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上報疫情第一人”張繼先:抗疫勝利後要好好陪父親吃頓飯

​“這個獎給我真的是太重了,有些承受不起。我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醫生,做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什麼值得讚譽的。這段時間社會給我的讚譽太多了。” 得知自己被湖北省直機關推薦為2020年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候選人,張繼先在電話中如是說。張繼先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昨天,作為“上報疫情第一人”的張繼先接受了本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暢談了她帶領團隊50多名醫護人員抗擊疫情兩個月來的心得體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圖/受訪者提供

自從今年1月份,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第三批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後,每天逾200名患者被送過來。近兩個月來,張繼先沒有休息過一天。她一邊接電話,還一邊在佈置工作,因為長期熬夜,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她的嗓音有些沙啞。

“這個獎太重了受不起”

由於處理得當,張繼先所在的科室沒有醫護人員感染,也無患者交叉感染。回顧起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這兩個月,張繼先說,她參加工作30多年,從來沒見過這麼多患者湧向醫院的景象。從一開始她就意識到,這種肺炎可能有傳染性,便向有關部門建議,不論是輕症還是重症患者,都應該集中收治。“哪怕是輕症患者,滿城到處躥,也會成為流動傳染源。”最終,她的建議得到採納,方艙醫院的建立便是體現。張繼先坦言,上報疫情的當時自己並沒考慮這麼多,因為國家有規定,發現不明原因的有傳染病必須要上報,這是醫生的職責所在,所以她沒有覺得自己是英雄。“就算我不上報,也會有其他醫生上報。我是沒想到我的這次上報會有這麼大的影響,沒想到這個病會呈現這種全國性的暴發。可能我稍微比他們敏感一點,時間上稍微早了一點。但推薦我當全國勞模,這個獎太重了,有些受不起。”最讓張繼先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名48歲的男性患者,他由於做完腎移植後6年來免疫力較差,所以直到感染新冠肺炎後還在吃抗排異的藥物,導致病情更為嚴重,剛送過來時一度呼吸困難。張繼先和團隊專門為他制定了治療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這名患者病情穩定,已經準備出院。


“上報疫情第一人”張繼先:抗疫勝利後要好好陪父親吃頓飯

張繼先

為抗疫連軸轉兩個月

張繼先家有4姐妹,她排行老二。張繼先的父親今年86歲了,開年至今,張繼先一直都沒能陪老人家好好吃頓飯,這段時間父親主要由家中其他姐妹照顧。“我工作忙,只能每隔幾天聯繫,等白天的工作忙完了,打個電話關心一下他。我是醫生,知道老人家免疫力弱,所以疫情期間更要小心。”張繼先說,疫情期間,自己基本上每天從睜眼忙到凌晨,幾乎只有到了晚上12點,才有機會打個電話給家裡詢問一下父親的情況。父親知道張繼先在一線抗擊疫情也很擔心她,而她每次都通過家人轉告父親,自己身體很好,讓父親放心。從去年12月底到現在,張繼先一天都沒休息過。因為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工具都停運了,她家又離醫院比較遠,她一直都住在專門為醫護人員安排的酒店中。但即便回到了酒店,張繼先基本上也沒法早點休息,電話一個接一個打進來,她還要繼續分析重症患者的情況。有時到了凌晨一兩點,醫院一個電話打過來說有病人情況嚴重,張繼先只好馬上趕過去。但無論如何,每天早上7點半,她會準時出現在醫院,開碰頭會,詢問重症患者的情況,並制定診斷方案。說起父親,張繼先有些愧疚。“我都兩個月沒見過他了,也沒和他吃過飯。我也不能回去看他,畢竟我每天都在醫院,密切接觸那麼多患者。”張繼先說,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一年一度的年夜飯沒吃成。等抗擊疫情勝利、隔離期結束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好好陪父親吃頓飯。


“上報疫情第一人”張繼先:抗疫勝利後要好好陪父親吃頓飯

張繼先在工作中

對團隊表現超級滿意

張繼先向記者透露,在疫情之初,醫院的口罩只夠供應兩三天,後勤部門也一直在想辦法,但最終還是物資不足,最缺的是防護服和口罩,尤其是防護服,團隊的50多名醫護人員無法做到每人一套。大家的N95口罩即便用過很多次了還是捨不得扔,因為N95口罩在當時很金貴,只有到了隔離病房才能用;但即便如此,醫生們還是冒著風險往前衝,尤其是在為患者做插管的時候,儘管醫護人員都做了防護,但被感染的風險依舊很大。張繼先說,團隊的醫生和護士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搶救病人”。據她介紹,醫院到後來實在沒床位了,就把醫生值班室都改成了病房,這樣一來醫生們就沒有值班室了,吃飯、工作喝睡覺全部都在一個狹窄的地方。“其實這是不合規的,但當時沒辦法。”張繼先說,醫院的很多醫護人員每天高強度工作十多個小時,常常脫下防護服後靠著椅子就睡著了,她看了十分心疼。由於脫下防護服要經過十多個步驟,層層消毒,每次需要半個小時。為了避免上廁所,白天工作期間,醫生們幾乎一天不吃不喝,而厚厚的防護服並不透氣,幾個小時下來,大家全身都溼透了。最讓張繼先感動的是,團隊中有3名醫護人員仍在哺乳期,家中還有嬰兒需要哺育,當張繼先提出為他們調崗時,她們卻表示要戰鬥在一線。每天,這些年輕的媽媽們在醫院和病毒做鬥爭,孩子只好交給家中的老人照顧,到了深夜下班後,她們才能通過家人發來的視頻以解對寶寶的思念。“我對我的團隊超級滿意,給他們打100分。” 張繼先說。在張繼先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現在還沒有到可以放鬆的地步。“每天出院的人數跟送進來的相比,那還是沒得比。如果哪一天我們有空床了,那才能說明疫情被戰勝了。”


“上報疫情第一人”張繼先:抗疫勝利後要好好陪父親吃頓飯

張繼先

“最幸福的事是治好患者”

“當年經歷非典時,如果患者到醫院被檢查出有發燒,加上接觸史排查,基本上就可以判定這名患者被感染了。但這一次,很多患者不發燒,或者只是有輕微的症狀,比如說只是身體乏力,或者輕微的咳嗽,但做核酸檢查也是陽性。這就給這種肺炎的排查帶來了非常大的難度。”張繼先說,誰都沒想到這個病毒會呈現這種程度的暴發。她坦言,只是現在病人數量相對減少了,防護服、口罩等醫療物資才顯得不那麼緊缺。但她表示,這一次在病毒的科研攻關速度上卻比非典時期顯著提升。“非典暴發時,我們差不多花了4個月時間,才弄明白這是一種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但這一次,我們僅僅用了十多天時間,就弄清楚這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並且查清楚了他的基因序列,在科研方面要比之前迅速得多。這也是經歷了非典疫情之後我們國家衛生防疫機制上的一個進步。”張繼先說,作為醫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把患者治好,每當看到患者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會讓她感到很滿足。雖然大家都隔著厚厚的口罩相見,但她從患者說話的語調、眼神和所表達出來的真實情感,一樣能感受到他們的感激之情,並且很多患者都是流著眼淚向她道謝。“當然,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名廣州的中學生給我寫了一封信,還把自己的500元壓歲錢捐出來給醫院,我真的很感激,也感到很溫暖,這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的、最感人的禮物。我覺得他的父母實在是太會教育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