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近,《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把中國人惹毛了。

因為它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當然也是中國人

我看到《華爾街日報》“不恥行徑”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需要知道報紙老闆是誰。


我查了一下:它在2007年以後隸屬新聞集團(News Corp.),所以它現在的終極大boss默多克(Rupert Murdoch),即鄧文迪的前夫。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然後我就笑了,看來,默多克又在給特朗普“送禮”。

美國人都知道,默多克特朗普

關係很鐵,因為默多克福克斯新聞電視臺(Fox News)就是特朗普宣傳喉舌,如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是特朗普的忠實黑粉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過,如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曾對默多克和特朗普的關係定位只是“a friendship of convenience(利益之交)”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在說些什麼

亂七八糟的?

我在說:政治說到底是人;新聞傳媒(news media)就更甚了,看穿了,就是人、只是人、也僅僅是人罷了。

人就是偏見(bias)動物,所以人搞出來的政治新聞傳媒就不可能是替天行道為民請願

公平正義嗎?對不起,這裡不賣

在中美局勢

緊張的當下,趁著中國罹難,默多克授意編輯們“玩大一點”,讓自己的總統哥們兒“一時爽”,這種邏輯完全說得通


另一個佐證我的推理證據是:《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我一字不漏地讀完了,我的感覺是寫得“十分一般”

而且我們還需注意它的刊登位置Opinion section(看法版塊)

(注:下圖僅以《華》往期報紙為示例,而非刊登此次爭議文章實際頁面。)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Opinion section

一般橫跨第151617頁,並非頭版(front page)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Opinion section裡有硬核政治,也有軟糯文化;有

固定作者的長期專欄,也有非固定作者的“偶然為之”


《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的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是這個版塊上的“常客”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文章僅以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背景,評論了前景晦暗不明的中國金融市場

文章的導語是:Its financial markets may be even more dangerous than its wildlife markets.

翻譯:它(指中國)的金融市場也許比它的野味市場更危險。

當然文章的標題(headline) 奪人眼球的嫌疑。


英語媒體

裡,opinion(看法)fact(事實)可以看作一組反義詞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區分這2者是一個基本常識,也是一個曠世難題

媒體從業者

讀者來說,都是如此。


《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是一篇不折不扣的opinion piece(看法文章)

往好裡說,它表達作者觀點態度

往壞裡說,它僅僅表達作者觀點態度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一個作者人或事都沒有自己的立場,那ta基本是廢物

一個作者人或事空有偏見,而無法用事實去支撐立場,甚至勇於糾正自己的偏見,那ta基本也是廢物

《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洋溢著悲觀,但我讀完卻沒收穫什麼真知灼見

所以我其實有些意外:寫得“十分一般”,怎麼就莫名其妙“火”了?!

但我唯一負責任結論是:文章內容並不像其標題暗示的,對中國人健康狀況進行惡意攻擊或表達種族歧視,不管是關於危急的當下還是苦難的過往


只能說,光看這個題目,中國民眾就足以產生生理厭惡。

sick man其實只是普通

名詞短語,表示“生病的人”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們可以任意造句: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考證,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斯一世(Nicolas I of Russia)是世界上最早將這個普通名詞變成政治術語的人。

他形容土耳其建立的奧斯曼帝國(the Ottoman Empire)1850年代已是“sick man of Europe(歐洲的病人)”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20世紀開始後,事情就有趣了:

● 60、70年代,英國曾被稱為“sick man of Europe”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 90年代,德國曾被稱為“sick man of Europe”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 2005年,《經濟學人》曾稱意大利“the real sick man of Europe”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 曾被冠上這個稱號的還有:

法國(2014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西班牙(1995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葡萄牙(2007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希臘(2011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個長名單裡還包括烏克蘭俄羅斯


我們能總結2點:

第1. sick man發源地歐洲,後來其最常規的指代對象也均是歐洲國家

所以,我們如用sick man來搜索維基百科,最先顯示條目是這個: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即:歐洲的病人


所以,這個概念被玩久了,就有人“不耐煩”了: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題目翻譯:歐洲的病人是歐洲。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題目翻譯:歐洲的新病人:歐盟。

最狠的: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題目翻譯:歐洲:地球的病人


第2. “歐洲的病人”主要比喻一個歐洲國家經濟發展困境

《經濟學人》這本雜誌就向意大利(前文)葡萄牙德國派發過這個封號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但,也不乏英國這樣的倒黴蛋,這個頭銜21世紀以後又不斷回到它頭上。

有時因為國民健康歐洲

後腿(2017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有時又因為脫歐(Brexit)政治動作(2019年):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而且這2篇文章都是英國媒體對自己國家“侮辱”《泰晤士報》(The 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那“歐洲的病人”如何演變成了“東亞病夫”呢?

維基百科條目是: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直譯也只是:亞洲的病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維基百科也有中文內容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維基百科這2個條目“sick man of Asia”“東亞病夫”基本是兩重天

我們完全無法將2者等同對應


如果再加上“百度百科”的條目,我們真能相信“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3種條目似乎各有立場,儘管

“百科”這個詞彙都聽來冷靜中立得像手術刀


維基英語條目只分析了sick man of Asia產生的時代背景

1. 清末,英國鴉片傾銷使中國出現了上癮者群體,即“病人”

2. 同期,sick man of Europe的說法已在世界通行;

3. 清政府西方列強認為腐敗無能

病入膏肓


維基中文條目告訴我們:

1. 梁啟超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東亞病夫”4個字的人,目的勸勉同胞奮發。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2. 西方人用sick man of Asia抨擊清政府,而非中國人身體素質

3. 在李小龍電影《精武門》裡,日本人蔑稱中國人“東亞病夫”,這是完全杜撰的情節。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所以,“sick man of Asia”到底等於“東亞病夫”嗎?

光看“病夫”這個古漢語詞彙,我們能

想象這絕非一個簡單的翻譯過程。

因為這4個英語單詞僅僅直譯“亞洲的病人”


更何況日本菲律賓都曾被英語媒體定義為sick man of Asia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在文章《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發酵為外交事件後,《紐約時報》最早披露了《華爾街日報》的內訌。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華爾街日報》的53名記者編輯聯名寫信給該報高層,抗議這個“derogatory(貶損意味的)”標題。

《紐約時報》分析了《華爾街日報》內部長期存在的新聞部門(news side)評論部門(opinion department)之間的矛盾,這就是一組活生生factopinion之間的矛盾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過,我看到這個新聞,又產生了第一反應:這2大報紙之間仇怨似乎很深啊。

第二反應是:在健康肌體的內部,總有互相制衡的力量。

第三反應是:中國網民其實無法瀏覽這些報紙的網站。


英語是以嚴謹的形式來反映說話者思維真相的語言。

它很好。

但這從不意味

著:用英語傳播的文化都是真相

因為真相始終需要操作

始終有自己的好惡傾向

(本文完)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 不間斷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在中國工作15年
  • 曾受僱於新東方﹑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輕鬆調頻Easy FM﹑視覺中國集團﹑華納唱片等
  • 擔任過英語老師﹑英語動畫電影製片人﹑編劇﹑導演﹑記者﹑主持人等
“病夫(sick man)”到底是什麼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