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也許有一天,它也會滅絕!

目前能夠搜索到的最近消息,是2019年7月“羋月橋施工震死中華鱘”事件15名官員被查處。

當然,距離中國綠髮會就此事件在武漢海事法院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也已經過去八個多月了。我們得到的最新消息也只是法院立案後,荊州方面來過中國綠髮會,說中華鱘的養殖基地已經搬遷。針對於這個案件,我的工作記錄停留在2019年7月10日,被告跟我聯繫,說原本定於2019年7月16日的庭前會議取消,已經跟法院溝通好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各方關係

2015年5月,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文旅區管委會)啟動鳳凰大道及羋月橋建設項目,據悉,鳳凰大道投資業主為荊州海子湖投資有限公司,羋月橋項目業主為荊州紀南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建設方中天路橋有限公司。

廟湖翹嘴鮊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下稱廟湖保護區) 位於文旅區海子湖,總面積517.08公頃,其中核心區總面積為271.33公頃、實驗區總面積245.7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翹嘴鮊、草魚、鰱、鱅以及菱、蓮等重要經濟水生植物物種及生境。湖北省恆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恆升公司)在廟湖保護區核心區內所馴養繁殖的子一代、子二代中華鱘,是對物種保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自然生態資源。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文旅區管委會徵遷恆升公司85畝養殖場區供建設項目使用,將養殖基地從中一分為二。中天路橋在羋月橋等處施工中違法填湖造地,又將中華鱘養殖基地周邊廟湖水域封閉抽乾,嚴重破壞了廟湖保護區的生態。

那麼羋月橋建設現場與中華鱘養殖基地距離多遠?

根據2018年11月澎湃新聞的報道,羋月橋工地與已經拆遷過半的恆升公司中華鱘養殖場的最大養殖池距離不足5米,僅一牆之隔。

自2017年9月20日起到2018年11月5日,恆升公司養殖場出現了36尾成年子一代、近6000尾子二代中華鱘的非正常死亡。湖北省水產局組織的專家組對死亡子一代中華鱘死因作出鑑定,與施工造成的震動、噪聲、水源變化等有直接關係。

有多珍貴

也許有一天,它也會滅絕!

中華鱘所屬的鱘魚類都是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出現的,因此中華鱘又被稱為“活化石”,可以說是歷經幾次生物大變遷留下的珍貴物種。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物種。野外生活在中國長江葛洲壩下方。該物種歷史上被過度捕撈。在20世紀70年代,該物種的總產卵數量估計為10000個,但在2005-2007年間,中華鱘的總產卵量估計為203-257個。該數據表明,在37年期間,產卵總數減少了97.5%。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開展過長江中下游魚類資源專項調查,認定中華鱘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野生中華鱘種群面臨滅絕危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中華鱘被評估為極度瀕危物種。中華鱘同時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

面對野生種群的極度減少,人工繁育對於生物資源的傳承就起著重要作用。為了“挽留’這一物種,人們開始在養殖池裡嘗試人工繁育中華鱘。但是據專家稱,一尾中華鱘從受精卵孵化,到長至性成熟,多數要20年,至少需要12年(雌性的養殖個體)!它是幾乎是最難養的魚。

而荊州的這家養殖基地有多重要?據報道,全國僅存的不足1000尾中華鱘子一代飼養親本個體約60%在湖北荊州的恆升實業有限公司郢北場區的中華鱘養殖基地內,它們大部分已成年、性成熟,被專家們評估為“特別重要”,被農村部長江辦2017年下發的相關文件明確表述為“極其珍貴”,“佔現有人工保存子一代親本個體總量的一半以上,對完成中央要求以中華鱘為代表的長江珍稀特有物種保護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

湖北方面專家表示,中華鱘很敏感,或者說膽小,有大的震動、噪聲,它會亂竄,會撞到牆,或擦傷、內傷,可能造成感染、死亡。

其實,早在2016年,因荊州市文旅區新規劃建設的需要,當地已開始對該養殖基地進行徵遷。就連人工養殖繁育,都在被擠佔生存空間!

訴訟進程

2019年4月,中國綠髮會偶然發現了關於羋月橋建設施工震死中華鱘事件,立即研究相關法律問題。

2019年4月,以荊州海子湖投資有限公司、荊州紀南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中天路橋有限公司、荊州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管理委員會為被告的保護中華鱘環境公益訴訟提交武漢海事法院。2019年6月10日,武漢海事法院受理了此案。我們在訴狀中指出各被告在既未進行規劃環評、也未編制“建設項目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影響”專題論證報告的情況下,展開貫穿廟湖保護區道路及橋樑(“羋月橋”)項目建設,施工中違法填湖造地,封閉抽乾湖水,嚴重破壞廟湖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建設中持續打樁產生噪聲和震動,從而導致中華鱘的非正常死亡。提出賠禮道歉、停止侵害、賠償生態服務功能期間損失等訴訟請求。

期待後續

我們不斷從大自然掠奪,不斷擴張發展,侵擾了很多本該在這地球上好好生存的生命,擠佔了它們的空間。無論是當下的新冠肺炎還是17年前的SARS,都在警示著我們,對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尊重一切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