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讓孩子幫忙做事情,孩子抱怨,排斥,什麼回答孩子能欣然接受?

吃貨只有想不到


首先需要看孩子拒絕有沒有合理的理由,如果沒有任何理由直接拒絕你的要求,建議試試如下方法:不抱怨,不吱聲,等TA找你滿足TA的願望的時候告訴TA我不想做,我以前願意滿足你所有的要求不是因為我自己內心真的想做,而是因為我愛你,我想讓你高興;但是愛需要相互的,我讓你幫我的時候,你拒絕了,說明你沒考慮我的感受,你愛我嗎?

另外,孩子幫你做完事情一定要記得感謝和表揚。不要因為是自己孩子而忽略感謝,不要因為苛求完美而拒絕表揚,給建議比要求孩子更好接受。


恰似一陣風


我與我家的小孩就像是在博弈一樣,而我總是儘量的把他們的壞毛病,不良的思想扼殺在搖籃裡。

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然,他們並不是每一次都樂意的,偶爾也有抱怨、排斥的時候,但是我只要稍微地示弱,就激起他們想要保護和照顧我的慾望,就這樣讓他們知道了,他們長大後的責任,那就是照顧父母,照顧家人。等他們做完事之後,再加以鼓勵和認同,得到大人的認同對於他們來說,就是肯定了他們的能力,證明了自己並不比大人差,一整天下來,他們的心情將會無比的愉悅。





向右看齊不是你


您好!我是育兒有計的smile老師!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請問您家孩子多大呢?如果還比較小,其實孩子是非常樂意幫忙的,因為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有能力,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從小沒有注意養成孩子的這種責任感,或者從小就幫助孩子做他們該做的事,孩子就不願意去做!

此外,父母的說話方式也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孩子願不願意幫忙!

對於孩子,我們應該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和歸屬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要多用鼓勵,而不是表揚,獎勵,否則一旦獎勵達不到他想要的,他們就不願意做了!

同時也不能說教和責罵,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我們要父母要做的是多鼓勵,多肯定,如:寶貝,謝謝你幫助媽媽洗了碗,媽媽發現你洗的時候特別認真,洗出來的碗也特別乾淨!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不想幹活的習慣,那就召開家庭會議,解決家務的分配問題,由自己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讓孩子覺得自己對家庭是有幫助和貢獻的非常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可以關注我:育兒有計!我會不定期更新育兒知識!同時也會有育兒的專欄課,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睿智的父母!











育兒有計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很忌諱的一件事就是監督或數落孩子的速度,比如:“你看你,做事這麼慢,我有這時間早做好了”。

大人催孩子做家務做快一點,雖然看上去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句話一旦說出口,就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大人本身的優越感,暗示著孩子不行。

孩子自信心會因此受到打擊。孩子做事節奏慢,基本上是每個孩子會有的狀態,所以,

除了鼓勵,父母也要給予一定的幫助。

作為父母更要以身作則

可以先從一些小的事情開始,比如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碗筷,自己的房間、玩具。或者每個星期有固定的一天做大掃除,和大人一起勞動做家務,感受做家務的樂趣。

不要用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家務

如洗一次碗給1塊錢,掃一次地可以玩10分鐘手機一類,這樣不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心,相反他會有目的做家務,這樣有揹我們的初衷。


yiyi媽咪


首先,孩子的行為表現出很明顯的年齡階段特點。幼兒時期(3—5歲)是父母訓練孩子的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基本無條件聽從養育者的要求。等到到了兒童期(6—12歲),孩子依然以聽從父母和教導者的話為主,不過這個時期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慢慢形成,教育者要求他時應該是民主合理且以身作則,否則孩子雖然外在聽話,內在已經矛盾開始積累,積累到一定時間時自然就是反叛抗拒養育者。初中以後就到了典型的青春叛逆期,他們要求自主要求平等,莫名煩躁的情緒則很正常,接納孩子的情緒併合理引導之。

上面講的是孩子成長中的年齡階段特點,是共性,每個孩子或多或少、或早點或晚點都會出現的情緒行為特點。那麼除了這個原因外,剩下的就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了,尤其是父母自己的行為特點、認知特點都是直接影響孩子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所以父母還是多檢討一下自己平時的行為。


湘雲xiangyun


1/6 分步閱讀

叛逆期的孩子大多處於13-17歲之間,他們的標誌很明顯,父母都話不聽了、開始頂嘴了,嚴重的有逃學和不歸家的現象。他們的想法很單純,很要面子、喜歡按照自己的思維做事情,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交流。

2/6

學會和孩子談心,在週末或閒暇時間經常性的找孩子聊聊天、說說心裡話,陪孩子逛逛公園等,把自己工作上或者家庭中的事情和孩子分享,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然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探討。

3/6

有些孩子屬於家長眼中的乖孩子、老師眼中的壞學生。所以要懂得經常和孩子的老師同學等交流,注意孩子的一些細節,哪怕孩子做錯了,不要大吼大叫,叛逆期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形成的時候,學會尊重孩子,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4/6

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表率,如果自己的生活都搞的一團糟、每天渾渾噩噩的那麼你有什麼資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會聽嗎?只會造成更壞的局面,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就是這個道理。

5/6

不要試圖和叛逆期的孩子講“武力”這個時期的孩子都處於“記仇”的年紀、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要經常無微不至的用心去關心、愛護孩子,要懂得諮詢孩子的意見,特別是城市中的孩子,父母工作忙,疏於對孩子的關心、照顧

6/6

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孩子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秘密,有了自己想法,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的想象對生活的理解。不要試圖偷看孩子的日記等,這會讓他對你失去信任,讓孩子的生活充滿不安。






農村的天更藍


對於小孩兒可以從正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 可以說爸爸媽媽非常需要你的幫助。小孩子因為平時就過多的被大人說,這個小朋友不能動,那個小朋友弄很危險,他自我的能力總得不到肯定。給孩子說爸爸媽媽需要你的幫助,讓她感覺到被需要,讓她感覺到原來爸爸媽媽也是需要我的,因為平常都是依靠爸媽,當被爸爸媽媽需要時,他會產生很強的成就感,就會很積極的幫助大人了。

2. 讓他用勞動換取他想要的東西。告訴他,只有他做了這件事情,才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不勞而獲的東西,想要得到想要的努力,必須通過自己的雙手或者自己的努力得到。

3. 給他強化這樣一種思想,爸爸媽媽和他是一個團隊。爸爸媽媽和他是隊友,隊友之間只有互幫互助,團結努力,這個團隊才能戰無不勝,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孩子也是家裡的一員,是這個團隊裡的一員,他也有義務做他應該做的事情。

4. 通過相關人士的事例正面教導他。可以是成功人士的,可以是繪本故事裡面的,告訴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成功的人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成長的機會的,如果他也這樣做,他也是成功的。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及對周圍孩子教育的觀察,希望可以給大家點啟發。



whiris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的話題,父母該不該讓孩子能做事,愛勞動呢?怎樣讓孩子能夠欣然接受呢?

勤勞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誰不愛自己的父母,誰不寵自己的孩子呢?

人心都是肉長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有的父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喜歡什麼就買什麼,但從來不讓孩子動手幹活,哪怕是農村的父母,就算自己再累再苦也捨不得讓孩子下地乾點什麼農活重活的,也許他們以為這就是對孩子的愛,只是一味的讓他們多拿點書本,多做做作業,多看看書,幹活是父母的事,看書學習才是孩子的事,這就養成了一個從小不動手,不會勞動的習慣,以至於到高中到大學連自己的衣服就不會洗,連飯就不會做,堂堂一個七尺男兒,連最基本的生活都不會……

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勤奮學習和愛勞動的習慣是必須的。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穫,不懂得勞動的辛苦,就不會珍惜今天美好的學習生活!

讓孩子幫忙做事情,孩子抱怨那怎麼辦呢?告訴孩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父母花錢讓你讀書學習,這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但父母總有一天會慢慢老去,你還年輕,你還小,你給父母做事情,給父母幫忙做事情,讓父母看到了你的懂事,看到了你的成長,父母因為你小小的勞動,為你參加了小小的勞動而感到自豪和快樂!因為你是很懂事的孩子,你長大了,因為你懂得替父母做事,懂得替父母分擔!父母為這而感到欣慰和快樂!

當孩子抱怨時,也許父母的一個微笑和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喚醒孩子那還不太成熟的心!


紅海之洋


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孩子,切勿使用打罵來教育孩子,不然只會起到負作用,你要告訴孩子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養成生活規律他就不會排斥了,要讓他知道勤勞是中華人民的美德,要讓他什麼事情都得要自己做,這種習慣要從小養成,孩子越大就越難改回來了。





電影業餘說


通常情況下,十歲以內的孩子是願意幫助大人做事的,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通常是覺得幫大人做些事是無聊的,又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況且他們有自己覺得更有趣的事去做。如果是這種情況,在那一瞬間你說什麼都沒用,可能他會接受,但絕非是欣然,除非你說,只要做了,他可以上天!解決這樣的問題,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習慣性與樂趣性的培養,比如經常性的一家人一起整理家務,分工合作,感受家庭幸福的氛圍,讓孩子覺得幫父母做事是一種樂趣,而且潛意識中培養孩子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責任感。形成習慣了,自然你在讓他做一些事的時候就不會牴觸、排斥了,而是覺得這是自己應該做的。

2、如果家庭中很難做到一起做家務,比如父親很忙,那麼可以父母中的一人帶孩子做過一件事或孩子單獨做過一件事後,父母兩人在談話時(不是和孩子說,但是要讓孩子聽見)不吝讚美之詞的誇獎孩子,誇獎的言辭傾向於“孩子長大啦,是個男子漢啦,能為父母分擔啦,某某可沒咱們孩子懂事”等等,這樣會在孩子心裡植根一種叫做“成就感”的東西,讓你的孩子內心有一種他才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這將讓一切變得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當然,培養孩子絕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絕不是一蹴而就,三招兩式就能成功的,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經歷陪伴孩子,去不斷領悟並不斷的改變和完善教育方法,有時還需要我們和孩子“鬥智鬥勇”,總之,讓孩子成人、成才是每個父母的願望,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誰叫他是親生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