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人生疑問:為什麼孩童時覺得時間過得慢,上了歲數時間過得快呢?

合肥寶迅


小時候為什麼覺得日子過的太慢?因為內心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啊,不想做小孩啊,長大一歲覺得好高興啊,等待一天的過去就覺得非常漫長!

等長大後思想成熟了,特別是到了30歲以後,害怕自己老去,這時候感覺每天每年過的好快啊!像我現在四十多了,回想起童年的記憶彷彿就在昨天,歷歷在目!鬢角白髮也有了很多,牙齒也鬆動了!記得有一次理髮的時候要求染髮,旁邊一位大爺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小夥子,你這個頭髮還用染嗎?染髮劑對皮膚不好哦!”,居然有人叫我小夥子....

所以,小時候覺得漫長長大了又覺得過的太快,源於潛意識裡的希望!當你想得到一種東西你會希望越快越好,多等一天都是度日如年;相反,你就會覺得度年如日,感嘆人生過的太快了!

我要奉勸年輕人,青春是美好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好好學習,早起早睡,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要睡懶覺整天玩手機玩遊戲了,虛度光陰,有一天你會後悔莫及...


靖安智能


約盼望,越等待,時間過得越慢。

你承不承認,你有沒有收穫,夜晚一下就來臨,還沒休息好天就亮。一天過去了。

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過春節,有肉吃,有紅包領。可以買玩具到處溜達。盼望著過年。

長大一點,讀小學,天天盼望著下課跑出去掏鳥窩,撈魚,做遊戲。誰知道越盼望下課就越慢。

再長大一點,讀初中,感覺時間就開始變快了,鬍子慢慢變黑變粗,三年過去了。

上高中,還沒來得及表白戀愛,三年匆匆而過。

出來工作,日子就變得飛快,去網吧打遊戲,還沒過癮,錢和時間一下就沒了。

再大一點,三十而立,感覺時間簡直就是大壩決堤,一下就沒,錢沒賺到,一年就過去了,年紀也大一歲,心慌啊。太多的事情來不及去做。

一晃眼,父母都五六十了,快不快。快到你恍然。


涼言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挺複雜的。

首先要回答什麼是時間,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時間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人類的知覺?

從時間客觀存在的角度來看,按照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是一體的。

按照人類感知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感受到時間,是因為自身和周圍環境的變化。比如,太陽東昇西落,白天黑夜,孩子漸漸長大等,讓我們知覺到時間,即時間知覺(對事務變化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 )。


為什麼孩童時覺得時間過得慢,上了歲數時間過得快呢?

實際上更多涉及到時間知覺,既然是知覺,就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雖然客觀事物是穩定的,但是主體的心態、閱歷、心境等主觀心理是不同的,所以對同一事物的知覺是不一樣的。

孩童時覺得時間過得慢,跟孩子渴望長大有關。我們小時候都希望自己長大,能跟大人一樣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所以覺得時間慢。

而上了歲數後渴望青春永駐,並且整天忙於生活,時間轉眼過去,所以覺得很快。

其本質上還是自身心態問題。


鳩茲心語


大部分人在這個年齡階段,都會有同樣的感覺。

其實,這是由於我們對各種刺激的閾限值不斷提高造成的。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笑點,就是剛好能夠引起我們發笑程度。大家的笑點都不同,並且每個人的笑點也會隨著刺激事件的增多而不斷提高,也就是說,外界事物越來越不容易把你逗笑了。所以,大家都會覺得春晚越來越不好看、小品越來越沒意思…… 同樣的道理,大家兒時對一切事物的感覺都是新鮮又有趣的,任何東西都很容易吸引你。

按照時間知覺的規律,新鮮感會讓人主觀上感覺時間變長。當我們第一次做某件事時,感覺要比以後再做同一件事花費的時間長。甚至在新公司的第一天、假期第一天,時間似乎都過得很漫長。

從存在意義的角度來看:主觀上體驗到的時間快其實是為了讓我珍惜歲月,不斷在生活中尋找新的選擇、新的體驗,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剩下的生命,不要虛度光陰。


wonderful_wonder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這是一種心裡感覺,日子還是一天一天過的。沒有延長,也沒有縮短,每天都是24小時

人上了歲數,應該是過了五十了吧,五十知天命。現代的老年人一般都很長壽了,活到八十多歲很正常。好像一下子看到了終點站,這個時候多希望日子過的慢一點。

上了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歲月催人老,看著年邁的父母,不知道自己還能陪他們多久,還有多少年的歡樂時光。想想自己也一天天的老去,感嘆歲月的無情。陪著家人,會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好好愛,好好享受現在的美好歲月,讓日子慢些走。

孩童時代,懵懂少年,有許多新奇古怪天馬行空的想法。只覺得自己太小了,啥都幹不了,看著身邊的大人,還有書中的偉人,滿眼的羨慕。只想著自己快快長大,像他們一樣,做許多小孩子做不了的事。

孩童時代,沒有歲月概念。天天聽著大人叨叨:快點長大,快點長大。小孩子心裡也在想啊,我也想快點長大,這一天天的,啥時候能長大,愁死人了。漫長的歲月,一眼望不到邊。

孩童時哪知道啥是日子,上了年齡的人只想說:馬兒你慢些走,慢些走。

以上圖片轉自互聯網。


我愛紅蘋果


這個和人的生理有關。

人在孩童時期,心跳是比較快的。那麼,兩次心跳中間的時間就短了。而人在判斷時間的時候,會在潛意識裡面去衡量心跳時間,那麼兒童總會覺得時間過得慢了。

上了歲數的人,心跳會比較緩慢,那麼就覺得時間過得快了。

實際上,你也可以試試,一個百米衝刺之後,心跳速度很快的那一段時間,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的。

假如你要向愛人表白,那麼心跳會加快,你同樣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沒有什麼科學家去研究這個。所以只有老李自己來猜測了,我們的老祖宗在遠古時期,心跳加快的時候,一般是捕獵或者是逃離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對於細節的判斷的速度,所以我們心跳一快,我們的反應就更加靈敏。同時在短時間內輸入更多信息,那麼自然覺得時間過得慢了。

在休息的時候,為了節約能量,人類的大多數器官沒有全部發揮,一定時間內輸入的信息不多。也就是說,沒有經歷什麼事情,時間就過去了,所以按照信息輸入的密集程度來說,時間過得很快。


李勉9


小時候是人生的空白點,開始在生命的旅途中記東西,因為還無知,所以無畏,對生命沒有概念,花花世界,到處都是新鮮的,盼望著快快長大,瞭解更多的世界,所以覺得時間過得慢。

另外,小時候是被原諒的時候,人們都對幼者關懷和同情,無憂無慮,難於體驗社會的艱難,而每天的玩樂都是千篇一律,尋求新鮮的心靈就覺得時間慢了。

人老了也就世故了,經歷多了,艱難多了,對於生命的認識也深刻了,人生的線覺得越來越短了,也就能感到時間越來越快了。


春日槐花香


一種認知心理。

大家都有去陌生的地方,坐車,感覺一路時間很久,一路經過了很多地方。等你多去幾次,就沒有感覺了,似乎時間過得非常快。

小時候,世界是非常陌生和新鮮的,然後還要上10多年的學,基本每年都會學到新東西。自然覺得時間過得慢。

等工作了,尤其是工作穩定了,新東西少了,都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快。


zengarden


為什麼孩童時覺得時間過的慢,上了歲數時間過的快呢?既然是覺得,那就是心裡的一種感覺,你說思念有多長,度日如年又是什麼境地,一句話,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但凡覺得時間慢,那說明這段時光是煎熬和難耐的。

說到童年時光,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總有些孩子不能出生在良善之家,他們被束縛被奴役;遇到好人家的,還有一個家庭萬能招數,都是為了你好,讓孩子成了家庭的附屬品。這樣的童年無力無助掙扎,是要耗費心神的,一個人累了,他的腳步自然也走不快,心累也一樣,相同的距離,累了走的時間自然就長了。

上了歲數覺得過的快,那是生活衣食無憂了,不像年輕時那麼忙碌了,閒著沒事只剩下數著年齡玩了,過一年長一歲的,這就太可怕了。都想著能青春永遠的,誰願意人老珠黃呀,偏偏怕啥來啥,這個衰老的情況每天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就近在身邊,下一秒就比上一秒老,天天照鏡子,怎麼又老了,恨不得時間停這兒不動才好,這樣的可不就感覺時間過的太快嘛。


人在旅途206785844


人在成長過程中分為兩種,一種是少年時代,一種是成年時期。

第一種,少年時代。關心的是好吃的好玩的,心思單純,沒有個人和家庭的壓力。對於明天都有一種美好的期待。幼小心靈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希望自己快快長大,自己認為只有自己長大了才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所以,在等待中發現時間過的好慢。

第二種,成年時期。等到一個人真正成年開始,面對現實以後,就會拋棄前以前的幻想,樹立一個自己認為切合實際的目標,腳踏實地的努力奮鬥。這時候,現實生活中各種困難隨之而來,沒有財富基礎,沒有人脈資源,只有自己的雙手,除了默默承受生活壓力之外,還要開闊自己的生存空間。通常因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反而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自己的時間在努力和彷徨中悄然而逝,所以時間感覺不夠用。

總而言之,長大之後之所以這麼努力,就是為了小時候心靈深處的美好願望,不管生命的長短,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才是最珍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