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這裡的文化是指什麼?

大商城


“文化”是高等智慧生物的意識準則,所以目前在地球上只有人類擁有主觀意識和智慧。對於人類,文化既是發展的準則與希望,也是對獸性的抑制。因為文化讓人類有了集體道德認知,有了整體價值觀的均衡,對於行為,發展,會有集體性的前進框架。


文化從哪來

彖傳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文化”的全稱是“人文化成”彖傳這段的意思是指無論有形力量還是無形力量都驅動了人的認識,最終形成文化。因為全稱“人文化成”所以可以確定只有人類才擁有文化,也是文化的締造者。

在遠古時期世界混沌初開,人類剛產生的時候,人類也只是單純的行為動物,並不具有意識。而隨著人類的進化,人們開始有了思想與意識。只要動物

產生思想意識就會產生一個文明,這個文明裡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思想框架。而傳遞文明最重要的是語言,語言會闡述一些所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自我思想,工具的使用,一切的發明創新,天文地理事物的認知,而這一切都會成為一個文明集體意識,最終形成文化。比如:在人類還不會使用火的時候,大家只能沒有任何思想意識地去吃生肉,只是吃而已,但當產生了意識,學會了火的使用,就會把食物變成更好吃的東西,就產生了一種美食文化。


文化既是一種推廣又是一種限制,自從學會用火,在集體中會傳開,告訴大家要用火燒食物,久而久之,不用火彷彿就是一種不對的做法。所以在文化的發展中又體現了,“對”與“不對”方向指引。這樣在人類走向繁榮的同時,又抑制了獸性。


動物的本性

任何生物都是有獸性的,包括人類,這是動物的本性,因為目前我們已知最高等的智慧生物只有我們人類,所以只有人類這個種族存在文化。但人的基礎卻是動物,動物生存首先是要填飽肚子,然後進行生育,把基因遺傳下去,保持種族的活躍,而這一切在所有動物中天生寫進了DNA,比如大型猛獸,一切動物都是他們的食物,無論大小,而在博弈中會無意識的放棄一些比自己兇猛的動物,在後續的生命遺傳中會刻進DNA。任何動物生來是不存在憐憫之心的,只是為了活著,包括食草動物。因為植物也是會疼痛的。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發現,一些植物在承受環境壓力時,會發出高頻率遇險“尖叫”。所以也說明素食動物也不是友善的。而人類是雜食動物,也需要生育,但是意識的產生會讓人具有對整體社會的友好認知。



人與動物的區別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思想意識與文化的產生,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開始有了思想,建立了整體認知,從沒有衣服到使用樹葉遮掩,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初步形成。動物中的公母,也就是人類的男女,身體發育上都會有著明顯的不同,而這種不同就是達到互相的美感來吸引另一半,產生慾望。而樹葉成了遮羞布,這就是主管意識的作用,人類用羞愧阻擋了慾望,也達成了整體社會的穩定,減少了戰爭與殺戮,而動物每時每刻都面臨著你死我活,可能只是為了一次交配,為了一頓飯。

如果人類沒有意識,也會是一個血淋淋的生存環境。人類文化的發展,最終產生了服裝,在減少生理慾望的同時也增加了美感,同時也產生了一種叫尊敬的意識。但人類的本性還是動物,在男歡女愛,食物誘惑面前內心未曾變過,只是有了文化後,讓整體社會有了

道德標準,行為規範,正確的價值觀。這些文化會讓社會變得安全,人類自身變得安全,但也把人類內心的底層需求束縛起來,比如一夫一妻制,殺人犯法等都是在主觀意識中建立的文化。而當一個人控制不住自己慾望的烈火,就會觸犯道德,甚至法律,也就變成了禽獸不如,這就文化為什麼會高於禽獸。因為你脫離文化就會成返祖脫離認知,再次變成低等動物了。


文化對人類的影響及束縛

在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中,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基於友善和諧的方向在發展,所以建立的文化標準也是以道德為基礎,就是為了避開動物的獸性。而所有文化的建立都是帶有主觀意識的,而大部分文化又是積極向上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我們的家園一份安逸,一份美麗,一份繁榮,而破壞這份安逸的行為必定會受到社會的制約,無論你的目的性,出發點在哪都會受到譴責的。

但文化也會給人類帶來束縛,正常生物進化是以

優勝劣汰的自然淘汰法則,身體強壯,生育能力汪勝會得到在群體中的地位,也為下一代保證了強大的基因,而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通過意識,則更偏向智慧的基因強大,因為我們可以用智慧創造工具去代替我們身體的勞動力,所以這也是人類文化區別於動物的發展點。

“人之初,性本善”這可能就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如果人沒有了文化束縛,脫離了道德底線,依然會變成蠻物,所以“惟有文化才能使人高於禽獸”


糕仁宜等


馬洛利說“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唯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這裡的文化是指大文化。

大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在自然界裡獨特的生存方式,它的涵蓋面很廣泛。大致說來:

一,大文化首先包含人類創造的物質的財富。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是不錯的,一開始的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直立行走,手足分工,把雙手解放了出來,能使用勞動工具。

而動物是不會使用工具的,同樣能直立行走的猿、類人猿,正因為它們不會使用工具,所以,它們是動物,而不是人。

遠古人類最初的工具是石頭,舊石器時代,人們可以使用這種砸碎的石頭,同動物搏鬥,用這些石頭鋒利的一面劈斷樹枝,割斷藤蔓。這些砸碎的石頭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

這些砸碎的石頭就是當時人們的物質財富。而這極其簡陋的生產工具或曰物質財富,就構成了人類舊石器時代的物質文化。

隨著人類的進步,人們學會了磨製石器,學會了把捉到的禽獸飼養起來,學會了種莊稼,學會了燒製陶器。

人類就發展到了新石器時代,而製陶業、農業、家畜飼養業和磨製石器製造業的出現,就是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

隨著人類的聰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不斷髮展,物質財富與物質文化就不斷豐富,後來就有了火藥、指南針、紙、印刷術……直到今天的高鐵、地鐵、電腦、智能手機。

而禽獸從發生到發展,都不具備這些的。所以,人類“唯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

二,大文化其次包含人類創造的制度的財富。

這裡所說的制度,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組織機構,及社會的組織制度。大到國家,小到家庭。

人類的母系氏族社會,是生產力低下的表現,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與禽獸的“家族”有本質的區別。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物質財富的豐富,聚群而居的部落開始出現。有了部落酋長,有了財產的分配和供給,有了各種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管理制度。

——這就是人類區別於禽獸的制度的文化。

隨著人類勞動的物質財富的進一步產生剩餘,國家產生了,國家裡面的各種各樣的管理機構開始越來越完備。

人類的制度的大文化更加凸現。

禽獸也有聚群而居的,比如大沙漠的狼群,但是它們不會有諸如人類的部落、國家的組織制度。

直至今天,人類家族文化還有許多值得發揚光大的東西。不贅述。

三,大文化包含人類社會的純意識、精神層面的財富。

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之一,“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形象而又直觀地記錄了當時人們的勞動情景。

到後來,從《詩經》到《楚辭》到《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到今天的網絡文學;從諸子百家的思想,到儒釋道各家各派的思想,再到今天的社會主義思想;從建築藝術、壁畫藝術、陶冶藝術、書法繪畫藝術、直到今天的網絡藝術。

——這些都是人類大文化內涵。

人類創造的純意識和精神層面的文化內容是任何禽獸所不具備的。

人類大文化的內涵極其廣泛,無法窮盡。

聊舉一例說明人類與禽獸本質不同的大文化實例:

美國侵越戰爭中,在一群美國軍人要開槍射殺被他們包圍的9名越南無辜百姓時,有一個叫作湯普森的美國士兵,突然調轉槍口,對準了自己的戰友說,你們開槍,我也開槍。

這件事發生後,湯普森長期受到美國官方的調查。但使他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年之後,美國一家公司聯名媒體以“誰是你心中的英雄”為題,投票選出20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在眾多選中的人物中,有華盛頓、林肯等叱吒風雲的人物,湯普森居然在“生活中的英雄”榜中排名第二。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這,就是人性的魅力,這就是人類的大文化財富。與禽獸的同類相殘的明顯不同。

當然,美國的侵越戰爭本身就是同類相殘,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初曉兒


這句話出自西班牙人格拉西安所著的《世俗智慧的藝術》這本書中。歐洲學者說它與《君王論》、《孫子兵法》一同是千百年來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永恆價值的三大智慧奇書之一。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智慧書》中所昭示的人生經驗,直至今日仍能顯示出無人能比的智慧與穎悟。他還斷言說:在剖析道德方面,整個歐洲沒人能比葛拉西安更為慎密、更為精細。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則說:這樣的書,僅僅讀一遍顯然是不夠的,它是一本隨時都能用上的書,簡言之,它是一位終身伴侶。

可見這本書的價值是多麼的昂貴,多麼的重要。我們按照英文翻譯過來就是《世俗智慧的藝術》。據介紹,作者雖是宗教人士,但講的是為人處事的藝術,是人道,是人的智慧。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qinshou”是作者在1647年寫的這本書中的一句話,距今也三百多年,但至今有用,並且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這本《世俗智慧的藝術》書寫的是智慧,反映的是智慧文化。

這本書總共寫了100個智慧。這些智慧文化藝術,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借鑑。例如“品行和智慧”。 這一節是說組成我們人類才能的有兩個要素,也就是兩個方面。人要走向幸福生活,缺少哪一個都將半途而廢。僅僅擁有智慧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品性。蠢人的不幸,在於沒有獲得適合他的地位、職業、鄰居與朋友圈子。這是在告誡人們,人的才能不能只看自己的智慧,同時要看自己的品性,自己好的品行才能使自己的智慧綻放鮮亮的色彩與效果,這才是真智慧,十全十美的智慧。

再例如“至善至美的境界”。這一節說的是人並非那麼十全十美,應該天天要求進步,修心養性,做到道德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兼顧,德業兼修,直至盡善盡美,稟賦圓成,成就非凡。那麼,正確與否,如何判斷?這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上的:品德是否純正,頭腦是否清醒,判斷是否成熟,意志是否堅定?有些人是達不到至善的境界,總是有欠缺的;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大器晚成。十全十美之人,言辭中透出智慧,行事謹慎小心,會使賢惠賢達之人樂於與之為伍,甚至追隨,成為追星族。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qinshou”就是智慧文化。就是教導人們為人處事要學懂智慧文化,用智慧文化藝術來塑造自己的成功人生。蠻幹,粗野,蠻不講理在社會上闖蕩是行不通的。


言者青青


當下世界要解決的是什麼是文化的問題,文化一詞最初是孔子所造。是孔子作易傳時為易經下的定義,孔子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本意是觀察大自然造出文字來學習自然的變通,從大自然中造的文字準確反映了自然的作為,從而人們學習大自然轉化了心性。這就是學習大自然的天性,所以叫文化。比方說,向大自然學習自強不息的精神,向地球學習大自然的厚德載物。孔子引導人類學習大自然,說了句千古名言。“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向大自然文化學習對全人類來講是一致的,但人們不學自然導致自以為是的百慮。但百慮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講道理,阻礙了自然天道。屬逆天而行,當下世界人心幾乎都是百慮。但孔子信心滿滿的說,殊途而同歸。因為逆天是一時的,人們總是在承受慘重的逆天后果最後還是同歸自然。人的生命其實有兩個系統,人腦主宰的是知識,科學、創造財富、滿足各種慾望。而心靈主宰的是與大自然相通,學習源於大自然的文化。才能解放心靈,平衡生活中的一切困難。人生受困都是大腦惹的禍,但心裡沒文化解決不了禍患。學習大自然,信仰大自然的文化。人類就能覺悟,我們一直生活在天堂。人類自己編輯的文化卻讓人們生活在地獄,大自然把幾十億年積累的物質財富無私奉獻給所有生命,人們對大自然的奉獻和行為視而不見。還胡編亂造把大自然之功德強加給自身胡編的神道,學習大自然才能跟愚昧的文化告別。在二十一世紀,孔子要出世了。言之高下在於理,道無古今惟其時。大自然文化沒有古今之分別,隨時都為人類所用。這才是文化呀!(文章來源,經常高鳴)


朱哥哥zyx


這裡的文化是指對自然界、歷史及生活生產知識的認知和利用。人如果離開了這些“文化”則與其它動物無異,只能是“蠻物”而已。即使弱肉強食的“叢林文化”也是人類經過觀察總結出來的,並非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界也有什麼文化。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重要標誌是具有思維,會認識和利用自然,而後改造自然,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形成了生產力,生產力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同時人類本身也在為自身的生存環境進行著不懈的努力,比如戰爭與和平,侵略與反侵略,正義與邪惡的角逐,等等等等,這就組成了廣泛意義上的文化。如果把一個剛剛生下來的人扔在蠻荒之地,那將會出現三個結果,一,由於失去同類的照料和失去了遺傳的生存環境立馬死掉。二,慢慢適應了蠻荒生活習慣僥倖活下來。三,適應了蠻荒環境後,由於具有思維的遺傳基因,開始了新的生活,而且比其它動物生活質量高。其實,人類從舊石器時代到現在的信息時代就是這麼一步一步過來的。由於人具有思維,會製造工具,這就確定了人並非“蠻物”,而是被人類自身創造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推向巔峰的高級動物。


旭陽1954


人生來本是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人高出禽獸”。這話沒錯。這裡文化是指什麼?這裡文化就是指人脫離了禽獸。

但文化不僅僅只是脫離了禽獸,還有文化的進步與落後之分。

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高低貴賤,由個人或極少數人的意志統治大部分人並使之合理化,就是落後的文化;認為人人都應有合理生存空間,人人都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人人可以通過自己勞動和努力能夠實現幸福生活的目標,使這種理念合理化的文化,就是先進的文化。

文化有許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語言、文字、書籍、知識、藝術、人文、倫理、道德等等,文化中最為突出的一種,是把人以某種形式組織起來,共同為人類的生活和生存目的服務,就是建立國家。這是動物界任何禽獸所不具有的。國家可以使人們更加穩定更加穩固有效地與自然界鬥爭,與其他種類鬥爭。從而“國家和政治”是“文化”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然而由於各個國家的政治主張的不同,使“文化”具有了更加複雜的分類和內涵。從而也導致各種“理論”和“哲學”產生。使“文化”這個概念更加紛紜複雜起來了。


淡淡一掬水


說文化之前先分開看文字、化字。

文,甲骨文是象形字。文謂文飾,在人身體上畫上紋樣符號,代表各種事物形像,表示古人刻畫在岩石或獸骨上用來傳達意識的圖案或圖畫,這就是最古老的象形漢字的開端。

文,文字也。倉吉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文是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化,甲骨文 一個頭朝上站立的人和一個頭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變。也有人認為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一起,就可以生兒育女,衍變出後代。

造字本義為動詞,指事物性質或形態改變。反義詞是凝。

其實能被人發覺的明顯的更改,叫變,比如颳風、下雨。那些不宜被人發覺的不明顯的變,叫化;比如人的長大、衰老。

知道文和化的各自含義,就會對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文化是人們對天地及萬事萬物的記錄;是人們對宇廟及自然事物的認知;是人們適應環境改造環境智慧的體現;是人們長期生產生活經驗的積累。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代表人們開始記錄自己的認識,從矇昧走向開竅。

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具有雙重性。從群體上看,不同的文明圈產生了不同的文化意識。可以這樣講,伴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創造出了文化;反過來,文化也不斷的影響人類的發展和進步。這正是文化的的特點,也是文化作用的體現。

文化包括知識、技術、經驗,也包括民俗、風俗、倫理,包括藝術、科學、宗教,也包括婚配、家庭、地域…………但反過來任何一樣事物都代表不了文化。以個人上來說,各種知識指標都代表不了個人的文化素養,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比如,一個有知識的教師的文化素養不一定高;一個賣菜的老太太的文化素養不一定低。所以知識不等於文化,有再高的文憑也不一定代表你有文化水平。

可以肯定的講,沒知識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文化。

因為文化是規距。任何文化都是對人行為的約束,都是克已復禮。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文化就會不懂方圓,不懂方圓就會沒有規距。一個人做事沒規沒矩,想想都可怕。

因為文化是敬畏。任何文化都會建立起信仰和道德標準,用信仰來引領人們,用道德標準來衡量人們的社會行為。如果沒有信仰,做事會無綱領,可能會妄為;如果沒有道德標準,做事就會沒有底線,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一個人,胡作非為,沒有底線,不用想都可怕。

所以,文化不光是一個人的事情,這是家庭、社會、民族、國家及至全人類的大事情。

人類有史以來,天災好躲,人禍難房。不斷的分歧,引發不斷的紛爭和戰爭。人類歷史上人口數量減員最大的因素就是人類自己發動戰爭。戰爭的背後看似是國家問題、政治問題、民族問題、宗教問題……歸根結底是文化問題,這真值得我們深思。


知常不病


這句話來出自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書》。

對於文化廣義來講就是人們日常生活見識的總結,對於17世紀西方來講,我認為這裡的文化具有哲學思維,特指的是人的“認知”能力和過程。

具體解讀還需要從兩個方面分析:
1.這句話中“文化”背景是什麼;

2.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

本句話的背景分析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這句話出自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智慧書》,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是17世紀的西班牙思想家,哲學家,還是個耶穌教士。

此人一生都從事神職,從未擔任要職,但他喜歡與政治人士來往。所以作品中諷刺政治特比多。

還有他所在年代正是唯心主義的一個辯證的階段,分別有“二元論”論萬物包括物質和精神,“自然法則”論萬物都是神(唯一)創造。所以作為神職人員當然崇尚自然法則。

本書內容主要是處事策略和智慧,它還與《君王論》、《孫子兵法》被歐洲人稱作三大智慧之書。


【總結】由此背景可看,此句話“文化”指的認知能力,重點包括人區別動物的一些系統化的智慧,諸如人的語言系統、文字系統以及思維繫統。語言系統使得人類的擁有語言文字“易境性”(可以跳過環境限制,對不在場的人進行傳導)。思維繫統可以像神一樣庇佑其它生物。所以這句話的“文化”更具有了指導性。

巴爾塔沙·葛拉西安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接上邊的背景說法,作為神職人員,他把這種人的語言易境性想象的很神聖,就如神給人的一樣,認為這是神最初傳導語言,庇佑人類的能力。

【總結】從他寫書的目的和本身也取決於他對政治的看法,看慣了虛偽和謊言,而更希望一種更有智慧的警示可以告誡人們,不要相互猜忌,避免造成戰爭。所以這句話“文化”又是文明的象徵,脫離禽獸的弱肉強食的蠻性。


全文總結: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提醒大家要區別於禽獸,脫離蠻橫,就需要建立文化的系統化思維。文化是人類不斷認知的過程,也是制約人類的思想,好也文化,壞也文化。所以惟文化才能分辨人的能力,就需要更像神一樣建立最偉大的文明社會。


知心聲



梅里一了


人類之所以高出禽獸,是因為人類不僅有著比禽獸們所使用的低級語言更高級的語言,而且還發明瞭描述語言的文字,通過文字記載人類的活動及其發明創造而形成人類的文化,並以此教化和傳承後代子孫。因此,這個文化就是,人類通過自己發明的文字來記載人類的活動及其發明創造,並以此教化和傳承後代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