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百年世仇,亡秦必楚,秦楚究竟有怎樣的恩怨糾葛?

蔓藤的幻想


千年依舊,鑑古知今!


秦楚兩國都是先秦時期著名的諸侯國,同為春秋四大強國之一,恩怨糾葛數百年。

兩國關係,從春秋開始,可以分為蜜月期、交惡期、生死期。

蜜月期

早在秦穆公和楚莊王之後,因為秦國需要藉助楚國實力來抑制晉國,楚國也需要秦國牽制晉國,以至於兩國結成了盟國,貫穿春秋中後期!比如兩次弭兵之會時,晉楚平分霸權,除開秦齊,其他國家 都要同時向兩國進貢。而秦齊不納貢的原因就是齊國是晉國盟友,秦國是楚國盟友!
到春秋末期,因為某些事件影響,兩國關係更加親密。彼時晉楚爭霸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晉國為了壓制楚國,派投降他們的楚國叛臣

申公巫臣去教習吳國將領兵法,以求牽制楚國,加上伍子胥奔吳的影響,楚國一直為吳國所累,後期更被伍子胥率領吳軍攻破楚國國都,昭王慌忙 逃難。楚國忠臣申包胥到秦國搬救兵,夜哭五天五夜,同時秦王考慮到唇亡齒寒,派兵援楚。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軍出沒於漢水南北,最終擊退吳軍。所以彼時的秦國對於楚國有復國之恩,因此到春秋末戰國初期時,秦楚兩國關係是歷史上最為親密的時候。

之後到戰國,因為楚國和越國的共同敵人-吳國,在楚惠王時期,楚聯越伐吳,一雪吳師入郢之恥。越國和吳國逐漸親密,而秦國則越來越封閉,被中原國家排斥在外。而後三晉崛起,秦齊楚等傳統強國皆被重創,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彼時秦楚關係差不到哪裡去。直到悼王變法後,秦國也開始商鞅變法 ,齊國行鄒忌改革,國際形勢鉅變,三晉逐漸衰落,秦齊楚崛起,但秦楚並沒有交惡。


交惡期

宣王末期,楚國正值宣威盛世,盡收泗上,但因為大軍出征在外,還未回師,導致楚國被秦商鞅君攻伐,以至於秦楚開始交惡。此時他們已從曾經的戰友,變成了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但之後孝公 賠罪,兩國並沒有撕破臉,只是關係再也不復從前。《史記.楚世家》對此事有詳細記載:

(楚宣王)三十年(前340),秦封衛鞅於商,南侵楚。

之後楚威王時期,秦楚關係有所緩和。彼時齊國已經在桂陵、馬陵兩戰擊敗霸主魏國,大有取代魏國之勢,同時齊威王和魏惠王舉行徐州相王,楚威王感受到威脅,先把矛頭指向了 齊國,並且在徐州一戰將其大敗!

而秦國,一直伺機東出,齊楚都是他打擊的目標,因為齊國才為楚國所敗,所以秦齊之間發生了雙方變法之後的第一戰-桑丘之戰,齊國名將匡章大敗秦軍,秦向齊國上表稱臣。

這時的秦楚關係,如履薄冰,隨時可以撕破臉,但因為國力勢均力敵,撕破臉誰也無法討好,所以暫時雙方平安無事。

到懷王時期,隨著秦國國力的增長,齊楚開始聯合抑制秦國,完全交惡。先在前318年,六國第一次合縱,以懷王為縱長,攻秦。再到前313年,兩國聯軍攻秦曲沃,斬斷秦國東出觸角。之後秦國患齊楚之強,派張儀遊說懷王,曉之以利,使得齊楚斷交。但沒有給到承諾的條件,於是楚國發動了以打擊秦國為目的的丹陽、藍田之戰,但因韓魏等國家在後方的侵擾,使楚國大敗,退出三大強國之列。

楚國在這場博弈中成了最大輸家。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懷王武關相會,被擄至秦國國都咸陽囚禁,而因為懷王沒有屈服於秦國的淫威,三年後,客死於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生死期

隨著楚懷王客死於秦,秦楚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之後其子楚頃襄王在楚國名士的煽動下,想伐秦報仇,但未行動已經被秦國知曉。秦國先下手為強,派白起兩次伐楚,水淹郢都、火燒王陵,楚國軍民死傷達三十五萬。

也因此長平之戰後,趙國門客毛遂,拿這事來刺激後來的楚考烈王,使其派軍隊救趙,之後趙魏楚聯軍於邯鄲城下大敗秦軍,降秦將鄭安平。到秦始皇發動統一時,秦國兩次伐楚,殺楚將項燕,種種 血債,

亡秦必楚!

<strong>

樓主所謂的百年恩怨也對,其實長一點,那是三百年恩怨。

國際外交,切忌心存幻想,因為弱國無外交;關係也變幻莫測,利益才是永遠的朋友。秦楚兩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實力變化,每個時期關係不同。懷王錯在寄希望於敵人的仁慈,導致最終導致自己客死於秦,以至於後來楚人都以亡秦復楚為己任。

無論是項梁立後楚懷王還是項羽屠盡秦朝宗室,皆是如此!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歷史如明鏡



大家都知道“秦晉之好”,說的是秦國和晉國兩國的聯姻,但其實秦國和晉國的蜜月期其實是非常短的。與其說“秦晉之好”還不如說“秦楚之好”更為貼切,畢竟秦國和楚國的聯姻延續了400多年。


秦國和楚國的交好時期

秦國和楚國的聯姻,從秦穆公和楚成王就開始了。當然最出名的一次還是楚平王那次。楚平王本來想給太子建娶秦哀公的妹妹,結果楚平王一看秦哀公的妹妹長得實在是太漂亮了,於是就自己娶了她,還把太子也給殺了。伍子胥一家因為平日裡跟太子走的比較近也被牽連殺了,走投無路的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跑了出去,最後逃到了吳國。數年之後,伍子胥帶領吳國的人進攻楚國,也算了報了全家的大仇。眼看楚國快要滅亡了,楚國的大臣申包胥就跑到楚國親家秦哀公那邊去求援。秦哀公本來不想去幫忙的,但是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覺得非常感動,於是就出兵幫楚國趕走了吳國的軍隊。這時的秦國和楚國一直都是非常密切的友好關係。



秦楚兩國打了起來

秦國想要稱霸中原,於是組織了一個聯盟大會,會盟的過程中秦昭襄王卻突然把楚懷王給扣押起來,還把楚懷王押到了秦國做人質。因為秦楚兩國是親家,楚懷王是相信秦昭襄王才來的,所以沒有一點防備,直接中了秦國的陷阱。楚懷王恨秦昭襄王無義,秦昭襄王卻認為楚懷王愚蠢。隨後秦國更是長驅直入,攻破了楚國的都城,殺了幾十萬楚人。自此以後,秦國和楚國就成了生死仇敵。



楚國的滅亡

秦始皇繼位後,開展了醞釀已久的滅楚大計。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國大將王翦率領秦軍一舉攻破了楚國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至此滅亡。


歷史的反轉

秦二世胡亥繼位的第二年,楚人陳勝吳廣就反了。不久宦官趙高殺了胡亥,立子嬰為秦王。立國十四年的大秦帝國就此滅亡。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和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也都是楚國人,所以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自戰國以來,秦楚兩國聯姻不斷,爭戰也不斷,秦滅楚,楚又滅秦,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歷史就是這樣的變幻莫測。(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斧正!)


三七的歷史書屋


秦國和楚國,可以說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對象。兩國不僅有大恩,同樣有大仇,恩仇交替的同時卻一直保持著聯姻。古語稱“秦晉之好”,但實際歷史上的“秦楚之好”時間更長,影響也更大。

秦國對楚國有復國之恩

春秋時期,秦楚交往中最著名事件就是“申包胥哭秦庭”,甚至在幾千年裡都成了搬救兵的比喻。在吳國攻佔楚國首都的同時,晉國率中原各諸侯一起也討伐楚國,當時楚國真可謂是“四面楚歌”,唯獨秦國伸出了援手。

由於秦國的援救,楚國得以擊退了吳軍,緩解了史上最大的危機。可以說,秦國對楚國的恩情是很大的。實際上直到戰國前期,秦楚關係一直都不錯,保持著緊密的盟友和聯姻關係。

秦楚聯姻長達幾百年

從秦穆公和楚成王時,秦楚兩國君主就開始聯姻關係。楚共王夫人、楚平王夫人、楚宣王夫人均為秦國公主。最影響歷史的,自然是楚平王本來為太子建迎娶秦哀公之妹,後來卻納為己有,直接導致了太子建之死和伍子胥奔吳,從而引來了吳國入侵。

戰國時候,秦楚聯姻更是非常頻繁,甚至在秦楚交惡之後仍不斷髮生婚嫁。而且,楚國嫁過來的公主往往還帶來了不少親戚,在秦國直接當上了高官。

最著名的就是秦宣太后,著名的“羋八子”。秦宣太后當政後,給秦國貢獻了兩個文武雙全的弟弟——魏冉和羋戎。這兩位出身楚國,卻帶領秦軍伐楚,直接導致了楚國由盛轉衰。

更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就是秦孝文王的夫人——華陽夫人。正是這位華陽夫人收贏子楚(嬴政父親)為子,這才有了呂不韋和嬴政登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不僅是聯姻,楚國一些王室成員可能也藉著聯姻在秦國為官。末代楚王——昌平君羋啟,從前甚至以楚國公子身份在秦國為相,負責平定了嫪毐之亂。在秦國滅楚戰爭中,昌平君在後方發起反秦叛亂,間接導致了李信率領的20萬秦軍大敗。楚王負芻被秦軍俘虜後,昌平君被楚將項燕擁為楚王,直至最後戰敗。

可以說,秦國內部的楚國血統非常深厚,楚國人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影響也非常大。

楚國為何仇恨秦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被後世認為是楚國亡國之恨的象徵。

楚國對秦國真正的“百年大仇”,開始於楚懷王被劫事件。楚懷王並非人們想象中的無能之輩,在前期一度使楚國國力達到頂峰,並創造了歷史最大的楚國版圖。在戰國中期,楚懷王統治下的楚國,其實是最具有一統天下實力的諸侯。楚懷王甚至一度成為楚、齊、趙、魏、韓、燕、義渠七國合縱的合縱長,造成秦國最大的危機。

但是由於張儀的欺騙,楚國與齊國斷交,導致外交陣線四面樹敵,最終被秦國聯合其他諸侯戰敗,導致國力由盛轉衰。最終,楚懷王在與秦昭襄王會面時居然被公然劫持。此舉在春秋戰國時都是駭人聽聞的事情,更是引發了楚國的痛恨。楚懷王死後,“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大詩人屈原更是在楚國首都被攻陷後,悲憤之下跳江自盡。

不過,真正激發楚國人徹底仇恨秦國之心,還是亡國。在秦始皇滅六國戰爭中,楚國的抵抗是最堅決的,也是最持久的。這種抵抗精神,是發自全國性的,不僅僅是楚國王室和貴族。“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應該就誕生在這時候,體現了不僅是仇恨,更重要的是楚國人的抵抗精神。

事實上,秦國和楚國並沒有血緣隔閡,也沒有文化隔閡,甚至說秦國有一半的楚國血統。楚國的反秦思想,更應該從春秋戰國那種大義精神來解讀,士大夫忠於君王和社稷,而不苟且於倉皇的一生。(作者: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楚國在戰國末期控制面實際上是最大的,但由於改革失敗,沒有秦國商鞅變法徹底,所以,雖然有大面積國土甚至可以說長江以南都屬於楚國國土,但終於沒有崛起,甚而由於張儀的欺騙,楚懷王也身死秦國為天下所嘲笑,所以,秦楚兩國的樑子就結的太深了!


山水有道


秦國和楚國,可以說是一對糾纏了幾百年的歡喜冤家。在春秋時期,秦國和楚國雖然都算得上是有數的強國,但卻也都不是當時華夏大地上唯一那個超級大國——晉國的對手。為了對抗晉國,秦國和楚國組成了聯盟,這個聯盟在晉國的壓力下十分穩固,維持了幾乎整個春秋時代。到了戰國時代,雖然晉國一分為三,然後魏國又從晉國的屍體中崛起,於是秦楚同盟仍舊穩固。等到魏國被徹底打垮之後,秦楚各自成長為西天霸和南天霸,蜜月期由此結束。從這時候開始,雙方雖然也有過聯手收拾東帝齊國的默契之時,但更多的卻是相互間大打出手。值得一提的是,在雙方之前的數百年同盟之中,楚國一直都是兩國同盟中的老大,是主角。在丹陽之戰和藍田之戰兩次大戰後,老二秦國終於在魏國和韓國這兩個二五仔的幫助下完成了逆襲,打敗了幾百年來的大哥楚國,正式上位。既然是老二上位,那麼提防老大復辟顯然就是重中之重。所以白起在佔領了郢都和夷陵之後,奉命一把火將楚國曆代先王的廟宇和陵墓通通燒了,為的就是想要讓楚國這個老大永世不得翻身。在現代這種行為可能沒什麼,但是在兩千年前的古代,白起的這種行為對於楚國整個國家上下都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和打擊。這樣做也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楚國雖然迫於形勢只能忍氣吞聲,但是楚國和秦國已然從當年那個親密無間的盟友,變成了不死不休的敵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雖然看上去多少有些敗犬之哀嚎的意味,但也足夠深刻表達出楚國人對於秦國的痛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