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華社發聲,陸家嘴吹響金融開放“衝鋒號”

CFIC導讀

◆日前,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和上海市政府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吹響了“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的衝鋒號。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金偉良攝

疫情防控不鬆懈,改革開放亦不能停步。

日前,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和上海市政府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吹響了“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的衝鋒號。

近日,新華社發佈重要新聞,積極報道浦東新區跨前一步、率先作為,把《意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舉措。同時,始終瞄準世界一流金融城目標的陸家嘴金融城也率先響應,克服非常時期的困難,積極承接《意見》措施落地。

新華社:打開放創新牌 浦東吹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衝鋒號”

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一份政策文件的發佈讓浦東新區和陸家嘴金融城內的各大機構倍感振奮。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按下“暫停鍵”的金融業,再次啟動加速引擎。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貫徹落實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浦東新區第一時間制定了16條舉措,進一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

外資嗅到開放機遇 中資看到創新窗口

浦東是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最重要的窗口。近兩年來,浦東抓住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機遇,全力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項目率先落地。

隨著交銀理財在浦東落戶,上投摩根成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獲批籌建,建信、中銀等金融科技公司聚集,支付寶、銀聯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拓展……截至2019年底,浦東共有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1078家。包括外資法人銀行、外資保險法人公司在內,浦東在多個金融細分領域的集聚度全國第一

“有了這樣的基礎,浦東有信心、有能力率先承接《意見》中的各類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落地。”浦東新區副區長王華說。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在陸家嘴金融城,今年首家成功登記備案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穎表示,《意見》對外資資管發展有很多亮點,比如債券市場的備案入市制度,發展人民幣利率和外匯衍生品市場等,都將優化境外機構投資中的匯率和利率風險管理,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中資金融機構也看到了創新的窗口。“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創新是源動力,尤其是推動金融資源支持臨港新片區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吳亮東表示。

此次《意見》允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註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有助於大型融資租賃母公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項目子公司中裝入更多資產。東航、中航、中飛租融資租賃等機構紛紛表示,將充分利用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的項目子公司,開展機船、大型設備等租賃業務。

在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長丁劍平看來,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浦東作為核心承載區必須先走一步,猶如長跑的專業隊必須“領跑”。

在浦東放開設立理財子公司、資管公司、私募和公募基金等機構設立門檻,以及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和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設立限制,說明浦東對外資金融機構率先實行“國民待遇”。

在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設中彰顯“浦東作為”

集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13家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機構,基本形成了由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等構成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如今的浦東,已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意見》發佈後,依託各大要素市場,浦東提出率先推動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設。比如,支持浦東更多跨國公司的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獲得外匯交易中心成員資質並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進一步便利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探索保險資金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出更多以人民幣定價的國際化期貨品種和各類衍生品。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表示,一方面將進一步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推出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直接交易,推進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為境外機構提供接軌國際慣例的交易渠道和交易方式;另一方面提升人民幣利率、匯率衍生品市場功能,豐富外匯期權產品類型;此外,還將繼續完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外匯市場的相關安排,便利境外機構因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產生的頭寸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2020年,我們將正式運行中債境外投資者網站,構建國際客戶服務生態圈。對接國際慣例,進一步利用好自貿區跨境融資平臺功能,助力實體企業走出去。發揮中債金融估值中心在人民幣資產的基準定價優勢,完善點心債、中資美元債、中資歐元債等離岸債券的估值體系,提升‘上海價格’的功能與影響力。”談到今年的打算,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總部總經理徐良堆信心滿滿。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此外,《意見》明確提出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由浦東新區政府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目前已“漸入佳境”。

當前,南京、杭州、合肥等長三角19座城市,已成為基地的聯盟城市。近百家股權投資、銀行、證券、會計、法律等頭部機構,已成為基地聯盟成員。

達晨財智合夥人竇勇認為,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能夠實現長三角產業的協同性,打破原來各省市各自為政造成的資源浪費,通過整合體現不同區域的產業優勢。

基地負責人表示,2020年基地將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好投融資和上市服務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推動基地的金融機構、專業機構深化與長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動長三角區域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創新發展。

從人才到共治 一流金融營商環境造就諸多“全國第一”

全國第一家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外資絕對控股公募基金、第一家航運財產保險公司……在金融服務領域,浦東湧現的諸多“全國第一”背後,是專業而貼心的金牌“店小二”服務。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作為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外資銀行,渣打深切感受到上海、浦東、陸家嘴各級政府在持續擴大開放和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張曉蕾說。

交銀金融租賃公司副總裁孫磊也表示,公司是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業界共治”平臺的成員單位,通過這一全國首創的平臺,既增強了企業與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也打通了跨界資源;另一方面,陸家嘴區域內金融機構全種類、全覆蓋以及大型集團總部的集聚,有助於公司發揮自身“融資+融物”優勢,全力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上海自貿區管委會陸家嘴管理局局長張宇祥說,服務專業金融機構,陸家嘴推出了“首席企業服務專員”,在機構開業落戶、發展引導、項目對接等方面提供專業服務。同時,管理局還與各商務樓宇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專業服務業基地,給金融創新提供豐富的載體。

金融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表示,為持續打造高層次金融人才集聚發展的新高地,浦東制定了包括人才居留、落戶、居住等一系列配套舉措,持續提升金融人才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比如,浦東新區全面承接上海市級部門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人員落戶審批權,為高層次金融人才落戶提供“綠色通道”。目前,浦東新區已為30餘家金融機構的人才解決落戶需求,符合條件的金融人才落戶時間縮短至3個月以內。未來3-5年,浦東將在陸家嘴、金橋等地提供130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解決各類金融人才的住房需求。

條塊聯動、區域協同的全生命週期服務,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選擇紮根浦東,通過做好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拓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吸引全球企業、國際資本、領先技術、創新服務“落滬”,作為核心承載區的浦東,將緊緊抓住《意見》發佈的重要窗口期和機遇期,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浦東力量”。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陸家嘴金融城:聞風而動出實招,金融開放搶先機

外資機構再次嗅到開放機遇

經過30年的發展,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為外資金融機構佈局中國業務的首選地。目前,陸家嘴集聚了全國41%的外資法人銀行、上海84%的外資保險公司以及全國90%左右的外資私募機構。

定調為“在更高水平加快上海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意見》發佈後,陸家嘴金融城的外資金融機構再次嗅到了金融業擴大開放帶來的機遇。

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代表瑞銀集團表示,瑞銀欣喜地看到作為金融開放“排頭兵”的浦東,正積極推動《意見》的落地。據介紹,瑞銀非常期待中國進一步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能讓瑞銀集團作為控股母公司直接協調目前分業經營的在華各業務,加強境內外互動,真正將瑞銀集團跨業務線以及跨境的全面金融解決方案帶到中國。

“一直以來,中國是瑞銀十分關鍵的業務市場。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之一,瑞銀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錢于軍表示。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早在1858年就在上海設立第一家分行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一直以來都將上海作為其全球戰略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張曉蕾表示,《意見》將吸引更多國際機構和投資者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渣打銀行將結合自身優勢,在中國金融業開放領域積極拓展業務。”張曉蕾說。據悉,依託於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渣打銀行近年來參與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金融開放項目,比如成為第一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牌照的外資機構等。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今年首家成功登記備案的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穎表示,從全球的視角看,中國對全球資管業來說是最具發展前景和吸引力的市場之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6+1”格局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這也是眾多外資資管機構集中入駐陸家嘴的原因。

“《意見》對外資資管發展有很多亮點,比如債券市場的備案入市制度,發展人民幣利率和外匯衍生品市場等,都將優化境外機構投資中的匯率和利率風險管理,是人民幣國際化和建成國際級金融中心的重要舉措。”譚穎說,“羅素投資希望將公司在全球廣受檢驗的投研、管理和創新能力落地中國,服務好中國的投資者。”

中資金融機構看到創新窗口

外資金融機構在《意見》中嗅到了開放的機遇,而位於陸家嘴的中資金融機構看到的是創新的窗口。

“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創新是源動力,尤其是推動金融資源支持臨港新片區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產業。”國家開發銀行上海業務總部總裁、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吳亮東表示,一方面要發揮上海監管創新平臺作用,探索微創新,推動具體項目的個性化設計,另一方面建議監管部門加強對銀行監管引導,探索試點開展公司融資業務、放寬併購貸款比例限制等新業務,增強包括新片區在內的上海自貿區內引外聯功能。

吳亮東透露,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市分行正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在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關鍵時期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以研發貸款、投貸聯動等金融創新產品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持續加大對長三角重點產業的支持力度。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浦東是改革的沃土,陸家嘴更是創新的搖籃。”交銀金融租賃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孫磊表示,《意見》允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註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將有助於公司項目公司在上海自貿區開展機船租賃業務,“目前,公司正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匯報,力爭早日實現該政策的落地。”

孫磊介紹,交銀金融租賃通過上海自貿區已設立了43家項目公司,業務金額摺合約202.8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計價,並以美元負債進行匹配,但項目公司由於註冊資本少,資產規模小,租賃週期長,必須通過資產抵押才能獲得部分融資,“當前國內能開展中長期低成本資產抵押融資的銀行相對較少,亟需通過外債的方式從境外引入中長期低成本外匯資金支持業務發展。”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陸家嘴金融城擁有承接基礎和條件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在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助理曹嘯看來,陸家嘴金融城擁有金融要素市場和機構集聚的獨特優勢,擁有完善、齊全的金融產業鏈和專業服務體系,具備承載金融業開放和創新的良好基礎。

當前,陸家嘴金融城集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10餘家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機構,基本形成了由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等構成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擁有銀、證、保持牌金融機構及其分、子公司860多家,佔浦東的比重超過80%,占上海的比重超過50%;集聚了3000多家律所、會計師事務所、諮詢機構、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機構;擁有一支專業化的“金牌店小二”服務團隊,在機構開業落戶、發展引導、項目對接等方面為各類金融機構提供細化專業服務……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作為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外資銀行,渣打深切感受到上海、浦東、陸家嘴各級政府在持續擴大開放和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張曉蕾說。

孫磊也表示,公司之所以紮根陸家嘴,一方面是受益於這裡開放的創新優勢,公司是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業界共治”平臺的成員單位,通過這一全國首創的平臺,既增強了企業與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也打通了跨界資源,為公司發展引入了更多的力量和支撐;另一方面,陸家嘴區域內金融機構全種類、全覆蓋以及大型集團總部的集聚,有助於公司發揮自身“融資+融物”優勢,全力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此外,陸家嘴人才政策和配套服務也形成了獨有的軟實力。

譚穎也對陸家嘴的營商環境有著切身感受,“我們希望藉助陸家嘴優異的營商環境和金融業配套服務水平,引領全國的金融改革創新政策,專注的做好產品和服務”。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希望通過陸家嘴這一舞臺,更好地拓展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生態鏈,為推動浦東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區域、國家乃至全球的資源配置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浦東出臺16條,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和上海市政府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銀髮【2020】46號文,以下簡稱《意見》)。當前,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的統一部署,浦東新區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意見》的出臺,在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吹響了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衝鋒號。浦東新區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正跨前一步、率先作為,把《意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舉措、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迅速落實。

為此,浦東新區研究制定了《關於貫徹落實,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的若干舉措》,共有四個部分16條工作舉措。浦東將在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帶領下,緊緊依靠在滬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體系健全、金融機構高度集聚的優勢,進一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加快推進浦東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的各項工作。

率先承接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在浦東落地

浦東也是金融業對外開放最重要的窗口。近兩年來,浦東抓住金融業擴大開放機遇,全力推進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項目落地。銀行方面,臺灣國泰世華銀行設立法人銀行,摩洛哥外貿銀行、約旦阿拉伯銀行設立上海分行;渣打銀行成為首家獲得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的外資銀行;匯豐中國成為首家成功辦理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入業務的外資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成為首批獲得A類主承銷牌照的外資銀行。證券方面,摩根大通期貨設立全國首家外資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落戶浦東,該項目摩根大通持股達到51%,是中國證監會批准新設的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上投摩根成為國內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保險方面,韋萊和怡和保險經紀成為全國首批獲准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德國安聯保險集團獲准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去年年底在浦東開業運營,成為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獲批籌建,將成為新一輪金融開放以來全國首家新設外資再保險公司。

這些開放舉措,進一步推動浦東成為全國金融機構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浦東共有銀證保持牌類金融機構1078家,多個細分領域的集聚度全國第一,比如,外資法人銀行17家,佔全國的42%;外資保險法人公司22家,佔全國的43.1%;航運保險運營中心10家,佔全國的91%;合資證券公司5家,佔全國的31%;合資公募基金13 家,佔全國的29 %。

有了這樣的基礎,浦東有信心、有能力率先承接《意見》中各類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落地。

比如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已有交銀理財在浦東落戶,今後浦東還將支持更多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落地發展。浦東還有83家外資資管機構和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比如外資獨資或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浦東現有合資公募基金13家,去年上投摩根已成為國內首家外資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今後也將繼續支持外資機構提高在參股合資公募基金中的股比。

比如推進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浦東有9家外資壽險法人公司,占上海市的75%,目前也已經有了儲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比如金融科技公司。當前,浦東的陸家嘴和張江地區,已經集聚了一批金融科技企業,類型多樣,其中不乏行業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比如,金融要素市場設立的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持牌類金融機構設立建信金融科技、中銀金融科技;外資機構設立的瑞銀企業管理、湯森路透金融信息服務;以及支付寶、銀聯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虎博科技、冰鑑科技等為代表的智能投顧;萬得信息為代表的金融諮詢與門戶等。浦東將結合30條的貫徹落實,把推動金融科技的場景創新,作為建設上海金融科技中心核心承載區的關鍵抓手,努力將浦東打造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最佳“土壤”,將進一步加強監管科技的應用場景創新,深化金融市場科技的應用場景創新,優化各類支付結算服務,著力推動智慧銀行和保險建設,大力發展智能投資管理服務。此外,浦東正抓緊研究出臺金融科技專項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金融科技企業,將參照金融機構給予財政扶持,並通過自貿區專項資金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比如融資租賃,上海自貿試驗區專門成立了融資租賃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平臺),整合服務和招商團隊力量與資源,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優勢。目前,浦東已成為融資租賃產業高地之一,集聚著1800餘家融資租賃母公司,資產規模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此次《意見》允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註冊的融資租賃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外債額度,有助於大型融資租賃母公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項目子公司中裝入更多資產。《意見》公佈後,東航、中航、中飛租等機構與我們聯繫,表示將充分利用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的項目子公司,開展機船、大型設備等租賃業務。

對於浦東此次制定的16條工作舉措中涉及的重點對外開放項目,將通過“一企一策”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率先推動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建設

經過多年發展,浦東已經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場和基礎設施,成為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完備、交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去年,上期所成交量全球排名第一,上證所成交額全球排名第四。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滬港通”和“滬倫通”,開通中日ETF互通,推出科創板;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債券通”;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的“黃金國際板”平穩運行;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和20號膠期貨上市,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全球首個不鏽鋼期貨;上海保險交易所國際再保險平臺正式上線;中債金融估值中心發佈上海關鍵收益率指標(SKY)和中資美元債系列產品;中信登信託受益權賬戶系統正式上線並對外提供賬戶業務辦理服務。

《意見》發佈後,浦東緊緊依託各大要素市場,迅速落實:

一是支持主體設在張江科學城的外匯交易中心擴大外資成員參與主體,支持浦東更多跨國公司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等總部型機構獲得外匯交易中心成員資質並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當前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境外參與者主要是境外央行類機構、人民幣購售業務規模較大的境外參加行以及外資銀行,沒有境外的非銀金融機構或者財務公司。截至去年年底,浦東有332家跨國公司總部,佔全市接近一半,能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將有助於跨國公司直接參與境內外匯市場、能更方便地辦理衍生品套保,同時外匯交易中心的參與主體也將更加多元化。

二是支持上證所、上期所、外匯交易中心、中證登、中央結算等要素市場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便利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備案入市,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探索保險資金試點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深化金融要素市場國際化程度。

三是支持金融要素市場不斷豐富產品種類,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推出更多以人民幣定價的國際化期貨品種和各類衍生品。比如,浦東將支持上期所發行商品期權及各類衍生品,在期貨方面,推出國際化品種低硫燃料油期貨,並積極推動氧化鋁、鉻鐵、成品油、天然氣的研發上市工作;在期權和指數類衍生品方面,推出原油、鋅、鋁期權以及國際化品種集裝箱運價指數期貨,並加快有色金屬指數期貨與期權研發上市。支持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出保稅銅期貨,實現銅期貨的對外開放;同時進一步提高原油期貨、20號膠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度,提升國際影響力。支持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逐步推出更多品種、不同類型的期貨ETF產品,豐富國債、股權、期權等金融衍生品種類。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持續拓展保交所國際再保險平臺、航運保險平臺等創新保險平臺功能建設,集聚平臺海外會員,推動實現國際再保險、航運保險電子化交易,推出相關保險指數,提升平臺的國際影響力。

進一步發揮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平臺作用

2018年11月,由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發起設立了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上海市委常委、浦東區委書記翁祖亮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黃紅元為基地揭牌。

2019年11月李強書記到基地調研時,充分肯定了基地作為上海市的金融服務平臺,在服務長三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強調,基地要在精準對接、精準服務上下更大功夫,積極引導各類資本投資優秀科創企業,發現培育更多“硬核”上市資源。

當前,基地已與南京、杭州、合肥等長三角19座城市結為聯盟城市,集聚近百家股權投資、銀行、證券、會計、法律等頭部機構,發展成為基地聯盟成員。基地立足服務長三角、對接科創板,發揮金融要素市場集聚輻射作用,積極呼應長三角企業上市需求,著力打通科創資源和資本市場兩大要素。2019年基地面向長三角開展了各類活動115期,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場活動,累計服務企業2000餘家,服務人數6200餘人次,已經形成了上市輔導培訓、路演推介、投融資對接、信息諮詢等覆蓋長三角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十大金融服務功能。

“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因國家戰略而生,是全面落實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戰略任務的重要服務平臺”,杭迎偉區長在2019年基地年會上介紹。

這次《意見》中明確提出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要求,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基地將充分發揮金融資源優勢,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為長三角企業提供股權、債權投融資撮合對接、專業服務智能匹配、政策信息精準推送等服務。

“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能夠實現長三角產業的協同性,打破原來各省市各自為政造成的資源浪費,通過整合體現不同區域的產業優勢”達晨財智合夥人竇勇表示。

同時,基地將更好地支持科創企業對接科創板。目前基地已建立了科創板企業發現培育和審核支持信息系統,為上交所及時篩選推薦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基地同時擁有一支由上交所、保薦機構、中介機構的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輔導隊伍,能夠為企業股改、掛牌、上市各階段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目前浦東已有9家企業經過基地的輔導培訓,成功登陸科創板,占上海市科創板上市企業的64%。

“基地已為無錫的一大批科創企業進行了很好的培訓,幫助企業家們更好地理解資本市場,融入資本市場”無錫市常務副市長朱愛勳表示。

特別是基地首創了“上市問診”主題活動,由上交所安排專業審核人員,對長三角擬上市企業進行面對面問診服務。上市問診活動一經推出就得到了企業的積極響應,首期活動中,上交所預審員對來自江蘇、浙江和上海的五家擬上市企業進行了財務、法律方面的專業指導,獲得了一致好評。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基地這個平臺,建立與上交所的直接溝通渠道,得到專業化意見。

基地負責人表示,2020年基地將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好投融資和上市服務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推動基地的金融機構、專業機構深化與長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積極響應長三角企業的服務需求,推動長三角區域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創新發展。

打造國際一流的金融業營商環境

在條塊聯動、區域協同,全力當好金牌“店小二”。

堅持條塊聯動、區域協同,在完善長效工作機制上持續發力。一是金融局、商務委、稅務、市場監管、人社、教育等部門加強聯動、形成合力,圍繞著金融人才和機構的切實需求,做好服務,形成工作抓手。二是浦東金融局聯合包括陸家嘴管理局在內的各開發區管理局組成對多層次服務團隊,各展所長、協同作戰,為金融機構全生命週期提供‘保姆式’服務。

每個階段的專業和貼心,也許就是浦東能夠創造出那麼多“全國第一”並總是在更高起點再出發的秘訣之一。

浦東的服務是全方位保姆式的。2015年10月,上海自貿區“金改40條”出臺,“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49%”。浦東新區金融工作局主動聯絡摩根大通,推動其高層和市、區領導會面,促其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為推動合資券商的設立,新區幫助摩根大通對接外高橋集團作為股東。2018年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1項措施明確將外資券商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浦東及時和摩根大通進行了溝通,並主動協調證監會相關部門,幫助摩根大通修改已提交的申報材料,申請設立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期間以上海自貿區的名義給證監會發函,希望其對該項目予以支持。最終,2019年3月下旬,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摩根大通證券成為國內第一家新設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

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才綜合服務環境。

浦東金融業的發展史就是浦東金融人才的創業史、奮鬥史。為持續打造高層次金融人才集聚發展的新高地,浦東定製了包括人才居留、落戶、居住等一系列配套舉措,提升金融人才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是提高外籍人才通行和居留便利。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外籍高層次人才、外籍華人申辦永久居留機制。為上海自貿試驗區企業聘僱的外籍人才提供人才口岸簽證申請便利。

二是為金融人才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全面承接好上海市向浦東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審批權和留學人員落戶審批權,為高層次金融人才落戶提供“綠色通道”。據悉,自浦東全面承接上海市向浦東下放的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審批權和留學人員落戶審批權以來,浦東新區已為30餘家金融機構的人才解決落戶需求,符合條件的金融人才落戶時間縮短至3個月以內。

三是完善“金才”系列服務工程,為金融人才在健康管理、子女教育、居住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務。未來3-5年,浦東將在陸家嘴、金橋、張江、世博等地提供1300萬平方米的各類保障房,多層次解決各類金融人才的住房需求。對符合條件但未申請到保障房的金融人才,將給予相應貨幣化補貼。

業界和學界觀點

主體在張江科學城辦公的外匯交易中心表示:《意見》的發佈將直接推動銀行間市場發展,也對交易中心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交易中心將圍繞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貫徹落實《意見》相關措施抓好幾件重點工作。一是豐富境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推出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直接交易,推進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為境外機構提供接軌國際慣例的交易渠道和交易方式。二是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利率、匯率衍生品市場功能,推出銀行間市場LPR利率期權,豐富外匯期權產品類型。三是繼續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直接入市模式下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外匯市場的相關安排,便利境外機構因投資境內債券市場產生的頭寸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坐落在陸家嘴金融城的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總部總經理徐良堆表示:今年將緊密對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一是進一步優化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服務模式,加強客戶精細化管理,正式運行中債境外投資者網站,構建國際客戶服務生態圈,深化與境外監管機構、行業協會、要素市場與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二是按照“中央確權、穿透監管、多級服務、合作共贏”思路,支持推動境內結算代理行向託管行轉型;三是對接國際慣例,進一步利用好自貿區跨境融資平臺功能,探索自貿區及境外債券業務模式創新,助力實體企業“走出去”;四是發揮中債金融估值中心在人民幣資產的基準定價優勢,完善點心債、中資美元債、中資歐元債等離岸債券估值體系,提升“上海價格”功能與影響力;五是深化境外投資者的入市後服務支持,與結算代理行在跨境擔保品領域構建多級服務體系,推動境內人民幣債券在境外市場的應用;深化期現貨市場聯動,鼓勵境外投資者使用境內債券充抵衍生品交易保證金,提高投資者資產配置和資金使用效率。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丁劍平表示:浦東作為核心承載區必須先走一步,猶如長跑的“專業隊“必須”領跑“。浦東不僅是上海、長三角乃至全中國金融要素市場最核心地區。不僅歷史最長覆蓋面最廣,而且前期摸索的經驗也最豐富。為此,在《意見》出臺後率先落實措施。在最成熟的承載區浦東放開設立理財子公司、資管公司、私募和公募基金等機構設立門檻,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設立限制。說明浦東率先對外資金融機構已經實現了“國民待遇”,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新华社发声,陆家嘴吹响金融开放“冲锋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