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宋政治家曾公亮一生仕途如何?曾公亮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李順Leesun


北宋的文官,但凡品行端正的,仕途大多比較坎坷,吐槽一句,其實這種現象不只侷限於北宋,整部中國歷史比比皆是。但曾公亮是個例外,仕途一直順風順水,基本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



曾公亮是北宋名臣曾會的次子,自幼志向遠大,氣度不凡,《宋史》記載公亮靜重鎮浮,練達典憲。曾公亮一生仕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從小小的越州會稽知縣起步,歷任知州、知府、知制誥、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樞密使、同平章事等,被朝廷累封魯國公,最終以太傅頭銜致仕,功成身退。

看看曾公亮的仕途履歷,是不是有種亮瞎眼的趕腳?更令人羨慕的是,曾公亮壽命很長,八十高齡才壽終正寢,死後獲賜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諡號“宣靖”,入圍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人臣者,能達到曾公亮這樣的成就,夫復何求,所以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生大贏家。



作為北宋中期政壇的三朝元老,曾公亮的政績斐然,堪稱國之柱石。針對北宋吏治的弊端,曾公亮提出對各級官員的選拔和任用採取考核督察的辦法,有成績者升遷,無成績者罷黜,重拳出擊肅清官場不正之風。以此同時,曾公亮還提出裁減冗兵的方案,減輕了國家的財政支出。

王安石變法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曾公亮就是推行變法的幕後功臣,若不是曾公亮力排眾議向宋神宗舉薦王安石,王安石哪有用武之地?後來隨著變法的深入,曾王二人產生了分歧,以至於曾公亮成為這場變法大戲中的脆弱人物,但不管怎樣,曾公亮都是一位開明的,敢於變革改制的政治家。



此外,曾公亮主張朝廷加強武備,對將帥唯才是用,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不以詐而疏,不以罪而廢,選拔和任用將才要有一定的試用期便於考核,一旦通過考核,便要委其命而勿制約,用其策而無懷疑。這些主張,大大加強了北宋軍隊的戰鬥力。

曾公亮還是一位大才子,《東軒筆錄》評價他:其為文章,尤長於四六,雖造次柬牘,亦屬對精功。曾公亮一生著作很多,參與編撰過《新唐書》,個人有《唐兵志》、《唐書直筆新例》、《英宗實錄》、《演皇帝所傳風后握奇陣圖》等著作。而最著名的莫屬《武經總要》了,這部著作是曾公亮和丁度奉旨編撰的,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關於軍事方面的百科全書。

我是西嶽頑石,一個放浪形骸的歷史神侃手,一個狡猾多變的腹黑腫裁,一個半打節操的現實教主~~~


西嶽頑石


曾公亮是仕宦豈能憑先輩,入朝不忘薦後生的人,他不僅是支持王安石的變法者,還奉命撰寫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軍事科學全書《武經總要》,雖然名聲不很大,可影響卻是深遠的。

公元999年曾公亮出生在官宦之家,早年就胸懷大志,氣度不凡。宋仁宗曾因其父是朝中寵臣,而打算賜予他要職,曾公亮不接受,直到公元1024年憑才學考中進士,開始從地方縣令做起。本來因治水安民深得民心,理應升遷,可因父親犯事受牽連而被貶職。數年後再被宋仁宗起用,因政績突出,公元1061年被拜為宰相,宋英宗、宋神宗時期多次被晉封,公元1071年以病請辭,1078年病逝,享年8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