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宋朝(960年—1279年),距今已有千年,宋朝繁華開放,“八荒爭湊,萬國鹹通”。文明程度,遠勝他國。宋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被歐美學者稱為“東方的文藝復興”。

宋朝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朝代,“刑不上大夫”是全天下的共識!在那個朝代“文而優則仕”,高官往往首先是文壇大家甚至是文壇宗主。宰相是有宋一朝的文臣之最,因為他們既是文壇聖手又是政壇砥柱,他們留下的宋詞也成了最好的時代見證。

今天介紹5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一起評為宋朝不同階段的時代烙印:有絢爛、有溫情、有悲涼、有雄壯……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踏莎行·春暮》

北宋.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

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寇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在北宋真宗朝任宰相。“歷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後兩度入相,一任樞密使,出為使相。”正是他的運籌帷幄,才最終達成了基本維護了國之顏面的“檀淵之盟”。

寇準在北宋之處,歷經邊州動亂,在政壇幾度沉浮,有浩然正氣,也有欲展抱負的期盼。

這首《踏莎行·春暮》寫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貶謫青州知府之際,表達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對政壇、對君上難以割捨的情懷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全篇所寫閨中女子在暮春時節,既有全方位的場景描寫,又有細緻入微的景物刻畫。明面上是一幅清雅脫俗的仕女相思圖,骨子裡是一顆期待展露抱負的拳拳臣子心。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破陣子•春景》

北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晏殊在北宋仁宗朝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相當於宰相)。晏殊十四歲得中進士,他的一生都比較順遂,被稱為“太平宰相”。

晏殊生活的仁宗一朝是有宋一朝的黃金時代,安穩而且富庶,有一大批的名動千古的文人漸漸登上歷史舞臺,那是一個催生繁華的好時代!

這首《破陣子•春景》正是晏殊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樸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日長飛絮輕”說明那是一個安逸的時代,或許它潛伏了太多的危險,卻也是當時人們的幸福時代。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北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王安石在宋神宗年間兩度擔任宰相,主持推動變法。因為變法,他與同為文壇宗主的司馬光間隙鐵深,留下了"拗相公"的別稱。因為變法,他與同樣文采斐然的蘇軾相知卻不能相扶,好在老去後的“一笑泯恩仇”。

王安石生活的年代是北宋尋求變革的時代,不變革只能走向衰亡,就算沒有王安石也會有另一個李安石、劉安石……

這首《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寫於他的宰相人上,全詞以伊呂的人生遭遇自比,表達了對獲得宋神宗知遇要宏圖大展的豪邁之情。或許今天的我們更記得的是作為“唐宋八大家”、文壇大家的王安石,而他自己最得意的是名副其實獲諡“王文公”的當世功業。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南宋.范成大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

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范成大在宋孝宗年間曾任中書舍人(相當於副宰相),卒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作為南宋中興階段的名臣,范成大有著比一般文人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有著比一般武將更多的智慧與謀略!

這首《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描寫的是江南農村明淨、清新的景色,在春暖花開時節農事逐漸開展,有著生活的無限韻味。范成大心裡對田園平靜生活的深切向往,凸顯的正是他身處的那個時代無限壓抑逼仄的真實感受!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水調歌頭·生日重重見》

宋代·江萬里

生日重重見,餘閏有新春。

為吾母壽,富貴外物總休論。

且說家懷舊話,教學也曾菽水,親意盡欣欣。

只此是真樂,樂豈在邦君。

吾二老,常說與,要簾勤。

廬陵幾千萬戶,休慼屬兒身。

三瑞堂中綠醑,釀就滿城和氣,端又屬人倫。

吾亦老吾老,誰不敬其親。

五位宰相寫下的宋詞,不愧是文壇宗主,每一個字都篆刻著時代烙印


江萬里是宋代的傑出人物,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在度宗朝,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與弟江萬載、江萬頃因為先後科舉高中,且又都登仕宋庭高官,最後又先後殉國,被時人和後世雅稱為江氏"三古"或江氏"三崑玉"。

江萬里生活在南宋末年,宋王朝的最後一抹斜陽,正是被一批江萬里、文天祥、陸秀夫等民族英雄的鮮血所染紅。

這首《水調歌頭》雖然是為母親賀壽所做,表達的確實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個孝子的品格,也是一個國家的福祉。最後身投止水的江萬里,一生堪稱古今之完人,千古道德風範之楷模。

寫在結尾:

<strong>從趙匡胤陳橋兵變到陸秀夫負帝投海,從范仲淹的“將軍白髮征夫淚”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朝走過了它的時代年輪,而一代代文人特別是兼著宰相職務的文壇宗主們,用他們的筆觸記下了所處時代的深深烙印。

<strong>就像最近大家都在傳的作家方方寫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大山。

<strong>著宰相職務的文壇宗主們既是時代的推動者,也是時代的記錄者,他們不會後悔因為真切的經歷過就是最好的自己和歷史!

我是@宋詞裡的物語,最大的願望做東坡門下一童子,期待與你一起“竹杖芒鞋輕勝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