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正在值勤的王建林老師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抗”疫“戰爭中,志願者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運送醫療物資,駐點守卡,逐戶走訪登記,不畏艱險,不計報酬,義無反顧;他們的名字鮮為人知,他們的付出默默無聞,但他們真真切切地奮戰在一線,擔當作為,盡己所能,為城市的運轉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匯聚起全民戰“疫”的磅礴力量。

徐家鎮中心學校的王建林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寒假剛開始的時候,和以往並沒有什麼不同。為工作忙活了一個學期的他,準備在寒假裡做做家務,陪陪老人,帶帶孩子,指導一下孩子的學習……然而美好的一切,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

電視新聞、電腦網頁、手機推送,都是確診病例的增加、感染的蔓延、醫療資源的短缺……形勢越來越嚴峻,一種痛瞬間跨越千山萬水,抵達每個人的心間。

1月31日早上,青心公益群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協助社區登記進出人員、車輛信息。此時社區的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加班加點好多天了,大年初一都沒有休息。得到消息的王老師決定報名:“咱能搭把手,能幫多少是多少。” “我希望儘自己所能,為早點結束這場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

2月1日王老師就正式上崗了。

· · ·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這樣的表,

最多的一天

登了13篇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從這一天起,王建林老師一直持續上崗20天,不懼雨雪寒風,沒有間斷一天,沒有懈怠過一分鐘,沒有和居民因為管控發生過一起衝突。他說:“值崗時我必須儘量少喝水,這樣可以不上廁所,一方面減輕搭檔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避免在公共衛生間陌生的環境當中接觸到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細菌。”他說:”網格化管控,若頂不住,後果不可想象。這裡,是阻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守好這裡,就是築好了防控疫情的'防火牆'。”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這句話本來是雅斯貝爾斯談及教育本質的。作為志願者的王建林老師,用自己的行動,和身邊的人也是這樣互相感動互相啟發。

“隔離疫情風險,但不隔離關愛。”他用人民教師的耐心和愛心,頂風冒雪堅守崗位,護衛居民群眾“生命線”。一面是仔細盤查,嚴防死守,隔斷疫情;一面是暖心服務,急居民所需急,為寒冬裡的這場防疫攻堅戰注入真情與溫暖。

金碃嶺小區居民來看望九十多歲的老爺子,被王建林老師擋在小區外。“…送東西也不行嗎?放下就走總可以吧…”“不行,可以下來拿。”“九十一了,這麼多東西,四樓,怎麼拿呀?”中年男子又急又惱。“東西放下,您留個電話和地址,我們幫你送上去。” “那好”男子餘怒未消,帶著一絲懷疑,扭頭就走。當王老師滿頭大汗地把老人的東西提到四樓時,老人臉上露出了驚喜和感激。在王老師地努力下,志願者的行動慢慢地得到了居民的認可:他們主動地配合檢查;熱心的居民送來了暖帖,還有酒精……

王建林老師說:“執勤第四天,愛心人士給我們志願者每人一個水杯,當他們給我送來薑湯的時候我沒有接。但我們心裡挺感動,覺得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仔細盤查,

築起一道牢固的“防火牆”

報名之初,王建林老師給妻子打電話,妻子擔心道:“萬一你帶上病毒傳染給咱兒子閨女怎麼辦?” 執勤一週後,丈母孃說:“你可有點數哈,你這又是老婆又是孩子的。”

面對家人的擔心,他說:“我知道這個病毒的厲害,但我會盡最大努力保護好自己,也希望每個人都好好的。”

王建林老師給自己準備了執勤專用工作套裝——外套、褲褂三套,鞋兩雙,游泳鏡兩副,防風面罩一件,頭套帽子三套,手套兩副。另外,又準備了專用消毒器物——酒精兩小瓶,雙氧水兩瓶,外用防感染噴霧一瓶。每天早上從靜園小區出發到不同社區執勤,晚上從值勤社區先回城東二區老房子,消毒殺菌換衣服,並整理好第二天的裝備才回靜園小區的家。

問: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傳染性比SARS還要強,你不擔心,不害怕嗎?

王建林老師說:“要說到怕呢,還是有點擔心,但是不是恐懼。就覺得這件事,始終需要有人來做,大家都來搭把手,把事情做好,疫情才能早點過去。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做好防護,謹慎再謹慎——我告訴自己,必須好好的。我是來幫忙的,如果不保護好自己,就會把自己變成傳染源,那就是幫倒忙了。”

執勤中的防護措施與原則,已經成為王老師的習慣。

不碰被檢查者任何物品,如工作證、身份證、通行證等;不敲車窗;執勤中儘量不喝薑湯,不上廁所;不要居民自己動手登記;不在搭建的臨時帳篷吃東西;每隔一段時間,用酒精噴壺噴噴手套、褲腿、鞋;執勤回二區,最後摘手套,倒數第二摘口罩,並且封印它們。



被封起來

的衣物、手套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總之,做好志願服務,王建林老師既有滿腔愛心,又有足夠的理智。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抓緊時間掃雪

“我也會害怕”!

“疫情志願者”畢竟行走在危險邊緣,即使王老師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還是不免會有擔心的時候。

他說,最考驗我的,是正月十二那天。那天天氣格外冷,風也特別大。福利巷是南北衚衕,兩邊是高大樓房,卡口的位置正好是在風口上。隔離墩被北風颳得咕嚕咕嚕跑,他剛擺好,回頭一看,登記表,連同夾著的硬紙板又被吹扣在地上……來往的車輛搖下車窗,司機都凍得縮著脖子打冷戰。這樣的天氣,為了方便居民辦理通行證,王建林老師要求大家把證件遞出來就好,不要下車。自己卻一直站在寒風裡。

當天下午四點半,他自己鼻子嗓子卻開始不舒服了。他說,那是他心裡壓力最大的時候:我感冒了嗎?有中招的可能嗎?要不要報告負責人?晚上他泡了一大杯蒲公英,把口鼻湊到杯口,吸著熱乎的白汽……第二天一起床,發現自己還和昨天一樣,高興地對自己說“還好,我沒感冒。還能繼續堅持。”

“疫”線故事丨記抗“疫”志願者王建林老師

“我經常給學生們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疫情面前,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王建林老師和所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迎難而上、盡責堅守的人們,用行動表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為我們在疫情陰霾中點亮了一束束溫暖、希望的光,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