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怎樣理解書法就是不斷製造矛盾又合理解決矛盾的過程?

我自飛揚66


文學作品也好,書法作品也罷,她們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她們的矛盾衝突豐富,但卻又能和諧統一。

《流浪地球》去年異常火爆,導演通過一系列手法,展現在生與死麵前,如何處理個人安危與人類安危這一主要矛盾,一步一步將作品推向高潮。

書法作品雖然是平面的,但它也可通過濃淡、粗細、枯溼、大小、疏密、欹正等一系列矛盾,來製造衝突,形成節奏,進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選取蘇軾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中的一個局部來解說這些矛盾。

1、濃淡

濃與淡可以是筆畫與筆畫、字與字、字組與字組、塊面與塊面之間,墨色的變化,形成鮮明的對比。比如圖中兩個畫圈處。

2、粗細

粗細是通過用力的輕重表現中的筆畫的粗與細的變化。重按則粗,輕提筆鋒則細。

如圖,“寒”用力重,筆畫粗;“紙”用力輕,筆畫細。

3、枯溼

剛蘸墨時墨濃而潤澤,隨著書寫繼續,墨汁消耗,墨色隨之變得乾枯。這正體現了書寫的自然性與墨色的豐富性。

很多初學者不明白這一道理,寫一筆蘸一次墨,失去了很多韻味。

4、疏密

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一件作品,從頭至尾密不透風,會讓人壓抑,需要有透氣之處。

這正如下圍棋,一子挨著一子下,如果沒有兩個眼來透氣,最後只能是死棋。

如圖,兩片密不透風的濃墨之中,以“銜紙”穿插其中,一下就讓作品“活”了起來。

5、虛實

書法中,有些字並不需要將一筆一畫寫得清清楚楚,可以以一些特定的符號一代而過,這就是虛筆。

寫字要虛實相生,如“寒食”二字,“寒”字實寫,“食”則虛筆較多。虛實可以在單字之間,也可在字組之內。

以上只是列舉了常見的製造矛盾的手法,書法創作中遠不止這些。

矛盾的製造中也有一些原則。

比如不能突兀,剛濃墨寫了一個字,馬上故意將筆弄乾,寫一個枯筆。

比如矛盾不能單一,剛說了要大小錯落,書寫時就大一個小一個排列。

最後,我們必須要明白,矛盾是為了製造衝突,衝突最後必須統一。一件作品,不能從衝突中來,往衝突中去。製造矛盾,最終必須和諧統一。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寫書法,特別是行書和草書,有時就像說相聲,要不斷抖包袱才會吸引人,若是一湖春水,則過於平靜,沒有波瀾;有時又像是演雜技,不斷製造驚險,讓人捏一把汗,但又能化險為夷;這種抖包袱、演雜技的比喻,在書法創作中就是不斷製造矛盾又合理解決矛盾的過程。


製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係存在於書法的字形結構、章法佈局等各個方面。下面就以行書的結字來舉例說明:


1、《晉 · 王羲之 · 普覺國師碑》而字

這個字第二筆的撇畫,本來是一短撇,冒冒失失卻寫成了一筆優美的蘭葉撇,這就製造了一個矛盾,緊接著左豎的起筆應該往右才合理,可是書聖偏偏往左又推出一步,製造了第二個矛盾;隨後筆鋒逆轉一個圓弧,寫到這裡再按常規佈局兩豎就會重心失衡了,好了,作者巧妙地將兩豎往右移,這樣重心就平穩了,化險為夷。

2、《聖教序》道字

“首”字上半部分寫得很大,很斜,下面的“目”字本應該寫在中間為宜,作者卻將它寫在右邊一側,放佛懸崖上搖搖欲墜的一塊石頭,這是製造的一個矛盾;看作者怎麼巧妙化解矛盾吧!走之底本應該與右邊寫得很緊密,作者卻故意將它拉開距離,寫成半包圍方形結構,中間形成大面積空白,通過左、下兩個支撐點有力地將右邊托起,化險為夷。

3、《晉 · 王羲之 · 興福寺半截碑》非字

非字上來第一筆,作者就故意寫得很斜很陡峭,這是製造的第一個矛盾;為了化解這個矛盾,將左邊三橫連寫,並以實線向右邊連帶,形成一個尖銳的倒三角形,這在解決第一個矛盾的時候,無形中又產生了第二個矛盾;不過緊接著的一豎和三橫連寫,巧妙地化險為夷了!

同樣的下面的“蜜”字、“鏡”字、“微”字、“耶”字,都是出自書聖王羲之之手,都是先製造矛盾,隨後巧妙化解矛盾的典型,您能準確分析出來嗎?(注意看示意標記)

4、《聖教序》蜜字

製造矛盾:上半部分嚴重左移;

化解矛盾:下半部往右移動。


5、《聖教序》鏡字

製造矛盾:左邊部分嚴重傾斜,搖搖欲墜;

化解矛盾:右邊部分穩如泰山將左邊牢牢抓住。

6、《聖教序》微字

製造矛盾:左中右結構,左部、中部不斷往上伸展;

化解矛盾:右邊反文往下,形成一個支撐點。

7、《晉 · 王羲之 · 金剛經》耶字

製造矛盾:左半部分往右傾斜,站立不穩;

化解矛盾:右半部分往左傾斜,形成一個支架。


以上七例,都是在書法結字中進行製造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經典案例,通過這七個字的分析,相信會給大家一個直觀的認識。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問題:怎樣理解書法就是不斷製造矛盾又合理解決矛盾的過程?



竹韻認為須從四個方面加以認識理解:

第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界就是矛盾的統一體。

矛盾就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的狀態,“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實體,它在本質上屬於事物的屬性關係。

這種屬性關係是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特殊的關係就是既“對立”又“統一”。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這種關係,是矛盾的有機統一體。



第二、矛盾中的對立同一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轉化,才使世界絢麗多彩。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寒來暑往,善與惡、美與醜、雅與俗,在它們的對立、影響,統一、轉化中,一個鮮活、美麗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豐富著我們的情懷和生命。




第三、書法是高層次的藝術,蘊含著眾多的矛盾體。

書法中的矛盾可以說無處不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無不遵循這個規律。

①筆法上。提按使轉,起行收,每一處都充滿著對比關係。方圓、曲直、藏露、粗細、正斜、輕重、緩急、提按、頓挫等等用筆技巧都在詮釋著矛盾統一的原則。

②章法上。章法上的疏密變化、虛實相生、對比呼應、有斷有連、參差錯落、動靜結合、節奏變化、塊面對比等等都是矛盾體當中即対立又同一的關係。

③墨法上。墨法方面的濃淡、乾枯、潤燥、晦明對比都是一對對的矛盾。

④落款、印章與作品內容的主次,相互照應也有對立同一的關係。



第四、書法不但要認同矛盾,還要學會製造矛盾,又合理地解決矛盾。

一幅作品如果沒有對比和矛盾關係,如算子站隊羅列,絕對不能稱之為書法。把每個字都寫得很平正,橫平豎直,像搭積木一樣,神采在哪裡?風格在哪裡?清代的館閣體就是這種典型的代表,那段歷史是書法史上的灰暗與倒退。

而書法大家個個是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高手,楷書中的歐體就是矛盾統一的代表。歐體以險絕著稱,字勢凌厲,險象環生卻又處之泰然。“點如高空墜石”,懸崖之上的一顆石頭,將墜還穩,險而俞平,觀之過癮。書聖王羲之的行草大小章法,做的更非常嫻熟巧妙了,在有意無意之間進行著矛盾的引入,作用,轉化統一,意味無窮,讓人佩服之至!

所以要想讓自己的書法有大的提升,必須做一個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能手。


我就是竹韻


這個問題不錯。其實非常簡單即是為了避免點畫線條和經過章法的單一,缺少必要的生動性,讓字活起來,內容豐富起來。

說矛盾固然不錯,實際上也不一定恰當,就是對比關係的組合,或者說是對立統一關係的組合。既有對立又有統一,這即是書法的一個藝術性,也是人類社會、自然的一個特點。對立,就會有矛盾,適度的矛盾是正常,過激的行為或矛盾則會帶來破壞性。這就需要統一來調和。來化解矛盾,統一就有相近的地方,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藝術的本體就源於社會、人與自然,書法中自然會有這種思想理念。也成為了藝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同時也說明書法和其它藝術形式一樣,是反映社會的,塑造社會的。

比如輕重粗細,曲直剛柔就是矛盾的,也是對立的一種關係。書法中有了這種對立的關係,使得書法的點畫造型不在單一化能。又如錯落有致,錯落本身是不會有致的,有致就是有次序和規律,節奏,錯落,怎麼會有致。這時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

書法中的矛盾關係是一種善意的關係,最終要回歸於和諧,迴歸於自然。

這種關係通常情況下是自然形成的,也是在精準的臨摹過程中學習消化吸收過來的。


翰墨書道


如何理解書法需要不斷的製造矛盾而又合理解決矛盾的過程?

書法藝術的技法存實際就有矛盾體,黑白的處理,從章法上若處理的恰當,那麼成為以白計黑的效果,在一幅作品若要留白少則有整幅作品擁擠,顯得滿,沒有層次感,分明感,若是留白過多,顯得作品稀疏空蕩,也沒有美的視覺效果。解決這種黑白得當,根據作品的內容來做好預留白,才顯出筆墨的清晰,章法行氣的和諧。



另外在書寫粗細筆畫也是一種矛盾體,貫穿著提按筆法的使用,粗細筆畫在作品中也是結體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字只有粗筆畫或細筆畫,那麼字就顯得不生動不形象,因此在古人的書法中一般密處提飛細筆,疏散初筆按粗筆來彌補字的和諧度。一般情況橫細筆豎粗筆。達到字既有穩健又有灑脫。


行書書體字有大小之統一性,每一幅作品的字需要有大有小,顯得行氣錯落有致。處理好字的大小實際就是人為製造一對矛盾體,形成書法作品的韻律感。

在書法藝術作品中諸多的矛盾體更加使得作品和諧有度。欹正的處理,參差不齊的處理,都使得書法作品有了妙趣橫生。


狂喜淡墨a


書法如同音樂,也似詩歌,沒有跌宕起伏的韻律就會顯得平淡無味!



音樂有調式,整個音樂圍繞著這個調式上下起伏,就像一個傳奇的生命一樣,一會跌入深邃的低谷,轉眼又登上萬仞的高山,還可以比擬李太白筆下的《將進酒》,憂思與疏狂交迭,悲慨和桀驁並存,交織,疊放,直如放縱一回的情緒,宣洩,恣肆,然後,冷靜收斂,既而有恣肆,宣洩。

書法好像沒有那麼囂張?其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你可以看與李白同為飲中八仙的張旭,在書法中如何把情緒宣洩在紙面上的,就會理解,書法也能恣肆,也可以宣洩,也可以把跌宕的情緒淋漓酣暢地譜寫到宣紙上,歷經百世,你都可以用心去感受書法家豪縱,淋漓的情感與奔放,無忌的快意!

書法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字的結構與通篇章法兩個方面。



對於每個字來講,為什麼書法沒有人會要求橫平,也沒有必要豎直。一個字橫若平,也整個字就平庸,刻板,沒有活力。而這個橫寫的越陡,你所製造的矛盾就越大,同時,你所寫的字就越有動感,只是這個動感越大也越難控制,你就越難把字控制平衡了,寫得穩當了!這也就是書法制造矛盾與解決矛盾的過程。



關於章法的矛盾體現在,書法絕對不可以象印刷書籍一樣的行與列整齊,規矩,與字體的結構一樣整齊,規矩是刻板,是呆滯,這就要有大字,還要有小字,有方字,也有扁字,要變化,各種字的形態交織,錯位,寫一個大字,下一個就要走變化,這一變化就產生了矛盾,接著的字還要變,怎麼變?圓滿解決了就是好書法,重複用上一次的手段就無聊,就單調。



縱向的列與橫向的行,象用尺子量出來的一樣,這樣不成的!書法是藝術,絕不能規矩嚴謹,需要打破,王鐸就是一個創造者,縱向的列寫成s形狀,這就是製造矛盾,順著走下去不行,真的不能把一列字一直斜著走下去,所以,王鐸製造了傾斜後,再巧妙地轉回去,這樣看一個整列依然平衡的,所以說,王鐸是個章法只要矛盾又解決矛盾的高手!



書法再其他方面矛盾與解決矛盾的,還有墨色的濃與淡,線條的粗與細,黑與白的空間對比,虛與實,筆鋒的提與按,都蘊含著矛盾,都可以生化矛盾,都需要解決矛盾。

一個書法大家,一定要有足夠的製造矛盾的本領,同時也總有解決矛盾的能力,這樣本領,能力越強,你的書法也就越卓越!


一笑貫長天


認為就是眼到和手到的不斷進步問題,感官糾錯。

剛開始接觸書法覺得誰的字都好,自己一上手,一塌糊塗,一段時間後,練得不錯,自我感覺順手符合自己的心性和感官。

有一段時間後,同樣的字,又看著醜了,這是書法方面的思想視覺提高了,改變了,又需要提高書寫水平來讓自己的眼到和手到實現統一。

就是一個不斷的過程,每個人或者每個時期的頻率不用或者不勻速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