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來時,莫讓小微企業變小“危”

前不久,就在全市齊心協力抗擊疫情,所有企業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停產停工時,本溪銀行也看到了企業的難點所在,迅速對2月份即將到期還貸的本溪一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桓仁某綠色農業旅遊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實施了暫不錄入企業徵信的辦法,將企業的按月還息,調整為按季度還息,緩解了企業因疫情,不能生產正常、還貸的壓力。中國銀行本溪分行也緊急為我市某醫院及某連鎖藥店發放經營所需普惠金融應急貸款229.5萬元,解決企業資金週轉問題。這些舉措,對於疫情期間的中小企業來說,如雪中送炭,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動力。

疫情面前,種植養殖、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行業中的小微企業出現了“只出不進”的局面,一些小微企業甚至陷入生存艱難的境地。隨著開復工消息的傳來,政府及相關部門憂企業所憂,紛紛出臺幫扶政策:市公安系統以20項措施助力企業穩發展;市文旅局積極行動幫扶文化旅遊企業渡難關;國網本溪供電公司從降低用電成本、加強供電保障等多方面保障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用電需求;市金融機構在市金融發展局及監管部門的倡議、指導下,以暢通金融服務“綠色通道”、強化資金支持等具體辦法,全力支持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一系列得力舉措、辦法紛紛助力企業。但作為原本就規模不大,抵禦風險能力不強的小微企業,此時更需關懷,更需照拂。平常,小微企業就常常會陷入發展的瓶頸。因為在資金保障、人才配置、市場份額佔比等方面都存在競爭劣勢。如今,在這條復工復產的道路上想要儘快走出困境,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希望各相關部門在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行動上,因情施策,結合小微企業的特有情況,出細則、獻良策、精準助力,使這些為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既不“小”也不“微”的“小微企業”,不要因為這場疫情,變成小“危”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