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前情回顾】

人才的资质已洞彻,事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刘邵对4种原理、4家流派、9种偏见、7种现象、3种失误、6种情绪和8种才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人才的资质以其所具有的才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刘邵详细探讨了8种人才才所适宜担任的职务,以及他们各自的治国方略。

人才的个性及其所是以从事的职业是怎样的呢?刘邵列举了12种个性的继承发展与完善,针对这12种人才才的优劣,提出了怎样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方法?

人才的各种类型及其所是以担任的职务是怎样匹配的呢?12种人才才的职业利弊,对应12种不同的运用方法。

本篇文章,我们接着进入《人物志》第二、三部分的梳理和解读。


第2部分:关于人才的认识论

一是,关于识别人才的主体条件

一开始,我们很难掌握知识,一眼鉴别出人才才。为什么这么说呢?

1. 清廉节俭的人,以是否公正坦率作为识别的标准,他们选择时,能识别出性情操行恒定的人才,而不能认同足智多谋的人才。——清节家

2. 制定法度的人,以能否遵从规矩道理作为识别的标准,他能识别考校器量方直的人才,而不具备灵活通便之能。——法家

3. 讲求权术计谋的人才,以能否具有思维谋略作为识别的标准,他认同足智多谋的奇才,而不赏识遵纪守按部就班的和善之人才。——术家

4. 比较有才能的人,以是否能言善辩作为识别的标准,他能识别可谋划方针策略的人才,而认识不到遵守制度法规的重要性。——

器能

5. 有真知灼见的人才,以能否推测揣摩旨意作为识别依据,他能识别通晓计谋权变的人才,而不重视遵循法规教化的人才。——智意

6. 有管理技能的人,以是否求取功名利禄作为识别的标准,他能赏识热衷功名进取的人才,而不理解以道德教化民众的人才。——伎俩

7. 善于褒贬善恶的人,以能否窥视探查作为识别的标准,他能识别敢于直言相谏的人才,而不喜欢洒脱委婉的人才。——臧否

8. 能说会道的人,以辩论分析作为识别标准,他能识别出辞令滔滔不绝的人才之长,而不知内秀的人才长处。——口辨

凡是以上这8种类型,都是只具备一种素质的人才。

具备一种素质的人才,只能够识别一类人才的优点;具备两种素质的人,能够同时识别出两种类别人才的优点;各种素质都具备的人,就能同时识别出各种才能和人才。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二是,关于识别人才的素质与学识

只观察人才的某一方面,只需一天时间足矣,而要探究得更细致详尽,就需要三天时间才够。

一要谈论考核他的道德操守,二要谈论考核他制定法制规章的本领,三要谈论考核他的计谋策略,之后才能够彻底了解他的过人之处,并举荐使用。

怎样才能知道他是兼才还是偏才而决定与之谈论的方式呢?

他如果能站在不同派别的角度讲述各家各派的长处,且能品评归类,这样的人就是各类品德兼而有之。如果他仅仅陈述个人长处以期得到称赞,不想认识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就是偏才。

那么,偏才常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呢?

1) 过多讲述处事正直,就以为了解到对面的人的长处

2) 静默不语,就以为对面的人腹内空虚无物

3) 高谈阔论,就认为对面的人不够谦逊恭敬

4) 谦恭礼让,就以为对面的人肤浅鄙陋

5) 谈话只说某一专长,就认为对面的人知识不够广博

6) 不断以奇思妙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就认定对面的人变化多端

7) 较早地说出和自己相同的想法,就认为对面的人是要分享自己的好处

8) 因为发现漏洞而提出问题,就以为对面的人没有真正理解

9) 若看法与自己的不同,就认为对面的人这是要与自己较量

10) 若认识广博而繁杂,就认为对面的人这是不得要领

11) 若谈论的内容与自己一致了,然后兴高采烈,处于感情上的亲近,举荐时加以褒扬。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三是,关于识别人才的各种方法

怎样识别人才?

一、观察一个人对待夺取和救济的态度,以分辨善恶如何混杂在一起

如果看见可怜的人,就流出同情的眼泪,而施舍东西时却表现得吝啬,这是慈而不仁。

当见到别人身处危急,就产生同情之心,而前往救助时,却表现得畏缩不前,这是仁而不周济。

虚情假意就外表强硬,受到利益诱惑,却内心却怯懦,经不起诱惑,这是严厉而不刚强。

二、观察一个人的感情变化和态度反应,可以了解他日常为人处事的准则态度

要想了解人内心的情感,必须细致观察他的言谈主旨和对外界刺激下的应答导向。

观察他的言词主旨,就是判断言辞是善意还是恶意。观察他的应答导向,就是判断它的智慧是否足以胜任。

1) 论点鲜明,导向正确,就是清楚明白的人。

2) 不善于言辞和应对,就是深奥难测的人。

3) 能够把握难懂和显见的道理,这是精明通达的人。

4) 言辞变化无常,没有中心,这是思路混杂的人。

5) 能预先知道没有发生的事,这是圣明的人。

6) 能探寻思考深奥的道理,这是睿智的人。

7) 面对时事见识超人,这是明智的人。

8) 精明能隐藏于内心深处,这是机智的人。

9) 能识别极为细微的事物,这是高超的人。

10) 美德和高超之处毫不隐瞒,这是舒展的人。

11) 深入观察,发现其越发深刻,这是充实的人。

12) 明显表现出假意迎合,这是虚伪的人。

13) 自己的长处只能自己看见,这是不足的人。

14) 不自夸自己的才能,这是富足的人。

我们可以说,是一反常态,这是有其原因的。

内心忧虑苦难的人,面色疲倦而且恐慌;身体患有恶疾的人,面色污秽杂乱;内心欢喜的人,面露喜悦与快乐;内心充满怒气的人,面色严厉张狂;内心烦恼善妒的人,唐突无礼且情绪不稳。

言辞非常欢愉,而神色没有相应的表现,此人内心必有委屈之处;

言辞中存在失误错误,但神色诚实忠诚,此人是言语迟钝之人。

言辞没出口,而怒色先流露出来,此人内心充满激愤;刚开口怒气将原已推送出来,此人内心强忍怒火。

三、观察一个人的自性本质,已知他为什么得到那样的名声

品质正直,气质明朗,会产生美善的名声;

意气清朗而筋骨强健,会产生强健的名声;

足智多谋,精通义理,会产生贤能的名声,

智慧坦诚,恭敬谨慎,会产生信誉的名声。

四、观察一个人的动机,以分辨他的作为是否似是而非

随心所欲,违背事实地揭发他人隐私及行为,不可能公平正直;

当面揭短看似据理力争,其行为其实是以隐私要挟对方;

放荡不拘,明明是放纵不拘,看似主意不定,其行为不可能通达正道;

凭借放纵,看似通达,其实行为傲慢,不知分寸。

正直的人和喜欢揭发别人隐私的人,行为相似,实际动机是不同的。洒脱的人和放荡的人,行为看上去相同,但动机却不同。

那么,如何识别他们的动机呢?似是而非的表现会有哪些呢?

1) 随便许诺的人,看上去好似重义气,其实缺乏信义。

2) 变化多端的人,看上去好似有很多能力,其实取不到实效。

3) 前进极速的人,看上去是精锐,但只是取得了速度而已。

4) 好指责别人的人,似乎善于明察,其实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繁琐。

5) 以不恭敬的态度施舍别人,表面上乐善好施,却收不到施舍的成效。

6) 脸上表现出顺从的人,看上去忠诚,其实背后是畏缩或反其道而行之。

另外,有的情况下,也有似是而非的表现。

比如,手持重权的人,看似奸邪,其实有功于天下;拥有大智慧的人,看似愚钝,其实内心精明;博爱的人,看似虚伪,其实情深义重;耿直的言论,看似指责,其实感情忠诚。

五、观察一个人对他人的爱憎态度,以判断他的事业是顺利还是坎坷

你看,《孝经》一爱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以敬作为道德的关键;《周易》以感应作为德,以谦让作为道;《老子》一无为作为德,以虚空作为道;《礼》以敬作为根本;《乐》以爱作为主导。

在人的本质性情中,有爱和敬的真心,将道德融为一体,可以感动并得到他人的心,那么此人的处事之道无不通达。

六、观察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以分辨他是宽厚仁爱,还是无知鄙陋

观察可以看到,人的情绪有6种基本表现:

(1) 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表现出喜悦;

(2) 才能得不到施展,就表现出怨恨;

(3) 若别人在自己面前夸耀,就表现出憎恶;

(4) 若有人降低身份,对自己谦恭有礼,就表现出满意;

(5) 冒犯了自己的短处,就表现出嫉恨;

(6) 别人以其长处触犯到自己的短处,就表现出嫉妒。

人的本性,无不希望能够实现志向。

1) 刚烈的人,喜好激昂有力的业绩,如果不能建功立业,就会愤慨。

2) 善良的人,喜好督查政务是否合理,如果德行仁政失去合意的规范,就会悲哀。

3) 贤能的人,喜好做治理动乱的事宜,如果政局动荡得不到治理,就会感叹。

4) 足智多谋的人,喜好谋划策略,如果敌对的力量尚未消除,就会思虑。

5) 善于论辩的人,喜好盛气凌人地质问别人,如果得不到回应就会炸毛。

6) 贪婪的人,喜好积聚财物,如果得不到好处,就会忧虑。

7) 受宠幸的人,喜好权势更加显贵,如果不够显赫,就会悲楚。

人的本性无不想领先别人,都想胜过别人。

人的本性都想掩饰住自己的短处,表现自己的长处。

人的本性都想攻击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想以自夸凌驾于对方。

这些都是不好的,产生的原因都想位居人上,君子待人接物,受到冒犯不会去计较。

七、观察一个人的短处,反过来要了解他的长处

正直的人,短处在于斥责别人不留情面。如果他不这样就成不了这样的人,如果欣赏他的正直,就不要否定他对别人缺点的指责,这正是他这类人的特征。

刚强的人,短处在于过于严厉猛烈。如果他不这样就成不了这样的人,如果欣赏他的刚强,就不要否定他的严厉激烈,这正是他这类人的特征。

柔和顺从的人,短处在于过于软弱。如果他不这样就成不了这样的人,如果欣赏他的平和,就不要否定他柔弱,这正是他这类人的特征。

正直孤傲的人,短处在于处世拘泥。如果他不这样就成不了这样的人,如果欣赏他的正直孤傲,就不要否定他拘泥,这正是他这类人的特征。

八、观察一个人是否智慧聪明,以分析他所能通达的境地

仁,是道德的基础;义,是道德的法度、分寸;礼,是道德的礼仪制度;智,是道德的主导,智慧出于贤明;信,是道德的坚强支柱。

能够恪守事业、勤奋好学的人,不一定能懂得道理;懂得道理道义、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能达到智慧的高度;有智慧、能够治理事务的人,不一定能达到真理的标准。

这就是所谓的勤学赶不上才能,才能赶不上懂道理,懂道理赶不上有智慧,有智慧赶不上真理大道。真理大道回环往复,变化神通。

喜好名声,但名不副实,就会空泛不切实际。喜欢辩论而道理不足,就会繁琐杂乱。喜欢制定法制而思索不精深,就会苛刻过度。喜好玩弄权术而计谋不足,就会虚假不诚实。

所以,具有同样才能而都勤奋好学的人中,聪明的人能成为老师;力量相同而争强好胜的人中,足智多谋的人能成为雄才;品性道德层次相同的人中,通宵事理的人能成为圣人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怎样识别和挖掘人才呢?人才才自身的发展变化与应用者的复杂心理是怎样的呢?

理论上,基于以上8点可以识别出人才,但实际上,对人才的鉴定考察存在两种困难:一是存在难以鉴别人才的困难,二是存在辨别出了人才而无法推荐的困难。

1、为什么存在难于鉴别的困难呢?

众人对人才的识别不很全面,按照自己的标准观察、取舍,就会出现8种情况混杂。

1) 有人看中长相容貌

2) 有人观察行为动作

3) 有人考察似是而非的表现

4) 有人推究细枝末节

5) 有人观察始末两端的表现

6) 有人担心失误过错

7) 有人以言辞观人

8) 有人考察所作所为

只凭外在名声和初步印象来鉴别人才难免出现错误,想要真正了解他,必须认真观察考究。

相处时,看他安于什么;发达后,看他如何举荐别人;富贵时,看他如何施与财物给他人;穷困时,看他怎么所作所为;贫贱时,看他如何对待财物。

2、为什么存在难以举荐的困难呢?

有些被鉴别出的人才,年幼时处于贫贱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有些被鉴别出的人才,还没来得及被选拔任用,就先行去世;

有些举荐者曲高和寡,想要真心推荐却无人响应;

有些举荐者身份卑微,人微言轻,说话不起作用;

有些举荐者不会迎合当时的社会风尚,所推之人不被信任和重视;

有些举荐者没有合适的职位,难以举荐对应人才;

有些举荐者虽然身居高位,但受到摧折压迫,不能举荐......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第3部分:关于人才的发展论

一是,关于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一是人才早亡的自然因素

其二是人才清高不群的自身因素

其三是生不逢时的实施因素

其四是举荐者的自身因素,或是举荐者对人才才难以识别,或是举荐者虽然了解却难以推荐

二是,关于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一是主动的谦让,其二是积极的丰富充实自己,其三是战胜敌手而不见争斗。

如何认识人才才的复杂性及其局限性?

当人们按照自己的性情去鉴定,考察不同的人才时,存在的谬误大约有7种:

1. 考察人才的名声时,有偏颇不全的错误。

2. 待人才接物时,易受考察者个人的爱憎的干扰

3. 审查人才才心志时,有志向大小难以分清的错误。

4. 品评人才物素质时,容易忽略少年得志和大器晚成的错误。

5. 辨别人才才类型时,容易接受同类型的人,排斥不同类的人。

6. 评论人才才能时,有意提拔和压制此人的嫌疑。

7. 观察奇才时,对特别有内涵和特别虚张声势的人,容易产生偏见。

三是,如何增强人才的自身修养?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熟知了《人物志》人才本体论,人才的认识论和发展论又是怎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