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基層最美“逆行者”戰“疫”先鋒保平安

面對疫情防控膠著與返程人流逐步增加的嚴峻形勢,常州市廣大基層幹部始終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加強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用日以繼夜的辛勞堅守換來居民群眾的安全,守衛著萬家燈火的安寧。在居民群眾的眼裡,這些默默無聲的基層工作者,有了更多的“稱謂”。

他們是美麗的“守護者”

“疫情不退,我不退。作為一名有38年黨齡的老黨員,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守護好直溪這個大家園”。這是還有3個月即將退休的王金平的豪邁誓言。防疫阻擊戰打響後,他就申請加入直溪鎮防疫臨時黨支部(金茅路卡口),作為年齡最大的黨員,他要求與年輕黨員一樣,每天8小時三班倒,隔天一次凌晨0點到早8點的通宵班。車輛查控、人員篩查、勸返勸阻等過程中,難免有矛盾發生,有著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王金平總結了“一察言、二觀色、三曉理、四動情、五借力”的卡口矛盾糾紛處理工作法讓年輕同志受益匪淺,也成功解決了卡口工作中的各類突發事件、大小糾紛80餘起。“我是直溪人,這裡就是我的家,守護家園是每個直溪人的責任”。王金平用實際行動對年輕同志進行著“言傳身教”。

在指前鎮新河村,湯斌已經連續值班多個晝夜,眼睛熬得通紅,村書記看他辛苦,多次勸說讓他回家休息休息,他總是回絕說:“我是退伍軍人,身體素質好,還能堅持堅持。”新河集鎮人口基數大,排查出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也相對較多,村醫工作量大,出行又不方便,他主動承擔起每天陪同醫生去測量體溫的任務。家人覺得他每天都要需隔離人員接觸,被感染的風險很大,對他的行為不理解不支持,他言辭堅定地說:“我是黨員,這種時候不站出來,什麼時候出來。”他總是說:“新河村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這裡的人就是我最想守護的人,這是我的責任,也 是我的義務,能多做一點,我的心裡就多踏實一分。”


基層最美“逆行者”戰“疫”先鋒保平安

老黨員王金平在卡口值夜班

他們是嚴格的“排查兵”

“哪有什麼驚心動魄的大事,都是好多細碎的活兒。”這是天寧經濟開發區東青村黨委副書記陳霞對一個多月以來村裡防疫工作的第一感受。隨著新冠肺炎來襲,每日奔走排查、登記人員情況成了日常。作為一名村幹部,陳霞每天都身先士卒,奔走在防疫工作一線,既充當監督者的角色,又充當著“防護服”的角色,關照村民、安撫群眾。東青村黨委將全體工作人員分為摸排組、卡口組、數據統計組和後勤保障組。作為摸排組組長,陳霞每天要到點上檢查隔離情況和外來人員排查,彙總外來人員數據。目前,東青村數據庫中已累計登記外來人口超900名,每日未登記外來人員已在逐漸減少,東青村的狀況開始逐步穩定。

在遙觀鎮東村村黨總支,有一支黨員先鋒隊,他們每天對全村外來及外出人員進行摸排和信息採集登記。目前共召集志願者210餘人,成為全村值守巡查、輿論宣傳、信息摸排的重要力量。為嚴防疫情輸入,完成全村21個進村和交界道路封閉,只留一個進出卡口,設立黨員志願崗,村黨總支書記帶頭值守,黨員幹部、志願者24小時輪班。為規範卡口管理,統一工作流程,加強進出人員管控,率先制定卡口出入管理辦法,並在全鎮推廣使用,採用“黃藍白紅”四色出門證,分別針對臨時車輛、企業復工人員、本村人員和外來住村人員,進一步便於村民出入,提高卡口工作效率。

基層最美“逆行者”戰“疫”先鋒保平安

東村村黨員志願者在卡口值守巡查

他們是耐心的“宣傳員”

預防是根本,宣傳是重點,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居民做好自我防護至關重要。為引導群眾守住自家大門、看住自己村門、盯緊居家隔離防護門,孟河鎮潤江村黨總支書記馮亞文積極發動各網格黨小組、村民小組的力量,用通俗易通的語言,通過喇叭喊話、微信通知、懸掛橫幅、發放一封信等各種方式“輪番轟炸”。此外,他還利用村民微信群每天第一時間發送官宣疫情信息、防疫宣傳知識等,防止村民輕信謠言而引發恐慌。“困難時期,更需要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他說,“黨員們衝鋒在前,做好表率,能更好地凝聚群眾的力量,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句句充滿熱度的話語,轉化成居家隔離人員的行動自覺,一次次鏗鏘的動員,凝聚了黨員、黨員中心戶和志願者疫情防控的堅強力量,各網格黨支部紛紛送來請戰書,築起了黨員疫情防控戰鬥堡壘,為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貼上了“護身符”,在“內防擴散”上架起了“安全網”。

他們是熱心的“勤務員”

廣大基層工作者除了參與疫情排查、信息上報、卡口值守等工作之外,還當起了“送貨郎”、“保潔員”。面對有些居家隔離對象對政策不是很理解,有牴觸情緒,作為新閘街道慶豐村委網格長王豔玉主動靠上去做解釋。“有些住戶以買菜、買藥等為藉口要出門,我就主動加微信並保證每天給他們買東西、倒垃圾。” 王豔玉說道,個別對象存心試探,經常搞“突然襲擊”,要她買這買那。隔離不隔愛,她換位思考,用真心換他們放心,王豔玉堅持隨叫隨到,春節期間都騎著電動車頂風冒雨去買東西,看著她因為出去買東西弄溼的褲子、鞋襪,居家隔離對象也深受感動,變得配合起來。

隨著居家隔離對象增多,管理服務保障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自己也忙不過來了。最多的時候王豔玉的網格內有5戶對象同時需要居家隔離,24小時服務管理一戶就需要3個人,為了更好的完成任務,她積極動員了一些退休人員和普通黨員當志願者,一起完成24小時服務管理任務,這些志願者什麼時間段在什麼崗位,哪個崗位需要取暖器,哪個崗位需要換人吃飯了,她都能統籌安排周全,各種細節也都考慮周到。家住新閘花苑西區的譚先生在解除居家隔離後專門發了一條微信“謝謝你幾天的關心和付出!”收到微信時,身心疲憊的她,難得的露出真心的笑容。

基層最美“逆行者”戰“疫”先鋒保平安

網格長王豔玉上門服務居家隔離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