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2月21日,乘聯會公佈了2月上半旬的全國乘用車銷量數據。數據顯示,2月第一週的乘用車零售幾乎處於冰封狀態,第一週(2月1日-2月9日)日均零售811臺,同比下降了96%。第二週(2月10日-2月16日)的情況較第一週有所好轉,日均零售量為4098臺,但同比仍下降了89%。總體上來看,2月上半月零售同比下滑92%,乘聯會方面認為這主要受春節後修整因素和疫情的綜合影響。

在近兩年汽車市場疲軟的背景下,疫情的持續讓剛剛邁過“補貼退坡”這道坎的車企們面臨著更為巨大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和生存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及時給予了新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需要穩定居民對於汽車的消費,通過放寬限購等方式促進銷量增長。

此外,鑑於新冠肺炎與過去的“非典”有著相似之處,而“非典”後局部車市高歌猛進,這讓人們對車市持有相對樂觀的態度,雖疫情危機尚未完全解除,但近日智能駕駛領域的好消息接連不斷。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危機中存在“生路”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20第一季度我國乘用車產銷量預計將下滑30%~35%,而後隨疫情穩定、產能恢復、汽車消費需求回增等多方面影響,產銷量會在第二季度開始收窄跌幅,三四季度發力補回。但如果此次疫情的影響持續到4月,預計2020年全年乘用車銷量下滑幅度將在3%~6%。

被陰影籠罩的車市一片低迷。小鵬汽車對AI報道表示,新冠疫情對於2020年汽車行業的影響預計是通過不利的經濟大環境而產生。“因為疫情,人們的出行行駛需求減少,在消費被抑制、活動範圍被限制的大趨勢下,經營是個更大的難題。”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小鵬汽車認為,如果沒有國家工商、稅務、銀行、證券等部門聯手幫助,因疫情帶來的破產、降薪、裁員等連鎖反應,將會對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的銷售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可以肯定,車市復甦會因為疫情的蔓延而推遲。”

在疫情的“重創”下,2月23日,據財新等國內媒體報道,發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日前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要在智能汽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等產業形態,為智能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戰略》提出,到2025年,我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具體包括: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等。

此外,由於這次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情況相似,因此不少人也將車市此次受到的影響與2003年的相提並論。

2003年,在非典肆虐下汽車行業受了一定的衝擊。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2003年4月份之後局部車市高歌猛進,汽車如同口罩和消毒液一樣,突然變成了緊俏商品。

據瞭解,非典時期受益最大的是家用轎車,5萬元至6萬元的夏利、奧拓,10萬元左右的桑塔納、捷達、愛麗舍都有較好的銷售業績,原本應該在5月份到來的銷量小高峰被提前釋放了。當年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106%,二季度銷量同比增長66%。

鑑於此,有專家認為,疫情過後或將會迎來一波業績的小高峰。

政策利好與“前例”讓不少人對市場持有相對樂觀的態度,小鵬汽車表示,“這一輪疫情既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危機,換個角度,同時也是汽車行業實現產品和商業創新的機遇。”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好消息振奮車企

雖此次疫情的危機尚未完全解除,但已經開始出現積極向好的態勢。近日來,智能駕駛領域的好消息不斷。

2月6日,蔚來汽車首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宣佈近期已完成累計1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本次投資方為兩家亞洲投資基金,數額分別為7000萬美元和約3000萬美元,且均為“非關聯方”,即單純的財務投資人。

2月14日,蔚來汽車再次宣佈與兩家與其無關聯關係的亞洲投資基金簽訂了可轉換債券認購協議。根據協議,蔚來將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向購買方發行和出售本金總額1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短短的兩週內,蔚來汽車就在2020年通過非公開發行可轉債券融資總額達到了2億美元,且兩筆融資皆為單純的財務投資人,這不僅對於蔚來汽車而言是一種鼓勵與讚賞,也讓車企們看到了一絲希望。

2月25日,蔚來汽車又向市場扔出一個重磅“炸彈“。據合肥市人民政府發佈,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將落戶合肥,其總部項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來汽車中國總部,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系。

據報道,該項目計劃融資超百億元,蔚來中國落戶合肥5年內將打造一個千億產值的龍頭企業,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車集群發展。此外,在簽約儀式上,雙方還提出將在2025年前登陸科創板。

兩輪財務投資人融資加上強而有力的政府的背書,蔚來汽車帶來的好消息讓市場為之振奮,也讓車企們再次看到了活下去的光明。

2月26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 宣佈從豐田汽車公司籌集了 4 億美元,這是2020開年以來,自動駕駛領域裡最大一筆融資。同時,小馬智行也宣佈新一輪的融資總額高達4.62億美元,估值略高於30億美元。算上之前的融資,小馬智行的總融資額近8億美元。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這筆融資,再次印證了市場和資本對於自動駕駛賽道的信心和期待。對於小馬智行而言,有了足夠的資本和信心面對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挑戰,對於豐田而言,投資小馬智行也為豐田自身的MaaS(移動即服務)的概念增加了落地的可能。

此外,根據行業信息顯示,最近獲得融資或者是最近要宣佈融資信息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還包括了Momenta、馭勢、智行者、新石器、高仙機器人等;而在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出手的投資人,則包括了國際汽車巨頭豐田、一級供應商巨頭博世、芯片巨頭ARM、以及中金等。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後市場新動向

與此同時,汽車後市場方面也有了新動向。

2月26日,據外媒稱,特斯拉與松下將在紐約結束太陽能電池合作關係。而近日,寧德時代、華達科技、均勝電子等都公告了與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合作,特斯拉的電池或將由寧德時代、華達科技、均勝電子等中國企業接手。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在此前,特斯拉車輛的核心技術供應商大部分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比如動力總成系統中鋰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分別來自日本企業住友化學、日立化學;底盤中的電動助力轉向就採用了博世的產品。國內企業大多作為二級原材料供應商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體系。但隨著國產化率的提高,特斯拉一級供應商中的國產身影逐漸變得多起來。

在新晉的一級供應商中,寧德時代是最受關注的那一個。此前寧德時代與特斯拉多次傳出合作“緋聞”,但遭到寧德時代的否認,遲遲不見推進。2月3日,雙方的合作終於一錘定音,寧德時代宣佈與特斯拉簽訂協議,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供貨有效期限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

而與特斯拉“和平分手”的松下則在近日宣佈與豐田宣佈達成合作。根據兩家公司的聯合聲明,合作項目預計於2020年4月1日啟動。新公司將稱為“最佳星球能源與解決方案”(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主要致力於稜柱狀電池的研發,未來為各大汽車製造商提供“彈藥”。

值得一提的是,與早期電動車中廣泛使用的圓柱狀鋰離子電池不同,新合資公司的稜柱狀電池是方形的。

另一方面,國際標準認證機構TÜV NORD北德於近日向百度頒發了IATF 16949:2016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符合性證書,該認證是全球主流整車廠零部件供應鏈質量管理體系的准入門檻,意味著百度Apollo獲得了向全球主流車企供貨的供應商資格。目前,百度Apollo已通過自動駕駛套件、高精地圖、小度車載OS等產品取得IATF 16949、ISO 26262、A-SPICE等主流車規級認證。

好消息不斷,智能駕駛危機中有“生路”?

而華為官方2月13日宣佈,其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同樣獲得了TÜV集團頒發的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認證證書。該標準涵蓋功能性安全需求規劃、設計、實施、集成、驗證、確認和配置等方面,旨在通過完善的開發流程,將汽車電氣或電子系統故障的風險降到最低,是全球電子零部件供應商進入汽車行業的准入門檻之一,也是汽車行業的“高准入門檻”。

據悉,華為MDC智能駕駛平臺過車規級認證,這是全球範圍內首個獲得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認證證書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通過ISO 26262功能安全認證,意味著掃清了量產上車的車規級認證障礙。對此,有專家表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運營加速,國內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迎來轉折點。

目前,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已攜手合作夥伴,與18家主流車企及Tier1建立合作,覆蓋乘用車、商用車、特種作業車等多種智能駕駛應用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