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行有所止

有誰的生命不值得被珍視,除非你沒有敬畏之心! ——題記

生命是可貴的,因為它只有一次,如煙花般,一朝綻放,不可重來。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之中,如此珍貴的生命原本就應該五彩斑斕,絢麗無比,充滿著希望和陽光。可是,在我們的心裡,清晰地認識到的是人類生命的珍貴,卻忘記了這世間還有許多的生靈,他們的生命一樣珍貴,一樣值得被珍視,被敬畏。

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爆發了,戰火瀰漫,彷彿每一寸的空氣當中都瀰漫著可怕的氣味,人們都不能出門,不敢出門,躲在家裡,甚至連開窗通風都要選好時間。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人們被“憋瘋了”的視頻,很多人趴在窗臺上,眼神迷茫,充滿著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可是卻不敢走出家門去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因為什麼?很簡單,害怕得病,害怕死亡,害怕失去珍貴的生命。這不由得讓我聯想到很多新聞中的報道,被解救的野生動物,用流著鮮血的爪子扒住鐵籠子,眼中蓄滿了淚水,迷茫地望著外面的世界,可悲可憐可嘆。幸運的是,它們被解救了,生命得以延續。可是,更多的是沒有得到解救的生靈,它們被殘忍的殺害,端上人類的飯桌,成為人們所謂的“饕餮盛宴”的主菜。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行有所止


萬物皆有靈,曾經的人類無情地將動物們關進籠子,殘害它們弱小的生命,而如今,動物將人類全部關進了籠子,用人們所必須的空氣威脅著人類的生命。但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人類因為殘害野生動物受到懲罰。2003年肆虐全國的非典,導火索是可與多種烈性病毒共存的蝙蝠;內蒙古發生的鼠疫,病源來自於呆萌可愛的土撥鼠;非洲大爆發的埃博拉病毒,雖然最終宿主尚未確定,但是已有多方證據表明猴子、猩猩等野生非人靈長類動物以及其他動物有病毒感染現象。

人類一次一次地為自己的無知暴戾付出慘重的代價,小到個人命喪黃泉,大到一個國家或者全世界的人風聲鶴唳,如驚弓之鳥般遁形躲藏;生命受到威脅,經濟受到重創,發展受到阻礙,都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一切僅僅源於人類只知道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卻忘記了萬物有靈,生命都值得別敬畏的事實。來看這次新冠肺炎的始發地,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當然現在也有很多評論說始發地不是這裡。我們暫且不管是否是始發地,就來看這一所小小的“海鮮”市場上出售的“野味”也足以讓我們觸目驚心。活鹿60元、鴕鳥4000元、孔雀500元、土撥鼠、蝙蝠、猴子等曾經被定為病毒傳播者的野生動物也是一應俱全、比比皆是。但這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這裡的生意聽說十分紅火。再來看無數次的新聞報道,從女子虐貓到溫州永嘉打狗事件,從活猴取腦食用到活取熊膽......一次次的殘忍的虐殺無不顯示著某些人類的文明素質已經退化到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粗鄙。

可是,人類面對萬物生靈的冷血換來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萬物對於人類的疏遠與恐懼,更可怕的是病毒所帶來的災難。所以,抗擊疫情,消滅病毒並不僅僅是鍾南山等院士和醫生的責任,更多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類的責任。醫生可以在病毒來臨之時控制它,但是卻需要時間,而這寶貴的時間中多少人的生命又慢慢消逝了呢?既如此,那麼為何我們不從根本上杜絕病毒呢?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行有所止,我相信病毒都會對人類的文明望而生畏。

戰國莊子《齊物論》中有語云:“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人合一。”也就是說萬物與我們都是一個本體,而沒有人、我、萬物之分。所以,不是人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就可以隨意藐視萬物生靈,我們該學會的應該是敬畏,敬畏給與我們無限包容的大自然,敬畏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敬畏生命,才能催發生命的絢爛和光彩。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行有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