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們不應該忽略遼金元等非漢族的政權,因為他們以前都是中國土地上的政權,你認同嗎?

何桂賢


中華文明的燦爛文明發展史,是由各歷史朝代共同推動發展而形成。祖國曆來均是由多民族兄弟姐妹共同組成華夏大家庭。

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就是多民族共同的發展史。

遼金元時代的歷史是祖國曆史進程的一部份。這段時期的政權也是中國政權。

因此,所有華夏民族、炎黃子孫都不能忽略那幾段政權的歷史,遼金元政權均是中國政權。


巧看世間


如果有人認為遼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屬於中華文明的一份子,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不應該用大漢族主義去來審視少數民族政權,這些政權和中原漢族政權一同構成了中華文明,一通構成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年,縱橫九萬里。

那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那我想,以下的幾點原因能解釋這個問題。第一個原因,這些少數民族接受了儒家思想。第二個原因,都認為自己是天朝的大皇帝,認可中原文明。第三個原因,他們都成為了中原文明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弘揚中華文明。

第一個原因,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儒家思想

跟中原地區接觸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在中原內地建立了一些政權的民族,他們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比如說遼國,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你不可能否認契丹人為中華文明所作出的貢獻,他在保留自己民族特徵的同時,也吸收和弘揚了中華文明,比如契丹人建立遼國,它的社會結構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以遊牧生活為主的生活作息,他這個做法,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少數民族的血性和戰鬥力,從而去杜絕以前少數民族一入主中原就完全被漢化,從而喪失戰鬥力,比如鮮卑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二種是以漢人為主的城市生活作息。這一種的生活習慣,則是適應漢人,從而讓漢人為契丹人出謀劃策。在一個城市裡面,契丹人分為兩種城市佈局,既解決了戰鬥力低下,又解決了利用中原仁人志士,為自己出謀劃策,從而達到最強的政治權利。

第二個原因,他們認為自己是中原的大皇帝

孔子很早就說過中華文明血緣定民族而是以文明來定民族。如果你接受我的文明,你接受我的思想,那你就是我們的人,不論你是什麼民族,什麼血緣。這就是中原文明少數民族接受中原的文化,自認為是中原的皇帝,比如說金朝的皇帝,他不提倡漢尊夷卑,他提倡只要認可中原文化,就是中原的皇帝,我們可以認為只要認可中原文化,承認是中國人,那他就是中國的一部分,那他就是中原文明的一部分。



第三個原因,都是中原文明的接受者和傳播者

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是嚮往中原發達的文明,從而進行學習和模仿中冶文明,他們學習中國的漢語,漢字以及文學史詩,自稱為中國人,他們成為了中原文明最堅實的傳播者和堅定者,比如契丹人,其他人建立了遼朝。



在金朝將遼朝滅亡之後,契丹人就分裂,一些契丹人就跑到了今天的新疆地區,建立了西遼,這個西遼政權一直挺到成吉思汗西征,這個西遼政權就是中原文明的傳播者,因為契丹族人接受了中原文明的思想以及政治制度,這一塊的西遼政權就承擔起了傳播中原思想以及中原文化的使者,向西域傳播。

總結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是以文化來定種族,而非血緣,只要你認可我的文化,你就是我們的人,你不認可我們的文化,你就不是我們的人。


經濟戰略


當然認同。難道漢族或華夏族的秦皇漢武開疆拓土,吞併各少數民族的生存區域就是文治武功,而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地區,就算外族入侵嗎?而且中國一詞真的和民族存在著必然的聯繫嗎?

"中國"這個詞的含義是經歷過變化的,所以並不可以用古代意義上的"中國"去和今天意義上的"中國"畫等號。

最初的"宅茲中國",這裡的"中國"其實自身就蘊含著一個突破了族群觀念的概念。因為殷周交替之際,中華文明的主體民族並沒有徹底完全地形成,周人和商人在當時幾乎可以視為是兩個不同的族群,武王伐紂從商朝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是一種外族入侵。"宅茲中國"自身就蘊含著一種含義,即位於天下之中的"中國"是固定的,但統治於此的族群可以輪換。

西周時期,"中國"一詞普遍指國都或周王室的王畿,東周時期這一含義又進一步擴展到華夏地區的各諸侯國,開始逐步成為一個地理概念,但是在中國古代史上,"中國"始終沒有成為一個固定的國號。據現在的考證來看,在清朝前期,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欽差大臣索額圖的銜上被冠之以"中國"二字,這表明中國從清朝開始已經在外交上開始使用"中國"一詞,可以視作是"中國"開始作為我國號的一個源頭。民國建立後,在法律意義上正式規定了"中華民國"的簡稱是"中國","中國"含義的近代化才逐步成型。

由此可見,"中國"一詞的含義和民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首先,"中國"的含義自古以來就是在不斷拓展的,而且"中國"一詞早在漢族形成之前便已經在普遍使用。其次,最早在國際事務中使用"中國"來指代我國的並不是漢族。其三,"中國"一詞並不是華夏族或漢族的獨創,很多少數民族政權在自己的國號中都使用了"中"這個含義。

還有對民族的界定。今天的漢族並非古代的漢族,不斷有少數民族自然地融入到農耕的漢族中,比如匈奴和鮮卑等。中國近代即已產生了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當然,這一概念也是在不斷演變的,比如今天的中華民族指的是國內56個民族的總稱,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曾有一段時間為了民族團結的需要,將中華民族整體視作一個民族。但不論如何,中華民族概念基本上一直代表著生活在我國土地上的所有人(當然,這種概念在清末民初皇漢思想盛行的時代曾有過漢民族主義傾向)。

現在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事實是,近現代中國的疆域基礎,是在元明清三代打下的,而這一時期自身就是蒙漢滿三族交替執政的階段。對於中國的歷史疆域問題,當然存在很多意見,但一個被很多人基本認可的觀念是,中國的歷史疆域以清代疆域為準。在此基礎上,歷史上存在的一系列民族政權,只要其範圍在清朝的基本疆域範圍之內,均可視為中國史的一部分。


何偉讀史


所謂華夏文明,就是地域文明。是指在神州大地上的整個文明進程。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度。其進程自然是豐富而多彩的。而且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長期以來相互融合,早已建立起割捨不斷的兄弟情誼。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民族間也是分分合合,像極了兄弟之間,打斷了骨頭連著筋。

可是有一種思潮,總狹義的認為華夏文明,單指漢族統治下的文明,有意無意地把其它民族給分割開來,這是不對的,這是大漢族主義下的殘餘思維,是一小撮遺老遺少們的狹隘觀念,是需要摒棄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不論是漢族還是其它民族統治中國,都在推進社會的發展,就像兄弟之間爭權奪利。遼金元清雖非漢族掌權,但是也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是不容迴避和割裂的。亳無疑義,它們也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律己善


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有許多少數民族建立過政權。這些古代少數民族政權的存在,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它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不僅是政權之間的關係,更反映了民族之間的關係。這些古代少數民族政權,儘管有不同類型,但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有其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

不應該忽略少數民族政權,不光是遼元金清,還有喀拉汗,葉爾羌,回紇汗國,高昌回鶻,等,都是中國曆代政權的一部分, 如果說沒有沒有歷史記載或沒有納入教科書,那就不是少數民族的問題了,這隻能說考慮主體民族等各種因素,從而減少少民的歷史地位,如果真的要查,那些唐,明,也不一定是漢人的政權,明白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很燦爛的歷史文化,每個民族查閱自己歷史記載的方式不一樣,你所見到的歷史,是別人幫你查的,你對他族歷史的瞭解也不是通過那個民族得知的,你覺得這是真歷史嗎,所以不要過於提倡漢文化,漢人在歷代也是少民,都是各種融入各種混雜才成為今天的主體民族,不要過於相信你知道的那些歷史,做個智慧人! 就一個族華夏民族,就一個國中國


艾德萊斯


中國大地,幅員遼闊,漢,藏,回,蒙等五十六個民族都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也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該偏見任何一個非漢民族的政權,因為正如有了他們,才推動了歷史進程。

元朝——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蒙古人用其精騎利箭,打下了空前的疆土,結束了從唐末期開始分裂的政權。

對外,與各國外交頻繁,海外貿易繁榮,最被人熟知的就數馬可波羅。

對內,受儒家輕商思想較少,故提倡商業,使商品經濟格外繁榮,還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紙幣流通制度。同時,還促進了交通的發展。

元朝在思想上一視同仁,“三教九流,莫不崇奉”,再加上不重視中國文學和科舉,使之散曲,雜劇發展盛行,成就了巨大的輝煌。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時期,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包括了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對外,清前期沿海貿易活絡,後期閉關鎖國。

對內,獎勵墾荒,減免賦稅。

文化上,清朝小說是中國古代創作和傳播的高峰時代。清詩是唐宋之後又一個重要時期,流派紛呈,詩學主張也多樣,有其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戲曲也是蓬勃發展。

只可惜清初和中期大興文字獄,志節之士,蕩然無存。

這些非漢的政權,雖有不足,也不能以偏概全,忽略其優點與貢獻,即使是漢族的政權也不能比之做的更好。這些非漢政權的建立,到最後依舊被漢化,這也是我中華文化的強勢與魅力所在。

也正是經過了這麼多的非漢政權,所以在近代“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中國文化不但未被肢解,反而能夠取精華,去糟粕,吐陳納新,蓬勃發展。

華夷一家,中華大義!


詩酒半闕


我們確實不應該忽視,但是我們也沒有精力去重視。大部分人都沒有去刻意忽略這段歷史啊,只不過中學歷史書較少提及。但是五代十國這段歷史不也是一筆帶過嗎?

而影視劇為了迎合大部分人的觀看喜好,要考慮市場因素,也不會專門專門去拍遼金元的歷史。這算是忽略嗎?不算吧!

他們確實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這點沒有錯。我們很多人也確實知道元朝統治過中國,宋朝與金遼西夏等對峙過,這不算是忽略吧!


大輝boss


什麼是歷史?歷史不只是帝王家譜和簡單大事件的記載。對誰都是兩個最好理解的字“教訓”。這兩個字落在自己頭上時是七情六慾,是幸福安康。是喜還是憂,是喜還是悲……等等一切的人生。

所以有記載的都不會被忽略,沒記載的更在創造寫入,所以做事做人的事會吸取前面的教訓,要小心。至於結果請自己去理解。


雅安李光傑


當然認同了,他們也是華夏五千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少了誰都不完整。

雖然他們那時打打殺殺,但是那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位橋小鳥


文治武功,最重要的強調的是達文治。說政權冇很大的意義。文治講的是生,民生。中華正統古文化講人與禽獸的區別(人文與野蠻)。利於民生與發展的才能稱之為進步或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