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什麼是窮人思維?什麼是富人思維?

亮叔聊卡


我是不靠譜的攝影師,不講故事,只講理論的不靠譜。

說道思維問題,這個是需要對比的,思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有對比才有好的思維和壞的思維,那麼什麼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首先,舍和得。敢於舍,同樣得到的會更多,不敢大舍所以得到的不會太多。舍和得基本是成正比的,無非是早晚的事情。或許是表現在錢財上或許是表現在運氣上或者是健康上。無便是窮,但是窮並不代表是沒有錢,或許是沒有健康,或許是沒有運氣。

但是思想的窮人才是最可怕的,不怕做財富上窮人,但是做思維上的窮人,可能真是窮人了。

對比之下,財富上的窮人,只是一時的,但是思維上的窮人,是一世的。首富排行榜裡,有很多位或許是前期財富上的窮人,但是他們是思維上的富人,才會去擁有更多的財富。

窮人的思維,不過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是富人的思維卻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牛來買單。

前期的財富並不能決定他以後是一個窮人還是一個富人,但是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是否是窮是富猶未可知。

窮人思維,並不是生活中的斤斤計較,也不是為了幾塊錢的問題怨天尤人的,只是窮到了思維上。如果眼界夠寬,夠廣,或許早晚會成為富人的。他們只是窮在了思維。

富人永遠不會成為窮人,因為他們有價值的思維支撐下,不會變成窮人,但是窮人未必會變成富人(天降橫財的除外),因為他們的思維是窮的。

窮人思維不代表的是財富的少的窮人,而是代表的是思維的窮人。


不靠譜的攝影師


這個世界有人富,有人窮。但是為什麼?

這時候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個論調就是:別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聰,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我既沒外貌、也沒人脈、甚至連教育機會都很難爭取,我們怎麼比?

但是這種言論真的對嗎?出身和家庭本身就是不能選擇的事情,當我們真正思考富人為什麼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陷入了一種習慣性“先抱怨”的慣性思維裡呢。這種思維的錯誤點在於:直接界定了“富二代”為什麼富,而不是“富一代”是怎麼成為富豪的——其實也是從屌絲開始,白手起家。

就像馬雲,他也曾表示當年創業的時候也從沒想到阿里巴巴會成為現在這樣強大的企業。

我認為真正的窮人思維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人窮志不短的。也就是說,腦子裡會被如何生存所佔據,而不是如何生活。典型的幾點有:

1.缺乏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叫缺乏規劃,在我看來就是過於的滿足現狀。比如說:每天朝九晚五的幹著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在這家公司,對自己工作,即沒有興趣、也學不到知識,更沒有升職的空間,過於眷戀安穩的工作環境。

2.過於看輕時間的價值

多和少,往往是相對的。那麼窮人的思維就是認為:自己的金錢較絕對的'少',而時間相對較‘多’。比如:我常常在我的博客裡面分享一些免費學習編程的資源給我的讀者,過了一段時間,鏈接失效了。就會有許多讀者來找我說,找了各大網站、網盤都沒有找到這些資源。

這種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的時間當時間,時間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把花一個下午找資源的時間,等效成買一本十幾塊錢的電子書。用不了幾個小時,這本電子已經讀完了,還可以做新的事情,日積月累,差距是不是自然就拉開了?

所以道理就是:完全免費的東西不一定免費,便宜的東西不是真的便宜。


路人甲


窮人跟富人的區別,簡單來說就是思維方式不同:窮人思維是“攢”,富人思維是“掙”。

01.富人怎麼“掙”?



我有個女同學,開了一家小工廠,僱了十來個工人。現在工廠業務已經穩定,工人們也都是老員工,各司其職,每天按部就班地幹活就行了,同學根本就不用操心,也不必每天去工廠盯著。一天能掙個兩三萬,挺不錯的。

按照“小富即安”的思維模式,同學這回可不用操勞了,安心在家裡享清福就行了。但是她不,前幾天跑到陝西,收蘋果去了。現在又在家裡搞蘋果批發,每天忙得能睡個三四個小時的覺。



前幾天她去陝西的時候,順便回來過,晚上在飯桌上,看她面容憔悴,昏昏欲睡的樣子,我們都勸她見好就收,小富即安,不要太累。

她卻兩眼放出亮晶晶的光,笑眯眯地說掙錢上癮,只要肯幹,錢太好掙了。

看,腦子中老是有一根“掙”弦的人,想不富都難。

02.窮人怎麼“攢”?

我老公,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他們公司,曾經把下屬的建材商店承包給內部職工,他怕賠錢,沒敢包;我曾經貸款買了幾套房子,也裝修好了準備出租,打算以租還貸。他又嫌租客經常中午打電話看房,影響他午休,煩,就要求把房子賣了還貸,這樣既沒壓力,也很清靜。

所以,老公對錢的概念,不是“掙”,而是“攢”:自來水流要小,天然氣火苗要小,過年了家裡來客人也不捨得開空調,去別人家裡串個門兒,也嫌帶的東西多了多了……

這種思維方式下,慢慢地就失了人脈,也失了機會。光靠攢,能攢出多少錢呢?



我們小區的別墅,賣一套就是五六百萬,當初買的時候才百十來萬。所以你看,如果是以“掙”的思維,貸款買房,現在不也是淨賺四五百萬?

光靠“攢”,要攢出這些錢來,得需要幾輩子呢?

所以說,所謂窮人思維,就是墨守成規,不敢創新,怕賠不掙,光攢不富。


柳園情話


沒有轉換思維,只知道埋頭苦幹。

我表姐表姐夫每年去青海,新疆雲南等地,包工程,每年可能能賺三四十萬,農村家裡小二層裝修十分豪華。兒子女兒一直在家,也就是屬於留守兒童。孩子由家裡二老照顧,成績不好,自卑,不敢大聲說話。

前年我媽說你們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可以開個雞排店,投資小,但是收入可觀,而且可以照顧到家裡孩子老人,把孩子轉到縣城讀書。後來房子看好了,已經聯繫好了加盟,但是我表姐夫認為這個事情沒有幹過,認為不好下手,甚至連賠本都已經想好了。

最後不了了之,今年,兒子沒考上高中,也帶去了工地上班,大夏天三十幾度,烈日炎炎,高空作業。

錢掙了不少,經常下館子,穿的也好,家裡裝修也好,可是一年有十個月不在家,一雙手又黑又粗糙。

從未想過,投資,轉變賺錢頭腦。只想埋頭苦幹,掙辛苦錢就好。


易笙安然


思維模式包含很多東西,難以簡單的總結出來,但是說幾個小故事,可能大家就容易明白了。

01

小張出來工作幾年之後就決定貸款買輛車子,他的父母都勸他不要買車,存多幾年錢就夠首期可以買房子了。但是他就是不聽。

有了車子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女朋友,幾年下來換了幾個女朋友,倒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一提到結婚的時候,對方才發現還沒有一點儲蓄,不但沒有結婚,而且還分手了。

30歲了,收入不算太低,但是沒有房子,也沒有結婚,更談不上事業。

另一個故事。小劉考過了司法考試,後來成為一個律師助理,他也是工作沒幾年,沒有什麼儲蓄,但是他也貸款買了車子。

但是他的車子平時上下班不開,週末休息不開,只在工作需要的時候開,他都差不多成為他的律師師傅的專職司機。所裡面沒有給他提供報銷,但是他依然樂呵呵的。

而且他還試過好幾次下雨的時候,開著車幫客戶接送小孩。

幾年之後,他有了自己的一批核心客戶,也成功轉正成為律師。去年付了首付,開始供了一套房子。

同樣是年輕人,同樣是貸款買車子,目的不同,用途不同,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不同。

02

有時旅遊去到某個地方,跟當地人聊天的時候,會聽到兩種不同的意見。

有一些當地人就覺得旅遊發展起來了,讓他們生活多了很多的不方便。東西越賣越貴,車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外地人湧進來做生意,感覺一切都變了樣。

但是也有一些當地人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想法。他們的確看到房租越來越高,他們並不會抱怨,要付的租金更多,反而會租下幾套房子,轉手租出去。

今年以來豬肉的價格一直上漲,這也導致很多人有抱怨;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豬肉上漲的過程中,思考可以怎樣獲得收益,然後購買了跟豬肉相關的股票,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其實所謂的富人思維,就包括了對自己不能控制和改變的事實,採取接受的態度,並且想方設法利用既成事實,獲得更好的收益。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什麼是窮人思維?我想以我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認知來回答這個問題。本人出生在窮鄉僻壤的農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種田營生,一年種地有沒收成都要看“老天”吃飯,老家農村既不靠山也不靠水,根本沒什麼好出路可言,那時經濟條件都不好,大家都差不多都窮,好一點的也好不到哪裡去,有錢供小孩讀書上就很不錯,我也是高中畢業就到廣東打工謀生了,剛到深圳的前幾年就是想進工廠有份穩定工作能養活自己,根本沒想什麼發展將來買房買車,畢竟條件不充許,貧窮限制了想像!後來時間久了,隨著大環境經濟一年比一年,自己也不甘平庸貧窮,才開始慢慢想發展,基於自己思想的轉變,自己敢於做出選擇,也因為在公司忠誠勤奮跑業務6年,終於買了房也買了車,也算從老家農村走出來了。

想想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其中辛酸只有自己知道,都是因為字那就是“窮”!也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根本區別就是思維和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命運命。人是環境的產物,什麼樣的環境會決定人有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有些人是一時窮那是環境所迫,有些人一世窮那是自己的思想與思維窮,性格決定的!

為什麼一生都窮?是什麼樣的思想思維決定了人會一直窮?我就憑自己的閱歷和認知粗略地闡述一下。一世窮的人根本因素就是個人什麼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思維觀念。

窮人的觀念誤區,表面上看沒資本沒能力,口頭常掛著等有錢了再去創業,實際上機會是幹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好多人就是等到七老八十了還是沒錢的,等到死那天都可能沒錢去創業,好多人創業也並不是一干就成功的,而是後來幾經周折邊做邊摸索幹出來的,老想著等就會好多市場機遇都錯失了,只要想好了方向,就立馬行動,在邊幹邊磨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邊幹邊磨練中把握機遇。

窮人的觀念誤區,安於現狀,害怕/拒絕新事物。窮人思維往往拒絕新事物,自己也安於現狀,不想冒危險,放棄現有的既得利益,新事物的出現附帶著趨勢和機遇,他們也看不懂趨勢,或不想放棄已穩定的工作收入,不想冒險。

窮人的觀念誤區,不懂合作共贏,雙方獲益才有可持續性,凡事求人辦事,喜歡打感情牌,一味地去討好對方給予關照和好處,親兄弟也明算帳,求助幫忙,幫你是人情,可一可二不再三,再三要別人給予關照和好,就會拖累人,別人可能也不容易!沒好處次數多了別人不但不想關照你,甚至想遠離你!

窮人的觀念誤區,對窮人來說時間不是錢,因為沒機遇沒能力賺錢,就喜歡在小事情小利益上計較,就像在菜市場買菜的老人,寧願花大量時間的為幾毛錢討價還價,時間對他來說不是,對於生意人來說,這樣就是浪費時間精力。

我的學歷低閱歷尚淺,僅憑個人認知和經驗談一下什麼是窮人思維,並不一定很準確到位,大家覺得有什麼不對或不足之處,可以留言評論指正,如果有喜歡我觀點的朋友幫忙關注點個贊。





大頭唐深漂Vlog


我現在是個窮人,做了幾份不同的工作沒賺到什麼錢,國慶辭職現在準備重新找個工作,我現在是一個十足的窮人,所以我也不講什麼我朋友的故事,就拿自己做例子分析一下窮人思維吧,順便反思一下自己!

我為什麼是窮人?說實話原因很多,簡單舉個兩個常見的窮人思維吧

一,懶惰的思維

很多人窮都是因為懶,但並不是所有人因為懶而窮,比如清潔工之類的都很辛勤工作,但實際收入取和勞動不成正比,但我是真的懶,就拿我上一份工作來說,做的一份市場推廣的工作,說白了就是不停去陌拜顧客,尋找感興趣的客戶賣他東西,俗稱地推.

這是一種概率學的工作,拒絕的人很多,但是見的人越多的話,成交的幾率也會變大,所以這工作得在一定見人數上才能做好,而我做這份工作一跑的慢,二總是想休息,所以見的人數往往都很少,也賺不到什麼錢,很多同事嘩嘩見人,一天也有不錯的業績.

懶確實讓人貧窮.

二是不願意學習

我上家公司基本上高管和業績突出的牛人,基本上都非常注重學習,白天上班,下班後總結各種培訓,有個準副理的本子裡記得東西目測有10cm以上這麼厚,甚至週末也去圖書館或者咖啡廳學習總結東西.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聯結那些做得很牛批的人去討教學習,吸收他們做的好的地方,優化自己.

而我呢,下班後並沒什麼額外的輸入輸出,基本上打遊戲,看手機,瞎扯淡,所以他們越來越富,我越來越窮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兩點,懶和不想學習,雖然說即使不懶和學習也不一定能讓你變得富有,但卻有更大幾率讓你成為富人.所以這也是接下來我要改變的地方


叫我王老闆


  • 什麼叫窮人思維?
  • 窮人並非都是窮人思維,有的窮人思維比有錢人還要好還要超前還要高尚,窮人的思維很自私,只能看到自己的利益不能看到未來。

  • 我是窮人家的孩子,我來給你們講講我們家的傳奇故事吧。我奶奶出了車禍,受傷非常嚴重,摩托車碰到自己的腦子了,腦子裡面都是血,醫生說沒有救了,醒來的希望很渺小,可是,我奶奶很爭氣,自己醒來了,而且恢復的很好,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我爸真是高興壞了。

  • 在醫院花的錢也不是很多,3萬元左右吧,在醫院這錢都是我爸出的,病好了,這錢不能讓我爸一個人出吧,我還有個叔叔,我有個大爺,但是我大爺前兩年去世了,這錢是不可能讓我大娘家出的,我叔家是必須得出的,因為我們家也不是很有錢,都是種地打工的,都差不多。再說這是看病的錢。我爸讓他們出一萬元,可是他們說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沒有錢,但看病的錢不能沒有,他們家有錢就是不出,我叔也想出,但是我嬸子不讓出。

  • 我叔家的孩子小,需要花錢的地方多,平時也很少讓他們家出錢,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可以說是村裡面的楷模,可是,親情啊,為什麼這麼脆弱,但我爸依然原諒了他們,並沒有怪他們,我爸是有私心得,我爸是為了我奶奶,我奶奶希望家人和睦不一樣像愁人一樣,要不是我奶奶他們什麼都不是。

  • 窮人的思維也許就是停留在封建社會吧,他們很難改變,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知識和文化,封建文化根深蒂固,需要我們幾代人奮鬥和努力。

故事說的是你嗎


最近在學車,正好有個事挺符合題目的

考過駕照的都知道,考前是可以去考場練車的,但是有電子設備的考試車是要花錢租的。

我們到了考場拿教練車練了半天以後,我就想去租一輛感受一下電子考

價格是120/小時

我也沒覺得貴,掃碼就把錢付了。

其他人看我租了也都去租,就有一個人不租,我一個小時跑完看到他站教練車旁邊看,就問他你怎麼不租個電子車練練

他說:浪費錢,這車都一樣的,練教練車就行了

後來,我們那臺車上就他掛了,補考費+材料費365。

……唉

————————————————————————

其實我本來想寫的不是上面這個

我家在江蘇一個窮的跟社會有點脫節的蘇北小縣城

倒不是說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其實這邊消費水平不低),而是一個地方的人的思維很老式,還不願意接受新事物。

我想想怎麼委婉的說家裡親戚的事,我覺得那是刻骨銘心的窮人思維,而且甚至會影響下一代。


中傳OrangeMan


  1. 抱怨工作辛苦掙錢少,卻依舊幹著那份“穩定”的工作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個二線城市工作,由於工作內容是行政方面,工作中除了瑣碎的行政工作以外,還會涉及到大量的人際關係的內容,她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並且現在的工資根本沒有到達她的預期。

    朋友畢業於北京知名高校的本科和碩士,但由於這份工作離家近,老家的房價便宜,並且這份工作穩定,除了晚飯根本沒有其他的生活支出。房租、交通、電話均有公司提供的固定補助,在她的老家看來是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其實這份工作的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天早上6點起床,8點回宿舍,每天做著一份與自己碩士專業毫無相關的工作,身邊的同事毫無共同語言......

    她自己坦言,每來一次北上廣,就想過要跳槽。但想到自己到了北上廣後生活的艱辛,房租的高昂,一次又一次地退卻了,她只能屈居於現在的工作之中,尋求一份安穩。她每天只能通過抱怨來舒緩自己的抱負,但由於自己內心的膽怯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始終不敢踏出跳槽的一步。

  2. 徒有一份上進的心,卻沒有進取的實際行動

    我身邊有個搞技術的工程師最近離職了,說起他應該算是跳槽比較成功的人之一。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行業內跳槽,很多都能夠拿到二倍至三倍的工資,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只有一年,月薪5000,通過跳槽月薪直接到了15000。

    最近他離職後,我問過他如何打算,原來他在外面報了一個技術證書的培訓班。我問他為何不利用下班的時間自己學習,然後考證,他講到這樣的效率太低,他報班用2個月的時間就能夠把證書考下來,如果自學可能要花費一年的時間,時間成本太高,並且有了行業權威的證書,自己找工作會更加有選擇,工資也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原來在後臺經常看到網友留言,自己想學習什麼東西,但又沒有時間,為什麼不能通過週六日報培訓班學習?為什麼不能辭職專心在短時間內學習?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上進的心,卻缺乏實實在在的動力和行動。計劃著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實際上所有的行動力卻在每天回家後偷懶懈怠中被慢慢消磨掉。

  3. 凡事都想省錢,卻不想通過努力去賺錢

    我們的父母輩總是以勤儉節約為美德,我的父母就是那一代的傑出代表。他們總是節省為生活的目的,沒有客人的情況下從來不願意去外面吃一頓體面的大餐,也不願意出遠門去旅遊,穿的衣服也不像別人那樣講究,凡事能坐公交的場合絕對不打車,能扛過去的小病絕不去醫院......他們說自己這叫“安貧樂道”習慣了,即使生活變好了依舊不會享福。

    這樣的教育,會讓很多人的子女同樣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金錢並沒有什麼慾望,總想著通過自己的節省來存錢,每滿足於點十幾元的外賣,用著小米手機,每天下班就宅在家裡看肥皂劇、玩遊戲,卻不曾想過自己是否可以通過跳槽、通過做兼職、通過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來增加收入,讓自己也過上“想吃日料、西餐”的生活,用蘋果手機、電腦辦公的快捷生活,可以一年有一次出國旅行看世界的機會......

  4. 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在窮人眼裡卻是最富餘的東西

    記得在學習駕照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報比較貴的快速班,而有些人卻因為便宜的幾百塊錢報一個普通班。很多人認為學車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但是上班後更多的人會了解學車的不方便,很多人簡直沒有假期可言,每個週末都耗在教練場,恨不得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拿到駕照,耽誤了很多時間。

    當你一年後拿到駕照後,發現別人早已經買車了,你卻趕上搖號越來越難中的時刻,周圍都是幾倍的搖中幾率,而你才剛剛開始獲得搖號的資格,買車更加遙遙無期......

    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但是在窮人眼裡,他們生活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並且他們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了很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因為坐公交車錯過了一場重要的面試,因為自學考研二戰三站,因為不好意思請教別人一個人默默將工作拖至深夜。其實,很多事情可以通過更快捷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來實現,比如報班系統學習,比如夠買一些專業的輔導教材,比如請教身邊一個專業的同事,這些不光讓你在時間上得到了解放,還會得到更多專業的指導,花點錢和人情有時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