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超視距作戰模式在未來會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導者嗎?為什麼?

大馬哈魚12


其實現代超視距攻擊已經成為戰爭勝負的主導者了,薩爾瑪特、東風快遞、白楊、民兵3這些真要炸開花,離全球毀滅還遠嗎?

洲際彈道導彈從冷戰前期發展出來以後,就已經成為大國最重要的戰略武器,這種世界上射程最長的兵器足以覆蓋地球的大部分角落,瞄準了每一個具備價值的敵方目標,如果不考慮越戰那樣的政治化戰場和大國間的互相遏制,哪個國家敢吃幾顆帶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就算只有布拉瓦、巨浪、三叉戟這些“補刀”的潛射彈道導彈,它們也足夠打一場滅世之戰了,幸好構成這個世界平衡的是大國之間的政治,小國們開心就好。

各種巡航導彈也是相當強悍的力量,這種被用運用得最典型的超視距兵器,已經成為今天最兇猛的空襲火力,美軍在歷次戰爭之中都喜歡以“戰斧”巡航導彈打前鋒,炸爛對方的防禦體系後,戰機才開始進行下一輪掃除。

不過巡航導彈的缺點是昂貴,在常規戰爭條件下,巡航導彈很容易被消耗一空,如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就因為大量消耗的“戰斧”進行了追加訂貨。

但在冷戰那樣的核大戰背景下,安裝了核彈頭的戰斧A型巡航導彈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殺器,它攜帶有W-80-1型氫彈,擁有20萬噸級的核爆威力,差不多是廣島原子彈的12倍,炸爛一座小城是不在話下的。

除了大殺器以外,現在陸軍作戰哪點不是超視距攻擊?火炮、自行火炮、火箭炮等統統都是超視距作戰單位,且現代炮兵還有無人機、炮射偵察彈、衛星、雷達、炮射導彈等輔助手段,精度、反應速度、威力與過去早不能同日而語。

空軍也是如此,當前的空戰潮流是以中遠距彈打擊為主、空中指揮和調動為王,強調隱身作戰和超視距攻擊,戰機面對面的格鬥與機動越來越沒有市場;雖然現代近程格鬥彈還尚且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機炮等裝備則越來越顯得多餘,未來遲早會被激光近防系統等高效設備換掉。

海軍作戰更是超視距攻擊的主場,現代海軍作戰範圍動輒以幾百甚至上千公里起步,極為考驗部隊的遠程打擊能力和遠程偵察能力。不然我國為什麼如此重視航母呢?一艘航母能將艦隊攻擊範圍擴展1000多公里,艦載機能飛到哪兒,航母戰鬥群就能看到哪兒,炸到哪兒。而普通戰艦看的沒航母遠、反艦導彈也打的沒航母遠,完全從距離上就已經被人主導了。

所以這是肯定的,超視距作戰在未來將會越來越發達,也越來越普遍,畢竟它們在今天已經是非常尋常的軍事科技,隨著AI、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遠程武器也會愈發的靈巧和高效。當人類的腳步踏入星辰大海時,可能連“視距內作戰”這個概念都不會有了。


王司徒軍武百科


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是近幾年來軍備發展的大趨勢。超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早已突破200公里,S400地空導彈射程也達到了400公里,中國也試驗成功射程398公里的防空導彈。美國在研遠程反艦導彈射程800~900公里,中國東風21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射程已達到2000公里以上。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中國得東風17流波體導彈,速度快射程遠,對方還沒見到敵人的面甚至還在自家的軍港可能就被千里之外的敵人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