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下的光谷青年|我們請戰,保衛武漢

“職責所在,必須做點什麼”“不管此刻我身處何地,回到武漢去,衝到一線去,這才是我心中所想。”……這些毫不猶豫堅守在一線的醫護志願者們,以無數的“綿薄之力”匯聚成為這個城市頑強的“磐石之力”。他們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點亮這座城市,也溫暖這個寒冬。

楊茉,女,37歲,護士

楊茉是中南民族大學校醫院護士,有傳染科工作經驗,武漢疫情爆發後,身在異地的她多方籌辦物資支援武漢,並主動申請返回一線。

1月19日下午,當我踏入天河機場憧憬著返鄉過年的時候,武漢還沒有戒嚴,一切都按部就班,機場內人流量並不大,辦完手續以後,等待著mu2453把我帶回恩施。起飛後我小睡了一會,空乘廣播將我喚醒,飛機降落時我心裡想,終於回家了。提了行李,就見到來接我的舅舅和懷了雙胞胎的妹妹。

家在離恩施城區不遠的山上,離機場開車也就20分鐘左右,臨近春節,家裡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我們幾家人聚在一起拼酒聊天,那個時候的大家,充滿著對新的一年憧憬。

1月20日,有朋友向我求助能不能幫忙在恩施買口罩,因為武漢買不到口罩了。在我們山腳下一個藥店裡,我找到了500多個口罩,全部給小夥伴寄了過去,也忘記給自己留兩個備用。

直到除夕那天,我才得知武漢戒嚴,醫護人員不夠、防護物資不夠。我心裡馬上揪緊了,我第一次自己私下找捐贈,很快,群友湊錢在泰國曼谷給我們單位湊到了4000只口罩。年初二那天恩施還沒有像武漢這樣特別嚴,我跟媽媽表達了想去武漢支援的意願,她同意了。於是我去了州衛健委開取了醫護人員返漢通知單,初三那天通過疫情防控中心組織協調,我們坐上了回武漢的高鐵,一共5人:3位醫生、1位影像師、1位護士。

抵達武漢第二天在單位進行了專業培訓後立馬就上崗了。從正月初四開始,一直吃住在單位,負責物資協調、登記入庫、臨床一線發熱門診輪班。有意思的是還順便發揮了我的優勢,擔任起臨時廚師一角,同事都說我做飯很好吃。

2月8日以後我加入光谷醫護志願者隊伍,進入潮漫酒店隔離點進行一線工作。我被分在護士組,參與護士輪班,每天負責病人轉進、轉出,偶爾還要對個別病人進行心理疏導。我也抹過眼淚,哭完以後繼續工作,因為我們的城市生病了。工作之外,我不看疫情有關的消息,只學習業務知識,內心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2月15日,雪花紛飛,我站在窗前,看著白雪皚皚,感慨萬千,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結束,但是我們會一直在最前線,為人民築起一道保護牆。

疫情下的光谷青年|我們請戰,保衛武漢

供圖:楊茉


潘為,女,36歲,護士

潘為是一名從事護理工作14年的主管護士,得知光谷在招募志願者,她立即報了名,她說,她理應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坦白說,儘管我早有心理預期,但一進入隔離點就感到疫情比我想象的還要嚴重。此刻容不得我多想,疫情就是戰爭,隔離區就是戰場,我毫不猶豫地加入此次戰鬥。

防護服是一次性的,一天一套,脫下就不能使用了。現在醫療物資緊張,為了節約防護服,我每天不敢喝水,害怕中途上廁所。由於防護服也不透氣,口罩戴久了,感覺呼吸都感到困難。

上班期間,我也有心理壓力,說不擔心,那是假的。但是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我還是將壓力埋在心底,免得傳染給患者。患者長時間呆在隔離房間,加上病情的影響,心情壓力會更大。在允許的情況下,我儘可能幫他們緩解一下心情,儘自己的能力幫他們解決一些問題,給他們打氣。

“媽媽,你去一線幫助需要的人,我在家聽爸爸的話,好好學習,等你平安歸來,9歲的兒子每天在家給叔叔阿姨彈感恩的心,然後唱著我是武漢伢的歌曲,表達著自己的一片愛心,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離家這段時間,他很乖,每天學習很認真,從來沒有離開他那麼久過。期待此次疫情早點結束,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康復,早日和家人團聚!

疫情下的光谷青年|我們請戰,保衛武漢

供圖:潘為


羅吉德是昆明市和美家醫院外科醫生業務院長。他有信心做好對自己的防護,對患者的疏導,為他們早日康復、為疫情防控做一份應有的功獻。

我原本從昆明回家陪二老過年,因為73歲的媽媽今年七月份查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在湖北省中醫院住了四個多月才從死神手中搶回了命。因為肝功能不好,蛋白血細胞一直偏低,胸腹積水,春節回家時給媽媽拿了十瓶白蛋白,半月中藥,鄉下醫療條件差,無法上門輸液,便一直在鄉下照顧媽媽。

疫情嚴峻,公路封閉,經請示村委會同意,我於14日早上五點,在雷電暴雨中趕到了花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後分配到楓怡酒店隔離點。這個隔離點共有100多名患者,分三個區域: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和輕症患者。

工作第一天,九峰社區隔離點的醫護老師們細心講防護用品穿戴和工作內容,非常暖心的給我們準備生活用品等等。此隔離點當天收住了很多高疑患者,還有下肢癱瘓的老爺爺,家屬無力照顧,我們幫忙從車上抱著病人上輪椅送進房間,又抱著老人躺著床上,隨即測體溫血氧飽和度,各區送飯,滿頭大汗,護目鏡水霧,看路都是困難的,堅持六小時消毒脫下防護服內衣都溼透了。想想在一線重症醫院的同行們,我這算什麼呢?

祝我們大武漢早點好起來,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堅信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下的光谷青年|我們請戰,保衛武漢

供圖:羅吉德




後記

以上三位志願者,均是同一批上崗的醫護志願隊分隊長,在緊張忙碌的一線救護工作之餘,還負責分隊志願者信息對接、每日工作梳理、指導非醫護工作人員的消毒隔離等。

隔著屏採訪他們,單純聽他們講述這些的經歷都能感受到他們所處環境的惡劣。這是一場硬仗,他們卻甘之如飴。戴上的是口罩、護目鏡,穿上的是防護服,可他們卻猶如將千萬斤責任穿戴在身。這責任使他們好似雄獅猛虎衝關上陣,顧不得許多,只為保衛家園。英雄的城市必然有英雄的人民將其守護,待到花開遍野時,再攜手笑看我們從未失去色彩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