,要住舒適,要戀愛,要玩耍,可以說享受的慾望是無窮盡的,所有人的一個本性孔子說的“食色性也”。

(2)靈性良心

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禮也,……,人義禮智,非有外鑠我也,我固有之。”

楊絳先生根據孔子、孟子的觀點,認為人的靈一個本性是靈性良心。“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鼓動並督促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標準的道德心。”

人的食、色、性與人的靈性良心兩個本性是矛盾不相容的。人會用各種歪理支持自己的私慾。

因為楊絳先生認為人要修身,要讓靈性良心時刻管控肉體的慾望。

修身之道

楊絳先生建議:靈性良心鍛鍊肉體時,需用合適又和悅的方法,要寬容,恰如其分。肉體的基本要求不能壓抑,要給予適度的滿足,如要吃飽喝足,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正常的情感要求得到滿足,允許身心和諧。

人的靈性良心越鍛鍊越強,所以修身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唯有如此,才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純正。

《走在人生邊上》充滿哲思,能為身處事業、婚姻、人生迷茫中的人們指點迷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