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逆行勇者”共築抗疫防線

<table> “逆行勇者”共築抗疫防線

江門市中心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曉華進入隔離病房前與同事相互加油。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融媒閱讀

江門疾控“十二時辰”:全天不打烊,輪班檢測

/<table>

在江門市中心醫院的感染科大樓裡,住著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病房內外,十分安靜。但安靜只是表象。

自新冠肺炎戰疫打響,江門市醫護人員全線動員,尤其在市中心醫院、市五邑中醫院感染科,醫護人員夜以繼日與病毒鏖戰。隔離病房內外,黨員同志衝鋒在前。不懈的努力換來了階段性的戰果,截至2月26日,江門市累計確診病例23例,已有11例治癒出院,其中重症患者已全部康復。

醫院裡,醫護人員用愛鑄牢抗疫防線;醫院外,社區基層工作者、志願者、海外僑胞等萬眾一心。作為戰疫最前線的逆行者,他們為江門疫情防控阻擊戰築起一道“銅牆鐵壁”。

南方日報記者 張泳渝 鄭琦

主動請纓 “過年前就寫好了請戰書”

2月1日,江門市中心醫院感染科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的護士站內,一面鮮豔的黨旗被醫護人員鄭重地掛在了牆上,臨時黨支部黨員代表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江門市中心醫院疫情防控先鋒隊、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就此成立。

全院20個黨支部、黨總支部共768名黨員,18個團支部共635名團員,紛紛寫下應急先鋒隊的請戰申請。從黨員到群眾,江門市中心醫院以戰勝疫情為共同目標,近3000名員工形成了強大的防控合力。

在還未收到上級通知的時候,江門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廣闊已寫好了請戰書。“剛開始也曾擔心心血管外科的專業不符,但就希望到前線去,哪怕讓我頂替醫護人員五六個小時,讓他們有時間睡個覺、吃個飯也好。”作為一名黨員,王廣闊誓言不做旁觀者。

2月6日,他成為第二批請纓進入該院感染樓的戰“疫”補充力量。剛開始,流程不熟,他就反覆操作,虛心請教;專業不同,他就邊做邊學,鑽研最新治療指南。2月12日凌晨1時,他與同事接診了一位氣促、咳嗽明顯的重症患者,下午1時病人情況轉差。他們上氧療機,緊急處理,討論方案,晚上9時,病人情況緩和,他們才暫時鬆了一口氣。在他們的悉心醫治下,目前該患者病情穩定。

作為江門市新冠肺炎的後備定點收治醫院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集中隔離的醫療機構,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早在收治確診病例前,便成立多支救治隊伍和應急梯隊,為順利救治病患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

1月26日,市五邑中醫院黨委發出號召,組織黨員投入防控工作,各黨支部紛紛響應。他們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和與親人團聚的幸福,堅守在工作一線,並紛紛請戰,表示要到最危險最困難最需要的地方去戰鬥。

為嚴防嚴控,防止疫情擴散,外科一黨支部書記、急診科主任何明亮和應急辦主任、護士長帶領一線人員前往疫情發生第一現場,把相關密切接觸者接回醫院進行醫學觀察。急診科的發熱預檢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重要關口,每天接診病人多,何明亮因頻繁洗手消毒,雙手過敏長滿了紅疹,皮膚粗糙如樹皮。

“每一次洗手和消毒雙手都有點痛,但必須要嚴格按照指引操作,這是醫務人員在疫情防控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點痛又算什麼,忍一下就沒事了。”何明亮說。

直面病毒 “不滅‘新冠’誓不還”

在江門市五邑中醫院感染科辦公室,身著紫色隔離服的胡泰洪倚在椅子上眯著。他是醫院的感染科主任,至今已連續戰鬥了30多天。今年54歲的他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以退役軍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的身份,帶領科室醫務人員,堅守工作一線。

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查房時要穿防護服,在辦公室穿隔離衣,其間儘量避免喝水、上洗手間,也經常忙到顧不上吃飯,吃飯時間被推遲兩三個小時,晚餐可能要到七八時才吃。就連年夜飯,他都是吃泡麵解決。

至今,他還堅守在一線,重點從事患者的排查工作。在發熱門診,他平均每天排查30人左右,至今已有數百人。當遇到一些需要隔離觀察、卻不願隔離的患者,他會耐心地普及防護和法律知識,幫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越是這種時候,就越需要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我們已做好不滅‘新冠’誓不還的決心。”胡泰洪說,“夜晚起來接診病人已成為常態,太忙的時候我們就睡在科室,還是不斷有病人病情變化或工作電話影響休息,所以很少整夜休息。”

在隔離病房裡,總會出現突發情況。在市五邑中醫院,感染科主管護師林豔華接到高流量加溫溼化治療儀報警。她進入病房查看後發現,是儀器的管道阻塞。當靠近病人時,管道里的水突然從病人的鼻腔處噴射出來,雖然躲避了,但還是全身都被噴到。

林豔華直言當時很緊張,擔心被感染了,但是很快鎮定下來,因為病人當時很煩躁,很需要她,她選擇留下來將病人整理乾淨,安慰好病人,排查好儀器正常運作才離開病房進行手消毒,再全身噴灑酒精,然後更換被汙染的防護服。最後她做了核酸測試,所幸結果為陰性,只是一場虛驚。

在市中心醫院感染科發熱門診,婦科護士廖小彩每天幫幾十個發熱患者抽血。“工作中遇到最大的狀況是,護目鏡嚴重起霧,戴著兩層手套手指不靈活。這對我們護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廖小彩打趣地說,“為患者抽血的時候經常是看不清楚的,所幸近二十年的經驗,讓我摸到血管就能精準扎針,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厲害!”

“今天需要開水嗎?”每天上早班,感染科護師羅影琳都回到每個隔離病房裡詢問病人。開水、紙巾等日用品或其他需求,只要患者開口,她都想方設法滿足。面對傳染力很強的新冠肺炎,患者不僅僅需要周全的治療,還需要細緻耐心的心理疏導。

56歲的確診患者蘇女士,一開始入院時很焦慮。羅影琳總是耐心地開導她,在做好護理工作的同時,落實好感控工作和自身防護,同時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我們有信心為患者提供專業服務,也一定會做好自身防護,安全地把大家帶出去!”羅影琳表示。

默默守護 “在後方也要守護好前線的天使”

大年初一,在江門市中心醫院實行門禁管控的大門前,內科三團支部書記餘俞斌引導患者從指定的入口進入醫院,督促其佩戴口罩併為所有進入醫院的人員測量體溫,那天,他在凜冽的寒風中站了整整一個上午。

從瞭解疫情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為抗擊疫情操心,一刻也沒有停過。“志願者和黨員都有奉獻精神,但是黨員更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作表率,知道院團委要成立守護天使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餘俞斌這樣說,“我要衝在危險的最前線,就算去不了最前線,我也要守護最前線的天使,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而已。”

在防護物資最緊缺的時候,他和妻子戴著口罩頂著風在勞保一條街為一線醫護人員尋找合適的護目鏡,找到後又一個一個科室地送到同事手上。他積極尋找、鏈接資源,為同事們籌集防護物資,防護物資短缺,他比一線的戰士們更著急、更揪心。

為了守護一線醫護人員,守護天使青年戰疫志願突擊隊積極為他們配齊生活所需,驅蚊液、微波爐、洗衣機等,為愛看書的同事準備書籍,為想吃水果的同事準備水果禮盒,為喜歡練瑜伽放鬆壓力的同事準備瑜伽墊。

同樣守在前線的還有江心醫客服抗疫巾幗先鋒隊。這支由醫技、護理等不同專業的人員組成的先鋒隊,時刻待命,為抗擊疫情做最充分的準備。防疫期間,他們直接對接市政府12345熱線平臺、通過院內24小時諮詢熱線、一站式服務檯等途徑快捷地解答市民諮詢,累計提供逾3000例有關疫情最新狀況、防護知識和看診流程的諮詢指引。

面對疫情,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工會為守護前線人員送上薑茶、羽絨背心、暖寶寶等暖心用品,組織開展一線慰問和關懷調研,為前線醫護團隊解決所憂所慮,並組織社會愛心捐贈,讓前線人員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懷;婦委會為前線醫護人員家庭聯繫配送肉菜服務,團委組織團員義工開展志願幫扶服務。

對醫護人員而言,最大的後盾還是家人的支持。廖小彩不僅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更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休完產假剛滿1個月的她,還是毫不猶豫地報名支援。“支援感染科,我可能最少1個半月不能回家。在做決定之前,其實我有過猶豫。”廖小彩說,“但是我的丈夫告訴我,家裡有他在,只要醫院有需要,我應該作表率。”

聚焦

志願者無私奉獻

海外僑胞慷慨捐贈

2月15日晚,受寒潮影響,江門迎來2020年第一場強降溫。疫情之下,當大多數市民居家閉戶,公安民警、醫護人員、志願者等一群“守夜人”卻仍在冷雨夜中毅然堅守戰“疫”一線,為過路車輛旅客測量體溫,登記信息。

在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連日來,江門市有一群志願者,不辭勞苦地奔走在農村、社區各個角落,用樸實的話語和行動帶領群眾齊心戰“疫”。而在海外,海內外僑胞迅速行動,以捐款、籌集物資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馳援家鄉。作為戰“疫”最前線的逆行者,他們為江門疫情防控阻擊戰築起一道“銅牆鐵壁”。

志願者防控一線的“硬核擔當”

今年63歲的陳衛平,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四星志願者。自疫情發生以來,陳衛平主要負責接聽疫情諮詢和疫情舉報電話,同時還要為一些市民進行心理疏導。“因為退休前我一直從事醫務工作,掌握的醫學護理知識要比普通志願者多,所以能更快上手。”陳衛平說,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作更多貢獻。

陳衛平僅僅是江門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志願者的縮影。自疫情發生以來,江門組建了抗疫防控志願隊,並組織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及群眾志願者擔當防控疫情的“宣傳員”、排查防控的“防護員”、群眾健康的“守護員”,走街串巷、入組入戶派發防控疫情宣傳單張、張貼海報﹔每日安排超過9600名志願者協助各鎮(街、區)把控主要出入口、檢測出入人員體溫、排查重點對象、消毒清潔,併發起志願者支持行動,為一線人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後勤保障,彰顯志願者的互助擔當。

此外,江門每天還組織了近2000人次志願者協助開展隔離人員觀察值守、防疫管控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律師志願者、心理輔導志願者及基層民警,組建攻堅小組,針對特別難開展工作的對象進行攻堅,落實相關人員集中隔離政策﹔組建心理輔導隊,深入小區安撫群眾,減輕群眾恐慌心理﹔為緩解醫療物資緊缺局面,開展“協助生產醫用口罩”志願服務行動,服務時長近4000個小時。

如今,江門各區(市)都湧現了不少志願者的先進事蹟。在蓬江,志願者麥女士和丈夫關先生每天早上準時來到廣東寶德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測量體溫、酒精消毒後,他們戴好口罩和手套,進入生產車間學習培訓。新會一位長期從事志願服務的阿姨來到會城街道滻灣社區捐贈了1000元后匆匆離開,甚至不願留下自己的姓名……

海外僑胞疫情隔不了鄉情

“家鄉一草一木的風吹草動,都牽動著每一個海外僑胞的心。”疫情當前,彰顯僑鄉溫暖底色。疫情發生後,五邑僑胞竭盡所能捐贈國內緊缺醫療物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五邑籍鄉親的力量。

疫情發生後,海內外僑胞迅速行動起來,以捐款、籌集物資等多種方式第一時間馳援祖國,馳援家鄉。一筆筆資金、一箱箱援助物資滿載著僑胞們的關切通過各種渠道發向家鄉。“我把倡議和捐款信息發到了墨西哥江門五邑青年聯合會的微信群裡,大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籌集了款項。從尋找貨源到醫療物資的籌集,我們僅用了4天的時間。”如今,由墨西哥江門五邑青年聯合會會長伍國昌等人捐贈的首批醫療物資已抵達武漢和江門。

馬來西亞中國絲路商會收到江門市僑聯發出的倡議書後,立即發動商會資源捐資捐物。“商會有緣和江門市僑聯於2019年在馬來西亞共同舉辦‘親情中華’文藝演出,商會大多數成員雖不是江門鄉親,但都是同根同源的同胞,所以特意籌集贊助金購買了一批物資支援江門。”該商會會長翁詩傑如是說。

如今,這一場愛心接力還在繼續。五邑籍海外僑胞實時關注著疫情進展,自發在各個僑團微信群、微博、各大社交媒體上發動“愛心接龍”及發佈相關援助抗疫信息,匯聚各方愛心力量,共同抗擊疫情。“我購買不上醫療物資,我要捐款。”“江門現在最緊缺的物資種類是什麼,哪些型號可以用?”在江門僑青會會員群、市留學生聯誼會會員群等僑胞交流群裡,這樣的消息每天都連續更新至深夜。

數讀

截至2月23日,全市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4518場次,參與志願服務隊674支,志願者62375人次,服務總時長233743小時。

全市105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有20多萬名志願者走進基層,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目前,江門全市有2.9萬餘名醫護人員堅守在不同的崗位上,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