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關於組織市區兩級機關幹部下沉到社區(村)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通知》要求,津南區迅速行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先後抽調1218名幹部深入社區(村)、高速路口、集中隔離點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後,機關幹部們當先鋒、作表率,與基層抗疫工作人員並肩作戰,共同築牢疫情防線。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為復工企業員工測量體溫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填寫個人信息


衝鋒在前 當好社區“守門人”

  社區(村)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最關鍵的一道防線。自區委組織部吹響動員“集結號”後,全區948名幹部立即響應,第一時間集結到社區,快速融入角色,履職盡責,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為群眾築起堅固的疫情防控堡壘。

  “孩子這麼小,你為什麼非要去一線?”區科協幹部孫兆爽的家人對她堅決要到抗疫一線非常不理解。“我們隊伍中有許多同志被派到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他們一直都在堅守著,作為他們中的一員,我怎麼能退縮呢?”她堅定地說。孫兆爽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小學,小的才兩歲,都需要人照顧。下沉到鹹水沽鎮惠苑裡社區後,她每天堅守在社區卡口,做好社區安排的信息登記、測量體溫等工作,無暇顧及年幼的孩子。

  排灌站幹部劉天患腰肌勞損多年,長時間站立腰部就會疼痛難忍。在這次機關幹部下沉抗疫一線的工作中,他被派往鹹水沽鎮祥福里社區。從晚上6點到11點,他始終堅守防控崗位,有時候腰疼得實在站不住,就蹲會兒或坐會兒……儘管如此,他還是靠自己頑強的意志扛了下來。

  來自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津南分局的李松總是追著雙新街欣盛家園社區負責人問:“還有什麼需要做的,讓我去做。”他希望能為基層工作者多分擔些任務,讓他們輕鬆些;來自水務局、家住北辰區的康明熙,每天兩個小時的車程前往雙新街和其他同志一起完成防控任務……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深入社區填寫居民信息


  在一線,他們不是機關幹部,只是社區一員,卡口排查、防疫宣傳、為居民跑腿……每一項任務他們都搶著幹。“我的事情不值一提”,這是許多下沉幹部常說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句話飽含了他們作為一名人民公僕,對社區工作者的敬重,對群眾最深切最真摯的關愛,對抗疫工作的堅定信心。


  履職盡責 守住交通運輸第一道防線

  疫情防控工作中,守住社區“小門”,也要顧好高速路口的“大門”。 高速路口同樣是阻斷傳染源、防止輸入性疫情的重要卡口。1月29日至2月22日,津南區先後分兩批抽調了121名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投入到全區8個高速路口,24小時輪值在崗,檢測體溫、車輛消毒、人員登記……他們用這些看似基礎的工作築牢津南交通運輸的第一道安全防線。

  吳鈺成和王超是區文旅局幹部。1月29日當天,他們接到被派往高速路口防控的安排,前一天還在一線檢查文體經營場所停業情況,第二天立即轉換角色,毫不遲疑地投身到新的工作中。疫情發生後,每天看著日益嚴峻的疫情動態,他們心急如焚,希望能到前線去出一份力。用吳鈺成的話說:“機關幹部必須要有這樣的覺悟,在這種非常時期就要第一時間衝上去,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您好!請問您車裡有幾個人,請配合測量一下體溫……”幾句話、一番操作,他們已經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到崗後,吳鈺成和王超立即與公安交警、街鎮綜合執法、交通運輸等部門同志三班輪崗,每天堅守8小時。工作量最大時,一天過往車輛逾千,人員達到3000餘人,連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疲憊不堪。除了工作強度大,高速路口晚上異常寒冷,尤其晚上22點到次日6點值守崗位,8小時下來,兩隻手早已凍得沒了知覺。

  儘管環境艱苦,他們依然選擇堅守,並主動放棄輪休,但他們並不後悔。王超說:“如果我們的堅守能夠換來群眾的平安,不管多苦多累都值了!”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深夜值守高速路口


  他們只是廣大值守在高速路口的機關幹部中的縮影,值守期間,全區下沉機關幹部在8個高速路口累計檢測車輛116405輛,監測人員193008人次。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天晴下雪堅守“戰場”,做著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耐力與毅力的工作,堅毅的身影背後是不忘初心忠誠為民的奉獻,詮釋著牢記使命履職盡責的擔當。

  

用心用情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除了社區和交通路口,集中隔離點也是最重要的“戰場”之一。從1月30日開始,全區63名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便第一時間進入集中隔離點,用真心、真情做好集中隔離點的各項值守服務工作,真正做到“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對隔離區監控畫面實時監控


  1月30日,來自區科技局、拆遷辦、沽盛集團、農業園區、金谷集團等單位的8位黨員幹部被下派到集中隔離點,成立管理組。在他們眼中,這裡不僅僅是集中隔離點,也是被隔離人員“臨時的家”。組長鬍國權和副組長楊舉經常叮囑組內成員,要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把所有被隔離人員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來看待,為他們提供周到細緻貼心的服務。為了減少隔離感染隱患,臨時黨支部書記陳浩帶頭與王洪勝等同志每天從早上六點開始逐個區域消殺,每天3遍,每次半小時,同時按要求清運垃圾,防止造成二次汙染;郭松源和段曉峰在24小時對隔離區監控畫面實時監控的同時,還要檢查消防安全,聯絡訂餐、配送,按照要求分發……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為自己的“戰友”提供後勤保障服務。


下沉到一線 戰“疫”在前沿──津南區1218名區級機關幹部深入基層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為隔離點配送食品


  集中隔離工作,既是一次集中考驗,又是一次集中關懷,事無鉅細的管理讓集中隔離點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溫暖。在值守期間,他們聽到來自被隔離人員最多的話就是“感謝”,感謝他們真誠的付出,而這種付出是來自黨員幹部內心對人民的熾熱情懷。

  “從2月5日進駐隔離點到現在,我還沒回過家,特別想回家給孩子做頓飯。”區委黨校幹部張豔提起孩子時充滿了愧疚。從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她就全身心投入到防控一線工作中。作為集中隔離點負責人,籌建隔離點時,她和其他4名工作人員在1天內把86個房間的水、電、排風扇、空調全部排查一遍,前後僅用了4天就高標準地完成了籌建工作。被隔離人員入住後,她經常在完成白天的各項值守任務後,開車將同事送回家,再獨自返回隔離點,和當天值班的同事一起做好夜間服務。“24小時連軸轉雖然辛苦,但心裡是踏實的。”樸素的話語裡透露的是高度的責任感。

  在集中隔離點,下沉幹部既是“生活服務員”,又是“衛生清潔員”,還是“安全監督員”……在各種角色的變換中,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為民服務的初心。也正是有這樣一群真心、貼心、耐心的人默默守護著被隔離人員,才讓這個臨時組建的“大家庭”變得溫暖如春,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