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詩評|抗疫主題」 由《珍藏》看抗疫詩歌的柔性力量

作者/谷慧勇

在近期中國詩歌網推薦的抗疫詩歌中,出現了一些我們期待的好詩。一是重點推出了一批戰鬥在抗疫一線的護士、公安幹警創作的“現場詩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真實、自然,有內容、有感染力;二是有意規避了在抗疫初期出現的“官員體”“新聞體”“口號詩”“呼喊派”等大而全、大而空一類的所謂抒情詩歌,開始向生活化、人性化方面轉移。

一個大的事件出來以後,文藝家們站出來,對這個事件中的先知者、逆行者、獻身者予以歌頌,是文藝家們的職責,也是良心所繫。但是,這要看什麼事件。如果是為了民族大義,抗擊外來侵略,歌頌可以是鼓動的、張揚的、盡情的,甚至可以是超越生命至上的;如果是災難性的,比如地震、洪水、瘟疫等,在無辜生命受到極大傷害的情況下,即使對慷慨赴難的勇士,也應該將歌頌壓縮在悲憫的情懷之內,而不宜拔高到生命未見的高度。

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一個是要有度,一個是要換位思考,一個是要看對象,這樣才能產生適當的力量;否則會適得其反。

對醫護工作者來說,或者對任何一個戰鬥在一線的抗疫人員來說,他們並沒有所謂偉大而高尚的想法,有的只是醫者仁心的職責所在,和本職工作的應有擔當。過度的誇張和激勵性語言,他們並不歡迎。事實上,也不會起到鼓舞他們去以身殉難的程度。

文學作品中,如果真是對他們關愛的話,應該多表現他們的真實生活,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呼籲社會理解他們,支持他們,為他們的工作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

如若不然,無形中會給他們造成一種事實上的“道德綁架”,甚至會因“災難性文字狂歡”,刺傷他們的工作熱情。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的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我個人認為,從目前所看到的抗疫詩歌中,剛性的多了,柔性的少了。千人一面的多了,有個性的少了。所以,有些詩歌,被人稱之為“文字垃圾”,雖說話狠了點,但也不無道理。因為,這樣的詩歌,基本上沒有幾個人去看,更不會引起抗疫勇士們的共鳴。

近日在中國詩歌網中,我看到幾首詩,印象比較深。現列舉一首,大家看看。

珍 藏

劉笑偉

我準備把一點一滴的陽光

捧在手心裡,都珍藏起來

我準備把山林間最清新的空氣

一點點收集,放在一個密閉的罐中

我準備把吃到的美食

做一個備份,留住它們的芳香

我準備珍藏一張潔白溫暖的

手帕,宛若春日藍天上行走的雲


我要把陽光留給這些人

他們帶著厚厚的面罩,穿著密不透風的

防護服,我要把甘甜的空氣

送到他們的唇邊,迎接這些人凱旋

用美食代替盒飯,用白雲擦去他們臉上

層層疊疊的汗滴和印痕


從今天起,我坐在春日的繁花中

每天凝望著他們:火神山裡沒有神

只有天使,用翅膀為我們擋住人間的風雨

這首詩,語言很平實,也沒有用多少技巧,讀來很順暢也很舒服。我認為是一首好詩。一是角度好。沒有再重複別人寫過的東西,有自己的切入點,他選擇了“珍藏”這一看似平常,卻很新鮮的話題,容易讓人進入;二是感情真。戰鬥在武漢前線的醫護人員,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還不是生死考驗的問題(這個問題國家已很好解決),而是一個正常人所不能享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關鍵,來表達對前方戰士的關愛,很真實,也很動人;三是語言活。詩人的語言表現能力是高超的。一些句子看著簡單,但細想後,卻金光閃閃。如“用白雲擦去他們臉上層層疊疊的汗滴和印痕”,“用翅膀為我們攔住人間的風雨”等 ,就很有表現力。

抗疫詩歌創作中最大的問題是一個是重複,自己重複自己,自己重複別人,寫來寫去,還是那幾句話,沒有新意;再一個是光大不小,看著很高昂,其實很空洞。

在這裡,我倒是建議,詩人們不妨靜下心來冷靜一下,多寫一些柔性的詩歌,說人話、有人情、幹人事、動人心,可能比扯著喉嚨幹喊要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