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期間夜跑都需要注意哪幾點?

hdjgreen


疫情期間出門跑步就跟出門買菜一樣,做好防護,選擇合理的地點也是安全的,我將告訴大家選擇場地的7個原則供大家參考,本文較長大家可以直接看文章下半部分6、7段。

編者說:撰寫本文不代表完全贊同跑步,也不代表一味反對跑步,而是就室外跑步這個事情進行基於科學邏輯的理性分析,供大家參考。

如果你已經先入為主,持有其中一種觀點,也請不必急於表態,看完本文再說不遲。本文所說的室外跑步特指帶著口罩到室外進行健身慢跑比如半小時。

(在湖北乃至武漢由於是情況比較特殊的疫區,通風良好、空曠的室外環境也不建議室外跑步,以室內運動為主)

面對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疫情也已經對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很明顯的影響,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節奏。

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還能不能出門跑步?

在疫情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跑者響應減少出門的號召也好,害怕室外跑步感染冠狀病毒也罷,大部分人都會減少跑步或者暫停跑步。

但事實上,我們看到也有一些跑者做出自己的決策——堅持跑步。

那麼在這個時候跑步,是不是一種大逆不道的高危行為呢?

一、疫情期間室外跑步的危險究竟在哪裡?

說一千道一萬,在這個時候決定人們做出是不是到室外跑步的決策,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於室外跑步危險性的認識。

如果你認為危險性很小,跑步帶來的益處明顯大於風險,那麼你仍然會堅持跑步;

如果你認為很危險,趨利避害,你自然也就會終止室外跑步,那麼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危險呢?

說白了,就是在室外活動接觸到病毒的風險。

國家號召人們減少外出,其基本邏輯就是居家環境比室外安全,居家環境人員較少,而室外環境複雜,人員較多,就有可能會接觸到潛在的病毒攜帶者。

所以說,待在家裡,從國家防控疫情角度而言,是效益最大化,最為保守的一種方法,無可厚非,人人都應該儘可能按照國家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說,跑步當然是一種室外活動,室外活動比始終待在家裡,從苛刻角度而言,接觸病毒的風險的確是要稍微大一些,這無法完全否認,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討論的是可能風險,而不是實際發生。

冠狀病毒不會無緣無故地漂浮在空中到處傳播

二、正確理解“室外活動的風險”

到室外活動,接觸感染病毒的風險比居家室內環境要大,這一點我們都是公認的。

那麼這種風險會增大多少呢?

這樣的風險增加代表室外跑步就是危險的嗎?

首先,大眾應當正確理解“風險”一詞,“風險”不代表實際發生,“風險”代表的是一種發生實際情況的概率,而概率的高低代表了風險的大小。

舉一個不十分恰當的比喻☟

沒有人否認,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飛機仍然有墜毀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在大眾眼裡顯然是很低的。

所以飛機儘管有墜毀的風險,但並不妨礙人們選擇飛機這種交通工具(當然我們也並不排除個別人因為真的害怕飛機墜毀而選擇從不乘坐飛機)。

回到剛才的話題,疫情期間,室外活動比待在家中風險大,那麼這種增大的風險代表你感染病毒的風險就會增大特別多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

如果說待在家中感染病毒的風險是十萬分之一,那麼室外活動的風險即便是增加十倍,室外活動感染病毒的風險變成萬分之一,看起來風險增加了十倍,但其實真正風險仍然是很低的,因為萬分之一仍然是一個很低的風險,幾乎不會發生。

有人就立馬要撕逼了,先不撕逼,先好好看完本文。

有人說室內居家環境是絕對安全的,不可能接觸到病毒。

如果真要這樣鑽牛角尖,那我也跟你鑽回牛角尖,誰說室內是絕對安全的,只要開窗,空氣中的病毒就有可能從窗戶縫飄進來(衛生專家也要求家裡要保持通風,不能緊閉窗戶)。

你憑什麼說病毒不會飄進你家,既然空氣中存在病毒,那麼病毒隨空氣到處跑,你就敢保證你家不會飄進病毒?居家環境絕對安全?

你會說病毒飄進我家的概率很低啊,對啊,其實這又回到原點,病毒飄進家裡的風險很低,所以室內是安全的。

同樣的道理,室外接觸病毒的風險比呆在室內有所增加,但這種風險的增加其實並不具備實際的價值,因為即使風險增加,風險還是很低的。

為什麼這麼說?接著往下看。

如果討論到這個份上,其實這個問題也就陷入死循環,徹底無解,變成各持一詞的詭辯了,這並不是本文的原意,就此打住!

三、病毒無處不在地漂浮在空氣中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只是人們的臆想

人們害怕或者擔心出門活動,其關鍵是在於怕室外接觸到病毒,那麼室外通風環境真的那麼容易接觸到病毒嗎?

其實,還真沒那麼容易!

病毒的存活一定是需要載體的,單獨的病毒在空氣中一般不能存活太久。

根據目前的研究已知,空氣中存活時間比較長的是甲型流感病毒,也僅僅可以在空氣中存活兩個小時。

但是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存活的時間可能會稍微長一些,在皮膚表面有可能會存活三個小時以上,但病毒並不能透過皮膚進入人體。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研究了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的表面上的活性。

他們發現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表面和塑料表面上可以活24-48小時。而在衣服紙張和紙巾上只能活不到8個小時。

這說明,病毒喜歡硬的光滑的表面如金屬和塑料表面,不喜歡粗糙的表面如紡織物和其他軟表面。

事實上,病毒也並不喜歡我們的手。在手上的流感病毒在5分鐘後數量就會下降到較低的水平從而使傳播的能力大大降低。

當然,洗手還是非常重要,並且不要養成用手摸眼睛、鼻子、嘴巴的習慣,因為這樣會導致病毒經防禦比較薄弱的粘膜進入體內,而完整的皮膚防禦能力很強,有傷口除外。

所以,病毒不會脫離載體(所謂載體包括血液、體液、唾液等等)獨立飄散,也就說大眾臆想空氣中到處是病毒,無處可逃的場景是不可能出現。

患者說話、打噴嚏時從嘴巴噴出的飛沫中的確有病毒,但不等於空氣中充滿病毒,飛沫在空氣流通的自然環境中會自然消失,病毒也會因為失去載體而降解失去活力。

飛沫經口腔噴出,流動速度是很快,但很快他們會降速,達到的距離也是有限的,飛沫中水分揮發後,病毒基本就難以長時間生存,病毒也就隨時降解失活。

並且此次冠狀病毒並不像那些耐乾燥的病原體如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等病毒,在空氣中失去水分變成飛沫核後還能存留較長時間,即便是含有冠狀病毒的飛沫核也不可能長時間在空氣中到處飄蕩。

所以,一般空氣流通場所,病毒密度是很低或者不存在的,而醫院發熱門診才是最危險的場所,其次人員密集的室內,風險也相對較大,這也是為什麼醫務人員必須全副武裝的根本原因,也是為什麼建議大家不要去人員密集場所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病毒的體積是納米級單位,大約100納米,1微米=1000納米,也就是說病毒差不多是0.1微米,而PM2.5是微米級單位,所以病毒比PM2.5還要細小一些。

普通醫用口罩根本無法抵抗PM2.5,為什麼醫用口罩又能抵擋病毒呢?

其根本原因是PM2.5在空氣中是獨立存在的,而病毒並不會在空氣中獨立存在。

病毒必須以唾液飛沫為載體,而飛沫體積很大且為液體,基本能夠被口罩所阻擋,即使是水分增發以後的飛沫核也會被口罩多層結構的靜電吸附效應,所以普通醫用口罩就足以防範冠狀病毒。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現在所採用的所有防護措施都是基於病毒存在的物理特性而針對性制訂的,病毒會接觸傳染,我們就避免參加人群密集活動,不去人多的地方,多洗手,不用手觸碰眼睛、鼻子、嘴巴,病毒會通過飛沫傳播,我們就老老實實出門戴上口罩。

這些措施很有效,完全可以有效避免病毒傳染,很多人是過度恐慌,臆想一個充滿病毒的世界!

請記住,空氣中並沒有單獨的病毒存在!

冠狀病毒通常只會通過唾液飛沫、血液等(唾液也是體液)體液形式傳播。

我們就以最惡劣的情況來推測,如果你面對面有一個新型肺炎患者處於傳染期,他正好對你打了一個噴嚏,而你沒戴口罩,飛沫經過你的鼻腔、口腔進入你體內,你才有被感染的可能性。而如果你帶好口罩,就能阻斷飛沫傳播。

除此以外,這名患者即使跟你在一個城市,只要沒有跟你發生近距離接觸,也跟你幾乎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

有些人一聽說自己城市有確診病例,就感覺自己深陷病毒世界,其實是過度恐慌了!

其實,室外接觸病毒的風險也是跟環境有關,相對危險的場所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醫院發熱門診,其次包括室內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超市、商場、餐廳、網吧、娛樂場所、電影院等等,空曠、空氣流通的大馬路不大可能滿是病毒。

你只要不和病毒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沒有近距離說話、打噴嚏、共餐等等接觸,就不會被傳染!

此外,一個或少數幾個病毒顆粒進入人體是無法構成感染的,需要感染活性和顆粒數的綜合水平達到一定的量才行。

也就是說接觸數量極低的病毒並不會引起感染,我們人體具備一定抵抗力和免疫力,接觸病毒達到一定劑量才有可能。

有人說,如果我走在馬路上,旁邊有個病毒攜帶者跟我擦肩而過,我是不是有感染風險,如果這樣說,你注意在馬路上和人保持2米距離,風險也不大,你不還戴著口罩的嗎?

四、正確理解防疫專家建議老百姓在大街上沒必要戴口罩

以上內容連篇累牘都在講一個道理,通風良好、非人群密集的自然環境中並不存在病毒或者病毒密度很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瞭如指掌的曾光教授在採訪時也表示老百姓在大街上沒必要戴口罩,其邏輯就是在於流通的空氣中並不存在病毒。

如果一定要說有病毒存在,那麼醫院發熱門診、密閉的商場超市電影院、公共交通工具中風險會大一些,這些場合建議你一定要戴上口罩。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李太生主任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記者詢問:“如果我想去奧森跑步,我需要戴口罩嗎?”

李主任的回答很明確:“開放的環境下,尤其是在奧森那麼少人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戴口罩,你完全可以自由呼吸新鮮空氣”。

同樣,人民日報官微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口罩使用指南中,有提出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戴口罩,換句話說,在這些地方跑步是安全的。

看了這些,很多人想必又要開始抬槓了,說鍾南山院士也說了要出門要戴口罩,或者衛生部門都建議戴口罩,不戴口罩就是容易接觸病毒。

沒錯,不戴口罩是容易接觸病毒,但如果環境中沒有病毒,戴口罩其實就變成了一種個人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空曠環境中,願意戴就戴,不願意戴並不意味著就是危險行為,沒必要上綱上線。

很多地方現在要求進入公共室內空間包括公共交通工具要戴口罩,因為室內人多,環境相對密閉,風險大一些,要求戴口罩是合理的,但現在並沒有強制要求空氣流通的大馬路上行走必須戴口罩,如果你遇到沒戴口罩的人,你可以有意距離他遠一些,而沒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對方。

請大家始終記住,沒有絕對意義上百分百有效的防護措施,也沒有百分百絕對安全的環境,任何危險都是以一定概率呈現的。

當風險存在但概率較低時,我們重視防護就足夠了,但不要臆想出一個隨時隨地就會感染的“喪屍世界”!

五、為什麼疫情期間也應當堅持適度合理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健康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日常沒有運動,就基本談不上生活積極健康,即使睡眠再充足、營養再合理,沒有運動也不是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運動可以給人體帶來多方面的益處,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肌肉骨骼關節健康水平,使整個人體代謝處於合理水平從而預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減少代謝綜合徵的發生。

運動除了給身體帶來全方位的益處,運動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特別是在疫情導致民眾普遍存在焦慮恐慌情緒的情況下,運動具有很好的緩解不良情緒的作用。

而不良的情緒本身就會導致人體抵抗力的降低,所以運動對於平衡免疫系統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們都知道人體對於病毒是具有一定抵抗力的,而這種抵抗力在疫情流行期間,可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運動是可以顯著改善人體抵抗力的,所以疫情流行的時候,更要重視體育鍛煉。

六、選擇場地的7個原則

疫情期間室外跑步是不是危險行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講了那麼多,其實都是為了本節內容進行鋪墊,因為不講上述內容,而去講室外跑步危不危險,都是脫離距離語境和環境的一刀切,並不科學。

1、如果在你家半徑3公里以內的距離內沒有確診患者,且在通風良好、空曠的室外環境,跑步是安全的,夠不上危險行為。

跑不跑步,取決於個人對於環境的評估和個人意願,願意跑就去跑,不願意跑也沒事,跑步的人不要取笑那些待在室內的人,不跑步的人也不要指責跑步的人是不顧個人安危,因為其實並不危險,為了強化防護,建議你帶著口罩跑步,同時不要去人員密集的地方跑步;

2、如果在你家半徑3公里以內的距離,有明確確診為新型肺炎的患者,那麼建議你等待衛生防疫部門做完消毒處理,3天以後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跑步還是不跑步;

3、在湖北乃至武漢由於是情況比較特殊的疫區,通風良好、空曠的室外環境也不建議室外跑步,以室內運動為主;

4、戴著口罩跑步不是不能接受,但多多少少影響舒適性,主動降低跑步強度,以輕鬆跑為主,減少憋氣感,同時控制跑步時間,不做大強度長時間的訓練,以免引起跑步後一過性免疫力降低;

5、停止一切性質的集體約跑,個人跑步即可。約跑是一種人群聚集活動,就會增加一些安全風險。所以建議跑團停止例跑,改為跑者個人自行跑步。

6、與其他跑者保持2米以上距離。如果在跑步聖地跑步,有一些跑者跟你一樣進行跑步,主動將自己與他人距離保持2米以上。如果周圍跑步的人確實多,選擇避開人多的時候去跑步,比如清晨或者晚上。

7、從降低風險角度而言,以室內運動為主,室外跑步為輔,比如跟著keep進行訓練。如果健身房通風良好且消毒措施良好,到健身房跑步或者健身也不是不可以,但事實上其安全性還不如室外跑步。

七、什麼叫做空曠環境?

這是空曠的田徑場

這是空曠的小區

這是空曠的綠道

這是空曠的馬路邊人行道

這是空曠的城市開放公園

這是空曠的鄉村

如果你的跑步環境和空曠程度與上述圖片接近,基本沒有什麼人或者人很少,那麼在這些地方跑步都是安全的。

到以上這些環境空曠,空氣流通良好的地方跑步,接觸病毒的風險並不比到出門到菜市場、超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行為更高,相反還可能更低,你總要出門買菜吧,做好防護就好,所以,跑步時做好防護,選擇合理的地點,也是安全的。

八、總結

疫情期間室外跑步是不是高危行為不能一刀切,不能絕對說安全,也不能絕對說不安全,跑步有益身體健康,但要根據疫情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半徑3公里距離沒有發生過確診病例,通風良好、環境空曠是室外跑步的基本條件,戴好口罩跑步是基本的防護措施;

應該支持室外跑步嗎?

我們的態度不支持不反對。

不支持是因為疫情形勢和同理心,焦慮恐慌的心理大眾普遍存在,這很正常,我們要充分理解大眾的擔憂,以及最大限度的安全考慮停止室外跑步,不反對是因為空氣流通的空曠場所沒有病毒,跑步是安全的;

應該反對室外跑步嗎?

不反對,為什麼要反對,但我們反對在條件不予許的情況下強行跑步;

我們反對“這個時候出門就是給國家添亂”這樣的道德綁架,也反對“這個時候出門跑步就是找死”這樣的詛咒,到室外跑步不屬於沒事瞎出門的行為,在條件各方面允許的情況下堅持鍛鍊是合理行為,無可厚非;


V紋畫人


肺炎期間晚上最好不要出去跑步,危險~

原因有以下:

1.在肺炎期間,很多人都自行在家隔離了,白天就很少人在外面,晚上人就更少了,夜跑 就會不太安全。尤其是女生,更加不 安全 ,不排除有人不顧生命 危險在外面作亂。所以還是在家待著比較安全。

2.肺炎期間,病毒的傳播的速度還是很驚人的,而且病毒的傳播媒介不僅僅是人,晚上 可能人很少了,但是其他的生物還在戶外活動,尤其是蝙蝠,它就是典型的夜行動物。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出去跑步了。

給大家一些在家運動的建議吧:

我 自己之前也是喜歡在晚上出門運動,但是在疫情期間,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的安全,我選擇在家裡運動鍛鍊。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家的鍛鍊的方式~

1.keep這個軟件很強大

一個瑜伽墊,下載一個keep,最好用電腦或者平板,可以看到的更清楚。跟著上面的動作,鍛鍊45分鐘就會很渾身冒汗,筋骨疏通,會讓人很放鬆。我每次做完兩套就會很舒服,像是在健身房運動了一小時。

2.啞鈴

在家舉舉啞鈴,這對於力量型的人很有用,如果疫情期間很長時間不鍛鍊,肌肉會有變成肥肉的危險呢,用正確的方法舉啞鈴,也是可以很好的鍛鍊臂力的。

3.仰臥起坐

腹部鍛鍊很有用效的一種方法,目前也是我維持我馬甲線的一個重要方式。一天做45個,這個真的很有用。如果你也有馬甲線需要維護,那就趕緊做起來。

4.跳樓梯

在家實在沒有運動器材的,你就在自己家跳跳樓梯,來回跳個300個臺階,這一天的運動量就妥妥的了~

在疫情期間,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隔離,也要多喝水,多鍛鍊~以上鍛鍊方式供大家參考~

歡迎大家給我補充~

畢竟我也很想好好保持身材保持健康~

如果實在無聊,那就在家好好學習吧,各種健康知識,各種職業發展的知識,以便疫情過去更好的應對工作。


大卷的健身生活


疫情期間最好不要夜跑,你要清楚當前形勢: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新增確診病例數整體的確在呈下降趨勢,這是個好現象,說明前段時間我們眾志成城團結抗疫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

但這並不代表著拐點已經到來,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就此放鬆警惕。

一如最開始呼籲戴口罩時,很多人狂妄地說:“非典我都經歷過,現在這怕啥”、“人家都不戴,搞這矯情作甚”,沒過幾日,跪求口罩,日夜拿著手機刷疫情相關信息。

而今也是一樣,有些人又開始狂妄,又開始帶著僥倖心理在邊緣瘋狂試探。

他們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小個體,可走到街上一看,一個個小個體彙集在一起,竟有了幾分往昔車水馬龍的繁華之感。疫情遠沒有結束,別因小利失了大義,別讓累計死亡名單上,再添新的無辜了。

那不是數字,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家庭啊!

你如果出去夜跑,風險太大了,大道理給你講了,小道理你也應該清楚:社區、小區管理部門不會輕易讓你通過,鄰居四舍對你有防備,上下樓梯有風險,你所接觸到地方有風險,開工後一些復工人員有風險,疫情並沒有結束,病毒並沒有消失,小夥伴再等等!在這裡給你推薦幾種在鍛鍊的運動方式:

力竭式俯臥撐

  訓練作用:加強胸肌,肱二頭肌和三角肌前束肌肉力量並增大肌肉體積;提高力量耐力和機體抗乳酸能力;增加地面位平衡能力,對腰腹核心力量也有訓練效果。

動作描述:俯臥位靠手掌與腳尖支撐身體,身體挺直與地面平行。下降身體至胸部幾乎貼地,再上推使手臂伸直算完成一次動作。下降身體時吸氣,上推身體時呼氣。做到力竭,並記下所做次數。

  海鷗式平板支撐

  作用:該動作是平板支撐的升級版。提高核心力量和機體平衡,強力刺激腹橫肌,也可有效提高小臂尺骨外側硬度。

動作描述:由俯臥撐位開始,肘關節屈曲成90度,以前臂和腳尖支撐身體,保持身體成一條直線。將一隻手臂向體側打開,成側平舉狀,掌心向下;靠另一隻手臂保持身體平衡。然後將打開的手臂向前伸平記完成一次動作。完成12至15次,換另一隻手臂。

橋式空中舉掌

  作用:該訓練屬於複合平衡訓練。可提高核心力量,並增加腰部骶棘肌肌力,對預防長期久坐形成的腰肌勞損有一定預防作用。同時可增強臀部在保持仰臥位身體平衡時的力量輸出。對腰背部的穩固度也有利好。

動作描述:平躺於床上,兩腳掌踩在床面上,雙手向後撐床面,起橋,使臀部抬離床面,身體成一條直線,膝部彎曲成90度,雙臂伸直。兩隻手交替向空中伸,就像歡呼擊掌的樣子。

平板支撐

  作用:是平板支撐的升級版,訓練腹橫肌在動態俯臥位的等長收縮能力。

動作詳解:平板支撐位開始。然後移動手臂成俯臥撐位,再返回平板支撐位。。每個位置保持2至3秒。

  居家鍛鍊方式:俯臥原地登山

  作用:提高核心力量及地面俯臥位平衡能力,同時對大腿後側和臀大肌有伸拉作用。可以緩解伏案工作造成的腰臀部疲勞感。

動作詳解:俯臥撐位開始。將一側膝蓋向前伸,儘可能讓膝蓋接近胸部,感覺臀部後大腿後側產生明顯拉伸感後收腿迴歸俯臥撐位;然後換另一隻腿完成該工作。兩腿交替進行。

居家地板鍛鍊運動

  擁有緊實的大腿

側臥在地板上,上腿曲膝並採在地板上,保持身體前後平衡,下腿伸直放鬆時至於地板上,用力時上抬並配合吐氣。

預防腰痛及臀部訓練 仰臥躺在地板上,彎曲膝蓋,兩腳分開與腰同寬,雙手放在身體兩側,開始吸氣。

一邊吐氣,一邊讓臀部用力,來抬高腰部。切記在臀部落下時,不能接觸地板。

體側腰部運動

身體側坐,單手扶在腦後,另一手置於體側,吸氣。一邊吐氣,一邊抬高腦後手臂的手肘,使體側部位伸直。本動作可以伸展體側兩邊的肌肉,使腰部變細。

腹部運動 平躺在地上或床上,雙腿併攏抬高,與地面大約成45度,雙手扶在腦後,運用腹部的力量將頭部及肩膀抬起,同時雙腿併攏向內縮,讓頭部與膝蓋儘量觸碰在一起。

這個動作可以有效消除腹部贅肉,縮緊上腹部和下腹部的肌肉。

僅供參考,祝小夥伴疫情期間不出門,在家鍛煉出好身體!



曹州棍哥


夜跑可以選擇在晚上九點左右進行。這個時間點,晚餐食用的食物也有了一定的消化,在運動半個小時後,還能預留出休息的時間,不會影響睡眠。但體質較為虛弱的人需要適當提前時間,晚上九點左右氣溫比較低,體弱者出汗後吹涼風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如果無法在9點左右進行夜跑,至少需要保證夜跑在飯後一個小時才進行。剛吃完晚飯的時候,是不能進行劇烈運動的,以免腸胃在飽和的狀態下出現腹痛等不適的症狀。

對於夜跑的里程,這是需要因人而異的。夜跑不必追求長距離的里程,以3-5公里為佳,里程過長反而會造成身體疲勞,導致運動傷害。

如果有減肥需求,夜跑的時間最好控制在40-60分鐘左右。人體運動20分鐘以後,才會進入有氧代謝狀態,開始消耗肌體多餘脂肪。但不能在一開始運動的時候,就進行長時間的運動,否則會造成身體不適。

夜跑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於年齡較大的人而言,是不適合夜跑的。老年人身體機能有所下降,夜間身體的器官受提前休息,而不適宜太過劇烈的運動,若想要鍛鍊身體,可以選擇夜走。



偉宸健身日常


由於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播,全國各地都採取了封控措施。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特別是對於一些經常在室外跑步健身的人來說,天天宅在家裡,不出去運動,會感到渾身不舒服。

本人住所附近有一個大型公園。裡面樹木鬱鬱蔥蔥,各種顏色的花兒爭奇鬥豔,一條蜿蜒的小溪穿過整個公園,空氣清新,景色怡人,而且裡邊還設有塑膠跑道,安裝了各種體育健身設施。

在這次役情以前,每當夜幕降臨,在裡邊散步遊玩的人就多了起來。特別是夜跑的人,三三兩兩,一拔一拔的特別多。

受這次役情的影響,現在公園裡幾乎沒什麼人再出來活動了,如果說你已經習慣了夜跑,膽子又夠大,在這非常時期,你出門時務必要帶一隻口罩,在夜跑時摘下來,跑完後一定要戴上。

晚上夜跑時,如果有兩個人一起,注意一定要拉開適當距離,儘量少說話。

夜跑時還要注意安全問題。儘量選擇有光亮的地方,比如馬路邊的人行道,一般都有路燈照耀。對於愛夜跑的女性朋友來說,黑暗的地方不要去,免得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現在是役情期間,路上行人稀少,但也未免有害群之馬遊蕩在外,不管如何,做好預防是沒錯的。

關於役情期間夜跑需要注意的事項,我就談以上幾點。有不到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


邱田


1.不要空腹夜跑。空腹運動很容易造成血糖過低,而血糖低不僅會影響運動效果,而且不利於運動的持續性,同時對於健康也是無益的,所以如果要夜跑,在下午可以吃些高蛋白的食物,補充一定的能力。

2.補充充足的水分。大家都知道運動是比較容易出汗的容易造成缺水的狀態,所以要提前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想起來,因為此時人體已經處於缺水的狀態。

3.不要帶耳機夜跑。有許人喜歡戴耳機跑步,這是不適宜的,晚上本來視覺能力已經減弱,再聽不到車鳴等將會加大受傷概率,也會分散注意力,一旦碰到突發情況,無法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4.注意安全。在晚上跑步,就算有燈光,光線也是比較昏暗的,穿著顏色鮮亮的服裝或者配置一些反光裝備,在夜晚讓駕駛員或其他行人更容易發現你,就更多一份安全。

5.去熟悉的地方。晚上跑步最好是找明亮的地方,晚上不安全如果去了比較偏僻的地方跑步容易不安全。

6.注意時間。運動的時間最好是在30分鐘到60分鐘,過長,則會過度疲勞,影響睡眠,甚至第二天的工作。可以循環漸進的方式慢慢的增加時間

溫馨提示疫情期間一定注意運動的環境,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運動,出門佩戴專業口罩,出現乾咳發熱及時去醫院,創作不易麻煩動動小手點點關注每天更新


資深瑜伽教練夢小妍


曾經出去夜跑,被物業大姐訓斥了一大頓,讓我不要再給國家添亂了。

不過。。。

我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爬樓梯。只針對高層電梯用戶哈,因為無電梯房下樓梯對膝蓋傷害太大。

我一般都是在樓梯間從一樓爬到26樓,然後坐電梯下來,一共6次,大概30分鐘吧。效果是誰爬誰知道,超級爽,嗷嗷出汗,主要還是沒有人,更沒有物業大姐。

有條件的可以試試,小夥伴們爬起來,哈哈。



大月的星星


首先,疫情期間是不贊同外出夜跑的,雖然晚上外面人少一些,但是畢竟還是有人的。其次,如果在家憋的慌,可以做一些室內的鍛鍊來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第三,如果還是要堅持到外面去夜跑的話,那麼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防護措施(戴好口罩)提前規劃好出行路線,選擇一條空氣新鮮,人流量比較少的地方,出去跑的過程中如遇到行人不要逗留,儘可能的保持2~米的距離,一般跑在上風向。最後就是,回到家一定要好好洗手,消毒殺菌,對口罩、鞋底做一個消毒處理。祝你夜跑愉快!






把天空還給你11229734


疫情期間跑步最主要的還是戴口罩了,如果覺得帶N95太悶,帶醫用口罩也足夠了

跑步不要太晚

太晚跑步不利於休息,更不利於身體健康。就是不跑步也不建議晚睡,你說是不!


霧霾天不要跑

這點大家都理解,由於跑步時呼吸加快會比平時吸入更多的霧霾,這時候在家鍛鍊可比戶外跑步要將康多了。


路線規劃

夜跑要尤其注意路線的規劃,我們要儘量選擇有路燈的路線,以免受傷。如果沒有路燈,建議穿顏色鮮豔的衣服或者反光背心,這樣也可以提高安全係數。


夜跑時的耳機音量

夜跑時很多人都有帶耳機聽歌的習慣,這個時候為了安全,我們儘量將耳機的音量調小或者只帶一隻耳朵。


女性夜跑

對於女性朋友來說,夜跑時儘量結伴而行,保證安全。


運動要溫和

晚上跑步儘量不要跑太快或者說心率不要太快,心率過快會使身體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讓自己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會影響睡眠。


跑後一定要拉伸

這一點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適用,但晚上更是這樣,因為跑步過程中會分泌乳酸,我們做拉伸需要讓自己的身體儘快的恢復過來,如果不拉伸第二天很有可能導致腿疼。


晚飯後一個小時後再運動

吃完晚飯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進行緊張的工作。若在這時跑步,勢必使骨骼肌搶走許多血液,結果造成消化道缺血, 不但胃腸的蠕動減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會顯著減少,這會引起消化不良。


跑後洗澡

跑後要先休息半個小時在洗澡,因為出汗較多,這樣可以減少感冒的風險。


食健白先生


需要找空曠少人的地方跑步,比如小區樓下,要戴好口罩。此時跑步不求速度,能運動就好,因為戴口罩呼吸不通暢,慢跑就可以了。夜跑完要及時更衣,避免感冒,敏感時期要注意減少去醫院的機會,因為醫院是病毒感染的高危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