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一個普通人都在奮力拼搏,為戰勝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致敬“了不起的她”,今天讓我們走近西安市第四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四對“燒餅姐妹”。她們可不是賣燒餅的,在臨床上,為了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安全性,醫務人員將24小時一分為二,2人或2組結合完成一項12小時的工作量,中途無替換。這種非此即彼的搭班方式就像一個燒餅只有“兩面”,所以這種搭班方式也被形象地稱為“燒餅班”。

王秀主任 & 張佳麗醫生

五仁燒餅

上榜理由:

五仁餡料包羅萬象,像婦產科醫生一樣,要應對萬種病情!

自從西安市第四醫院被定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疑似或確診孕產婦產檢和住院分娩定點醫院以來,這裡就成了相關症狀性孕產婦的“希望之地”。

為了滿足孕產婦的求醫需求,王秀主任和張佳麗醫生每天除了處理常規病區的孕產婦救治工作外,還額外承擔著收治發熱孕產婦的工作。24小時裡兩人互相搭班,分別在12小時承擔兩份工作。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為了不延誤工作,王秀醫生經常在吃完早飯後,穿上隔離衣就是12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去洗手間,直到17:30張佳麗醫生過來接班。而張醫生晚飯後接班,一樣是穿上隔離衣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間,直到第二天上午8點王秀醫生接班。

成人尿不溼成了她們的“必需品”。

在兩人分管的12小時裡,她們要為發熱孕產婦做胎心檢測、B超等檢查工作,並隨時做好手術準備。

楊婷護士 & 張紅霞護士

棗泥燒餅

上榜理由:

棗泥餡料,甜蜜營養惹人愛!

她們是新生兒科的生力軍。

在接到要進駐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息,楊婷和張紅霞兩人第一時間就開始準備新生兒所需的物資:尿不溼、包被、奶粉奶瓶消毒機。

因為新生兒工作的專業性,她們深知身上的責任有多重。你累了我頂上,我累了換你來……繁雜的工作中,她們奔波忙碌,已經忘了互相輪換上班多少個日日夜夜。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新生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這些小寶寶初次來到這個世界,因為接受治療須跟媽媽分離,暖心小姐姐會用心用愛填補這份母嬰短暫分離的遺憾。甜甜的棗泥餡,似媽媽般的溫暖。

助產士林豔 & 吳華

護士聶曉珊 & 王毅

芝麻燒餅

上榜理由:

芝麻雖小,卻匯少成多凝聚力量!

助產士林豔、吳華與護士聶曉珊、王毅四人的兩兩混搭,是為了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助產士需要學習臨床科室規範要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書寫護理文書,其他護士需要學會觀察產程,學習產科護理相關知識和要點,時間緊,學習內容多,但四人互相配合,她們在換班休息時間努力充電,汲取專長以外領域的知識養分。像芝麻一樣,一小點一小點,聚少成多!

感染樓裡的“燒餅姐妹”

感染樓裡的故事很多

“燒餅文化”也只是其中一種

她們不忘醫者初心、不辱使命職責

只有一個永恆的主題

共克時艱、並肩抗疫

幫助更多家庭奔向春天!

來源 女性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