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生活在古代,發生重大疫情,這是你不得不知道的戰“疫”良藥

在醫學水平相對比較先進的今天,我們尚且被病毒折磨至此,懷著好奇的心情,來了解了一下中國古代疫情的歷史。

在傳統史籍中,對流行病記載的名稱有疫、疾疫、癘等,一般統稱為疫,合稱疾疫。《周禮》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東晉葛洪在《肘後備急方》對瘟疫的論述是:“傷寒、時行、瘟疫,三名同一種耳⋯⋯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

根據各史籍中記載,中國古代各朝瘟疫次數如下圖所示:

如果生活在古代,發生重大疫情,這是你不得不知道的戰“疫”良藥


平均下來,古代中國人平均每6年就要面對1次大規模的疫病威脅!

最早記載疫情發生是在周代。魯莊公二十年夏,“齊大災”。按照《公羊傳》的解釋,此大災即大疫。隋代大業八年,天下大旱,繼而發生大疫,染疫者多死。宋朝慶曆八年,河北發生大水災。次年三月,又繼發疫災。金朝開興元年,汴京大疫,50日間,“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其數”。元代至順二年,衡州連年大旱,接著發生疫癘之災,“死者十九”。可見,疾疫對人類社會的破壞力的確非同一般。

面對傳染極強的瘟疫,古人又是如何防疫的呢?

01

疫情監察報告

秦漢時期已有一套疫情檢查和患者隔離措施。如《雲夢書簡》中說到疫情申報制度,鄉里有了疑似病例,典甲(即鄉長)有責任調查、報告,然後上面派醫生來檢查,如果屬實,即進行隔離治療。

如果生活在古代,發生重大疫情,這是你不得不知道的戰“疫”良藥


02

隔 離 治 療

這種方法最早記載見於《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則已成為制度。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了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以隔離收治患病之人。唐朝時,佛教寺院設立的“病坊”用於隔離麻風病人,內有僧人為患者治病。南宋政府在各地建立“安濟坊”,病人依病情輕重異室居住,“以防漸染”,醫生要製作病情記錄,作為年終考評的依據。

03

以毒攻毒

東漢王充在《論衡》中提出“夫治風用風,治熱用熱,治邊用密丹”,他將這種方法稱為“以類治之”,說白了就是以毒攻毒。這種治療思想在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闡述,《黃帝內經》認為治病要用“毒”藥,沒有“毒”性的藥治不好病。

"毒"藥,沒有"毒"性的藥治不好病。雖然遠古時代的人們對疫病的認識還十分有限,難以從機理上全面揭示疫病並提出科學的防疫措施,但以毒攻毒的免疫觀仍然具有樸素的科學道理。

如果生活在古代,發生重大疫情,這是你不得不知道的戰“疫”良藥


04

自然免疫

宋代針灸專著《資生經》中說:"凡著艾得瘡發所患即瘥,不得瘡發其疾不愈。"與被動防禦的思路不同,艾灸可以通過主動出擊,製造出人體需要的"天然疫苗",由於針對的是特定環境中正在流行的各類疫病,因而它又具有普遍適應的特點,還是一種"全能疫苗"。

雖然受制於艾灸操作的方式,與直 接 注 入 特 定 疫 苗 相 比 , 這 種"天然疫苗""全能疫苗"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從量上看還有不足、從針對性上看還不夠強,但它仍然具備良好的醫療保健效果 , 人 們 總 結 出 " 三 伏 灸 " 、"保健灸"等形式,以此來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瘟疫的出現都會對當代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在此也真誠的為在一線奮戰的醫護戰士們進行祈禱,希望他們能夠平安歸來,希望這場瘟疫之戰能夠早日結束!

(如果是你的話,會選擇哪種辦法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