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何讓中醫藥走出去與世界交流??

孫雪涵


堅持中醫獨特優勢,創建人類健康事業髙端品牌。一,優化中醫理論表述,普及中醫文明。二,接納髙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現代製造業~)提升中醫診斷模式和診斷水平。三,發揮中醫個性化服務特色,專科專病專向服務病患者。四,改善中藥粗,大,黑表像,發展優質經方,驗方,時方,保健食藥品和中成藥批量生產。五,建立和規劃中藥地標種植養殖生產基地,牢牢地控制正宗的國產原料,嚴控中藥初加工質量。六,組織國家,社會,企業和個人,建立中醫藥跨國企業和產業鏈建設,向世界宣傳,推廣中醫藥,讓世界分享中醫藥。


驚天雷704


中醫藥不可能走向世界,更加不可能與現代醫學交流。

因為中醫藥的理論不科學 !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民間土醫都已經退出醫療行業,只有少數民間土醫還在掙扎,其中包括中醫藥。

從中醫的教材裡就可以看到,中醫藥的理論就是陰陽五行學。而陰陽五行學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來,沒有促進中醫藥進步,所以中醫藥一直都是原始落後。

現在,國內能夠生存的中醫藥,都是依靠西醫。

中醫藥一直拒絕雙盲試驗,就沒有科學檢測證明,就不可能得到世界醫學界認可。

中醫藥的理論與現代科學理論格格不入,中醫藥就不可能與現代醫學交流。

即便是國外民間土醫,也因為各自的理論,也無法進行交流。

中醫藥不可能離開陰陽五行學,不可能拋棄兩千多年的"臨床經驗",也不可能接受數理化理論,當然也就不可能現代化。

人類的進步就是淘汰落後的,創造先進的。

西醫每時每刻都在創新,都在進步。

而中醫藥總是在古人古書和古方中尋找秘方,不被淘汰才怪了,誰想跟你交流?


紅色土地640


中醫本不應該記古人,而應該記科學家,藥理學家,不通過三期臨床就胡亂用藥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中國的醫藥學歷史,除了屠呦呦的乙醚提取青蒿素,還有就是華裔科學家陳克恢,你如今感冒用藥裡面有很多偽麻黃素,相信大家都用過。而這偽麻黃素,就是通過對麻黃素的改進獲得的。

日本在唐朝也學習我們的中醫中藥,但是黑船開國之後,日本興起了蘭學。長井長治,就奔赴荷蘭學習蘭醫(天然草藥和西方外科手術融合),1871年去柏林學習有機化學。老師是奧格斯特·威廉·馮·霍夫曼。如果你學過化學,那麼就知道“霍夫曼消除反應”。1883年,這位日本人回到日本,在東京帝國大學,發現了“麻黃鹼”。他當時服務的是住友製藥,算日本一大財閥體系。但是他研究的不深入,效果僅僅是擴瞳。

1923年,陳克恢和北京協和醫院同事卡爾·F·施密特分離出了麻黃鹼和左旋麻黃鹼。他們發現麻黃鹼可以替代腎上腺素的作用來治療哮喘,並且還可以口服使用。後來這個成果輾轉到了美國賓州大學,1926年被批准應用在臨床。陳克恢後來一直在禮來,並一直致力於生物鹼藥物的發現。

麻黃鹼在二戰之前為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出口項目,後來出現了合成麻黃鹼,中國出口才逐步下降。在中醫早期方劑,比較普遍治療感冒哮喘的就有麻黃湯。然後很多人不知的是,麻黃亦有副作用,而只有通過藥理學和化學的方式提取或者合成,才能發揮必要的作用。而左旋麻黃鹼副作用相對較小(手性)。

陳克恢舅父是中醫,所以赴美其勵志研究藥理,學校論文就是對肉桂桂皮油的研究,除了最著名的左旋麻黃鹼,後期的研究有蟾蜍毒素和常山鹼,也有對氰化物中毒的處置方法,丙氧芬等等,我國多少說是中醫學的,能夠有他老人家的成就?有和現代醫學結合研究生物醫藥的決心?

所以,你說中醫如何走向世界?你得讓一群老中醫學習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等,但是你覺得他們學得會嗎?即使學會了,他們也沒有這個耐心。全世界生物鹼大發現,在1850年到1920年左右,基本能夠發現的植物裡面幾萬種生物鹼,都提取和發現完畢。後來上世紀90年代日本人想要拓展一下,結果發現效率太低。

其實生物鹼的發現就是現在生物製藥的基礎,也就是生物技術。中醫藥的問題就在於他停留在幾百年前。如果讓他現代化,他就要擺脫現在那種賣草藥的舒適區,這可是很要命。


財經紙老虎


2012年中國“雲南白藥”出口美國被拒絕後算是一個警醒,中藥進入美國市場還有很多路要走。

雲南白藥遇到的第一個關隘即是處方透明,寫明成分。而該藥處方是保密的。既然是藥,還要在當地做藥理實驗,有衛生監管部門審批,否則不能進入市場。

當時一看這種情況我方就自行撤單了。

這不是在刁難誰,它們市場的法制化一直這樣運行。因此中醫藥走出國門並不是憑几個患者說有效就行了,它還有一系列的藥理學實驗程序和審批,這些程序是針對西藥的,也針對中藥。

看了香港電影“刮痧”了嗎?刮痧在美國是犯法的。兩種文化的認可,就需要很長曆史時間。


落地的果子


拿出科學的數據,雙盲實驗,三期臨床,中藥通過FDA。摒棄不符合客觀規律的荒唐理論,不要考驗人類的智商。在全人類認可的前提下才能走出去和世界交流。臆想的,哪怕是經驗的東西都是不能被人類文明接受。


傳奇1750410


首先,中醫是一直有走出去跟世界交流的。問題在於,西方社會或者說西方科學界對於中醫的接受程度並不高。因為中醫體系從一開始就跟現代流行的科學體系不兼容,外國人很難理解我們的中醫思想,因為我們的中醫思想並非單單是醫學哲學理論,還加入我們的儒家道家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成。如果不接受這個,就沒辦法談交流。所以我們現在很多在現代科學教育下的人是沒辦法能理解中醫的,甚至覺得那就是騙人的。還有提倡說用西醫的方式來做中醫,廢醫驗藥,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方式不對。這就像你跟牛說:傻子,草有什麼好吃,牛肉才好吃,吃牛肉吧。牛肯定一臉懵逼。讓中醫脫離它來源的基礎理論,那它就不存在了,還談什麼後面的事情。

中醫藥跟世界交流,首先是找出當下發現的那些有毒的中藥的安全劑量範圍,或者檢驗一個方劑的毒性反應,是按整個方劑的去研究,而不是單獨研究某個單一的藥材。更重要的中藥材的道地問題,現在的中藥材市場很亂,以次充好甚至李代桃僵都是有的,藥方有用,藥材無用也是枉然。

不用擔心關起門來研究,只要有效果也安全,那就可以隨時接受世界的挑戰。那個時候世界的聲音也許不是批評和質疑,而是OMG,不敢相信!


懷禪雜談


自己發展好才能走出去,中醫藥發展宏圖遠大,但實際發展中遇到數不清的困難,政策上的,人為因素上的……,需要幾個若干年不好預測。

在目前時期,古代和現代的思想、現實碰撞和路徑都還在探討、探索、爭執中怎樣古為今用、不失傳統的,又可穿插現代醫學,與營養學醫學、西醫、心理學等等結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堅持傳承博大中醫思想,秉承精深中醫方法和古經方,這是我個人美好願望。

在以上此基礎上,革新並與時俱進學習西醫等,以人為本,遵從自然,遵從科學,遵從經驗(臨床),普及中醫辯症理論,人人用簡單的中醫養生方子、藥食同源方法,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同時,遵從基因研究、細胞學、量子醫學,把中醫精神能與先進的科學的治療技術融合在一起,中醫就可走出國門了。

個人美好遠景,望能實現!


慧澤惠


其實已經走出去了,日本註冊了75%的中醫方劑,中醫針灸在美國已經合法,韓醫本質也是中醫,可以說隨著我們的這些老中醫逐漸離去,中醫基本上就徹底的走出去了。


混吃混喝混光陰


中醫藥走出國門,讓世界接受,必須按世界規矩辦,不可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中醫藥走向世界必須跟各國分別談判,跟申請加入WTo差不多。

要讓中藥得到認可,不能用自我解釋的方法,自我鑑定。

你要拿出全套藥物鑑定的材料,藥物化學成份,化學分子式結構式分子量,臨床試驗,毒副作用……等等。

人家也不會貿然批准,也可能進行驗證,說不定費用:還得你出。

中成藥還好辦點,必競中成藥還有固定成分。中藥湯劑就不好辦了,千人千方,浩如東海,怎麼鑑定?

中醫藥走向世界,難度有點大,不如就在國內發展。

我們有14億人的龐大市場,我們有眾多中醫愛好者,不愁沒有銷路。


辛福先


誰會希得去理會巫術加騙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