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讓人覺得更為恥辱?

歷史紅塵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悲劇性事件,學界對此也是爭議頗大。像有人就認為靖康之變後宋朝就相當於亡了國,甚至對南宋政權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還有人認為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從此明朝一蹶不振,甚至還有人拿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相比較。

至於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哪一個更恥辱,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悲劇也都是自己作出來的,而且歷史影響都不小。


北宋晚年雖然周邊強國林立,但是自保是有餘的,原因並不在於宋軍的戰鬥力有多強,而在於北宋經濟的領先,因為戰爭,尤其是防守戰並不是單一的軍事較量,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更在於糧草物資的可持續性,故而北宋優勢的經濟因素支撐了其龐大且完整的軍工生產和物資供應鏈,儘管遊牧民族大軍南下,只要宋軍眾志成城憑藉山西、河北的城池節節阻擊,能耗上一年半載,金軍自然不戰自退。

但非常可惜,北宋末年亡國的徵兆太明顯了,先是在經濟上開始崩潰的,宰相蔡京搞了一場變法以失敗而告終,結果就是政府用金融工具(紙鈔、票據)將民間的財富抽空,造成了北宋的金融系統崩潰,經濟的不良影響很快就衝擊到了軍事方面,軍隊的戰爭經費不足,士氣低落物資短缺的同時,再加上皇帝昏聵腐朽,再加上領兵的將帥無能,金軍打到汴京城下可謂勢如破竹毫不費勁。



而土木堡之變就完全是一場軍事指揮失誤所造成的悲劇,經過仁宣之治後,大明朝的經濟條件還是挺不錯的,大明中央軍的戰鬥力也明顯強的多,明英宗只要穩紮穩打,二十萬大軍揍五萬瓦剌兵明顯可以躺贏。

但是明英宗建功心切了,從出兵時就急急匆匆的,糧草和水源準備不足就貿然出兵,然後又把戰線拉的如此之長,幾十萬軍隊又那麼分散,又接受王振的建議臨時改變行軍路線,每一條都是兵家大忌,而瓦剌大軍則利用騎兵機動靈活的優勢發動突擊戰反攻,明軍毫無招架之力,在土木堡之變的教訓下,明朝停下了發動外戰的步伐,轉向成為了內向的守成防禦王朝。


其實無論是靖康之變還是土木堡之變,都是比較可惜的悲劇,但是靖康之變在歷史上的影響要更大些。是因為相對於土木堡之變時的明朝,北宋末年的國家基礎是垮塌了的,造成了社會經濟、軍事、政治一系列的消極連鎖反應,甚至在意識形態方面都出現了反轉,而明朝的土木堡則更多的是軍事方面的失利,對國本的影響遠不及靖康。


納蘭談史


大多數人都認為是靖康之變更為恥辱,我覺得恰恰相反,土木堡要恥辱千百倍 。

靖康之變是國破家亡,輪迴之道,任誰也無法避免。如元滅金,宋滅南唐,清滅大明,都是血山淚海。

可土木堡不同,朱祁鎮被俘並不可恥,最多是信錯了人。可是他帶著蒙古人去燒殺自己的百姓就是不要臉到極點了。還沒到極點,因為朱祁鎮的無恥根本沒有下線。一個差點亡了自己國家的千古罪人,但凡有一點羞恥心,就該買塊豆腐撞死。他還有臉回來!

他不但有臉回到他親手差點毀掉的國家,還把拯救了這個國家的大恩人于謙抄家滅門。把毀了大明前途的太監王振奉上了廟堂。

真是是無恥至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誰來比無恥?朱祁鎮已做到了極致。





白耀亮


當然是靖康之恥更加恥辱,而且是更加恥辱一百倍都不止。

第一是靖康之恥有兩個皇帝被抓過去。土木堡之變只有一個皇帝被抓。而且宋徽宗父子被抓去是很沒有尊嚴的,簡直被金人當做了豬狗。但是朱祁鎮雖然被俘虜,但是皇帝的尊嚴和待遇得到了保留。從人數上面來說,靖康之恥幾乎把皇室及重要大臣幾千號人一鍋端。而土木堡之變只是把皇帝和少數大臣抓過去,皇室和明王朝的根基還是在北京。

第二是宋朝兩位皇帝被抓之後,最終沒有回到中原,連個屍首都找不到。而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最後還是被放回了北京。後來繼續當了皇帝。可以說兩個趙氏皇帝和朱氏皇帝的最終運命相差太大。

第三是靖康之恥直接導致了北宋朝的滅亡,直接進入了歷史的垃圾桶,但是土木堡之變卻沒有讓明朝消亡,反而後來還狠狠地回擊了瓦剌諸部,最後還把瓦剌人收拾地服服帖帖。從兩個朝代的結果來看,靖康之恥也是比土木堡之變恥辱了好幾個檔次。

第四從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來說,皇帝被抓本來就是很稀有的事情,更稀有的是兩個皇帝抓。可以說不僅是歷史的笑柄,也是漢民族發展史上的黑暗一頁,並且終將成為一個民族的傷疤而無法抹去。土木堡之變可能容易被遺忘,最後只存在於史學範疇,但是靖康之恥也永難忘記,並且將成為一個民族的負能量而存在。


雁楠吃瓜客


宋朝與明朝的兩次大事件充分表現出了兩個朝代在便對外敵時的氣魄,而靖康恥和土木堡之變的事件中,很顯然的是靖康之恥更為恥辱。這兩次歷史事件,我們從當時的皇帝的表現和百姓所遭受到的經歷就可以看出。

靖康之恥

宋朝,靖康失敗後,金人佔據開封外城,假裝與宋朝和談,希望讓太上皇到金營談判,而宋徽宗嚇得不敢去,宋欽宗只能硬著頭皮前去。

到了金營後,金軍統帥並不理睬宋欽宗,只是派人要求降表,大臣孫覿反覆改了四次才讓對方滿意,其降表大意就是讓宋朝向金國稱臣。拿到降表後,金人讓太上皇來金營,而宋欽宗苦苦哀求,金人才勉強收回這個要求。



接著,金人在齋宮向北設香案,讓宋朝皇帝朝北面而拜,作為臣子讀降表,當時是風雪交加,宋欽宗作為一個皇帝受到如此欺辱,也只能暗暗垂淚。待降表宣讀完畢後,金人才心滿意足的回去。

當宋欽宗回到城中,看到迎接自己的大臣和民眾時,心裡感動的嚎啕大哭。可是他剛到皇宮坐下,金人便派人索要一千萬錠,銀二千五錠,帛一千萬匹,聽到這個數字後的宋欽宗突然想起自己的子民了。

他下令在開封大肆搜刮金銀和馬匹,讓京城的馬匹為之一空,金人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欽宗不敢怠慢,甚至用自己的嬪妃來湊數,而那些不堪受辱的少女自盡者甚多。

宋欽宗無法如實上交金人提出的金銀布帛,就讓權貴、富商、百姓湊數,所謂湊數其實就是搶奪,如有反抗,輕則枷鎖,重則殺頭,此番動作就連正皇后孃家也未能倖免。此時,開封城內一片狼藉,百姓哀嚎連天。

金人見宋欽宗如此膽小怕事,胃口變得更加大。他們又讓宋欽宗前去談判,但人到那裡後又不予理睬。他們把宋欽宗關在條件極為簡陋的房子裡,外面重兵把守,然後想宋朝宣稱,如果一日不湊齊金銀布帛,宋欽宗便一日不得回去。

此刻的宋朝已經成為了金人的提款機,他們不僅在宋朝搜刮金銀、連婦女、工匠、教坊樂工、圖書典籍都被掠奪一空,而宋朝那些貪生怕死的官吏也非常賣力的為金人搜刮全國百姓。

到最後,宋欽宗被貶為庶人,宋徽宗被迫前往金營,父子被脫下龍袍後,金人扶持張邦昌為傀儡政權,繼續搜刮。金人押著兩位皇帝、親王、皇后、嬪妃以及宗室成員北撤,當時被擄走的百姓十幾萬人,經過的地方房屋全被焚燬,所到之處生靈塗炭。




在北撤的過程中,宋朝女子不斷相繼有人死亡,風餐露宿、飢寒交迫,還要被金人士兵姦淫、虐待,以至於數萬漢女子才走到一半路程,已死去半數以上。此刻的宋朝,百姓暗無天日、大好河山淪為敵人國土。

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但他並沒有卑躬屈膝,而是表現得很鎮定。明朝那邊則是迅速的確立新君和太子,然後打死了王振的親信馬順,之後于謙攔下準備逃跑徐珵,這一切都表現出明朝大臣的高素質、臨危不亂的心態。接著,明朝廷部署全國各地進京勤王的軍隊,重用逃回來的武將石亨,加固城牆、操練軍隊。




而也先這邊想利用明英宗的皇帝身份做要挾,拿下宣府大同,但朝廷已經有了新皇帝,他來回邊關遊蕩多次,也沒撈到一點好處。忍無可忍的也先帶著明英宗來到北京,希望可以和明朝談判弄點好處回去。

但明朝卻一點談判的想法都沒有,也先失去耐心直接攻打北京,當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明朝的士兵並沒有龜縮在城內,而是全軍列陣在城門外等待迎敵。

這是于謙當時下的令:

“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

明軍知道這次是死戰,但沒有人後退,他們要為上次的潰敗洗刷作為軍人的恥辱。也先在戰場戰鬥中久攻部下,只能撤退,而於謙趁勝追擊,一直追到居庸關才回來,而也先損失慘重。

在他帶著明英宗逃回去後,覺得明英宗就是一個雞肋,他希望明朝有人可以接他回去,然後弄點銀子。但很無奈的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上下同心,並不想給也先任何的好處,而景泰帝在坐穩了皇帝的位置後,更是不想讓哥哥回來。





最後在於謙保證“天位已定,寧復有他”的情況下,景泰帝才同意把明英宗接回來,當然明英宗回來後發生的事,那是明朝自家的政治事件了。

對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的看法總結。

兩個朝代事件對比,宋朝在金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朝廷大臣膽小怕事,只顧個人利益和身家性命,主和派只顧求和,賣國割地、搜刮百姓無所不做。皇帝在金營做人質,遭受各種屈辱,開封百姓被金人大肆殘殺,北方大地山河破碎。

到最後,皇帝和宗室成員被俘,宋朝半壁江山成為敵人的土地,而那些大臣沒有拼勁全力抵抗,只求苟活。作為一國之君,為求殘活,不惜用自己的身邊的女人和子民來抵債,國家資源被掠奪一空,無數漢人女子被金人玩弄致死,宋朝全國千里無人煙,百姓屍臭數百里。



反觀明朝,在經歷大敗,皇帝被俘後,朝廷大臣迅速穩定內部,主戰派立刻把握朝政,立新軍、加固城牆、操練部隊、調集軍隊進京等,一切都是那麼有條不紊。

對敵人的態度更是沒有任何的膽怯,要戰便戰,沒有退縮。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是明朝人不屈的表現,更是“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氣節。雖然這場戰役明軍損傷頗多,但卻保住了沿邊和京城的百姓以及明朝的國土。

因此,從上面兩次歷史事件對比來看,那個朝代更為恥辱,這已經很明顯了。


歷史守望者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都是中原的皇帝被少數民族給俘虜了。

這在當時,當然是以天朝自居的中原漢人的恥辱了。那麼這兩次,被人家劫走皇帝的事件,相對比一下,到底是哪一個更恥辱呢?

要知道靖康之恥,是北宋除了康王趙構之外的,所有皇室裡的人,大概1500口,包括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位皇帝在內的人所有人,全部被女真人給俘虜走了。

而且這些皇室裡的子弟,全部被女真人,用鐵鏈子給串起來,押送到女真族的都城那裡去的。

千里迢迢的路途,行走起來的艱難,可想而知。

這麼說吧,在路上宋徽宗的兒子,就有餓死的。你看皇子都有可能被餓死,就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皇室裡的男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女人了,女人的命運,更加的慘不忍睹。

一般高高在上的公主們,都成了女真士兵手裡的玩物。

不要說公主了,就是宋徽宗的妃嬪們,只要被女真人給看上的,也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

前面我們說的宋徽宗的兒子,有一個叫趙構的逃了出去,後來,他就成了南宋的開國之君,也就是宋高宗趙構。

趙構的母親韋妃,也是一起被女真給俘虜走了的,她在被俘虜之後,還給人家女真人生了兩個孩子。

你看韋妃的兒子,是南宋的皇帝,他們都幹對她下手,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南宋的皇帝呀,太不把南宋當成一回事了。

皇太后尚且如此這般,就更不用說其他的人了。

被女真俘虜走的兩個皇帝,一個是宋徽宗,一個是宋欽宗。

宋徽宗是老死在了女真那裡的,他死後女真人火化他的時候,用他屍體上滴下來的油點燈用。

你說宋徽宗,作為皇帝的他,下場是不是很慘。

但是,他的兒子宋欽宗的下場,比他還要慘,宋欽宗是被女真人,當作獵物,活活射死在獵場的。

堂堂的兩個北宋的皇帝,因為懦弱活成了這個樣子,真的是沒有比這更慘的事情了。

我們再說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是明英宗一個人,被瓦刺給俘虜了。

但是,明英宗這個人,人緣不錯。他用他的善心,感染了瓦刺的領導。人家瓦刺的領導對他照顧有加。

不但好吃的,好喝的給他供應著。而且養了他多年之後,還把他給送回了大明。

做俘虜的皇帝,能做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給大明爭了一點顏面吧。

對比於宋朝的那兩個活寶皇帝,當然了是宋朝的靖康之恥,更加的恥辱了。


史學達人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更讓人覺得恥辱?

從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概內心就已經有答案了。

北宋末年發生的靖康之變大多數人提起的時候會更多地以靖康之恥來表述;

而明代正統年間發生的土木堡之變,並沒有被人冠以“恥”字。這就說明了大多數人的立場:靖康之恥比土木堡之變更令人人覺得恥辱。

至於為什麼?容我來說道說道。

兩次事變分別發生的起端

兩次事變發生的起因和經過,其實都是非常恥辱的事情。

一、靖康之恥

1127年,金國東、西兩路大軍南下,圍攻北宋都城東京(汴梁)。上至皇帝宋徽宗,下至文武百官全都倉皇失措。

六神無主的宋徽宗臨陣退位,讓自己的兒子趙恆繼位,也就是宋欽宗。

火線登基的宋欽宗同樣畏敵如虎,新皇登基居然不思振奮人心抵抗強敵,卻以皇帝之尊親往敵營議和,這不是自投羅網嗎?

就這樣,不但宋欽宗被金軍扣留,東京城破之後,徽宗及大量皇族宗室、妃嬪、朝臣共三千多人被押往金國,堪稱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未有之奇恥大辱。

二、土木堡之變

與北宋徽欽二帝相比,土木堡之變的主角明英宗朱祁鎮相對要英勇得多。

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帥軍犯邊,前線敗績不斷,把持朝政的大太監王振卻欺瞞、蠱惑皇帝親征。

各部尚書、侍郎等有識之士紛紛上書勸阻,無奈朱祁鎮偏聽偏信太監王振,以為前線戰事順利,執意親征。

單是皇帝親征也就罷了,好歹還能提振前線軍心,可這朱祁鎮放著戰陣經驗豐富的武將不用,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太監王振。

最終全軍覆沒,連皇帝朱祁鎮都淪為階下囚。史稱“土木堡之變”。

事變發生後的應對

災難發生之後,如果應對得當,也未必不能挽回損失。那麼宋和明分別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一、靖康之恥

“靖康之恥”發生後,北宋宣告滅亡,各地勤王軍隊在江北依舊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防禦。

全體軍民倉惶南渡,總算憑藉黃河天險立住了陣腳,匆匆組建了新的朝廷,以康王趙構為新帝,這就是南宋。

撿了個皇帝當的趙構,終其一生也沒有主動迎回父兄的打算。枉費了全體熱血抗金的軍民一腔熱忱,實在是可恥至極。

二、土木堡之變

相對於“靖康之恥”南宋趙構的表現,“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朝的應對則稱得上可圈可點。

一開始,與北宋一般,明的許多大臣也想南遷避禍,留守北京的兵部侍郎于謙力排眾議,堅請固守。

于謙的主張得到了內閣的首肯,他被升為兵部尚書,率領臨時拼湊起來的二十二萬軍隊在北京城外積極佈防,整飭軍備。

同時,為了避免瓦剌太師也先以明英宗為人質脅迫朝廷,留守大臣們迅速擁立英宗之弟朱祁鈺即位。

果然,也先將俘虜的朱祁鎮帶到北京城外,想要逼和。但被明廷以“社稷為重,君為輕”堅決予以拒絕。

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朱祁鎮。

事變產生的影響

兩次事變分別產生的影響,也能說明“靖康之恥”更為恥辱。

一、靖康之恥

上文說過,“靖康之恥”直接導致了北宋滅亡,雖然趙構在臨安成立了南宋,趙宋的宗廟得以存續,但偏安一隅的南宋只能算是一個割據政權了。

二、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第一次大規模戰役失敗,各部尚書在內的50余文武大臣喪生,明成祖朱棣留下的最為精銳的50萬大軍全軍覆沒。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開始由盛轉衰。

綜上所述,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靖康之恥”都比“土木堡之變”更讓人覺得恥辱。


歷史痴


當然是靖康之變恥辱,所以才會有“靖康之恥”這個說法,而土木堡之變只被稱之為“變”。

靖康之恥是中國曆代王朝裡空前絕後的奇恥大辱,除了靖康之恥以外,中國從來沒有過兩代皇帝和後宮妃嬪,滿朝文武一起被人打包帶走的情況。宋徽宗宋欽宗作為大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居然上趕著當了金國的階下囚。趙宋皇室的妃嬪公主,居然當了金軍的性奴,被姦淫至死的人不計其數。可以說整個北宋的朝廷,都成了金國的奴隸,毫無尊嚴可言了。

而宋徽宗宋欽宗,也可以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皇帝,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居然也在金國苟活了十幾年。他們但凡有崇禎帝十分之一的骨氣,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這樣的恥辱。在異國當了十幾年的階下囚,宋徽宗死了以後居然還要被金國人洘出油來點燈。

話說回來,趙家的皇帝要是有崇禎帝的骨氣的話,開封根本就不會失陷。金軍兩次南侵,每次的目的都是為了搶點錢,根本就沒有滅亡宋朝的想法。第一次南侵的時候,在開封城下被開封的愛國軍民大敗。即使這樣,宋朝皇帝也趕快和人家簽訂了屈辱的城下之盟,還嚴令宋軍和義民不許阻擊金軍。第二次南下的時候,宋朝軍民的抵抗意志更強了,但宋欽宗對軍民高漲的戰鬥熱情充耳不聞。當時開封城內尚有近十萬宋軍,全城百萬百姓皆願出死力,城中糧草可支持一年,全國的勤王軍隊源源趕來,而金軍只有幾萬人。就在這種情況下,宋欽宗好死不死的命令一個叫郭京的妖道帶著一群流氓去開門迎敵,開封外城隨即陷落。然後嚇破了膽的宋欽宗就放棄了內城防守和巷戰,乖乖的去當了金兵的俘虜。

而土木堡之變就完全不同了。明英宗是在戰敗的軍隊中被俘的,跟宋欽宗在皇宮內出城投降是兩個性質。而明英宗即使在被俘虜後,依然保持著皇帝的氣度與體面,面對也先毫不畏懼,不卑不亢,其氣度令瓦剌人都稱讚。更重要的,明朝朝廷並沒有在土木堡兵敗後被擊垮,而是在於謙的帶領下很快重新組織起了北京的防守,並在之後的北京保衛戰中大敗瓦剌,瓦剌沒有從中討到一點甜頭,於是在一年後灰溜溜的把明英宗送回來了。

其實在土木堡之變後,很多明朝大臣都倡議遷都,往南京或長安遷都,這時候于謙站出來,引用的就是靖康之恥的故事。靖康之變後,金軍佔領了開封,隨即在開封設立了偽政權,整個華北不再為宋朝所有。如果當年明朝也南遷的話,那在明朝也勢必出現一次南北朝,歷史將會改寫。所以靖康之恥並非全無好處——至少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效果。


小約翰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一個發生在北宋末年,一個發生在明朝初年。這兩件事各自對宋朝和明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人每次讀到這兩段歷史的時候都會覺得這兩件事是宋朝和明朝的恥辱。如果要選擇一個哪個更讓人覺得恥辱的話,我個人認為是靖康之恥。

  事變起因:靖康之變宋朝軟弱求和,金兵攻破汴梁。

  北宋末年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女真人由於不滿遼國的壓迫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開始進行反抗。後來女真逐漸壯大建立了金朝,進而滅亡了遼國取而代之。本來和遼國對峙的局面到現在變為了和金國接壤,這就面臨到兩個問題是戰是和了。本來金是偏向和宋朝友好相處的,但是由於海上之盟宋軍的表現,使得金國認識到宋朝早已不是他們瞭解中的那個強大的中原王朝了。於是金國在滅了遼國之後發動了對宋朝的進攻。金軍一路進軍最終攻破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帝及皇室宗親,朝中大臣和各類工匠共14000多人。

  土木堡之變瓦剌劫掠邊境,明朝主動出擊全軍覆沒

  正統年間瓦剌部逐漸強大,不再滿足於對明朝進貢的賞賜。進而率部襲擾劫掠明朝邊境,在這種情況下明英宗在王振的煽惑下決定御駕親征。朝廷集結了包括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在內的25萬大軍,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文武百官護駕從徵。

  看上去這次陣容強大,但是由於時間倉促、準備不足,軍中各大事情都由王振獨斷,造成了大軍內部組織混亂、物資短缺。好不容易大軍到達大同,瓦剌誘明軍深入,王振不聽勸堅持北進導致先頭部隊慘敗。於是王振想退兵了,但是他還想回去的時候也風光一下就誘導明英宗讓軍隊回去的時候經過其家鄉,但後又怕軍隊踩踏了莊稼而又改變路線,導致本已疲憊不堪的明軍精疲力盡。最終疲憊之軍駐紮在土木堡的時候由於飲水時的混亂被瓦剌大軍乘勢攻擊導致全軍覆沒。

  造成的損失及影響

  宋朝首都開封被攻破,整個皇族幾乎被一網打盡,僅剩一個康王趙構,北宋也隨之滅亡。這還沒有結束,被俘虜的這些人在去北方的路上死者十之七八。那些曾今高高在上的公主、后妃們也都受盡折磨,有些不堪受辱的都自盡身亡。活著到達金國的人也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金國為了羞辱宋朝,讓徽、欽二帝“露上體,披羊裘”舉行女真族的牽羊禮。這對於曾今俯視天下的皇帝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最終徽、欽二帝也沒能活著回去,就那樣屈辱的死在了金國的地牢之中。

  明朝至土木堡兵敗之後,明英宗被俘、帶過去的文臣武將基本死完了。最為精銳的三大營也損失殆盡。這對於明朝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損失,但還沒有到達亡國的程度。瓦剌擊潰明軍主力之後也發現了巨大的機會,只有一鼓作氣攻陷北京,最差也會和明朝隔江對峙,明朝也會像南宋那樣偏安一隅。

  在這最為關鍵的時刻明朝最偉大的功臣出現了,他就是于謙。他在最危難的時候站了出來,力主守衛北京。在有限的時間內重立新軍穩定人心,命全國兵馬進京勤王,整頓留守北京的神機營。並在瓦剌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主動出城作戰打敗了瓦剌。正是有了于謙的力纜狂瀾才避免了明朝覆北宋的下場。

  明朝經此一役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太祖、成祖那時候橫掃蒙古的那種威勢了。之後明朝也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只能縮在長城內進行對峙。明初靠著軍功崛起的武將功勳的大量死亡也造就了文官集團的崛起。

  從這兩件事來看,靖康之恥更為恥辱。畢竟明朝只是皇帝被俘,文臣武將戰死。後來由於瓦剌的敗退,明英宗也被放了回去。如果不是皇帝被俘、隨軍大臣死盡的話這也只能算是一場戰役的失敗。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于謙的北京保衛戰挽回了很多顏面。宋朝雖然有岳飛的北伐,但是最終也沒能接回徽、欽二帝。也留下了岳飛那首流傳千古的詩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⑿。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讀史鑑往


五十步笑百步……不對,應該是十步笑百步。土木堡之變是十步,靖康之恥是百步。

土木堡之變和靖康之恥,原本都可以避免。如果土木堡之變不是皇帝被俘,只能算一場重大軍事失利,跟靖康之恥沒法比,所以只有人說“土木堡之變”,沒人說“土木堡之恥”。

土木堡之變,軍事失敗

土木堡之變,發生於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在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明朝建立後,蒙元雖被逐出中原,蒙古殘餘勢力仍然強大,不斷侵擾北部邊境,到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瓦剌逐漸強大,經常入境侵擾,成為明朝邊境最大的威脅。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也先率瓦剌大家再度入侵,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皇帝親征當然要派頭十足,朱祁鎮率領的是明朝包括神機營在內的五十萬精銳大軍,但瓦剌得知對方皇帝大舉親征,不敢接戰。明軍跑到大同,也打不著仗,只好班師東返,但在回師途中行軍緩慢,瓦剌窺得戰機,一路尾隨襲擊,導致明軍疲憊不堪,大同、宣府接連失守。

最後,明軍大部隊在土木堡被瓦剌襲擊,傷亡慘重,二十萬精銳盡喪,很多高級文官武將戰死,明英宗朱祁鎮更是直接被俘,成了瓦剌的人質,史稱“土木堡之變”。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大明,竟在國力巔峰之時,被蒙古殘部擊潰,損失精銳二十餘萬,皇帝也被俘獲,絕對是罕見的奇恥大辱,對明朝軍隊士氣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瓦剌挾土木堡之變的威風,趁機東進南下,竟直達北京城下,導致京師危急!

在於謙的率領下,明朝另立朱祁鈺為帝,並組織北京保衛戰,擊敗了瓦剌軍,還挫敗了也先送朱祁鎮回京的陰謀。自此之後,瓦剌在軍事上沒能再取得對明朝的勝利,後來還不得以將朱祁鎮禮送回明朝,什麼好處都沒撈著。

土木堡之變是一次完全可以避免的軍事失利,而且在北京保衛戰後,明朝迅速恢復元氣,除了喪失大量軍隊,國力並未受到多少損失,但以明朝的國力軍力,還遠未達到亡國的邊緣,瓦剌也沒能在明朝身上討得什麼便宜,明朝繼續延續了兩百多年國祚。

所以說,土木堡之變是軍事之敗,並未動搖根本,時間一長,明朝人自己也忘得差不多了。

靖康之恥,全面崩潰

如果說土木堡之變是一次軍事失利的話,靖康之恥就是全面的崩潰。

靖康之恥發生在宋徽宗、宋欽宗在位期間,宋徽宗是出了名的“書畫皇帝”,特別是中後期只顧自己娛樂玩耍,大權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江山都被折騰地不要不要的,他在位期間的宋朝大抵相當於嘉靖在位時期的明朝,已經完全走了下坡路,國力軍力大不如前。

就在這種形勢下,宋朝做出了聯金滅遼的錯誤決策,但宋朝實在不爭氣,自己的主力竟被瀕臨滅亡的遼軍擊潰,還是靠著金軍攻下燕京後,才勉強得到當初被契丹佔領的幽雲地區。金國看到了宋朝的外強中乾,滅掉遼國後,對宋朝開戰是遲早的事,而宋朝又很愚蠢地接納了金國的叛將,給了金軍南下侵宋的藉口。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大舉攻宋,東路軍如入無人之境,一直兵臨東京城下,幸虧李綱組織東京保衛戰,金軍才沒能攻破開封,而西路軍在太原遭遇頑強抵抗。宋徽宗十分畏懼金軍,以割讓三鎮等代價議和,金軍擔心宋朝勤王軍隊包圍自己,遂撤兵。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再度兵分兩路大舉攻宋,這次東路軍仍然無人可擋,兵臨東京城下,西路軍也在攻克太原後抵達東京城下,包圍進攻東京。金軍兵力大增,士氣高漲,而宋朝最精銳的西軍被金軍堵在潼關,幾乎沒有勤王之軍前來支援,士氣低落,宋朝君昏臣庸,任用毫無軍事經驗、使用“巫術”打仗的郭京,結果自討苦吃,被金軍攻破城池。

當時金軍還沒想直接統治中原,他們在東京城內大肆搜掠一番後,立宋朝官員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後押送大量俘虜北歸,宋朝被俘虜的人有:

宋徽宗、宋欽宗、皇后、嬪妃、皇子、皇孫、宗室、公主、駙馬等等,趙宋宗室皇族幾乎為之一空,還有部分官員、教坊樂工、技藝工匠,共計數千人,史稱靖康之變,又稱“靖康之恥”。

後來趙構即位,實現宋朝中興,宋朝又延續了一百多年國祚,但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後遭到的羞辱讓“靖康之恥”進一步加深,他們再也沒能回到故土,而“靖康之恥”則始終被宋人銘記於心,視為“奇恥大辱”,所以才會有南宋時歷代皇帝口頭上喊的口含“恢復故土”,才會有仁人志士不斷呼籲的“北伐中原”,才會有“聯蒙滅金”的復仇計劃。

從直接後果和影響力看,“靖康之變”遠比“土木堡之變”恥辱的多。可以說,在漢人建立的古代政權中,還沒有遭遇比“靖康之變”更恥辱的事件。往事越千年,靖康之恥仍然是一樁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靖康之尺和土木堡之變都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黑點,但是如果非要比一個高下的話,小編覺得“靖康之恥”讓人更為憤怒,一個是“恥”一個是“變”,相信大家心中就已經有了答案。

靖康之恥時,皇室禮節被宋欽宗完全拋在了腦後,他想的都是自己的安危。在金軍大營求降時,宋欽宗率領大臣拿著降表朝北跪拜,試想中國古代的皇帝哪個有這樣窩囊,真的是把漢人的臉都丟光了!金人要金銀,宋欽宗就派人前往百姓家中搜刮金銀,金人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宋朝政府簡直成為了金人的幫兇,最為可恨的是金人索要少女1500名,當朝者竟然下令當街強搶民女,人數不夠就用宮女來湊。

當時的南宋舉國上下都沒有戰鬥力,金軍南下時,一路經過險關要津,全無宋兵抵禦,就連金軍也不禁感嘆“宋朝太沒有人了”,這樣的國家怎麼能夠不滅亡,並且還是以最恥辱的方法滅亡。

和膽小懦弱的宋欽宗相比,土木堡之變中的朱祁鎮就顯得鎮靜很多,在他身上才能看到一絲皇帝的氣勢。知道明軍大勢已去,朱祁鎮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盤腿而坐,耐心的等待著死亡。而就是朱祁鎮的鎮定救了他,瓦剌人一看朱祁鎮就不是普通人,於是才沒有殺他。

而在朱祁鎮被俘後,朝廷方面並沒有慌張,而是很快的將朱祺鈺立為皇帝,並且于謙打消了群臣南遷的建議,南遷就是重蹈宋朝的覆轍,明朝當與北京共存亡!就是在這樣的激勵下,于謙帶領明軍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雖然明朝在土木堡之變中主力盡失,但是還是展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保住了北方大部分的國土和百姓,這與宋朝軍隊的不作為是有天壤之別的。

所以在我心中,靖康之恥比土木堡之變更加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