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詩詞中的雪還下著,你家鄉的雪停了嗎?哪些寫雪的詩詞寫進了你心裡?

文藝林


日暮天寒,白屋柴門,“風雪夜歸人”,就這樣走進你心裡,漾起一陣的暖

詩詞中的雪,還下著,已經下了千年;還會繼續下,可能萬年。或紛紛揚揚,或飄飄灑灑;或如鵝毛或如柳絮。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豪邁壯美,有“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冷清寂寞,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冰清玉潔。家鄉的雪卻已經停了,乍暖還寒,雪正在悄悄地融化成春泥。

可寫雪的詩詞在心裡,不是哪些,哪些太多了;它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流傳最廣的,可它是最溫暖的,印在心上的,一首就好。

那就是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覺得路途更加遙遠;天寒地凍,茅草屋顯得很清貧。柴門外傳來幾聲犬吠,是主人在這風雪之夜返家了。

劉長卿,字文房,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710年左右,卒於790年前後,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根據《唐詩記事》、《新唐詩•藝文志》、《唐才子傳》的記載,他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多寫幽寒孤寂之境,又善描寫荒村水鄉。要說這劉長卿也夠點兒背的,天寶年間755年,進士及第,可是沒等發榜,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後來總算沒被遺忘,至德年間受監察御史,遷長洲縣尉,因剛直犯上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兩年後攝(代理)海鹽令,又被鄂嶽觀察使吳仲儒誣陷貪汙獲罪,幸好當時的監察御史苗丕救了他一命,從輕發落,貶為睦洲司馬;後在德宗建中年間任隨州刺史,故世稱劉隨州。

這劉長卿真是招誣體質,兩度被陷害被謫貶,均能大難不死,也是不容易。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寫於第二次被貶後,在他人生最黑暗淒涼的時候,卻給我們留下了一首帶著溫暖和人間煙火氣息的佳作。

千百年來,為了這首詩題目裡的“主人”二字,多少專家學者爭論不休。一派認為主人是作者自己,不然他題目裡的“主人”沒法解釋,從客人的角度寫這首詩,“逢雪宿芙蓉山”就足夠,;另一派認為是白屋主人,末句的“歸”字,歸來,主人回家。我傾向於後者,我不糾結於“歸”,我著重於“宿”,後面接的是地點“芙蓉山”,有誰回自己家睡覺稱之為“宿”麼?“宿”,投宿、借宿之意。還有,首句“日暮”,末句“夜歸”,是不是說借宿人是日暮時候到的,而主人是入夜了才回來的?至於提目裡的“主人”二字,中間少了個“致”字之類的也未可知。

當然,這主人是誰不重要,並不妨礙我喜歡這首詩,我喜歡它是因為從文學角度講它技藝高超,新穎特別;它營造的意境苦中含情冷中有暖;而它產生的象徵意義更是回味無窮韻味悠長。

從文學角度講,這是一篇上乘之作,出奇制勝、語言凝鍊、韻律優美

這首小詩之所以一直到現在還頗多爭議,首先在於它的出奇制勝:如果說作者在屋裡,是投宿的客人,前兩句是他之所見日暮蒼山、天寒白屋;後兩句就是在寫著屋外的情形,是所聞所想柴門犬吠,風雪夜歸,反客為主,置身其中。如果說他是主人,他卻不在屋裡,完全站在客人的視角看著柴門,聞著犬吠,彷彿超然物外。

這首詩語言凝鍊,廖廖二十字,每一句獨立成畫;句句相接又組成了連環畫。“日暮”點明時間,“蒼山遠”,雪飄山蒼,不只路途顯得遠渺,是整個天地都蒼茫一片;“天寒”一是說明天氣寒冷,另外也暗示著人也冷了;“白屋貧”,“白”也可能是雪覆蓋房屋變白,但一個“貧”字就補充了是“簡陋”的屋子,白而少物。至於後兩句,只“犬吠”一詞,就把柴門和“風雪夜歸人”聯繫起來,真乃妙也。整首詩自然流轉,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另外,這首詩的韻律也值得悉心學習:首句“日暮”是入、去;“乃”是上聲,“蒼山”二字是平聲,一句之中平、上、入、去四聲交錯,剩下的三句也大致如此:或平聲中有陰陽變化,如“天寒”、“歸人”;或仄聲中有上、去的變化,如“犬吠”、“雪夜”以及尾句的“吠”、“遠”,讓這首小詩體現了高低錯落、抑揚頓挫的聲律美。

從意境上來說,冷色調裡有暖,暗夜裡有溫情

這首詩開篇就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天地蒼茫,白雪飄飛的冷意境;簡陋的小屋於風雪之中更顯渺小孤獨,恍若夢境。然而筆鋒一轉,那幾聲“犬吠”,把我們從冥想拉回現實,那犬吠,不只是寂靜冷清裡的生機和活力,對歸人來說,更是親切和希望,是最美的人間煙火!不管是客人還是主人,這小屋,這犬吠,都意味深長。對客人,它意味著疲憊不堪天寒路遠之時有了休憩之地暫住之所;對主人來說,它意味著家,意味著可口的飯菜,意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意味著累了倦了可以放鬆可以心安的地方。

這冷色調裡有融融的暖意,有脈脈的溫情,在暗夜裡緩緩、默默地流動。

從象徵意義上延伸,這一點暖意,足以慰籍我們的心靈,在薄涼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這首小詩,就好象是風雪蒼茫時,永不曾熄滅的燈火。人生四季,誰的世界沒有過風雪?你可還記得:我們冷的時候親人送上的毛毯?我們餓的時候,朋友遞過來的麵包?我們迷路的時候,素不相識的路人指引的方向?

風雪不足懼,只要有白屋一間,足矣;路遠亦不足懼,只要有人等你,夫復何求;不管是歸人還是遠客,只要心頭燃著溫暖的燈火,哪怕這世界薄涼,也能深情地、好好活著!

不是結語的結語

詩詞裡的雪會一直下著;家鄉的雪停了,卻飄在每個遊子的心裡。人生的雪,不知道什麼時候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去,但願走進我們心裡的不是雪,銘記在心頭的是雪裡的故事,故事裡的溫暖和感動;那溫暖和感動,是值得你珍惜一生珍藏一世的珍寶!


hyg陌上花開


這是去年年末拍的我家鄉的護城河一景。我是北方人,所以我最喜歡的寫雪詩詞就是主席的那首《沁園春•雪》。

小的時候背這首詞的時候,並沒有體會詞中文字蘊含的力量。直到工作多年後,一次大雪後偶然聽到朋友吟誦起來,才頓覺偉人之偉大。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是何等氣魄與胸懷。

所以,讀過的眾多的寫雪詩詞中,主席的這一首最讓我這個北方妹子臣服。

另外還有很多寫雪詩詞我很喜歡,在這裡一併推薦給大家!

最灑脫的雪

《蟾宮曲·雪》

元·薛昂夫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這是一首元曲,作者通過三個典故:王徽雪夜訪朋友戴逵、孟浩然踏雪尋梅、柳宗元寒江獨釣,表達三種不同的情緒情感。

然而,作者本人並沒有其做出評價,僅用一句“你自評跋”,給出一個開放式的答案。頗有種“無字碑”式的坦然與灑脫!

最曼妙的小雪

《清平樂·雪》

宋· 孫道絢

悠悠颺颺,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燻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這是宋代詞人孫道絢的一首詞。據說這個詞人非常有才華,年輕時寫下不少詞作。但是,晚年不幸被毀,僅留下六首膾炙人口的詞,通過口口相傳得以就傳。

這首詞的描寫非常細膩,很有南方閨閣女兒的形神。

我家鄉的雪,最像主席詞中的雪。前幾天全國大範圍下雪的時候我家的雪是這樣的


文藝林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多倫多的冬日漫長,雪能從11月斷斷續續下到來年4月。每當此時,最喜歡的就是拿出早早從中國城屯下的火鍋底料,和男票一起涮火鍋吃。雪是很美的,但是更美的是下雪時的人情啊。


味論天竺


詩詞中的雪永遠的飄,而我家鄉落下第一場春雪:

松花江邊一小村,

祖祖輩輩北方人。

今春瑞雪剛飄過,

漫山遍野鋪白銀。

雪是聖潔的,冬的使者,春的花絮。古往今來,無數優美的雪的詩詞感染著我,留在我心裡:

1、偉人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詩詞大氣磅礴,這首寫雪的詩詞可謂千古絕唱,那優美的詩句讓我銘記在心: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宋代李清照的《清平樂、年年雪裡》,寫得婉約曼妙,動人心絃: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短笛輕吹潤家園


又是一夜春雪,雨打過,滿街蕭然。喜歡詩詞,就用這首詞帶帶心境吧。

好事近·列炬照梅花

[宋] 管鑑

列炬照梅花,仰看滿空春雪。

翠幕沈沈天淨,掛一鉤新月。

微風不動暖光融,金盃墮瓊屑。

彷彿暗香吹夢,醉廣寒宮闕。

許久不曾上班,看天外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當看到雪後溫潤的地面,路邊微露的嫩芽和點紅的小花掛在樹枝上,感覺春天已經來了。

東風起,一切都將過去,將今年冬天發生的可怕事情都吹過去,帶著滿園春意迎接新的世界。


夢香寒冰


前幾天的一場雪,的確讓人遐想無限。這幾天雪是停了,但是雪作為古今文人墨客鍾愛的題材之一,始終是詩詞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今天,零點拾韻與大家分享一首特別的寫雪的詞,為什麼說它特別呢?因為詞是寫雪,但是除了題目以外,全文再也沒有出現一個“雪”字。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
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清·納蘭性德《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納蘭性德,字容若,一箇中國詞壇不得不提的名字。他的作品,即使放在詞人大放光彩,詞作百家齊放的宋朝,也絲毫不顯得遜色。

白話譯文

我喜歡雪並不是喜歡她輕盈的姿態,而是喜歡她在寒冷處生長的性格。雪花,雖然不像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杜丹、海棠等富貴花一樣,但是她卻有其非同尋常的品質。然而,著名才女謝道韞去世以後,還有誰會憐惜雪花呢?雪花只能落得漂泊天涯的命運,在寒冷月色之下,在悲涼笳聲中,隨著西風飄到無邊無際的沙漠裡。

寫作背景

納蘭容若隨康熙北巡時塞外下起大雪,心有感悟,成就了這首蓋世名篇。既然陪伴皇帝左右,用現在話說就是貼身秘書了,一般人看來那是風光無限,但納蘭畢竟非同常人,他淡泊名利,不喜歡繁華世俗,卻喜歡“冷處偏佳”。於是,詠雪變成了詠志。

賞析

這首詞題目是詠雪,卻是借雪言志。

上闕是讚美雪。別人眼中的牡丹、海棠等富貴花,在納蘭眼裡也不過如此,他喜歡的是雪花的“冷出偏佳”、“別有根芽”,也就是自有風骨、不落俗塵。

下闕是感嘆。當今誰還會憐惜雪花呢!誰還在乎她飄向何處,飄有多遠呢!只有作者自己情醒地認識到,繁華只是過眼雲煙,迴歸天性、遠離表面的風光才是真正的幸福!雪花的生活,是納蘭心中的嚮往!


零點拾韻


看到本問題時,想起在1992年冬季,於大雪中用樹枝劃雪作詩的情景。且將自己當時寫的《雪地題詩自嘲》作為開篇語:“雪地題詩興致高,疾書未就先字消。劣詩豈會長留世,大雪無聲掩紛嘈。”

歷代詠雪詩詞非常多,深入人心的佳篇鉅製也不少。大家應該熟悉那些出現在課本上的諸如柳宗元《江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陳毅《青松》。還有大家應該知道的宋代詩人盧梅坡《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或者是熟悉東晉謝安的侄女謝道韞的詠雪故事:一日降雪,謝安問如何形容雪花。其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其侄女謝道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稱讚謝道韞,後世稱謝道韞“詠絮才”。

我想和大家分享不是前面那些,而是一些不易被閱讀到而讀之可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幾首小詩。當然,它們都是與雪為題材,我本人也非常喜歡的,並且還通俗易懂。

韓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本詩於司空見慣的雪景中翻陳出新,別開生面。

黃庭堅《春近四絕句》(選一):“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詩人突破寒冬的不堪,看到的是雪花裝點世界的美和生機,引人精神一振。

陸游《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選一):“狐裘臥載錦駝車,酒醒冰髭結亂珠。三尺馬鞭裝白玉,雪中畫字草軍書。”這首詩寫作者遇雪時的遐想,是眼前的雪激起了作者的“從戎之興”。陸游幻想自己在冰天雪地中行軍打仗的場景,尤其末句,氣勢雄放,鼓舞人心。

最後來一首宋代作者尤袤的《雪》:“睡覺不知雪,但驚窗戶明。飛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草木淺深白,丘塍高下平。饑民莫恣怨,第一念邊兵。”【注:塍,音cheng,田間土埂。】

尤袤的《雪》通俗易懂,其中末二句說,貧苦老百姓且莫埋怨大雪吧,我們大家首先要想想在風雪嚴寒中戍守邊關的士兵,他們比我們更加艱苦。值此抗擊疫情時刻,宅家的人們,是不是也想一想哪些“我們不知道你是誰,卻知道你為了誰”,目前還奮戰在第一線的人呢?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致敬!


楓香嶺下


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故鄉,小到只能容下兩個字。那是停留最少的地方,卻是思念最多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童年一道永遠抹不掉風景,那是詩人賜予後人的千古絕唱。



鋼鐵流淌的聲音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驚鴻一瞥再回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r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r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r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r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r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r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r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r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r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r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