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守住戰“疫”的法治底線


丁恆情

疫情防控下,復工復產開始啟動,不少人離開家鄉踏上返工路。但他們一路奔波回到目的地後,卻發現被擋在了租住的小區門外而無法進入。近日,《半月談》記者在東部一些城市採訪發現,“外來租客有家不能回”的情況普遍存在,也有地方開始糾偏改正。

對於那些踏上返工路的人們,我們理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持,確保他們能夠順利返崗投身復工復產,為奪取“雙勝利”添油助力。令人遺憾的是,個別地方卻存在一些用力過猛的防控行為,在小區門外設置了一道不友善的閘門,導致一路奔波的返工人員陷入“有家不能回”的窘境。這樣的情況不僅寒了外來奮鬥者的心,還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法治意識何其缺乏,工作作風何其簡單粗暴,群眾立場、群眾觀念又何其淡薄,實不可取。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除了出臺暖意十足的政策“乾貨”,又該如何維繫好法治的文明和城市的溫度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係於“依法”二字上。有的地方之所以出現“外來租客有家不能回”的情況,無非是為避免出事、減少風險,故而採取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不分青紅皂白一拒了之、不管不顧。這種看似“硬核”的做法,實則脫離實際,既有矯枉過正、用力過猛之嫌,更不符合法律規範,產生的副作用不容忽視。

不可否認,進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的新階段,難免會遇到一些過去不曾出現的問題、之前不曾發生的困擾。但是,防控壓力大並不意味著可以越過紅線,相反,越是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越是要堅持依法防控,牢牢守住法治底線,堅決杜絕簡單粗暴、用力過猛的行為。一方面,要把依法戰“疫”挺在前面,對那些簡單粗暴、用力過猛的錯誤做法及時糾偏,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多采取一些溫情舉措和人文關懷措施,化被動為主動,消除隔閡、溫暖民心、凝聚人心,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