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小青說

抗擊疫情,責無旁貸。無數年輕的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消防戰士、人民警察、公職人員……都衝到第一線,用青年人的擔當與使命築起防疫戰線的長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90後。

他們·成長

責任

“輪到我們上場了”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被汗水漬得發白起皺的雙手,是他們一天未曾休息的忙碌;雨中站得筆挺的身姿,是他們執勤的守護;照片中依舊陽光燦爛的笑容,是他們傳達的堅定與無悔……

在人們的認識裡,當代青年人是一個常常與“自我”“個性”相聯繫的代際群體。但在抗疫戰場上,無論是身在前線,還是守護家鄉,無論是防控疫情,還是復工復產,青年人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他們說:“非典那一年,我還是個孩子,是你們衝在第一線,為我們遮風擋雨。現在,該是我們去扛起重擔的時候了!”


他們·堅守

擔當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連續8小時以上不吃飯、

不喝水、不上廁所

她說,這沒啥特殊的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 張利華醫生

針對新冠肺炎,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迅速成立了普通發熱門診,避免發熱患者來院就診時交叉感染,也避免患者與醫務人員交叉感染。

而隨著新冠肺炎排查力度的增大,各專科門診已陸續暫停,急診科醫生的工作量變得十分巨大。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上崗的急診科醫生穿上隔離衣,戴上護目鏡或護目屏,戴上不貼手的手套,這些日常工作便顯得尤為笨重。

不僅如此,這些可愛的醫生們也和奮戰在武漢一線的“戰友”一樣,連續8小時以上不吃飯、不喝水、不上衛生間,只為節省醫療物資。張利華醫生說:“這沒什麼特殊的。在疫情面前,我們都是戰士,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和我一樣。”

那些白衣天使,其實也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和前輩們並肩,跟死神搶人,奮戰在第一線,無休無止,無論晝夜。

隔離病區的小姐姐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西安交大一附院內分泌科 趙銀娟醫生

2020年的開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扛起了這份義不容辭的責任,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作為一名90後醫生,選擇抗疫一線,就是選擇了擔當,選擇了成長,選擇了感恩。

她,選擇了最危險的地方——隔離病區。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隔離病區的工作日常從發熱門診、急診接收留觀或疑似患者,這是醫院抗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我的首要任務是瞭解疾病診療方案最新進展與更新,掌握最新醫療救治要求;其次,嚴格遵守感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認真瞭解患者病情、流行病學史,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彙報並診治。明確診斷後,及時轉至定點醫院或給予相關診療及隔離措施……

03年非典,我們還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小學生。2020年新冠肺炎,換我們守護這美好家園。待到春暖花開,萬米藍天共攬大好河山。

“再等等”成了他的名片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西安交大一附院消毒供應室 潘德群護士

春節,本應是闔家團圓,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打破。

三年未與家人一起過年的90後護士潘德群,在看到疫情爆發的新聞時,第一時間聯繫護士長,主動請纓上班。

由於村子被封,他尋求家人的幫助,經過多方協助,終於踏上返程的列車。一到醫院便投入到緊張忙碌的醫用防護物資發放工作中。口罩、帽子、手套、防護服、隔離衣、輸液器、注射器等近200種一次性醫用耗材,登記、整理庫存、記錄……工作繁雜而量大。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作為一位90後小哥哥,他身上有種難得的細緻,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做前做後再三查對。

他經常說:“老師,您再等等。”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少出錯、不出錯,避免臨床醫護人員來回跑。他說:“辛苦一些不怕,早一分鐘把防護用品發放到需要的人手中,便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他們·出征

守護

“能擔當、值得信賴”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高樹娜 1993年2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消化內科 護士

援鄂感言:我希望如約而至的不止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你們。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韓青青1993年5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

援鄂感言:這個世界上,並非沒有英雄!只是很少腳踏五彩祥雲從天而降,而是一個個凡人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王小壇1994年8月生

援鄂感言:一直以來是被呵護著長大,今天,我的祖國母親生病了,作為共產黨員的我應該不畏艱險,援鄂抗疫,勇敢前行,隨著前輩一同救死扶傷,學習南丁格爾精神,溫暖疾病中的他們。中國,加油!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盧紫薇(中)1993年8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心血管內科 醫師

她穿的是暴露高危操作咽拭子核酸檢查時的裝備。

援鄂感言:悲憫是醫者本能,專業才是醫者武器!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李靜 1990年7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消化內科 護師

援鄂感言: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王月 1995年4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內分泌科 護師

援鄂感言:人生來來往往,並無來日方長,願這場疫情過去,我們能學會珍惜所有!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景美寧 1994年1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血液科 護士

援鄂感言:防護服可以阻隔病毒,但不能阻隔我們的同胞情。我們在武漢,一起抗戰病毒。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張敏 1990年9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泌尿外科護士

援鄂感言: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交大二院加油!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援鄂國家醫療隊隊員 劉盼 1990年1月生 西安交大二附院 老年醫學科 醫師

援鄂感言:在這個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時刻,我們交大二院人奮戰在武漢前線,加油武漢!加油交大二院!待春暖花開病毒消殆時,讓我們一起醉看長安!


她們·守望

守望

“櫻花盛開時我們再相見”

解春霞是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名護士,2月3日到武漢協和醫院(西區)支援。

她一人要負責10名病人,不光照顧病人的身體問題,心理問題也要掌握。

有個60多歲的患者因病情嚴重很擔心,護士陪他聊天時相約櫻花盛開時能摘下面罩相見。一位老奶奶病情得到控制後說,如果沒有你們我就活不到現在。

時光匆匆

我們還覺得是孩子的他們,

已經長大

穿上工作服

成為戰士

義無反顧地選擇奔赴“戰場”

用自己的力量保護這個曾保護過他們的世界!

正如一位90後所說:

“我們是能擔當的一代,是值得信賴的一代”。

來自:陝西共青團新媒體中心

秦團戰“疫”|青春在“疫”線綻放,90後成長記

關注並回復“學習”有福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