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南陽疫情期間限行,空氣質量提升了沒,大家如何看待?

麻辣豫兔


可以明確告訴你,疫情期間,南陽市空氣質量提高了,而且空氣質量達到近期最佳水平。

談到南陽市的空氣質量話題,我個人認為這與限行關聯並不大,觀點如下:

1.空氣質量大幅上升主要取決於工業企業,尤其是化工產業的生產所致。因企業生產需要,自然而然地給環境帶來汙染,比如排放汙水、汙氣或其他汙染物,這是對環境最大的傷害。

2.交通限行對環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是緩解,實際效果是有,不過對於南陽而言,本地交通限行意義不大,因為我們地處中部待開發區,車輛沒有沿海地區多,甚至不如某些發達城市機動車量三分之一,對環境的影響不明顯。

3.值得一提的是,燃燒農業作物對空氣質量有影響,具有絕對侷限性,因為只有在農忙時才會點燃農作物,雖然南陽農業種植業昌盛,但是對環境的影響也只是季度性,總體影響不大。

綜合來看,提升空氣質量的前提是關閉工礦企業,停止開採礦業,關停汙染型企業,減緩開發水電地質業,進一步縮小燃油車輛比例,倡導全民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等等措施……

另外補充一點,即使沒有這場疫情,南陽市空氣質量也會大幅度提升,因傳統佳節原因,絕大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對提升環境質量有很大的幫助。總體而言,不止南陽一個城市環境質量提升。疫情期間+春節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環境質量都提升了。




中國南陽本地事


我老家就是南陽,疫情跟空氣質量有什麼關係呢?雖然車少了,工廠少了,但是北方的冬季濃霧隔三差五都有,加上沒有冷空氣,所以霧霾就多了起來,具體說有好處,當然有一些,但是不明顯。現在大家是不是很懷念堵車的時光



藍色bruce


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車輛停用,空氣質量沒有什麼改善,這是否說明空氣質量與汽車尾氣還有關?

面對此類問題首先要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氣質量到底有沒有改善?發問不單純是提出一個問題,提問要需要有事實依據,否則則是“潑髒水”的帶節奏,是無知且險惡的發問。空氣質量的統計有月度標準和年度標準,自疫情全面爆發開始實行管制隔離至今,時間滿一個月了嗎?綜合統計數據尚未公佈,那麼空氣質量“沒什麼改善”說法的依據是什麼,難道只是憑藉想象嗎?

很顯然這一提問沒有依據可言,其獲得大量點擊率依靠的只是現階段普遍被壓抑,而造成大多數人存在的焦慮與煩躁,以此作為武器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製造混亂)當然這一話題多少有些偏離了汽車領域的技術討論,那麼僅在汽車領域討論汽車尾氣排放量,反駁此類說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冰凍三尺是否為一日之寒?

以佔有率最高的汽油動力家用代步車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產生的尾氣總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達到2.3公斤,水有數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等。個人名下登記的汽車以2019年的數據顯示已經突破2億臺,這些車的平均行駛里程數按照1萬公里計算,這道數學題應該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顆粒物是造成PM2.5超標的主要物質,其他佔比較低的物質對於空氣質量同樣存在破壞。所以處理這些尾氣則尤為重要,而處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種是為大眾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術標準處理一臺1.5L/T的小排量汽車,其一年尾氣排放量則需要≥1.5畝的人工林,種植成本超過1.2K,那麼2億臺家用汽車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顯然淨化汽車尾氣以及工業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長時間積累環繞在大氣中的各類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時間的汽車停駛出現快速的淨化,這一問題似乎是沒有爭議的。而且停駛部分車輛僅限於國內,而海外的汽車仍然在正常運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不侷限於某個地區的上空,所謂的全球變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車共同排放的尾氣在地球的大氣中飄散,汽車尾氣的有害物質在空氣中的傳播是沒有範圍性和區域性概念的概念。

總結:期望汽車尾氣淨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學的說法,且空氣質量近期是否有變化也沒有準確的數據可以參考;而即使有小範圍的起伏也是正常現象,但這已經不是汽車領域的知識範疇了。



全景南陽


這算不算是打臉專家了,天天說農民燒煤燒柴做飯,燒麥稈造成的空氣汙染,全國到處都是機動車輛,專家裝瞎看不見😂😂😂


除了抄襲就是翻拍


我認為,空氣不好和霧霾嚴重,可能與大氣壓有關,大地的燃燒物形成的還得 科學對得。須,進一步,論證研究。


從新開始1292


疫情期間,空氣質量是和每年同期相比還是好了很多,車輛造成的尾氣排放量是有很大的關係,不過也不盡然,還有大氣的環境因素。總之,我們要提升環境意識,對大家都有利,你說是嗎。


用戶1209085197030999


疫情期間,南陽實行單雙號限行,工廠關停,飯店歇業,大家也都閉門不出,按理說,空氣質量要比往年好一些。過年前後南陽晴好天氣居多,也有過大霧天氣,但空氣質量總體是不錯的,比前兩年好多了。

地形、土壤、水流、植被、工業生產、農業、畜牧業、餐飲、汽車尾氣……都能影響空氣質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善大氣質量是一個體系工程,任重道遠。

健康、平安、快樂,疫情之下,這些之前薄如紙片的詞彙變得逐漸厚重溫暖了起來。疾病可防可治,大氣汙染同樣可防可治,然而,在信心到來之前,我們應有足夠的反思。


上頭派掌門


而不是疫情期間,疫情過後大家對環保也要重視。


用戶4371866025964


應該每天限行2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