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誘購、砍單現象增多

本報訊(記者王嵐 通訊員 宣文)昨天,市消保委發佈消息,受疫情影響,不少消費者選擇在線上購買防護用品及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由此引發的糾紛正呈現增長趨勢。

2月24日的統計數據顯示,以寧波為發貨地的疫情防護用品涉及2718家店鋪8126條交易數據,其中口罩類30天內銷量30.29萬件,消毒用品類30天內銷量21.02萬件,耳溫槍類30天內銷量1.19萬件。防疫物資的熱銷可見一斑。

據悉,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共發現違規交易信息129條,處理網絡舉報投訴123件,根據線索立案查處12件,其中,賣家無理由長時間不予發貨、訂單被無故取消的“砍單”投訴件佔比較為突出。

疫情期間,口罩、消毒液、溫度計等商品需求量大、供應緊俏。一些電商借機實施誘購、“砍單”等不良營商手法,牟取不正當利益。部分商家本身沒有貨物或者囤貨待提價,利用消費者購買防護產品的急切心理,不僅誘導消費者下載APP、註冊下單、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更有甚者關閉原預定交易鏈接後,另闢渠道提價銷售。

不法微商則利用消費者亟須商品的心理和產品定價不對稱不透明的漏洞進行高價售賣。一旦微商用戶銷號或把買方加入黑名單,售後糾紛無法解決。

據悉,市市場監管局已經查處涉嫌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案件211起,移送司法機關7起。

如何避免以上消費陷阱?市消保委提醒,儘量選擇正規渠道(含正規網店)購買食品、藥品、防護用品等商品,還要特別注意提前溝通,在交易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關網絡購物證據,如聊天記錄、購物記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