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雪域高原高速路上的冰雪風景線

——興海縣到玉樹

早上從興海縣出發,上了西麗高速,即西寧至麗江的高速公路,這是一條新增國家高速公路,也是雪域高原上的一條高速公路,還是京藏高速公路(G6)的一條聯絡線。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我們的家轎一路帶我們遠行


車一走上西麗高速公路,就感覺它與我們以前見過的高速公路不一樣,我們見過的常規高速公路是公路中間一條隔離帶將其分成對向而行的兩條,而西麗高速是相對分開、平行而行的兩條,兩條路之間根據地勢不同,相隔距離不等,路邊也沒有欄杆,可以從這條路上到另一條路上,這種高速公路我在新疆見過,為何如何建制?是不是這裡地廣人稀、高寒冰雪路滑為了安全?不得而知。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此種高速路上車很少,服務區相隔很遠,也很少,很簡陋,有的沒有水,上衛生間都不易,更不用說吃的了。好在我們自備有吃的、喝的。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過了五道河服務區,我們轉入了共玉高速公路,共玉高速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到玉樹市結古鎮,是玉樹災後重建交通總體規劃“一縱一橫兩聯”公路網中“一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的首條高海拔、高寒地區的高速公路,全長633多公里,其中多年凍土區路段達227公里,約佔線路總長的36%。凍土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土體介質,含有豐富的地下冰,具有流變性,因凍脹和融沉兩個危險,給修建工程帶來了技術上的挑戰和難度。全線平均海拔在41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地理和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是在青藏高原凍土區修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國家公路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公路建成後,提高了青海、新疆、西藏、雲南沿線區域抵禦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能力和運輸能力。這條公路更是一條集歷史、地理、人文、生態為一體的風景線。與現有214國道併成,構成了通往玉樹的高速化大通道。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我們本來計劃此段走214國道看風景的,但因下雪結冰,國道彎道多不好走,高速走直線相對容易些。高速上也結了冰,車行走的很慢,行走在這冰雪世界裡,象是走進了晶瑩的童話世界,因冰雪的覆蓋,一切都顯得很聖潔。昨天,我們在草原上行走了一天,雖也有結冰的地方,但是仍能看見雪山下茫茫的黃色草原,層次分明,今天的草原一片冰天雪地,雖然山川、草原錯落有致,但是都籠罩在一片純淨的冰雪之中,偶爾的陽光照在上面,晶瑩剔透。有時被美景吸引,因沒有車輛行駛,我們將車停在高速路邊下來拍照,高速路就像一條伸向遠方的牽引線,將我們的視線拋向無邊的遠方,真是天高地闊,有美國大片的感覺,這在我們內地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也在高速路上留了影,照片發到朋友圈後,大家都驚奇不已。高姐自豪地說:你看我們這才叫大片,在我看朋友圈朋友發的大片,那簡直不能比呀!我再發一張照片,發一個視頻,亮瞎他們的眼!並不停地感嘆:不虛此行!感謝草叢帶我們來看美景!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車走過的鄂拉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公路隧道,是共玉公路的頭號控制性工程,2015年12月底才貫通。從姜路嶺隧道至花石峽服務區,一會兒下雪,一會兒冰苞,一會兒天晴,真是體驗到了高原多變的天氣。我們來之前,查天氣預報說,這裡很多天是雨雪天,都有點打退堂鼓了,後來,有經驗的人說,高原的天就是娃娃的臉,陰晴不定,說變就變,不要相信它。為了從這裡趕上稻城亞丁的秋色,我們還是如期出發了。一路上,確有雨雪,但是也有晴天,忽雨忽雪忽晴,沒有影響我們的出行,反而增添了出行的樂趣,看到了奇異的風景。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見識了高速上奇異的冰雪風景,天也有晴的跡象,我們選擇從花石峽下高速,走一段214國道,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再回歸高速,因214國道與高速平行。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花石峽,藏語“作幹納哇”,意為犏牛的角。因廣闊蒼涼的峽谷中佈滿了各色花紋的石頭而得 名“花石峽”。這裡海拔只有4200多米,但氣候變幻莫測,多數人進入這片花色峽谷後,都會產生明顯的高原反應。我們在高原上行走了幾天,對於高原有所適應,一群人高原反應並不強烈。在此,我們進行了短暫的停留休整,只見遠處有一個高空作業的人員在進行空中電線檢修,在藍天、雪山的映襯下,象個空中飛人一樣,我們拿著相機不停地追逐著他的身影,畫面空靈而唯美。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下高速行走在214國道上,沿途經過三江源景區的九曲十八灣、野馬灘、野馬嶺,214國道道路彎彎曲曲,四周的風景一樣迷人,此路段水資源很豐富,隨處可見冰雪世界中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湖泊,星羅棋佈,經過九曲十八灣時,正下著雪,彎彎曲曲的河流在雪原上流向遠方。經過野馬灘、野馬嶺,雖然沒有看到野馬,說明這裡的環境適應野生動物生存,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車行走在結冰溼滑的山路上,地廣人稀,好象除了我們的車之外,很少看到其它車輛,遠遠看到一座大雪山,草叢說巴顏喀拉山到了。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巴顏喀拉山,蒙古語是“富饒青色的山”,藏語是祖山的意思,位於青海中南部,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青海省與西藏自治區界線。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源頭所在,南麓是長江北源所在。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這裡屬高寒荒漠草原,人煙稀少,只有藏人在此從事畜牧。這裡盛產有“高原之舟”之稱的犛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犛牛的故鄉”之稱。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我們來到巴顏喀拉山口,風非常大,刺骨的冷,山上的經幡被大風吹得呼呼作響,四周雪山連連,十分壯觀,太冷了,我們不能長時間停留,抓緊時間在海拔4824米的標示牌下每個人分別照了紀念照,又照了集體照,然後離開了。據說這裡是唐代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從此前往吐蕃首都和親。楊老師被美景吸引,頭沒有防護被凍感冒了,巴顏喀拉山給她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西麗、京藏、共玉、214國道、鄂拉山、花石峽、巴顏喀拉山一路景


繼續前行,從清水河工區上了共玉高速,經過此高速路段一座特長的高寒隧道——雁口山隧道,經過歇武鎮,達到玉樹結古鎮,晚上入住玉樹藏族自治州尕爾寺賓館。你如喜歡,請於關注今日頭條《農村那些事兒》。(文字:風吹砂 插圖、編輯:沙漠)原創不易,謝絕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