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哪些勵志電影裡面的情節至今讓你不能忘懷,為什麼?

極品娛樂


在我看過的眾多電影裡,有很多部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

至今為止一直無法忘懷的,居然是一部動畫電影《龍貓》

我記得我是在05年的時候,第一次觀看《龍貓》這部電影,影片雖然是動畫題材,但是裡面的人物關係以及背景都讓我聯想到自己小時候。電影裡的兩個小主角小梅和小月也成為我心裡一直磨滅不掉的印象。小梅和小月是兩姐妹,她們的媽媽因為生病必須住在醫院裡,她們的爸爸要工作,小月要帶著妹妹小梅去上學,期間姐妹倆經歷了各種困難,小梅還差一點走丟了。電影裡有一個神話形象:龍貓。在龍貓的幫助下,小月找到了自己的妹妹。

前段時間,我因為生病住院,不能見到孩子們,老公在給我削蘋果的時候,突然就提起了這部電影。他說我們家跟小月家還真是像啊,有一個病懨懨的媽媽,一個頭發亂糟糟的爸爸,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我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比喻,開始更加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我不要做電影裡那個需要一直住在醫院的媽媽,我要跟孩子們一起經歷不同的生活。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讓我至今都難以釋懷,小梅跟姐姐吵架以後選擇獨自一人去找媽媽,最後卻迷路了。如果當時沒有所謂的貓的公車,大概這就是一個悲劇故事吧。

幸好這是一部動畫電影,它帶給我的除了相同命運的無奈以外,還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


匆匆修仙者


《尋夢環遊記》吧,看的時候奶奶剛去世不久,我常常會想,冥界也有音樂會嗎?在那裡的人們是否也會唱歌跳舞而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

記憶很深刻的是小男孩的曾祖母coco在冥界與爸爸團聚時,還和小時候一樣純真地叫“爸爸”,雖然在冥界她看上去比爸爸蒼老,但畫面一點都不違和。我想,不論經歷了多少歲月,甚至成為別人的曾祖母,但在爸爸媽媽面前,永遠都是孩子,總有一天會永久地團聚在一起。

電影當中也提到了“the final death”,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的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在這個社會上抹除;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亡,這一刻將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也許這就是家的意義,當世上所有人都不記得你時,在家人的心中,永遠都有一個你的位置。

也許我的奶奶也如電影中的曾祖母一樣,扎著兩條小辮子,到另一個地方去找她的爸爸媽媽團聚了。而在還在這個世界的我們會永遠永遠地懷念她,直至許多年後我們在此團聚在一起。

威爾史密斯的《幸福來敲門》。

那時候,我沒有快進,從頭看到尾,除了佩服威爾史密斯的演技,更多的是感慨。

生活很苦,也很累,我們苦苦掙扎著只想讓自己活下去,這是前提,電影中,無時無刻不在奔跑的主人公,就是為了可以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這樣才能有家裡的生活費,為了生存的奔跑,為了家人的奔跑,但是,最終,妻子離開了他。

有一幕特別讓我感到,就是主人公帶著他的兒子躲在廁所過夜,門外咚咚的敲門聲格外刺耳,但是,只有廁所才能棲息的主人公緊緊捂著兒子的耳朵,眼裡是強忍的淚水,我差點哭了,原來,與他相比,我算是幸福的了。

最後的結尾,當他通過考核忍著淚水歡快的從臺階上跳下來的時候,我與他一起鼓掌,給自己鼓掌。

生活真的很苦,我們並非出生含著金鑰匙,但是,我們還是得努力,因為努力也許會失敗,不努力就連成功的門都摸不著。

這部電影極力推薦,我看了很多次了,每次生活不順的時候看一下,算是一種鼓勵吧!


要說不能忘懷的勵志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有一句話很有哲理——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追上你。這句話一度被我設置為行動準則。當然,影片裡面對我影響最深的不止這個,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讓人在大笑中領悟道理,先一起回顧一下這個片段:

話說在一堂機械課上。

教授:機器是什麼?

蘭切:機器就是減少人勞動力的東西。

教授:你能說明白點嗎?

蘭切:任何使工作簡化,節約時間的工具都是機器,夏天天氣炎熱,只要按下按鈕,就會產生氣流——電風扇 就是機器;跟遠方的朋友聊天,用的電話,就是機器,計算機每秒百萬次計算,計算器,也是機器,我們被機器包圍,無論小小筆尖還是褲子的拉鍊,全都是機器,你看(一邊說著一邊一上一下拉褲鏈)上、下、上、下……

教授氣得一個粉筆頭扔過去:“那到底定義是什麼?”

蘭切:我剛剛已經回答你了,教授。

教授:你考試的時候會這麼寫嗎?這就是機器(一邊說著一邊一上一下拉褲鏈)上下、上下……白痴,還有誰會?

理科男:教授,機器就是各種部件的結合體,按照設定的指令工作,通過信號的傳達,使用螺絲等工具或者利用槓桿原理,對樞軸的支點或滑輪進行調試,尤其是其構造幾乎都由複雜的活動零件組裝而成,或由簡單的機件部分,如輪子,槓槓,凸輪等。

教授:非常好,請坐下。

蘭切:教授,我說的是一樣的,表達得更簡潔。

教授:喜歡少說話就去學藝術或者貿易。

蘭切:但是,我們必須搞明白,課本那種填鴨式教育到底想表達什麼。

教授:你覺得你比課本更聰明嗎?把書上的概念背下,除非你不想通過考試。

蘭切:但是也有的書……

教授:你給我出去!

蘭切:為什麼?

教授:說簡單點,出去!

蘭切走到門口,又折回來。

教授:你又回來幹什麼?

蘭切:我落東西了。

教授:什麼東西?

蘭切:一種包括記錄、分析、總結、組織、討論、解釋與一體的,分為有插圖,無插圖,硬裝本,平裝本,有封面,無封面,附有前言、介紹、目錄、索引,意在啟發、理解、豐富、提升並培養人類大腦思維,通過想象力延伸,間或感受……

教授一臉懵逼:你在說什麼?

蘭切:書,教授。我忘了拿書,能拿嗎?

教授:你就不能說簡單點嗎?

蘭切:我剛才試過了,不過好像行不通。

……

暫且不論裡面的邏輯嚴不嚴謹,我們從中能領悟的是,學習,做學問不能止於記概念,要領會其背後的實質,形成自己的見解,才能真正把學問變成自己的東西。雖然這道理說出來顯得簡單和淺顯,人人都似乎明白,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當時第一次看到這橋段的時候,其實內心還是頗有感觸的,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了,學了記了一堆知識和道理,但是想想好像沒啥用處,自己人生進步了嗎?並沒有。在這信息爆炸的年代,記住一堆知識,其實是無用學習,不如從一個知識點開始,深入瞭解,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方能形成有效學習。這是我看了這橋段後的感悟和收穫。


正太講電影


《尋夢環遊記》吧,看的時候奶奶剛去世不久,我常常會想,冥界也有音樂會嗎?在那裡的人們是否也會唱歌跳舞而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

記憶很深刻的是小男孩的曾祖母coco在冥界與爸爸團聚時,還和小時候一樣純真地叫“爸爸”,雖然在冥界她看上去比爸爸蒼老,但畫面一點都不違和。我想,不論經歷了多少歲月,甚至成為別人的曾祖母,但在爸爸媽媽面前,永遠都是孩子,總有一天會永久地團聚在一起。

電影當中也提到了“the final death”,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的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在這個社會上抹除;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亡,這一刻將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也許這就是家的意義,當世上所有人都不記得你時,在家人的心中,永遠都有一個你的位置。

也許我的奶奶也如電影中的曾祖母一樣,扎著兩條小辮子,到另一個地方去找她的爸爸媽媽團聚了。而在還在這個世界的我們會永遠永遠地懷念她,直至許多年後我們在此團聚在一起。


瑪麗蓮懵江


在我看過的眾多電影裡,有很多部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至今為止一直無法忘懷的,居然是一部動畫電影《龍貓》

我記得我是在05年的時候,第一次觀看《龍貓》這部電影,影片雖然是動畫題材,但是裡面的人物關係以及背景都讓我聯想到自己小時候

。電影裡的兩個小主角小梅和小月也成為我心裡一直磨滅不掉的印象。小梅和小月是兩姐妹,她們的媽媽因為生病必須住在醫院裡,她們的爸爸要工作,小月要帶著妹妹小梅去上學,期間姐妹倆經歷了各種困難,小梅還差一點走丟了。電影裡有一個神話形象:龍貓。在龍貓的幫助下,小月找到了自己的妹妹。

前段時間,我因為生病住院,不能見到孩子們,老公在給我削蘋果的時候,突然就提起了這部電影。他說我們家跟小月家還真是像啊,有一個病懨懨的媽媽,一個頭發亂糟糟的爸爸,還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我也因為有了這樣的比喻,開始更加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我不要做電影裡那個需要一直住在醫院的媽媽,我要跟孩子們一起經歷不同的生活。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讓我至今都難以釋懷,小梅跟姐姐吵架以後選擇獨自一人去找媽媽,最後卻迷路了。如果當時沒有所謂的貓的公車,大概這就是一個悲劇故事吧。幸好這是一部動畫電影,它帶給我的除了相同命運的無奈以外,還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東西。


準電影


威爾史密斯的《幸福來敲門》。

那時候,我沒有快進,從頭看到尾,除了佩服威爾史密斯的演技,更多的是感慨。

生活很苦,也很累,我們苦苦掙扎著只想讓自己活下去,這是前提,電影中,無時無刻不在奔跑的主人公,就是為了可以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這樣才能有家裡的生活費,為了生存的奔跑,為了家人的奔跑,但是,最終,妻子離開了他。

有一幕特別讓我感到,就是主人公帶著他的兒子躲在廁所過夜,門外咚咚的敲門聲格外刺耳,但是,只有廁所才能棲息的主人公緊緊捂著兒子的耳朵,眼裡是強忍的淚水,我差點哭了,原來,與他相比,我算是幸福的了。

最後的結尾,當他通過考核忍著淚水歡快的從臺階上跳下來的時候,我與他一起鼓掌,給自己鼓掌。

生活真的很苦,我們並非出生含著金鑰匙,但是,我們還是得努力,因為努力也許會失敗,不努力就連成功的門都摸不著。

這部電影極力推薦,我看了很多次了,每次生活不順的時候看一下,算是一種鼓勵吧!


影視地平線


感謝樓主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總有一些電影,其中的某個情節讓我們至今不能忘懷,可能是一個眼神,可能是一段話。

我看過的電影中,有四部勵志電影的某個情節讓我難以忘懷。

1.《武狀元蘇乞兒》

影片主要講述了曾是富家子弟的蘇燦為了得到如霜姑娘去考武狀元,因為不識字被趙無極識破,不能當武狀元,最後父子倆淪為乞丐。

影片中,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蘇燦作為乞丐去乞討的時候,竟然遇見了如霜,蘇燦不想她看到自己落魄的模樣,便把臉一下子扣在手裡捧的煤球裡,轉身的那一刻,委屈、失落的淚水悄然滑過。

讓我不能忘懷的原因是,原來人卑微的時候,真的可以卑微到了骨子裡。

2.《少林足球》

經典的勵志大片。影片講述了受星爺“功夫足球”夢想的影響,和眾師兄弟組建少林功夫足球隊,最終贏得全國總冠軍的故事。

可是作為足球隊,他們卻連一雙正經的球鞋都沒有,影片中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星爺和師兄弟們去搶贊助商給的球鞋的時候。

當他們因為打友誼賽踢出了名氣,終於有贊助商免費給他們球鞋,他們一擁而上去拿展示櫃的球鞋,如獲至寶。

讓我不能忘懷的原因是,這樣的心情讓我感同身受。當你為了得到一樣你覺得很奢侈的東西,經過努力最終得到了它,心裡真的比吃了蜜還甜。

3.《活著》影片講述了富貴悲慘的一生。

福貴從一個富家子弟,因賭博揮霍了掉了自己的家底,父親因此被氣死。

後來,改邪歸正的福貴和家珍組建了家庭,生了一兒一女。女兒鳳霞卻在一場高燒中竟變成了聾啞人,接著兒子有慶又被朋友春生不小心開車撞死。

又過了多年,女兒鳳霞在生孩子的時候又因為難產死了,好在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叫饅頭。

影片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福貴最後對外孫子饅頭說的話,小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再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

讓我不能忘懷的原因是,這裡的富貴悲慘的過了大半輩子,一家人只剩下老兩口和外孫饅頭,依然沒有放棄對美好明天的嚮往,他始終堅信美好的生活即將到來,讓人欽佩。

4.《當幸福來敲門》

威爾·史密斯的經典勵志電影。講述了要想實現了夢想,努力,堅持,再堅持,你就會取得成功。你不努力,幸福永遠不會敲門。

影片中,克里斯從一個業績不佳的推銷員,到一個被人認可的證券公司的經紀人,他終於熬了過來,沒有被現實打倒。

影片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最後,通過努力終於成為證券經紀人的克里斯走在人群中,他眼含淚水,高興的為自己拍手慶祝。他為了捍衛夢想付出的努力,汗水,克服的種種艱難,一切的艱辛只有他自己能體會,他的心情在這一刻終於得以釋放。


逗號說電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推薦的一個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當你覺得生活沒希望的時候,可以看看這部勵志的電影。那時你會覺得你所經歷的一切都不算什麼。故事中的男主克里斯為了家人每天起早貪黑地推銷自己當初花重金買回來的醫療器械,但是因為價格昂貴,並沒有人脈,一切的幸福終歸建立在柴米油鹽之上。妻子因為房租與他吵得喋喋不休,他也很無奈,但是終歸要堅持的一天。在大街上,他問一個開豪車的人是怎麼成功的?那人告訴他,只要精通數字就可以當股票經紀人,他心動了,提交了申請書。為了等結果,克里斯每天都會在公司門口守著一次偶然的機會,克里斯碰到了公司的人事主管託斯特爾先生,他已拼成魔方獲得對方的好感,最終被面試官錄取了。然而,另一邊妻子因為忍受不了壓力,也離開了他。克里斯要求撫養兒子,妻子答應了。就這樣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兒子在週末賣產品,因為克里斯沒錢交房租,被房東趕了出來,沒辦法克里斯,只能帶著兒子在廁所呆了一晚,克里斯心酸的淚水一下子流了下來,那種無助那種前途的渺茫,無法給兒子安全感的複雜心情全都交織在這淚水中。

為了獲得教堂的食物和救濟床,他不得不提早下班,跑著去排隊。在走廊昏暗的燈光下,熬夜修理曾丟失的一臺機器。為了買機器壞掉的燈泡,他忍痛去賣血。最後他終於把機器賣出去了,但250美元交到他手上的時候,他臉上洋溢的微笑其實就是幸福。半年的實習結束了,他終於通過了考核,迎來了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他那幸福的眼淚讓我們明白了所有苦難都是值得的。人在最低谷的時候,恰恰是希望將要來臨的時候。這句話我始終相信,如果我們的苦難沒有比克里斯多,還有什麼理由說放棄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富貴田園007


曾記得看過的一本書,名叫人一生必看的100部電影,從中不難找出人生必看的10部勵志電影,這是多年來人們公認的最值得一看的電影,一部好的電影甚至能改變人生。當然男人與女人的興趣可能不太一樣,所以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補充,一起來用心感受一下這十部電影吧。

1. 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勵志影片。

簡介:《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必看理由:“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影。”人人都這麼說。但單純從性別區分,就會讓這電影變狹隘。《肖申克的救贖》突破了男人電影的侷限,通篇幾乎充滿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而電影裡最偉大的主題是“希望”。 當我們無奈地遇到了如同肖申克一般囚禁了心靈自由的那種囹圄,我們是無奈的老布魯克,灰心的瑞德,還是智慧的安迪?運用智慧,信任希望,並且勇敢面對恐懼心理,去打敗它? 經典的電影之所以經典,因為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讓你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希望的美好。

2 .教父系列:經典黑幫片,有此作品,其他同類一概低頭。

簡介:《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黑幫電影,於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以維託·唐·科萊昂為首的黑幫家族的發展過程以及科萊昂的小兒子邁克如何接任父親成為黑幫首領的故事。1973年該片獲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必看理由:自1972年至今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這樣的一部史詩鉅作,對電影史的意義根本無需贅述,即使影片的時間長達三個小時,故事結構龐大,人物關係紛亂複雜,很多人都願意翻來覆去的看它,並把它奉為經典教父作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每個人看了以後都有不同的感受,對於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它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勵志劇。

3.美國往事:整個人生都在裡面。

簡介:《美國往事》是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必看理由:很多人將《美國往事》列為男人不得不看的電影,因為它刻畫的情節與情感,機會滲透了一個男人的一生:友情、愛情、幻想、責任、背叛,一個男人所有的經歷與痛苦。這也是一部純粹的作者電影,它承載的是導演賽爾喬·萊翁內所有的“美國情結”,它是30-70年代美國社會最深刻的寫照。被認為是類型片中唯一能夠達到《教父》高度的作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醉心於那段屬於《美國往事》的往事。

4.天堂電影院:每個男人的童年回憶,太經典了。

簡介:《天堂電影院》由意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影片所講述的是一個成長在意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中小孩子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子,而艾費多則是“天堂樂園戲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的感情。放映師所扮演的是個引領者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帶領著多多成長。在他死後,他留給多多一盒膠捲,重新串連起多多遺失了三十年的回憶與情感。

必看理由:《天堂電影院》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完美之作。它講述的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裡面有痛苦,有幸福,有失落,有成功,愛情與事業,人生百態盡在其中。而Ennio Morricone的精彩配樂,一直伴隨著Toto行走在起起落落的人生的道路上,陪他,也陪我們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片中多次使用的廣角鏡頭把意大利小鎮的風光包攬無遺,總是讓我心曠神怡。小鎮生活的異域風情,也讓我心馳神往。我微笑著看著影片結束,感覺那好像是從未有過的幸福的體驗。

5.上帝之城:人家怎麼能拍出這麼牛的電影!

簡介:《上帝之城》是2002年由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執導,馬修斯·納克加勒、艾莉絲·布拉加、索·豪黑主演的一部驚悚電影。上帝之城是60年代巴西的一個貧民窟,從80年代起這裡變成了里約熱內盧最危險的地方。影片中講述了很多人的故事,但所有的一切都是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告訴我們的:布斯卡,一個出生於貧困家庭的黑人小孩,弱小的他害怕成為一個罪犯,滿足於一份低薪的工作。他生存的環境中充滿了暴力,他沒有任何可以逃離的機會。但是,他觀察和探索社會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他對現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他擁有一雙善於發掘生活的藝術家的眼睛。最後,他成為了一位職業攝影師。這也許是他的救贖。

必看理由:巴西的《上帝之城》,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有一種看《古惑仔》系列影片的感覺。漫畫感的人物,濃烈誇張的動作,緊張快速的節奏變化,一浪又一浪的故事起伏。是一種同時具有酣暢視覺和壓抑感覺的鏡頭組合。上帝之城是全片最大的諷刺,無孔不入的犯罪正是由這片土地所滋生的。上至成人,下至孩童。他們並不像港片那般的義氣壯志,每個人都是自私醜陋的。生命對於他們而言不值一提,當然自己的生命除外。看著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的故事,讓人感慨,原來不管種族膚色,生活在貧苦雜亂的世界裡、身不由己一步步滑落到暴力深淵裡的人們,多有類似。

6.海上鋼琴師 不要將自己置於一個自己看不到邊的慾望之海中

簡介:《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梅蘭恩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意大利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電影是由亞歷山卓·巴利科根據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改編而成。

必看理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7.阿甘正傳:教導所有的人要去寬容別人,傻就是福氣。

簡介:《阿甘正傳》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電影,由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等人主演,於1994年7月6日在美國上映。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於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電影上映後,於199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2014年9月5日,在該片上映20週年之際,《阿甘正傳》IMAX版本開始在全美上映。

必看理由:《阿甘正傳》美國近代史的縮影。無需多言的經典,也是當年《肖申克的救贖》的強勁對手。用時間串聯美國60年的歷史;它是一部勵志片,借阿甘的勇往直前點燃人們前進的動力;它是一部愛情片,阿甘與珍妮跌宕起伏的愛情不亞於羅密歐與朱麗葉;它是一部親情片,對親友的感情,讓人難以釋懷。很勵志,看完了你就有無窮的動力去面對世界。

8.楚門的世界:探討人的價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簡介:《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於1998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彼得·威爾執導,金·凱瑞、勞拉·琳妮、諾亞·艾默裡奇、艾德·哈里斯等聯袂主演。該片於1998年6月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楚門是一檔熱門肥皂劇的主人公,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1999年,該片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金·凱瑞憑藉此片獲得了第5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必看理由:《楚門的世界》主角楚門被設定,被限制,被禁錮,主角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了30年而不自知。其實我們都是楚門,差別只是,楚門最終走出了他的世界,而大多數的我們終其一生都將在其中徘徊。 如此看來,《楚門的世界》作為一個時代性的操縱隱喻,不僅講述了真實和虛假的邊界問題,更重要的則是提醒我們走出時代的騙局,走近我們的心靈,在一種頑強的反思中,保有一份不那麼時髦的自由。

9.音樂之聲:音樂的力量、音樂的快樂!

簡介:《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於1965年上映。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最初以音樂劇的形式於百老匯上演。電影講述了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這時,德國納粹吞併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必看理由:這是一部長演不衰的百老匯音樂劇,1959年於美國紐約首演後便風靡一時,也是一部能讓人情不自禁跟著音樂搖擺的音樂劇。整個劇目中的22首歌人們都耳熟能詳。不管是俏皮可愛的《孤獨的牧羊人》還是柔情溫暖的《雪絨花》,亦或是極富團隊精神的《哆來咪》,每一首都能讓人回憶起最初接觸到英文歌曲的新鮮和激動,回憶起那些單純快樂、美好幸福的青春時光。

10.辛德勒的名單:震撼人心的歷史、充滿感染力的攝影和傑出的演員。

簡介:《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該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的7大獎項及第51屆金球獎的7項大獎。

必看理由:《辛德勒的名單》成為全球最矚目的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描寫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受集體屠殺的影片過去也拍過不少,但是以德國人良知覺醒並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片,這還是第一部, 一部好的電影,很難以達到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簡直令人無法挑剔的完美。應該這樣說,它的存在是電影的一種永恆。奧斯卡金像獎,只是作為它的一個褪色的陪襯。


阿峪


自我感覺《飛屋環遊記 》,開頭那十分鐘年華老去的開篇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而後的妙趣行生的歷險.

小男孩卡爾與假小子艾麗相識,相知相愛到最後的白頭偕老. 他們的認識也是因為從小有著共同的愛好"冒險\

倔犟的名字


《聚焦》是一部2015年的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個專欄“聚焦”小組,翻出了被雪藏多年的一個天主教會性騷擾教區孩子的案件,一開始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個個案,結果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背後隱藏了一系列案件,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而教會只是私下以很小的數額賠償了受害者,並且派人隱藏了這些罪行。

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們發現,不僅僅是神職人員,就在波士頓以外,甚至全世界,都在上演著這種暴行……《聚焦》雖是講的美國天主教醜聞,但是它反應的是整個世界的社會,不只是美國的社會出現的問題。‍

《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由蒂姆.羅斯飾演的1900的傳奇一生。主人公之所以叫1900,是因為熔爐工人丹尼是在1900新年的第一天發現被遺留的他。1900八歲的時候,養父丹尼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他再一次成為了孤兒,而音樂卻走進了他的生命裡。

他是天生的鋼琴家,為鋼琴而生。他超群的鋼琴技藝,與生俱來、無師自通。他成為了船上的鋼琴師。用自己的琴藝,為船上的客人帶來一曲又一曲的聽覺享受。當船停泊靠岸,有人下船,有人上船。1900望著一波又一波的人們上船、離去。卻始終掙扎著是否要離開船,離開大海,到陸地上生活。在船上他遇上了心儀的少女。他在少女下船後,仍然沒有勇氣下船,去過自己嚮往的美好陸地生活。最後,1900隨船一起被炸掉,葬身於大海。

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看到的是一個被禁錮的孤單的靈魂。有的人說他懦弱,美好的生活只需要他踏上陸地的那一步便可得。

他的全部都在船上,他的家,他的音樂都在船上,在大海上。他最終的歸屬終究也只能是在大海上。其中鬥琴部分真的是精彩絕倫的。每個看過的都會對這段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