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生開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用戶4459131691


自律的人生方可有開掛的資格

自律是開掛的墊腳石

對於我來說,每天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早上起床,每天起床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其實都是前一晚熬夜造成的,我不是一個自律的人,所以我常常覺得痛苦。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我們覺得痛苦,只是因為我們不夠自律,總是在放縱自己,總是想著玩一下就睡,玩一下就去學習...但不知不覺,時間就被我們這麼消耗了。

因為沒有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自我放縱,自我沉迷。

事實證明,越成功的人自律性越強,而反之,也是成立的,兩者相輔相成。

在重慶談判中,蔣介石對秘書陳布雷說:“毛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菸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竟絕不抽一支。對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視!”

自律的人,既可怕,但又可敬。如果是夥伴,你要和他學會律己;如果是對手,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以前總覺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風流枉少年。到後來,漸漸發現:每一個不自律的行為,都會讓你越來越痛苦。不要做慾望的奴隸,自律可以讓我們活得更高級。

自由的本質不是放縱,不是無所不為,而是自律之後的舒暢,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01

人為什麼要自律?

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

一個自律到骨子裡的人,看上去是無趣的。

在別人出去玩樂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窩在那裡看書;在別人享用美食的時候,自己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在週末很多人慵懶地睡到中午,他依舊雷打不動的早起、跑步、看書、工作...

這樣的人,不僅看起來無趣,甚至有點自虐傾向,活得一點都不灑脫和自由。

但真實的情況是,自律的人要更自由得多。

如果你總是隨心所欲,想要及時行樂,而不知道努力,別人玩你也玩,別人努力你還在玩,依然放縱自己。

如此不自律的你,現在看似是自由的,但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沒自由,沒選擇的資本。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越自律就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

尤其是長時間後,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終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量變足夠了才可能促成質變。

一個人為什麼要自律,其實和夢想沾不上邊,就是簡單地為自己以後能真正自由一點,身體和人生都自由一點。

越自律的人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成讓自己成長。

02

所有的優秀,背後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說要自律的人很多,可堅持自律的人卻很少,就像爬一座險峻高山,越近山頂,越能夠咬牙堅持往前走的人越少。

堅持,本身就是一種自律。

記得曾有一位名叫沈華的96歲老爺爺走紅網絡,健身26年的他體格健壯,完全不像一個近百歲的老人,大家都喊他“華仔”、“華叔”。

沈老每天的作息時間非常規律,從不超過晚上十點睡覺,早晨四點多就起床活動身體,每天下午到健身房報到。

他的同齡人很多都已經不在了,沈老說:“現在健身和運動是我最好的朋友”。

七十多歲的沈華最初進健身房,總遭遇很多白眼,很多人都覺得他一把年紀,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可現實是,很多年輕人只是健身房的過客,沈華卻用二十年變成了“肌肉爺爺”。

知名演員彭于晏,就是一個自律性很強的人,他小的時候,還是個小胖子,飲食也不規律,常常就是吃完飯還想吃,後來在媽媽的教育下,開始了每天運動,從此以後,彭于晏開始了他“開掛”一般的生活。

他努力健身,才有了現在完美的身材;無論拍哪部戲他都會根據劇中角色的要求去學習新的技能,自律給他帶來了新的人生巔峰。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30歲開始寫作,至今已快有40個年頭,創作出了大量的作品,經典又高產。

村上春樹寫作有個習慣,每天只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紙,每天寫到10頁就停下來。

另外,他每天都會拿出一個小時出來跑步,雷打不動,正是這種高度自律,讓他有精力能夠持續產出優秀的作品出來。

商業大佬們的自律性更是可怕,李嘉誠依舊堅持每天晚飯後看英文電視,不僅看,還跟著大聲說出來,怕自己落伍;每天臨睡前堅持看書閱讀。

和李嘉誠一樣自律的商界大佬很多,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幾十年來堅持每週至少看兩本書。

很多時候,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那些自律的人,往往連老天爺都不忍心辜負他們。

03

越自律,越優秀

《認知突圍》中有句話說:所有的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

越自律,認知能力就越強,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被逐漸拉開的。

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人生的高度。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怎樣去活著,有人認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但自律的人生其實更加美好,因為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兒並且全力以赴奔跑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真正能夠登高望遠的人,永遠是那些心無旁騖,堅持往前走的人。

願我們成為自律的人,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沒有捷徑可走,但走的每一步,都作數。

越勤奮,越努力;越自律,越優秀。

成功永遠都是屬於自律的人,從一個小的習慣開始,慢慢培養自己的自律性,你會發現人生會更美好,好運會越來越眷顧




回憶錄影視


我僅代表我個人,發表我自己的一點小看法。

作為一個女人來說,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大概只有三個,一是出生,二是學業,三是嫁人。

首先,先從出身說,我是農村人,祖輩以來便務農為生,小時候家裡兄弟姊妹多,經濟情況可想而知。我不是那種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百般呵護的童年,那時候溫飽是頭等大事,更不懂什麼是人生。我無法選擇我的出身,無法選擇我的父母,無法選擇我的家庭,雖然我無法和別人拼爹,還是感激我的父母,百般艱辛還是把我撫養成人。

後來,長大些,父母就告訴我,農村的孩子想出人頭地,唯有上學這一條路,年少無知的年齡,也犯了些幼稚的錯誤,然後跌跌撞撞的進入了不大好大學。上了大學,才算真正離開家,真正接觸外面的世界,真正接觸這個社會,才知道,我和別人的生活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知識,能力,見識,就是簡單一日三餐,普通的的穿著打扮,都和同學不在一個層次上。那時候,更多是被自卑和新鮮感圍繞著,對人生還在懵懵懂懂中。

大學畢業後,混混沌沌的結了婚。說是混混沌沌,可能都有人笑話。從來沒有過花前月下,沒有經歷那些所謂的浪漫啊,溫情啊,就是很隨大流的,感覺年齡到了,就得結婚。沒有人,包括父母,也沒有告訴我,怎麼挑選對象,結婚後怎麼和那個並不太熟悉的他怎麼生活,怎麼和新家人相處。雖然沒有經過千挑萬選,好在孩子爸爸是一個可靠的人,沒有讓我過上大富大貴的生活,也算溫暖舒心。

出身無法選擇,學業和婚姻都沒有給我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我想要開掛的人生,除了自己努力,別無它法。


果文787


所謂開掛的人生體驗是什麼?就是別人看不到的背後的努力付出和逐漸的積累。

周圍的朋友同學大部分都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小孩”,初中、高中都是在省會城市最好的學校就讀,大學都是Top10。講其中一個相對普通的“開掛”人生。

女生,中學成績一直在重點學校中游,高考計劃中失常,高考直接考出了全年級中下的水平,去了一箇中部省份的211。大一開學第一天發現了高中和大學的最大不同,高中同學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高考中的戰鬥機,大學同學都和自己差不多,甚至都不如自己。

開學上課,認為老師水平差,不想聽課,自暴自棄。大一基本沒上課,熱衷參加學校學生活動,當選學生會副主席。但因為老師眼生抓逃課,竟然掛科三門。深覺恥辱,大二開始“認真”上課,聽不聽是一說,坐在第一排,每天積極響應老師的提問和表情,考試前抱佛腳,從此連續每學期拿特等、一等獎學金。

大四開學決定考研,跨專業,選北大。本系本專業基本沒有考北大的歷史,老師覺得她肯定不會成功。複習三個半月,筆試成績第二面試成績第一如願進入北京大學。

研究生期間努力追趕土著的腳步,參加導師多個課題研究、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在國企、外企、私企實習,參加公益活動。

研究生畢業,趕上金融危機,好企業不待見,最終在某部委大型事業單位和北京市公務員中選擇了前者。工作三年,專業學術領域小有所成,研究成果開始被國際學術會議認可,在業界小有影響。

突然興起,報名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裸考,打醬油。考試當天睡過頭,糾結是否應考。到達考場發現只有自己是隻帶了筆和准考證。最終筆試、面試第一名,考上國家部委公務員。

之後順利晉職晉級,31歲做一個普通的副處級幹部。

別人都覺得這個朋友是人生開掛,一帆風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她背後的努力和付出。本科期間要做大量的學校學生活動,考試成績全靠高效的課堂聽講和考前通宵的抱佛腳。考研期間,為了學習完全不懂的專業課,跟著本科生聽專業課,一篇一篇文章逐字逐句閱讀了近五年的5種核心期刊論文,學術圈大牛的各種文章,系裡老師的著作。三個半月研究生備考,蝸居在北大附近的臨時出租床鋪,因為各種不靠譜的二房東和室友搬家4次。每天七點出門,十一二點回去躺在嘎吱作響的上下鋪上和小強共眠。

研究生期間,為了追大牛同學的進度,一週二到三天全天上課,三到四天在公司實習,每天6點起床,12點以後睡覺。最多同時做著導師的三個課題,一份實習,一份兼職,寫一本書稿,為了不拖垮身體,每天堅持在健身房健身1-2個小時。

這個人就是我自己,大言不慚,不知羞恥的來答題。

雖然在很多研究生和高中同學看起來,我是那麼的平庸和普通,但在另一些人眼裡我就是開掛的那一個。

所謂開掛的人生體驗是什麼?就是別人看不到的背後的努力付出和逐漸的積累。

小猴媽媽育兒經


我沒有開掛,但是我能想象到:假如開掛能帶來無盡的財富,那對於開掛者一定是在物質界開啟了自由之門。因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為大多數你被奴役在生活裡。一旦突破,那就是雲遊四海,逍遙自在,連睡夢裡也會笑起來。


溪湖雜談


人生開掛,我認為可以用心理學來很好的解釋,那就是“高峰體驗”。

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在5大需求理論中提到,人類需求的最高級別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而當我們激發潛能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時,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就是“高峰體驗”


馬斯洛強調這種高峰體驗並非人人都能獲得,一旦獲得,這種感覺極端的、完美的快感會瀰漫很久,在往後的歲月你會時常記得這一瞬間

但人與讓你之間的需求不同,所以有快感的事情也不同

我曾經有一次獲得開掛的體驗是大學三年級的學術報告獲得空前成功

那時2012年,經過2年的抑鬱,一年的奮發圖強,每天瘋狂的看書、學習、聽講座。

大三下學期,學校舉辦全校性的學術報告,通過層層角逐,我成了學院唯一的一個代表

當時參加報告的有我們學院的教授、學校的領導、很多學長學姐和校外資深人士

當時報告後掌聲雷動,所以的老師評價非常好。

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那一天晚上是我人生第一次失眠,我給我身邊所有關心我的人打電話,我再一次鑑定了我的人生理想:成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從那以後,我真的是學業越來越順利、生活也順心很多,工作也很順利的找到……

10年了,我一直做著我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知道有些人會覺得這不是很小的一件事嗎?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我祝願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高峰體驗。

但也提醒大家:誰的人生都不會一直開掛,太好的時候一定要擁有這樣的能力: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土土媽媽的幸福小屋


  • .老年人照樣亦能實現人生開掛

說到人生開掛,彷彿是年輕人或中年人的專利。其實,老年人照樣亦能實現人生開掛。

人到老年,不僅腿軟、病多,情感上也常常受到諸多損傷。我的一位老友,近年受"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侵害,變得吃藥比吃飯都重要,腰痠背痛更是常事;屋漏偏逢連陰雨,這位老友的幾個子女又常若他煩腦,老人的錢都想要,但連看望老人都成為奢侈品,老友不兔感到極其傷感。

老友不想這樣傷感下去,但怎樣才能走出誤區?試了多種辦法,都收效甚微。一亇偶然機會,老友在今日頭條的問答中答題,誰知一發不可止,竟迷上了這亇行當,還指望通過興趣認證,於是,老友一天到晚想答題,為答好題需不斷寫文章,還要找資料,學排版,思考怎樣美化版面。題目答不完,文章寫不盡,老友忙得成天不亦樂乎。

說也奇怪,老友變得換了亇人似的,傷感也沒有了,病痛似乎好了大半,老友把這好消息跟我說,問我這是為什麼。我想了半天,似乎是情感發生了轉移。你想,以前一天到晚想的是病痛和傷感,自然不可自拔;現在只想作文答題,病痛和傷感自然被擠走了。

我們老年朋友一旦實現了情感轉移,
等於放下了包栿,而人一旦沒了包袱,自然覺得諸事順利,就好象實現了人生的開掛。

  • 老年朋友們,到今日頭條去實現情感轉移,實現人生的開掛,讓夕陽更紅,晚霞更美。
  • 人生開掛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我們老年朋友照樣可以實現人生的開掛!

慢慢變老的知青


當一個人通透到一定境界以後,ta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旁觀者,格物致知,做任何事情都能感知當下的力量,結果對ta來說不太重要,跟隨自由的內心一直往前走。。。而這種強大的信念自然而然會帶來好的結果[玫瑰][玫瑰][玫瑰]外人看來如同開掛一樣!


吸力小公舉162


我還沒有過開掛的人生體驗[呲牙]不過看看周圍的人,開掛的人生其實是努力付出後的成果爆發,是韜光養晦後的厚積薄發,是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的成功降臨,是雖處黑夜仍堅持前行迎來的曙光。一句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你看上去的雲淡風輕,背後往往是殫精竭慮向死而生!


孤獨的遠行者


我感覺在人生當中你鴻運當頭,好比兩個一起買彩票,你中獎了一個缺沒中獎,或者你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是小菜一碟,不足一提當一個人獲的比較驚人的成績,由於不可思議而讓人以為你人生開掛。

掛,在遊戲當中可以通過作弊取的非法高分


手機維修愛好者


這樣的事情想想就好了,每個人的人生不同,有人說站的越好摔下來越疼,有錢人希望自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沒錢了什麼都不是,開掛就是想有什麼就有什麼,這樣子不需要努力什麼都有,人生沒有挑戰有什麼意思,人生就是要品嚐世間的酸甜苦辣,可能就是想成功就能成功,卡到處飛,想怎樣就怎樣,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