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韓國電影和電視劇甩我們多遠?

韓白雨杭


中國現在的電影跟外國的電影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外國的電影講求特技的表演,而中國的電影可能也是因為國風的關係,導致中國現在在電影方面沒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一直都處在一個"原地踏步"的狀態,中國人根本就沒有外國人那種敢於追求刺激、冒險的心態(當然這個不是貶低我們中國人,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是珍惜生命的),當然現在中國電影也在逐漸走向電影界的頂尖,這也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為什麼美國的電影就有"大片"的稱號,而中國的電影卻只有"鉅作"的稱號。美國人崇拜那種科幻、冒險場面,這是與他們開放、爽朗的性格想符合的!而中國的電影卻因為中國那保守、懷舊的理念而淡化了現在正在追求潮流的年輕人的口味!


一頂帽子


總結一句話:

韓國好電影是拍給群眾看的。

中國好電影是拍給評委看的。

從韓國不做綜藝大電影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輸了,永遠。這種電影史上恥辱柱的一筆在中國還想跟人pk?

好電影的羅列,之前的答案已經羅列好多了。

我們國家的好電影在20年前,韓國20年前也有好電影。

20年後韓國的優秀電影電視劇更多了。我們的呢?鳳毛麟角罷了。

自大沒用。也別光拿大宅門走向共和舉例子了,韓國影視的進步有目共睹,非當睜眼瞎只會徒增笑柄罷了。

看看某些人的用詞:小國寡民,小國思想,思維狹隘。拿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和韓國人比票房,到底誰比較狹隘?

說獎項,既然拿獎了,獲獎電影在國內的票房是?高票房的電影口碑是?同樣高口碑的韓國電影韓國本土票房百分比?韓國有自己的電影節,重要獎項永遠都是神仙打架,自給自足在這方面也做得很好,戛納該拿的也沒少拿。限韓令又如何?海外又不止中國。

要不要再直白一點?

那些說不如的,2018年韓國真正高口碑的韓劇看過幾部?別拿豆瓣來笑死人了。

韓國編劇在行業體系什麼位置?中國編劇有幾個有自主權的?韓國影視劇片酬佔製作費的佔比?中國佔比?

韓國沒有電視劇配音演員。中國沒有是個工種電視劇能播?

說回電影,戰狼2都能拿來比了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或者比比爛片?ssss鎖場王 楓葉電鰻致青春 小時代1234 韓國能比這兩部爛的片子有嗎?手撕鬼子擇天記 甜蜜暴擊極光之戀,能比這幾部劇爛的韓國電視劇是?

未來的中國電影有多好我不知道,韓國電影會不會更好答案卻是肯定的,會。因為人家的底線,就已經是很多國內導演達不到的高度了。

再一點,韓國忠武路電影演員,他們上綜藝嗎?一線電視劇演員上嗎?


電影剪輯手-木木


這個只是文化差異而造成一個現象而已,韓國電影並沒有比中國的領先多少。

第一,兩個國家的文化都是相互融合的一個過程,相互學習,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每個文化都有讓對方向往的一個點,所以接受喜歡對方的一個文化,並不代表對方就比我們的好。

第二,國內的影視文化的內容都是國人比較熟悉的,而且大多在這個規則內,沒有很大的一個突破,所以觀眾難免會有觀影疲勞,而當一個新的文化被國內引進傳播在一段時間內會給觀眾新穎的感覺,突破了過了的常規套路,吸引大家的一個興趣,但當時間過長這些也會被國人所摒棄的。

第三,現階段在技術上國內的影視技術並不比韓國差。而有差異的地方就是國內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韓國則一直是西方式的洗禮,所以在影視方面更多的是西方話,也更好的能讓國內所接受。

第四,韓國的好的影視也並不是遍地都是,也是少數比較有人氣的影視被國內所接受,所造成韓國影視比國內影視領先的一個假象,然而在國內最求效益的這樣一個階段,好的影視更加稀缺。

所以韓國的影視並甩我們多遠,這些只是一個假象而已,你去了解一下國內電影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就不會那麼認為了。





君有道


首先,因國情不同,所有國內電影電視劇題材不可能做到如韓國那樣大膽。


韓國電影,無論是電影《寄生蟲》《釜山行》《素媛》還是電視劇《迷霧》都具有很現實的意義,然鵝這並不能是創作者敢於揭露,而是當局者或說是掌權著,對於這樣的信息報道並不感冒,因為這只是冰山一角,根本無法改變什麼,只是讓不知情者過過眼癮罷了。


而近幾年國內電視劇電影也都在反映我們的現實問題《人民的名義》《我不是藥神》等,都讓我們看到了國劇之光啊


其次,韓國電視劇是邊拍邊播,編劇會根據觀眾的反映來及時更改劇本,而國內是錄播制。


在廣電限古令發佈之前,國內影視劇真的是遍地開花,因巨大的市場不少創作者只追求數量而不注重質量,所有爛劇層出不窮,而流量明星的攪局更是把那些爛劇推到風口浪尖。一面是超級流量,超級IP,粉絲團,一面是原著書粉,眼睛最雪亮的觀眾。


因此,最一兩年來,流量明星不再被受青睞,因為流量王牌已不再是收視保證,而實力演員逐漸吃香。相信未來的影視劇會有更好的發展。


最火電視劇


首先來說,因為韓國與中國生活北京,文化習慣不同,所以造成文化輸出的差異,只是有人比較認同韓國的文化,所以覺得韓國電視劇電影較好,其次早期韓國經濟發展較快,帶動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文化產業鏈比中國發達,這點我們有一些小差距 但差距不大,甚至現在已經實現反超。


小白陪你回憶經典


個人認為韓國電影分三類,一類主要以寫實手法揭露案件或者底層百姓生活狀況,以及反應現實社會事件,如素媛、寄生蟲、殺人回憶;二類就是商業片,韓國電影復興嘗試過多種類型片,如釜山行、極限逃生、與神同行等;三類就是文藝片或親情友情愛情題材,如陽光姐妹淘、我的野蠻女友等。因為討論的範圍太大,我們不能以點概面,我國電影也有自己的優秀影片,當時也有某方面是韓國電影沒有達到的。但是韓國電影在於敢於通過電影迫使政府做出改變,披露真實,確實令人欽佩,中國電影也就是我不是藥神一部引起了重視。中國商業電影的銅臭味太重,忽略了人文關懷和觀眾的共情,比如長城等爛片層出不窮。 關於電視劇也就是題材方面中國比韓國要豐富一些,在歷史題材方面絕對優勢在愛情題材方面絕對劣勢,差的不是時間而是觀念,國內有些導演和編劇是不尊重觀眾的,成天侮辱觀眾的智商,我們只能把它當鬧劇看,有甚者還毀三觀比如娘道,手撕鬼子系列。唉。


楓葉依舊紅2018


唉,好遠,好遠!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我個人覺得非常不錯的韓國犯罪類電影!目前比較熱的,寄生蟲

1:殺人回憶

2:新世界

3:追擊者

4:黃海

5:看見惡魔

6:隧道

7:惡人傳

8:與犯罪的戰爭

9:門鎖

10:鄰居

11:金福南殺人事件

12:暗數殺人

13:孤膽特工

14:卑劣的街頭

15:親切的金子

16:目擊者



殺手阿一


其實我覺得不是甩我們多遠的問題,而是更接近現代人性的問題更能直擊心靈,獲得大眾的感召,這裡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杆,也不用分黑白對錯,我們國家人口繁多,地域遼闊,文化源遠流長,再加之一些歷史原因,使得我們主場情緒較高,外來文化不易融入或者說很難改變我們的文化大環境,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有更多的歷史底蘊,更注重傳統,我們傳統是禮教世俗,而不是人性釋放和狂野,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距,韓國其實是在美國的征服下的,文化根基淺,很容易被大範圍取代,人口少,往往牽扯的改動面不大,這樣很容易繼承美式文化的優秀部分,加之他們又是中國面孔,更有親切感吧.還有個側面能說明這一點,比如,我不是藥神,火爆吧,這不就是很熟悉的人性片嗎,再比如,美國的人性文化片你看過幾部,你看過的大多都是科幻和特效疊加的科技類型片子吧,鋼鐵俠什麼的,概括來說就是很有想象力.


一豎剪輯


甩幾條街不知道,反正直線上看不到車尾燈了~

從韓國影視發展看:

  韓國政府的全力支持。

  

  持續不斷的創新能力。

  

  全球社交網絡媒體的力量。

  

  韓劇項目流程:邊寫邊播邊拍

  

  韓劇的收入與成本:植入廣告收入越來越多

  

  韓劇的產業鏈核心要素:編劇和PD


opsannji買提


韓國電影能甩國產電影幾條街這只是一種錯覺罷了,而《寄生蟲》近期又在奧斯卡上一枝獨秀,恐怕又加深了這一種錯覺。

近幾年間,國產爛片確實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觀眾的認識度,以《上海堡壘》為例,這只是流量明星熱捧的下的產物,在這之前的《流浪地球》卻又是國產科幻片的開門之作。我們不能只看到《上海堡壘》這種爛片的存在,卻忽視了《流量地球》這種佳作的出現。

同樣的,我們只關注到了韓國電影佳作,他們產出的爛片卻無從所知,更甚者,有類似《逐夢演藝圈》的影片存在也不無可能。

相較於《寄生蟲》這種描述底層人物生活,反應社會狀況的電影,國產影片有的是代表作,例如《歲月神偷》《大佛》《暴裂無聲》《萬箭穿心》等等,只是它們都沒有像《寄生蟲》在全球的反響大而已,但這不能證明誰比誰優秀,我們都有好片,我們也都會生產爛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