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旅遊最合適?

一條快訊


帶寶寶去旅遊,來次快樂的親子游,這是目前很多家庭都希望做、曾做過、正在做,或者將來要做的事。

大部分家庭還會多次親子游。可是,寶寶多大了帶出去旅遊比較好呢?

我有個同學,曾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去爬山。孩子當然爬不動。這位當爸爸的全程抱娃上山,又緊張又累,汗水直流。這山上山下有什麼風景,根本就沒看著。



孩子的媽媽呢?一直在旁邊護著,緊緊地盯著那父女倆,也沒注意看風景。

這次旅遊給他們留下的最深記憶就是累,累壞了。

孩子只有一兩歲就帶出去爬山,顯然是不明智的。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以帶到近一些的公園、動物園等地,可以推著小車去,孩子不累,大人也不累。

如果是比較遠途的旅行,還是等孩子再大一點,比如四五歲時要好得多。但也最好去海邊,不累,孩子還喜歡。

我帶孩子第一次去比較遠的地方,就是在她四歲半的時候,去的大連。動物園那麼在,她只用大人抱了幾次,剩下的路都是自己在走。

等到海邊,孩子可以泡水裡,還可以玩沙子 找貝殼。孩子都特別喜歡。四五歲的孩子不會將沙子吃到嘴裡,體力也不錯,玩得很嗨。

記得剛到海邊時,給她穿上泳衣,她抱著游泳圈,站在海邊,一個浪打來,直接將。她掀倒在沙灘上。海水直接從她的小身體上漫過。



她當時嚇哭了。可還覺得挺有意思。問她。玩不玩了,她立即答,還玩兒。在水裡玩得特別歡。

我覺得那次出遊比較成功。後來再帶她出去,又多次選擇了海邊。

帶小孩子旅遊,重在孩子感覺有趣,有能玩兒的東西,而不是看風景。孩子們因為小,對人文景觀尤其不夠喜歡。等長到一定年齡段,學過相關的課文,再帶孩子去看景點,孩子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了。

親子游是密切親子關係的最好途徑之一。找點空閒,找點兒時間,帶上寶寶,帶他們到喜歡的地方玩去,這樣才是不辜負大好時光呢。


艾悅之洲


不管多大,至少可以試試看。

我家孩子不到四個月的時候,坐飛機回姥姥家過年;1歲的時候,開長途800公里回奶奶家過生日。這些長途旅行,都沒有不適。

此後,我們又不斷的飛機+自駕的遊玩模式。目前3歲1個月,已經飛機遊過廈門、深圳、貴州,自駕遊過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湖北等。

只要孩子習慣了,就沒問題。在遊玩的過程中,他的視野和見識得到很大的提升。在遊玩的過程中,沒有苦惱嗎?我可以分享一下:

1.飛機旅行(2歲前機票1折,2-12歲是五折。)

第一次坐飛機,我們託運了所有行李,給他準備玩具,奶嘴,甚至iPad。結果都沒有,因為起飛時喝了母乳,一覺睡到降落。

1歲以後,我們準備玩具,ipad,零食。一般起飛的時候喝點牛奶,也可以多睡會。萬一醒來,零食和iPad都是殺手鐧。



2歲以後,只需要零食和繪本就好了。他對外部環境更感興趣,我們不斷的給他科普一切看到的東西,甚至說說詩句,唱唱歌之類。2-3小時很容易度過。

2.自駕長途旅行。

第一次開長途的時候,800公里分為兩天來走。當時他的睡眠習慣還是玩2小時,睡2小時,所以都是準備哄睡的時候上車,走兩小時就休息。

此後的長途旅行,都是媽媽和孩子一起話癆,尤其2歲以後。累不累?很累的,因為往往一嘮叨就是10小時。但是大家的興趣點太多了,根本不覺得累。譬如碰到路牌就喊路牌,譬如喊車型,譬如看白雲看風車看雪看羊等。



3.到達目的地的遊玩。

18個月以前,腰凳必備,又輕便又省力。譬如14個月的廈門之旅,我整整背了3天。只要姿勢正確,也不會有腰疼之慮。

18個月以後,我覺得租車或駕車很重要。公共交通時間和空間的不確定性,會讓孩子煩躁不安。

到了目的地,就是盡情的玩,而不是走路。譬如沙灘、動物園、草原、輪船等。即便是爬山,也要一邊爬一邊玩,不知不覺就走過去了。


所以,題主問多大可以一起出遊?

我覺得從旅行的角度來講,多大都可以,只要你做好準備,嘗試一次,他很快便能適應。

如果說從遊玩的角度來說,18個月以前,腰凳必備;18個月以後,租車或打車必備。以玩為主,不急於求成。


遛娃實錄


你好,我是麥穗兒媽媽,小麥

麥穗兒快5歲了,我和麥穗兒爸雖然不是旅遊達人,但是旅行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娃後,也急著帶孩子去見見這美好的大千世界。懷孕時都把計劃做到寶寶5歲以後了呢。可是現實啪啪打臉呀!

麥穗兒三歲前的出行安排:

生寶寶時33歲,剖腹產,生產時有失血,加上父母年齡大,月子裡沒捨得讓老人跟著操勞,晚上親自照顧孩子,身體恢復的慢。一直母乳餵養到2歲2個月,斷奶前身體一直感覺很疲乏,提不起力氣,直到孩子斷奶後兩三個月,才覺得身體狀況明顯的好轉。

  • 孩子小沒出去旅遊有我身體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考慮。生孩子前覺得三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大孩子了,可是親自養育時才知道,即使孩子夠懂事、行為上也像個小大人,但是孩子的身體狀況依然是小孩子,一旦生病,需要得到及時可靠的治療。而在旅途中很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耽誤治療。還有,旅途中孩子生病,通常都是突發性急症,對於孩子來說,如果處理不及時,很可能留下隱患。有些病,是家長仔細一些就可以讓孩子避免的,為什麼讓孩子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候承受那些多餘的病痛折磨呢?!所以,從餵養和安全方面考慮,我不贊同在孩子三歲以前帶孩子出遊的做法。
  • 當然3歲前我也不是帶孩子悶在家裡的,就是在所在城市及周邊,車程不超過一個半小時的範圍內活動。爬山、玩水、野餐、露營、採摘;科技館、水族館、博物館、動物園;看話劇、看電影、看演出;大型的小型的兒童遊樂場、職業體驗館……即使麥穗兒玩不了什麼,我也帶她都去參觀、感受,豐富對她的感官刺激。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旅遊,就是為了讓孩子長見識。三歲之前我沒帶孩子坐過火車、飛機,沒帶孩子去外地旅遊,可我的孩子並沒有因為沒帶她出去旅遊就顯得“沒見過世面”。二線以上的城市,絕對有足夠多的資源來讓孩子見世面,在寶寶小的時候,這些地方夠你和孩子好好感受的了。而且也不會把大人累的夠嗆,孩子也不會因為旅途時間長各種煩躁。

薰衣草莊園遊玩

野餐

兒童劇演出

水族館

博物館

麥穗第一次出遊

麥穗兒三歲半時,麥穗兒爸爸去北京出差學習,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帶孩子旅行。在爸爸學習的時間裡,我帶著麥穗兒去適合她的地方遊玩。三歲半的麥穗兒在外用餐已經不用我操心了,一個輕便的兒童傘車,就能解決她走不動和想午睡的問題。我拿著東西抱不動她時,她也可以跟我走路堅持一段時間。動車上8個小時,我們讀繪本,吃零食,看動畫片,再小睡一會兒,偶爾的到站停靠,讓孩子一路上充滿新奇和愉快。第一次旅行給她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記憶。

麥穗兒第二次長途旅行

麥穗兒四歲時,姥姥姥爺連續三年跟我提出要帶孫女一起去三亞,第四年我終於同意了,因為有了夏天去北京的經歷,我知道她已經具備了去旅行的條件,身體上的和教養上的。但是這次飛行要從中國最北到中國最南,還是在三九嚴寒的季節,地域跨越大、氣候跨越大、飲食條件改變多,再加上坐飛機對孩子耳朵的影響,我想著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事實證明,對於孩子不要存僥倖心理是對的。麥穗兒下飛機當晚,一隻耳朵很疼,我們教她很多種方法依然沒辦法平衡她的耳壓,孩子雖然很不舒服但是可以不哭不鬧的配合處理,這讓我們特別欣慰,第二天早上症狀消失。第二天麥穗兒還是輕微發熱流鼻涕,三天後症狀消失。七天的旅行安排,其實孩子真正撒開了玩的時間只有三天,這還是問題輕微的情況下,如果再有水土不服之類的情況發生,那這趟旅程不就是給孩子平添煩惱了麼。

感受

  • 對於四歲多的寶寶,長途旅程都有很多負擔,真無法想象還不會清楚表達自己情況和情緒的小寶寶們,在長途旅途中能獲得多少快樂,如果快樂都談不上,上哪兒說什麼教育感受。

  • 很多帶小寶寶遠途旅行的家長並不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的,只是滿足自己的慾望!如果資金和時間足夠充裕的家庭,帶孩子慢慢的旅行,還能很好的避免“時間緊任務急”給孩子造成的身體負擔。家裡資金有限,頂著出行高峰,帶著小寶寶出遊的家長就是在拿孩子開玩笑。
  • 想帶孩子從小就體驗旅行的快樂和意義,請提前在孩子用餐、行為、禮貌、表達方面的教育上下功夫,一趟旅行觸動不到孩子任何的感受體會,那只是換個地方玩或者換個地方撒潑而已。
旅行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體驗,小學之前帶孩子旅行很有必要!但是我真心建議,在孩子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狀況和情緒的年齡,不要帶孩子出遠門,毫無意義!真出點問題,實屬人為製造不幸而已!

我是小麥,持續更新優質的育兒內容,請關注我吧!和你一起,育兒育己,共同成長!


卡麥爾育兒


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我以為,起碼在3週歲以上。不說懂事,多少得懂點大人的話。

去年,我和老伴帶著一歲多的孫女,回老家伺候年邁的父母。回來的時候,孫女整整哭鬧一路。

當時,我們先坐的是長途大巴,開始孫女覺得怪新鮮,加之我們不停地逗她玩,不停地給她吃各種好吃的零食。其實,也就是怕她鬧。可是,高興了沒一會兒,便有些不安分,不耐煩了。哼哼唧唧,在我和老伴身上爬來爬去,接著,哭鬧起來,不住地要從我們身上掙脫開,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不敢鬆手。孫女愈發感到不自由,鬧得更厲害。從我們身上滑脫,鑽到椅子下面,在地上打滾,無論怎樣抱她,拽她,她就是不起來。我和老伴累得筋疲力盡,無計可施,毫無辦法。

一歲多的孩子,天性就是毫無約束和束縛地玩耍,其他什麼都不想,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就鬧,不講場合和情面。另外,孩子身上不舒服,或飢餓口渴,或者困了,想睡覺了,都會用哭鬧錶答,問題是,孩子的這些表現,大人不一定能夠感覺得到。

哭鬧了幾個小時,總算下車,到了機場,孫女頓時活潑起來,情緒極好。我們抓緊時間,給她吃午飯,在候機大廳,孫女到處跑著玩,看著她開開心心,我們鬆了口氣。

等坐上飛機,不一會兒,孫女重新上演大巴車上的一幕,而且變本加厲,鬧得更加厲害。問題是,飛機上空間狹窄,遇上氣流,顛簸的厲害,別說空姐不讓站起來,就是讓站也難以站住,再想把孩子抱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們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再也無能力哄住孫女了,鄰坐乘客見狀,也幫我們哄,孫女不吃這一套。看到孫女哭的極其悽慘,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本來,帶孫女出這趟遠門,實屬無奈。既然非出來不可,也有心讓她見見世面。其實不然,小小年齡,對大千世界,並不是多麼感興趣,未必就有家那麼好。甚至在家,在床上玩起來都比出門在外開心。再者說,孩子到四五歲,甚至六七歲,才多多少少記些事。

孩子太小出遠門,大人小孩都遭罪,真想讓孩子長知識,見世面,先把家門前的新鮮事物,讓他多看看,多走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以為,這個"足下",就是讓孩子從門口玩起,再大大,等他懂事,記事,做好做足功課,再帶孩子遠行,不遲。


林中漫步LI


我覺得因人而異,還有就是根據自己出遊條件決定。因為我家二寶,從小體質弱,五分鐘車程都暈車,吐。我基本都是在小區公園活動,乘坐公共設施肯定會影響他人。根據孩子不同情況決定。我兒子是5歲,我們帶他去海南三亞旅遊,那時候就比較自由了。


欣欣


我覺得帶孩子旅遊出了月子以後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就沒問題!我們也是帶著孩子從六個月就開始到處玩兒,省內、省外,大半個中國孩子幾乎都去過,記得在幼兒園小班時,老師問,牛啊羊啊都在哪裡?其他孩子回答在羊圈在牛圈,而我的孩子朗聲答道“在大草原上,青海湖大草原有好多吶~”,老師專門給我說了這個事情覺得我們帶孩子出門旅遊對孩子的眼界、知識面很有幫助。所以趁孩子還小,還願意和我們在一起,我們就儘可能的多帶他去旅遊吧!






香香71598399


說說我的外孫吧!

在娃娃2歲半時,我和老伴帶他參加夕陽紅專列臥鋪七天湖南遊,先後到長沙,張家界,韶山毛主席故居,風凰古城等,小傢伙不哭不鬧,很是新奇,至今己4歲多,能敘述出遊的主要景點和見聞片斷,但需出遊前備個溜娃摺疊車,方便小孩累時乘座推行,出遊回來,當我帶他經過所居城市火車站時,一旦他聽到火車嗚笛聲,就哭鬧著說:外爺,怎麼不帶我座火車旅遊呢?

在去年他3歲時,他爸爸媽媽帶他乘飛機去寧夏旅遊,今年4歲之際與他爸媽乘飛機去海南旅遊,出遊回來,能夠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出遊所見所聞和感受。

綜上:小娃娃在2歲之後,就可以帶他出遊,讓他感受外面的美好世界,先行萬里路,再閱萬卷書,培養他新奇感,同時也能增強娃娃求知慾望!






A一感恩


只要天氣合適,4-5個月以後就可以了。

我家小豹子在4個月以後,就開始跟著我們在城市周邊各個景區跑啦,畢竟現在街上車多,公園人多,出門就覺得孩子在吸尾氣,那帶他去一些有山有水有花有樹的地方,可以呼吸些新鮮空氣。

小豹子第一次跨市旅遊,是十個月的時候,全家一起出行,奶奶笑他就是個愛玩的孩子,這麼小出門就是上車睡覺,到站就醒,摘桔子、坐遊輪,玩得不亦樂乎。

小豹子第一次出省,是兩歲時帶他去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好多人都說這麼小的孩子能記得什麼,浪費錢,但小豹子到現在都還記得他在動物園喂長頸鹿。

總的來說,多大年齡能跟大人出去旅遊,要看寶寶的實際情況,寶寶身體健康,適應能力強,大人能有照顧孩子的體力和耐心,就隨時可以出門啦~


小豹子媽媽說


你好,我是小YY媽媽。對於小孩兒多大合適出去旅遊,我個人覺得在3歲之後比較好(適用於居住城市之外的旅遊地)。

結婚之前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愛好者,每個月必定要出去一次。結婚之後接著就懷孕了,迫於無奈只能好好在家待著養胎,什麼地方都去不了,一直期盼著能夠早點生娃早點兒解脫,這樣我又可以出去了。然而想像是美好的。生娃之後更加沒有了自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看娃養娃上,此時我又期盼著娃娃趕緊學會走路,或許我就可以帶娃出去旅遊了。現在孩子一歲多了,就在上個月我和老公帶娃去臨城名勝古蹟,一路上老公和我輪流抱,一天下來已經累到癱!發誓寶寶三歲之前再也不要帶娃去城市之外的地方旅遊了!

而且孩子還小,吃著母乳,且每天需要添加輔食,出門在外沒辦法讓寶寶好好吃飯。

但是為了寶寶能夠更多的長見識,學知識。還是有必要多帶寶寶在自己城市跑跑看看!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小YY麻麻


我住江蘇,東北人。我和老伴自駕:去三亞過冬兩次。去西雙版納過冬兩次。去哈爾濱避暑兩次。6次往返總行程有5萬公里。每次住兩個月到4個月。每次往返路上有20天。總計在路上有120天(4個月)。孫子一歲開始,帶孫子出遊4次(兩次版納,兩次哈爾濱)。

今年9月,孫子上幼兒園了。我們準備過十天帶孫子坐飛機去西雙版納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