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哪部影視劇,你覺得最貼近生活?

煙雨闕


比較貼近生活的影視劇有很多呀,電視劇和電影都有。


貼近生活的電視劇,比如趙本山的《鄉村愛情》系列,已經拍到第12部了,這部電視劇完美的呈現了東北的日常生活和農村裡的家長裡短,很真實;再比如口碑一直很好的《小歡喜》、《都挺好》,也都是很貼近生活,題材應景,很容易引起共鳴。


貼近生活的電影也很多,比如上映後一直口碑很好的《無名之輩》、《後來的我們》、《少年的你》、《地久天長》。


小編平時看劇,主要是看電影,看的連續劇比較少,如果要說哪部影視劇最貼近生活,小編覺得應該是這部,張楊導演,高圓圓、徐靜蕾主演的電影《愛情麻辣燙》。


《愛情麻辣燙》是部老電影,而且口碑極好,影片是1997年上映的,當時票房就達到了3000萬。可能很多觀眾沒看過,但是小編一直覺得,這部20幾年前的電影,比現在的這些商業片要真誠得多,並且也很貼近生活。


影片由5段短篇故事組成,採用的是插敘的方式,說透了平凡生活,一度被譽為“華語商業愛情電影的開山之作”。影片裡,王學兵飾演的周建和劉婕飾演的夏蓓在婚前準備過程中,見證了5段不同年齡段人的愛情故事,這些人的故事,彷彿就是男女主角的過去、現在,甚至是可能的未來。


這5段故事分別為:《聲音》、《照片》 、《玩具》 、《十三香》和《麻將》。《聲音》,是少年人朦朧美好的初戀風情;《照片》,是青年人熱戀的轟烈;《玩具》,是年輕夫婦婚後平淡的生活與幻想世界的差距;《十三香》,是人到中年再次面對愛情考驗時,走上離婚之路的無奈和堅決;《麻將》,是步入人生黃昏之境的老年人,沐浴夕陽之戀的溫馨。


看完《愛情麻辣燙》,感受頗深,愛情,也許就像是麻辣燙,每個人入口的感覺不一樣,消化後的反應也不一樣。小編真誠的推薦這部接地氣的作品,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看,看完都會感同身受的。


影評叫獸


我國產電視劇看得不多,特別是前一陣子的抗日神劇把我嚇得不輕。我記得90年代有部《孽債》的電視劇非常貼近生活,就像自己的生活被搬上了屏幕,劇中的人物顯得很熟悉就像隔壁的那誰誰。

因為這部電視劇,我還去買了同名小說讀了一遍。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的上海,一群十來歲的孩子到上海尋找他們的親生父母,他們的父母在文革時作為知青被下放到西雙版納勞動,本來以為要永遠呆在西雙版納的他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自然就和當地人結婚生子了;可是不久後,他們得知可以回上海落戶,並且享受優惠政策後,對未來又有了憧憬的他們留下了愛人和年幼的孩子毅然回到了上海;回到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大都市的魔力讓他們忘記了西雙版納的妻兒老小,又都組建了新家庭。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知青面對突然出現的從西雙版納尋親的親生骨肉,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面對同樣的問題展現出來的人性也迥然不同。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多撫養一個孩子並不輕鬆,每天的柴米油鹽都是問題;而相對富裕的家庭,又怕孩子的出現給自己添累贅,把孩子象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推卸責任。電視劇拍得很寫實也很細緻,把普通百姓的煩惱和維持家庭的艱辛刻畫得細緻入微,真實地描繪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風貌。


凡尼老貓


貼近生活的電視劇還是很多的,特別是那些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更能顯現貼近生活。為此我為大家推薦一部《歲歲年年柿柿紅》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是屬於農村題材的很好看,也很感人!故事講述的是70年代末農村姑娘王柿紅和同村的牛旺相愛,最後談婚論嫁時為了一份彩禮鬧得不可開交而分手。當看到愛人牛旺入贅鄰村,姑娘王柿紅萬念俱灰的選擇了上吊自殺。可是在自殺的大樹下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教書先生王長安相救及相識。

為了報復牛旺,姑娘王柿紅賭氣嫁給了王長安。起先柿紅嫌棄王長安窩囊,新婚之夜都未讓王長安進屋睡......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生活相處柿紅慢慢的成熟起來,開始接受了王長安了。同時柿紅也被王長安身上的那種淳樸、儒雅的人民教師形象感動。且也深深的愛上了他。也有了愛情的結晶孩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天有時候也很無情!當柿紅的美好生活過的滋滋有味的時候一場意外的車禍奪去了愛人王長安的生命。柿紅的生活陷入了無比灰暗,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獨自扛起了家庭重任!為了對得起丈夫王長安,也為了將孩子們教育成才走出大山,在煎熬和困苦中承擔起責任。一家人就這樣在艱難的往前走,生活的重擔並沒有壓垮這位堅強的母親反而使王柿紅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最終兒孫滿堂收穫人生幸福!


軍迷5537


我覺得是電影《我不是藥神》,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拍的真的是很好,也是一部這些年來最貼近現實生活的電影,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我不是藥神》反映了社會底層買藥困難的現實。相信很多人都被這部電影中白血病患者的買藥貴的現實深深的震撼了吧,一瓶藥在製藥公司要幾萬塊錢,而且只能治療一段時間,都是中國的普通百姓,誰有錢吃得起這種藥?誰又能天天吃?而且一瓶藥太少,維持不了多久,可想而知底層患病的百姓是有多艱難了。

二.《我不是藥神》反映了製藥公司與患病百姓的矛盾。製藥公司生產藥物是以盈利為主,畢竟研究且成功生產出一種能得到患者和政府認可的藥物必須經過層層考核且需要漫長的時間,期間花費的成本和時間都非常多,製藥公司要考藥物盈利這無可厚非,畢竟公司要生存就得盈利。

而底層患病百姓要活著就只能去買製藥公司的藥,但藥又確實太貴,幾萬塊錢一瓶,且用不了多久,這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吃得起的,但患者想要活著又必須持續的吃這種藥,所以製藥公司與社會底層百姓的矛盾就很難調和了,除非政府出臺一些補貼或者有利於雙方的方案,要不然也很容易會引發局部的社會動盪的。

三.《我不是藥神》反映了國家在對於這種製藥公司與患者買藥困難之間有關法律文件可提供的幫助並不是非常多。其實在這部電影中影片只反映了白血病患者買藥困難的一種情況而已,在中國很多地方也會有其他病痛買藥困難的情況,而雖然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有利於製藥公司與患者的法律文件,但在很多地方還不夠完善,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不得不說《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拍的很有意義,畢竟目前反映社會現實矛盾的影片實在不多,能通過影片把社會上隱藏的很多問題揭露了出來,讓人看完覺得震撼之餘又引發了大家的思考,這樣的影片才是好的影片,你們覺得呢?







陽陽Vivian聊電影


說起哪部電視劇最貼近生活,我首推《激情燃燒的歲月》,從2001年首播至今,已經過去近20年了,但每次回顧這部經典,還是覺得回味無窮。

一、演技真實

《激情燃燒的歲月》由康洪雷執導,孫海英、呂麗萍、陳麗娜等主演。講述了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硬漢石光榮在革命勝利後追求知識分子褚琴,兩人組成家庭後的平淡而瑣碎的生活。石光榮的硬氣與大大咧咧;褚琴的溫柔與體貼善良;兩人在磕磕絆絆中有過一生,共同經歷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由孫海英扮演的石光榮如同從生活中走來的一般,角色與演員融為一體,讓人不會出戲。佩服導演康洪雷選角色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所有演員演技都在線。在蘑菇屯鄉親來城一集中,演員們將農民的淳樸與狡黠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大呼過癮。

二、配樂震撼

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配樂由關峽作曲,大氣恢宏又不失細膩溫婉,讓人印象深刻。

三、獲獎無數

該劇一舉獲得: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作品獎\r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r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r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美術獎

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錄音獎

四、劇本真實

值得一提的是,孫海英、呂麗萍也因為這部劇相識相戀。張紀中在第一次看到劇本時,就坐在衛生間馬桶上痛哭流涕。

攜手走過磕磕絆絆、平淡而又平靜的三十七年,石光榮和褚琴為我們演繹了中國夫妻真實的一生。儘管已經過去近二十年,這部劇依然是我心目中最貼近生活的,永遠甩哪些雷人雷劇十條街。



丸子影話


個人推薦《笑著活下去》這部08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第一次看的時候即深受感動,會被片中晏陽的溫暖笑容所深深鼓舞,她傳遞了一種生命的堅韌與活著的責任以及對未來的渴望。

當五歲的晏陽被生母放在福利院門口的那一刻,她不會想到迎接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的人生。一方面她忍受著被拋棄的痛苦,另一方面則需要習慣在那個並不寬裕的家庭裡承受養父、哥哥打罵和日常家務。她與養母相依為命,彼此是各自的精神支柱。在養父悔過,日子出現轉機時,敗家的哥哥也長大成人開始作惡了,於是,養父被活活氣死,晏陽被迫出走。在外面飽嘗艱辛,偶遇重新做人的楊文榜,也重新找回了生母,卻又開始經歷著另一份折磨。最終,養母自殺,生母與哥哥同歸於盡。

坦白而言,片子的製作略顯粗糙,在很多細節方面也都存在著問題,但演員的表演卻是無可挑剔,無論是李誠儒和林家川飾演的敗家父子,還是姚芊羽和黃渤飾演的苦命鴛鴦,亦或薩日娜飾演的善良養母,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即便這樣,片子的劇情也過於戲劇化,但這種堅韌樂觀的精神卻實實在在的影響到了我們每一位觀眾,我們或許不會有她那樣的經歷,但現實生活中的波瀾起伏還是依舊常在的,當面對這些不平時,我們不妨學一學晏陽,笑對人生。就像晏陽她有句臺詞:“我就跟仙人掌似的,插哪兒活哪兒!”看似俏皮,實則給人無限溫暖,也是因為她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和磨難,晏陽她能堅持下來才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


樂播混剪


《平凡的世界》---路遙:習慣了為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

如果有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就是這部小說,電視劇,真實,它無比的真實,讓人們看完了之後,那內心裡總會看見自己的影子;自己就是孫少平;自己就是孫少安;自己就是田曉霞;自己就是田潤葉。裡面的每一個人物,它都是非常的貼近於我們現實中的人物。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物資匱乏的年代,接近絕望的貧困,但堅守希望的土壤。平凡的人,因為堅持心中對的事情而創造了不平凡的人生。是老一輩人滿滿的回憶,是對生活,對社會的懷念。




朵朵小電影


最貼近生活的,當然是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了。在我看過的所有電視劇中只有一部最貼近現實生活,那就是《福貴》。喜歡餘華的小說,先看完了他的《活著》,感觸很深。於是又看了由張藝謀導演,鞏俐、葛優主演的同名電影《活著》,還意猶未盡,又看了電視劇《福貴》。看完之後,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壓抑,結局太悲慘了,很同情富貴一生的遭遇。

《福貴》這部電視劇是由朱正執導,陳創、劉敏濤、李丁及張鷹共同主演的家庭情感劇,2005年首播的,雖然年份有點早,我看的也有點遲,但絲毫不影響這部劇帶給我的震撼。

故事講述了20世紀40年代的徐家川有位富家少爺福貴,自幼頑劣成性,不思上進。但這個紈絝子弟偏偏娶到了貌美賢淑的米行老闆女兒陳家珍做媳婦。當時福貴家境殷實、父母康健、妻子賢惠,但福貴卻絲毫不懂得珍惜。在騙子龍二爺的引誘之下,福貴沉湎賭博,最終輸掉家產和祖屋,氣死父親之後,打跑懷孕的家珍,一夜變成了窮光蛋。善良賢惠的家珍卻對他不離不棄,帶著女兒鳳霞回來繼續過日子。在福貴變成窮光蛋之後,內戰、解放、土改……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歲月裡,各種磨難交替加諸福貴一家人的身上,死亡不期而至,痛苦如影隨形。早已痛改前非的福貴只能笑中帶淚,默默品味著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醒悟後的福貴租了龍二的地,從少爺變成了佃戶,福貴的苦難的人生正式開始。為母親買藥途中被抓壯丁,死裡逃生後回來,母親已不在,女兒鳳霞生病後變聾啞,兒子有慶幫縣長的兒子輸血過多死在了醫院。女兒鳳霞掉進河裡再也沒有爬上來,隨後女婿二喜在工地出事而亡,妻子家珍因勞累過度、營養不良犯了軟骨病,也先他而去,最後只剩下外孫苦根和一頭老牛陪他活著。(小說中苦根大病初癒,太餓了吃豆子吃多了撐死了。)

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是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遷,福貴這個舊社會少爺的人生經歷也跟著艱難起落,經歷了世事的變遷之後,對他和他的家庭來說,只要活著,就是快樂。看完電視劇《富貴》最真切的體會除了虐心之外,還給人一種輪迴感,你彷彿從另外一個世界出來,真真切切的多了一種生活的體驗。


ENT新視覺


貼近生活的影視劇其實還是不少的。尤其近些年來,很多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大受歡迎。像《媳婦的美好生活》、《父母愛情》、《金婚》、《正陽門下》、《人民的名義》等等。有些是反映夫妻關係的,有些是反映家長裡短的,也有反映反腐除惡的。

但既然提問是哪部,我也只好優中選優,挑一部最好的影視劇來回答了。

個人認為,截止目前,我看到的最貼近生活、最能反映現實生活的影視劇,無疑就是去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了。

首先,這部電影完全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編劇為了使電影更好看,對人物和情節做了一些設計和改動。具體內容就不多做介紹了,大部分人都已經看過。電影主要反映了白血病患者迫切渴望買到自己能消費得起的特效藥的社會現實。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各類治療特殊病症的特效藥的價格堪稱天價,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這高昂的支出。因此而延誤病情、無奈離世的患者大有人在。正是由於這部電影的出現,使得國家層面開始關注此事。各類藥品限價文件出臺、各類新藥特效藥品列入醫保名單,等等。使得特殊病症患者終於減輕了不少負擔。所以說,這部電影起到的作用真是功德無量,可以載入電影史冊。是一部難得的反映現實生活的經典之作。

當然,善舉自然會有善報,這部電影達到了30多億的票房。屬於小投入大產出的典型代表。另外,該電影獲獎無數。大大小小的獎項有近30項之多。是這麼多年來少有的既有口碑又有市場的電影佳作。

我雖然不是白血病患者,也沒有什麼病,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從心裡感謝這部電影的所有參與者。感謝他們為我們拍出了這麼一部精彩的電影。感謝他們用藝術手段幫老百姓解決了一件關乎生命的大事!!!


經典懷舊影視


說起韓劇史上的巔峰,除了那些年裡的偶像劇、家庭劇,近幾年最為劇迷們津津樂道的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8的神劇《請回答1988》。令很多中國觀眾倍感意外的是,這部劇明明講述是韓國80年代發生的故事,卻讓人有同樣深入的代入感,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貼近現實。

《請回答》系列目前共拍攝了三部,第一部是《請回答1997》講述了追星少女的成長過程;第二部是《請回答1994》,這部的側重點更著力於友情的刻畫。《請回答1988》雖然是第三部,但卻完全不是狗尾續貂,而是一再給觀眾驚喜。

故事發生在80年代末的首爾,正是韓國劇版亞運會前夕,而故事中出現的我們非常熟悉的香港影星的名字也頻繁出現在熒幕上。周潤發、張國榮、王祖賢、張曼玉等,這些在港臺內地大火的明星們在韓國當時受到了同樣的追捧。故事的發生地點是一個小弄堂,以五家人家的父母和子女開展的故事。無論是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助,還是年輕孩子們之間的友情,都刻畫的非常生動。

劇中有很多場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一到傍晚時分,鄰居們開始挨家挨戶的送菜,你給我送一碗,我給你送一盆。這在以前的年代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到了現代社會,人情卻愈加淡薄,這更顯得人情可貴。劇中的女主德善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智商超群脾氣暴躁的學霸姐姐,下有老么弟弟。顯然她在家庭中並不是那個最受關注的孩子。

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會是老二,而是姐姐和弟弟,一隻雞身上的雞腿只有兩隻,也是給姐姐弟弟各一個,老二自然只能分到雞翅。這種作為家裡有兄弟姐妹的人們體會就更為深刻,大部分的老二的確就是像劇中說的那樣。

同時劇裡父母對孩子的愛各個家庭的表達方式也是不一樣,比如豹子女士羅美蘭就和身邊很多人的媽媽一樣,在家的時候什麼都是聽她的,無論是家務活還是家裡大小事似乎離開了媽媽就不行,但當媽媽外出辦事幾天,老公兒子卻把家裡照顧的很好。等到媽媽回來時,看到大家似乎不那麼需要她,其實心裡是有落差的。兒子迅速察覺到了這點,立刻把家裡弄得一團糟,這才使得媽媽心情好轉,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請回答1988》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感情上極為細膩,和前兩部一樣,這部不例外也有猜老公的梗,女主德善身邊有幾個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德善和很多普通的女孩一樣,對於喜歡這件事,她其實是遲鈍的,甚至是誰喜歡我,我就喜歡誰的懵懂感。這和很多青春期裡的少女的情感走向十分類似。

德善最早喜歡善宇,是被善宇的言行誤解,其實對方是暗戀她姐姐,所以經常藉由找她來獲得見到姐姐的機會;而後來跟狗煥,也是因為她有所察覺好像對方對她是有那麼一點隱晦的好感。這兩個人對於德善其實都是很被動的,而阿澤不一樣,他幾乎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德善,這兩個人是在長大後一點點走進了彼此的內心。和前幾個不一樣,最後的這段感情才是德善真正開始自己正視內心的情感。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部劇無論是友情、愛情或是親情,都可以讓人覺得很美好。這部劇裡描述的一切就像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情,平淡如水每天繼續,但當很多年後你再想回到過去的時候,卻再也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