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東莞科學防疫、精準施策,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迅速出臺“助企撐企15條”,努力把疫情影響降至最低,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面對疫情,新區嚴格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又不失時機、千方百計推動重大項目復工,出臺暖企“乾貨10條”,努力把“兩難”變為“兩全”。隨著政策的推進,新區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漫步交椅灣,成片莞草冒出新芽,一派春回大地、萬物生長的景象。


向海而興 應運而生——逆勢而上為東莞經濟發展作貢獻

國家領導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8月,中央出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9月,廣東省委批覆同意東莞建設全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大灣區、示範區、試驗區“三區”疊加,濱海灣新區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啟動區入口景觀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啟動區入口景觀

濱海灣新區往西20公里,是廣州城市副中心南沙,兩者之間只隔一條獅子洋水道,與深圳大空港和前海只有半小時車程,是廣深兩大超級城市之間形成的黃金聯絡點,東莞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全新地標,肩負著深度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東莞所能”的歷史使命。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灣區1號企業服務中心

今年初召開的市委全會提出,“濱海灣新區要對標和對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自貿區,重視營商環境和制度創新,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

過去一年,濱海灣新區圍繞“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戰略目標,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交椅灣“五縱兩橫”骨幹路網及東寶公園動工建設,“灣區1號”一期項目企業服務中心用時不到5個月建成,虎門港綜保區一期工程通過正式驗收,OPPO智能製造中心、紫光芯雲產業城、歐菲光電影像產業、正中創新綜合體等省重點項目陸續動工,“項目落地年”交出優秀成績單。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重大項目陸續復工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重大項目陸續復工

新的一年,濱海灣新區提出“攻堅提質年”工作部署,重點在構築制度型開放高地、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推進產城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同共進、加強隊伍執行力建設等六方面實現新突破,以最大的誠意歡迎大家投資,以最優的服務跟進洽談項目,以最快的速度推動項目落地。

2020年,新區計劃完成投資66.8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重大建設項目11個,年度投資計劃51.17億元,佔全市總投資的6.8%。據悉,下來新區還將調增重大項目投資額目標,努力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重大項目陸續復工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重大項目陸續復工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重大項目陸續復工

日前,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的痛點,濱海灣新區出臺了暖企“10條幹貨”。1500萬元專項為企業減租、在崗員工1000元/人補貼、24小時“隨叫隨到”綠色通道等“實打實”的政策禮包,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據介紹,新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和三個服務專班,實行領導包乾責任制,主動送政策送服務上門。

“無論是復工前的準備工作,還是復工後的辦公條件保障,新區管委會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幫助,包括暖企10條的宣傳,也給我們企業增強了信心。”紫光芯雲產業城項目負責人如是說。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拓空間”與“優生態”共推進

陰霾終將會散去,陽光終究會到來。經歷疫情考驗的東莞,依然是一座海納百川、生機勃勃、充滿機遇的城市。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濱海灣新區具備天然生態稟賦

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從來是相互統一的。在重大項目復工復產逐步升溫的同時,濱海灣新區一刻也沒有放鬆對城市品質、生態環境的追求。作為全市“拓空間”生態提質類試點項目,濱海灣新區成功申報省海岸帶綜合示範區,示範區實施方案日前獲省自然資源廳批覆。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高速出入口格桑花田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啟動區的小麥與格桑花田

一直以來,濱海灣新區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座右銘,高標準規劃建設“一廊三綠心三水系”,以生態優先贏得發展先機。當前,新區努力找準踐行綠色發展理論的“實驗田”,按照“淨化、綠化、美化”的思路,以“繡花功夫”精耕細作,統籌推進交椅灣環境品質提升工程。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灣區1號服務中心周邊環境不斷提升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海域保潔工作持續進行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海域水質不斷改善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乾淨的交椅灣引來成群海鳥覓食

如今,“灣區1號”周邊區域,已被鬱鬱蔥蔥的植被覆蓋,各色花卉競相綻放。特別是近兩年來持續不斷打撈海上垃圾,近6平方公里的海域,以及塞古湧、沙湧等河涌水質明顯好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鳥覓食棲息。而通過科學的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灣區1號”企業服務中心北側“垃圾山”已成生態修復區,原先髒亂的高速橋底也已改造成為停車場、籃球場,實現了拓空間、優生態、提品質共推進。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改造升級後的高速橋底空間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高速橋底空間改造為整齊的停車場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高速橋底空間改造為整齊的停車場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高速橋底空間改造為環境優美的橋下籃球場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廣東省委編委近期批覆同意將東莞港管理委員會(東莞市濱海灣新區管理委員會、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更名為東莞濱海灣新區管理委員會(東莞港管理委員會、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進一步理順了濱海灣新區的管理體制機制。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站在交椅灣感受大灣區的暖風,勃勃生機的春天如期而至。

濱海灣新區向海而興,應運而生

交椅灣啟動區一片勃勃生機的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