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政銀企“三方會談”共啃“硬指標”

記者 單玉紫楓

昨天下午,一個新增進口額300億元的“硬指標”,把11家重點進口企業和10家金融機構拉到了一起。這11家企業均名列去年全市進口的33強。根據“225”外貿雙萬億行動的細化分解指標,2020年這些企業要在去年累計進口523.17億元的基礎上,新增300億元進口額,增長近六成。

任務艱鉅,工行、農行、建行等10家銀行負責人被請來與企業當面對接,市領導現場見證,一場熱烈的政銀企“三方會談”就在這樣的“口罩交流會”上開始了。

這次“三方會談”是寧波擴大進口的新起點。這11家重點進口企業暢所欲言,需求集中在兩大方面:

一是要求增加銀行授信額度。大宗商品企業目前的主流經營模式為現貨貿易結合期貨保值,因期貨交易具有高槓杆的特徵,金融機構對其授信額度設限較多;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往往是整船貨物交易,又需要匹配大額授信。企業建議,金融機構應針對大宗商品交易金額大資金週轉慢等特點,增加授信額度,或制訂行業特定標準的授信規則。

二是希望放鬆貸款審批限制。金融風控要求企業先有業務流水而後才給予授信支持,對企業流動性支持力度不能充分滿足需求。加之目前受疫情影響,企業下游復工受阻資金週轉較慢,流動性緊張成為行業普遍現象。企業建議金融機構應對流動資金貸款等減少約束條件,增強靈活性。

“保證不斷貸不抽貸不壓貸,有哪點和承諾不一樣的,你們這11家企業儘管來找我!”農行寧波市分行相關負責人當場表態,圍繞“225”外貿雙萬億行動,銀企要共克時艱、攜手共進、相互理解。

金融機構負責人紛紛表示,會在信貸規模、利率優惠、融資擔保、開設綠色通道等方面進一步創新措施和方法,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更好地服務重點進口企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