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老人偏心的兒子孝順嗎?

三個寶寶的奶奶生活日


我想這個問題跟家教有直接關糸,孩子孝不孝順看他的眼裡是不是有父母,眼裡有父母的孩子不偏愛他也知道感恩孝敬父母,眼裡沒有父母的孩子在偏愛他也不領父母對他的好,不知道感恩,不是有句俗話,偏疼兒女不得繼,所以當父母的不要偏愛那一個孩子,差不多就行了,兒女多的到晚年還能有一個希望孝敬你的人!


康乃馨97697


偏心的兒子一般都不孝順,我家鄰居家有倆個兒子,他家最疼大兒子,小兒子和她媽一起過,可她媽有一點吃的都給大兒子送去,老大幹什麼沒錢了,她媽想方設法都給弄到錢💰送去,都蠻著老二。等到老人有病了,大兒子從來都不來看她媽,她媽就說我最疼的就是大兒子,等我有病了都是二兒子照顧,她媽想要吃啥,老二就給她媽買,這就叫做偏疼兒女不得繼。偏心的兒女從就指不上!


用戶2287092520969


老人偏心的兒子不一定孝順,往往越偏心哪個反而越不孝順,俗話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受窮!作為父母都希望每個孩子都過得好,但是孩子們的能力有大有小,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也不免偏心弱者,而弱者因為每次都有依靠 反而不再那麼努力進取。甚至當父母的能力達不到他想要期待時就會心生怨恨,不知感恩,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們家就經歷過活生生的例子!婆家老爺子弟兄三人,二個叔公都無所事事,全靠奶奶向我家要錢接濟他們,對兩個小兒子偏袒備至,老奶奶70多歲還在想辦法掙錢養小兒子 。直到有一天病倒再也沒有利用價值才把自己親媽趕到我家來,久病床前,孝順她的還是公公和我們一家。而此時此刻我這個叔叔還在獄中。

所以孝不孝順跟老人的我偏心沒有關係,可伶天下父母心,父母希望每個孩子好!做兒女的也要懂得感恩,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會為人父母,但願我們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能做得更好,在孝順父母的問題上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忘飛的企鵝


老人偏心兒子,兒子被溺愛,溺愛就不懂感恩,不懂感恩就不孝順。慈母多敗兒。我鄰居的老人就是這樣,男人死的早,守了一輩子寡,獨自撫養一兒三女,唯獨偏愛大兒子,好不容易把四個兒女拉扯大,三個女兒出嫁了。沒添嫁妝也罷,收的彩禮全貼了大兒子用。三個女兒心生不滿,便斷了來往。最後,大兒子啃老,老母親老的不能下地幹農活,大兒子霸佔了老人的房子,把老人趕出去,讓她自生自滅。村委幹部訓誡了幾次,接回來沒好幾天又趕走了。可憐七旬老人,淪落街道,靠撿垃圾為生。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外獨不存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會有這種現象那就是同樣幾個孩子,父母會偏心其中的一個,父母總是說我要一碗水端平,那麼一碗水能端平嗎?

老人偏心的孩子會不會孝順,要看孩子了。有了孩子父母偏心了,需要他站出來伺候父母了,反倒沒有孝心不管了。而另外一個孩子全心全意的伺候父母。

也有的父母因為偏心其中一個孩子。導致孩子們長大以後不合,到了需要照顧父母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肯出來,都推三堵四的。兄弟姐妹就會覺得,當初父母最偏心你,就應該你去照顧。另一個會說,老人也是你們的父母,偏心我讓我一個人照顧不公平,你們也有贍養照顧老人的義務,誰都不肯退步。最後對付公堂。

我們這有一個家長,孩子小的時候調皮,他從小被媽媽揍到大了,鄰居都說你這樣打孩子,下手這麼狠,小心他長大了不孝順。結果人家孩子長大了很孝順他父母。所以父母偏心的孩子,有孝順的,也有不孝順的。父母不偏心的孩子同樣也一樣。


佑佑2878


老人偏心的那個兒子是最不孝順的。現在的年輕夫妻生孩子少,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也有不少二胎家庭,但是以前不一樣,一樣的夫妻生孩子,三個四個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現在的老人,很多家裡都是有好幾個子女的,而子女一多了,就難免要出現偏心的問題,那麼,老人們通常會偏心什麼樣的孩子呢?孝順的那一個嗎?老人偏心子女的順序是這樣的,和是不是孝順關係不大,你想到了嗎?這幾類孩子往往能夠得到老人更多的關愛和偏心。

1.能力差,需要被照顧的孩子

鄰居家的一位老人,家裡有三個子女,老二老三都有能力還孝順,就偏偏老大小時候身體不好愛生病,長大了也沒有什麼本事,所以她什麼事情上都難免多顧著老大一些,即使老大脾氣不好,也並沒有老二老三那麼孝順也都不放在心上。要出錢出力了就先想著老二老三,有了什麼好處了總覺得老大不容易想多給他一些。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這種心理,覺得某一個子女更需要被照顧,時間長了形成習慣,偏心眼並不是那麼容易改過來的。很多家庭都更偏心年齡小的孩子,其實就是因為父母覺得他是最小的最需要照顧,時間久了習慣了,所以哪怕後來所有的子女都長大了,這種習慣也還是會被保留下來。

2.和自己像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幾個孩子當中必然可以找出來一個和父母最像的,比如性格或者是長相這些方面。而作為父母呢,也往往會更多的關注這個孩子,關注得多了,心不知不覺中也就偏過去了,父母覺得在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也會更懂這個孩子。有的老人這種情況下往往還不覺得自己偏心,但是別的子女都是看在眼裡的。

3.嘴甜會說好聽的話討好父母的孩子

人都愛聽好話,當了父母也一樣,有的孩子嘴甜更會討好人,而有的孩子卻只會做不會說,時間久了,老人就會覺得這個嘴甜會討好自己的子女更加的貼心,而覺得那個只會做不會說的孩子性格孤僻木訥,時間越久,偏心就會越明顯,而那個總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只能是變得越來越獨立,父母一看,他自己就可以照顧自己根本不用自己擔心,於是更加心安理得的偏心。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改過來。

4.十個手指都有長有短,多子女的家庭,老人一碗水端平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儘管如此,做父母的還是應該多反思自己,儘量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別讓孝順的孩子寒了心。





佳人記


老人偏心的兒子孝順嗎?

你提的問題,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老人偏心,一個是兒子孝順。互不相連,兩碼子事。

首先講,老人偏心之事。凡是人無論年青,老人對任何事情都做不到半斤對八兩,都會不左就右。世上沒有平均,相等之事。有偏差是正常的,但人們在做事時應盡力地去縮小偏差,讓之平衡。

老人守著千年來中國重男輕女的老傳統,偏心自己的兒子,也無可非議。很正常不過。

但兒子孝順與不孝順是與老人偏不偏心無關。

如兒子是個孝子,你偏心兒子也好,不偶心也罷。兒子都會孝順老子的。

兒子若不是孝子,你就是心給了他,他也難孝順你。

所以偏心與孝順是兩碼事。


王年平


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一般老人是誰過的不好,還偏向誰,誰最小就偏向誰,有句話叫作:天下爺孃向小兒。偏向的兒子往往不孝順,因為父母疼他最多,天長日久,他就覺得這是他應該得到的,逐漸形成一個公式,你就應該給我,我不應該管你,我應該得到,他們不應該得到,老人偏心的兒子不孝都是由於老人偏心,寵愛他造成的,老人最偏心哪個兒子,哪個最不孝,我們家就是這樣:受農村封建意識的影響,我爸爸總是偏向兒子,他說我們老了還得指望兒子,偏向我二弟,房子給他蓋的最好,結婚給他準備東西最多,什麼東西跟我要了去給我二弟,在我爸爸去世後,我媽跟著他,給他看孩子做活,到最後他老婆把我媽趕出門,氣得我媽一口氣上桃城區法院去告狀。他種著我媽的地,從不按時給糧食,給的玉米都不能吃,我父親是跟我大弟弟去世的,我媽媽是跟我去世的,在家連口水都不給喝,現在我都不跟他來往。我是這樣想的,我對他再好,也比不上我媽對他好,對我媽都這樣,更何況我這個姐姐呢?這都是父母對他太溺愛的結果。


時代的荒唐


問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問下自己:在父母雙全,教育程度中等偏上的家庭里長大的獨生子女,各個都會是孝子嗎?


我想我即使不回答,提問者心裡也會一下有數了。


而從概率來講,被偏心的孩子往往會更容易出現不孝子。中國有個成語叫恃寵而驕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現象。仗著自己受到主人(父母)的寵信而驕橫不可一世,憑藉別人所給予的恩澤和寵幸而驕橫。這種驕橫不只是針對平輩的兄弟姐妹,也會影響到父母長輩。


孩子小的時候,也許他的驕橫只表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同齡人缺乏友善平等的社交能力。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心理的成長,他會將這個驕橫往更多本應他需要負責任的地方延伸。比如,他長到18歲了,本該注重學習的他驕橫的表現則是不用功讀書,聽不進去父母的勸告,導致學習失利,結果則需要父母買單。他初入社會,要自食其力找工作了,他又驕橫的懶得去找工作,拒絕自食其力,向父母“撒嬌”。最後還是得父母替他買單。等到結婚生子了,他驕橫的對象又多了2個——妻子和自己的孩子。而這最後的一切,仍然是最疼他愛他的父母買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兒子的不孝和父母的偏心是相輔相成的。父母的偏心提供了不孝的溫床,而一味的驕縱提供了種子生長的陽光和雨水。終有一日苦果釀成,即使不孝,父母也只有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了。


所以,從父母偏心開始,不孝的果子就已經在醞釀了。但我相信也會有這種家庭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幡然醒悟,改變這個結果。可是也仍然會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寵愛下走上這條不孝之路,永遠無法回頭了。


倒影世界


現在的年輕夫妻生孩子少,很多獨生子女的家庭,也有不少二胎家庭,但是以前不一樣,一樣的夫妻生孩子,三個四個都是很常見的。所以現在的老人,很多家裡都是有好幾個子女的,而子女一多了,就難免要出現偏心的問題,那麼,老人們通常會偏心什麼樣的孩子呢?孝順的那一個嗎?老人偏心子女的順序是這樣的,和是不是孝順關係不大,你想到了嗎?這幾類孩子往往能夠得到老人更多的關愛和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