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華為HMS臨危受命,到底能不能打造“第三極”?

作者 / 速途網 喬志斌

2月24日晚間,華為舉行線上新品發佈會,一小時的直播時間,華為消費BG CEO餘承東連發7款新品,從摺疊屏Mate Xs到筆記本再到各式5G終端。然而,要論對於華為影響深遠程度,產品只能代表一時,而首度亮相的HMS,則是其未來發力的重點方向。

華為HMS臨危受命,到底能不能打造“第三極”?

據悉,HMS(Huawei Mobile Service,華為移動服務)為手機應用開發者提供包括定位、通知推送、地圖等服務,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好地適配華為的硬件和操作系統環境的App。當然,這也是華為為了應對谷歌對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動服務)的封鎖,推出的移動服務框架。

用戶數據生態的“第三極”

華為方面表示,HMS意在手機出海和吸引開發者生態。一方面,由於谷歌停止向華為授權GMS,使得海外用戶不僅無法使用谷歌搜索、谷歌瀏覽器、Play Store、Youtube、地圖等功能,也無法使用基於 Google 賬戶的第三方App,嚴重影響華為手機的海外銷量。

因此華為希望憑藉HMS,來吸引更多的開發者投入到基於HMS的開發,以形成獨立於GMS的生態的HMS生態,在軟件生態方面與谷歌抗衡,以減小GMS缺失對於海外市場的影響。

而為華為爭取到話語權的,是目前華為3.5億的手機存量,以及應用市場目前高達4億的月活用戶,有用戶,就有流量,進而可以吸引開發者“掘金”。在龐大用戶群吸引之下,HMS目前已經擁有130萬開發者。

華為方面表示,HMS將優先支持主流應用。適配之後,用戶的數據將遷移至HMS平臺正常運行,華為將作為用戶數據軟件的應用的平臺方,與谷歌GMS平臺分庭抗禮。

通過HMS建立,打造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將用戶、將數據,更大程度地保留在自家平臺之上。華為如果成功,將大大提升軟硬件整體產業鏈服務能力。很可能成為蘋果與谷歌的“第三極”。

自建生態難度極大

華為雖然具有巨大的裝機量優勢,HMS在功能的完整性方面,隨著開發者的逐步完善,似乎也不輸谷歌GMS。然而,底層的系統已經開始現出雛形,但上層應用層,卻仍要基於安卓App,130萬開發者也並非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些向“錢”看的開發者,很可能同時也是Android和iOS的開發者,HMS應用很可能通過移植的方法兼容過去。

這意味著,雖然底層通過HMS對於GMS的替代,可能將Android換成了鴻蒙OS,但是運行著各種apk(安卓應用包),應用層仍然無法宣佈獨立。

面對谷歌、蘋果這樣在應用生態領域耕耘十餘年的老牌勁旅,如今想要在在移動生態方面另立門戶,可謂是難如登天。早些年,科技巨頭微軟也想通過Windows for Phone打造自己獨有的軟件生態,同時還推出了UWP和Project Astoria,兩者分別是讓桌面版Windows軟件、Android軟件快速適配到Windows手機而快速積累起軟件生態。然而,微軟的努力並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WindowsPhone始終沒能擺脫1%陣營的命運。最終,微軟現任CEO納德拉上臺後,終止了WindowsPhone產品線。微軟前CEO鮑爾默一句“啟動手機業務太晚”,道盡了軟件生態缺失的苦水。

華為HMS臨危受命,到底能不能打造“第三極”?

華為想要像蘋果、谷歌一樣自建一套獨立app體系有多難?數據顯示,華為HMS僅5.5萬的App數量,與Google Play 的280萬仍然相去甚遠,1700+的輕量級“快應用”更是無法撐起場面。

對於華為來說,海量的終端存量反而成為了擺脫GMS、推廣HMS的拖累。如果直接通過軟件升級強制用戶在系統底層切換到HMS生態體系,意味著用戶需要捨棄當前應用資料完全重新安裝,造成用戶體驗的“斷崖”;如果隨新硬件推广部署,華為可能將面臨3-5年的過渡“陣痛”。而且兩種方法,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用戶數據的丟失。

而如果華為在應用層仍然採用兼容安卓App的方式,便無法宣佈系統上的完全獨立,就如同當年的YunOS,縱然底層已經被替換,但用戶用起來與安卓仍然傻傻分不清楚,難以建立用戶對品牌的認知。

國內市場或小有起色,海外市場作用不大

速途網認為,華為HMS看似風風火火,但是真正對於挽救海外市場短期內可能性並不大。如果說系統的意義,在於將用戶數據儘可能多地保留在自家平臺之上,對於廠商來說叫做“提高用戶黏性”,但對於用戶來說叫做“提高遷移成本”。

以蘋果生態系統為例,用戶在享受蘋果生態便利的同時,用戶大量的App和遊戲數據也因“數據不互通”完全鎖在了蘋果生態中。在外界看來,想擺脫蘋果生態首先要換掉全套價格不菲的硬件設備,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在蘋果的軟件平臺之上,或許有該用戶遠高於硬件成本的軟件與遊戲方面的支出,這是比硬件更為龐大的沉沒成本。

而對於谷歌來說,由於在海外運營多年,對於海外用戶而言,有了谷歌全套軟件服務的支撐,換手機更多是硬件的比較。就連華為正式推出HMS之前,也曾是GMS的“既得利益者”,通過品牌與產品的升級,在歐洲高端市場攻城略地。不曾想,當年將其他用戶引流至華為平臺的便利,如今成為了防止華為出逃的高牆。

華為HMS臨危受命,到底能不能打造“第三極”?

圖片來源:騰訊NintendoSwitch官方微博

相反,對於本就缺失谷歌服務的國內市場,如果能憑藉HMS打通應用與遊戲國、區服的限制,或許會成為其賣點之一。不過,以國行Switch的境遇來看,從去年12月發佈至今,仍然只有《超級馬力歐兄弟U豪華版》,且無法購買DLC進行內容擴充。這種“乾打雷、不下雨”的情況在前,華為HMS想要穿越“審批封鎖”玩到外網想法,其實並不現實。

所以,對於華為HMS來說,雖然長期來看,或將成為未來5-10年的核心競爭優勢,但在短期內,由於系統開發到成熟本身需要時間,而谷歌制裁又已經瀕臨城下,想要抵消GMS封鎖的“舉步維艱”,目前看並不宜過於樂觀。雖然對於華為來說,被禁用Android的概率很小,軟件生態上主要還是以“兼容”為主,但離真正的“替代”仍然前路漫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