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對應著不同的心裡發育階段;做一位合格的父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總想帶給孩子最好的,但就是這種建立在主觀上的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壓力,隨著父母與孩子心智階段的不同,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有很多父母看似和孩子的關係很好,事實上卻難以精準發現孩子心理的變化。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隨著孩子心理和生理年齡的成長,父母與孩子的距離日益增大,共同話題也逐漸減少。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其實對於親子關係這回事,很多家長抱有這種想法“本來就是我的孩子,有什麼需要拉近心理距離”諸如此類的想法。事實上呢,人在成長過程中有依賴期,以及獨立自主時期,生理發育,明顯發生變化時,就意味著心理也在逐漸成熟。感情建立往往是越早越好,到了青春期,叛逆期再想彌補,早就晚了,和種莊稼一個道理,什麼時候除草,何時施肥,都是有時間段的,過了再想去補救,就來不及了!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三個辦法教你手把手與子女“做朋友”

說到這裡先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朋友身上的故事吧, 有一次朋友兒子的老師說,幼兒園要比賽什麼體育活動,他兒子老是站錯位置,她覺得我兒子沒有認真聽老師的話。於是乎他晚上先跟兒子講了小時候被老師批評那些很無厘頭的事,兒子突然問他現在是不是壞孩子,朋友于是問他壞孩子是什麼樣的,兒子說老師不會給他小紅花,還總是批評他。朋友就覺得好奇,反問那寶寶你為什麼不按老師說的去站呢。這時候朋友才知道,原來他們是要排個特殊隊形,而小孩子覺得做操就要排直線,他覺得他站得對,他不懂老師為什麼要他那樣站。第二天朋友陪他去幼兒園問老師,並且他懂了之後老師給了一朵小紅花,朋友幫他貼在書包上,告訴他你是個好孩子。 這其實就是我要講的第一點拉近距離的方法,在成長路上,多聽孩子的想法,多給他表達的機會,而不是在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強行讓他同意我的想法。我覺得養孩子,最難的不會是經濟,而是我想讓他自己去走,但是我必須在後面跟著,確保他不要因為懵懂去走死衚衕。很多時候家長是陪孩子一起長大,而不是安排他長大。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相對於親子關係,許多人忽略的一點就是“夫妻關係”,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首先夫妻間要相親相愛,這是基礎。家庭的和諧美滿是孩子成長的最佳環境。既利於未來孩子成人後社會人際關係的發展,也為日後順利走入健康的親密關係打下了良好基礎。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最後一點,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發生事情不要用打罵來解決問題,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其次就是用信任來解決問題。慢慢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孩子的價值觀也會得到實現,最終建立一個健全的性格。

父母該如何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這樣做才能和孩子做朋友

父母和孩子是一場緣分,也是彼此的歷練。父母既要給予孩子關愛,又不能讓孩子因為愛的束縛而感到窒息。在孩子逐漸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學會適時放手得體的退出,給孩子自由發展空間。這樣即便是彼此人在天涯,心卻在咫尺。

記住一句話:人都是不一樣的,生孩子不是為了給世界上增添一個一樣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