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過後如果在農村承包幾百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怎麼樣?

攝影師COFFEE


你好,我們豫東這邊有承包土地種小麥的,每畝租金600,承包土地要100畝以上還可以,

一,春季一畝地租金600,種子一畝地20斤,一斤3塊,複合肥100一袋,要兩袋,種麥的時候一袋,過完年崔苗的氣候一袋。澆地兩次,一次電費30。耕地一次50,機器種小麥25。機器收小麥一畝45,除草劑25,打農藥30

合計:麥種20*3=60,肥料2*100=200,澆地兩次30*2=60,耕地50,機器中小麥25,機器收小麥45,除草劑25,打農藥30共495

二,秋季收完小麥中玉米,玉米種子2元一斤,一畝地25斤,複合肥一袋,澆地一次,機器種玉米一畝25,機器收玉米45一畝,玉米秸稈打碎25一畝,除草劑25,農藥30,合計330

春季和秋季成本825

每畝地收成,現在小麥評論每畝地1000斤算一斤小麥1.2元,每畝1200

秋季玉米每畝平均1000斤,市場價9毛錢

每畝900

春季和秋季合計收成2100

2100~成本825~600租金=每畝地利潤675

如果你承包200畝利潤675=13500

這是保底收成,我們這邊小麥好一點的收成在1200斤左右,玉米也在1100左右


從小玩泥巴長大地


我本人就是種糧大戶(200畝),擱我們這邊算是比較大的了。地租多少 太高的話,就沒啥掙頭了。我們這邊(湖北陽新)種水稻的成本於利潤情況給你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這邊都是搞旱直播, 田租350一畝,但有空面積(溝渠路佔用的)大概10畝所以我實際上田租是370塊一畝,在我這算是比較高的了。

整田費90塊一畝,種子30塊一畝(用的是黃華佔二代2.7一斤)

封閉藥9塊每畝 除草藥80塊錢每畝(主要是我田裡面雜草抗藥性起來了)價格略高,殺蟲、防病、稻飛蝨藥80塊每畝,肥料150塊畝。

人工70塊每畝(灑種子+加打封閉藥+蟲草藥共4遍+灑肥兩遍)收割70塊每畝包乾。水不要錢 直流灌溉的,也不需要電費。

這麼算下來一畝總成本是:950塊。我去年平均畝產是1135斤(高產的田塊1300多斤)賣給糧販子是0.98元每斤溼谷25到30個水分。1135✘0.98=1113元

利潤1113-950=163塊每畝,

200畝一年搞個3萬多塊錢,政府去年補了2萬塊錢(補貼不是年年有)總共5萬多。

這就是200畝水稻戶一年的總收入,說實話要是您有份手藝或者一份不錯的工作沒必要做這行,辛苦不說掙不到啥錢。

小麥種過兩年不掙啥錢南方不適合種那玩意,春天雨水太多,產量質量都不行。





農人石勇


由於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現在我們老百姓出去打工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對於題主想要在疫情過後承包幾百畝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這個想法比較好,作為一個在家種地多年的新農人來說我就跟您分享我的種地經驗看能不能幫助到你。

大規模承包土地搞種植業首先需要有充裕的本錢。

土地流轉費用,農藥種子,化肥,種地的投資成本以及機械化收種都是需要有很大的本錢的。以我們豫東地區為例簡單說一些種植一畝地需要多少錢。成方的土地流轉費用一畝地需要600塊錢,小麥種子需要50塊錢,化肥的105塊錢,犁地50元,播種小麥20元再加上後期的水肥管理,農藥噴施等等一畝地得投資900多塊錢,而小麥的產量在1000斤左右。按照目前小麥的價格行情來計算每斤1.17元,一畝地小麥能淨賺200多塊錢,(不考慮自然災害的影響)以200畝地為例種植半年能夠掙40000塊錢,但是投資成本卻在將近20萬。



大規模種植土地還需要自己有一定的農業種植技術或者說常識。種地不賺錢是目前為止的一個主流趨勢,所以承包土地種植糧食作物更是無法保證你能夠辛辛苦苦忙一年能夠掙到錢。

就拿我這幾年承包30多畝地創業來說吧!如果說不是因為大蒜的價格行情比較好的話,單純的依靠種小麥和玉米,30多畝地給我帶來的收入是無法保證我們一家四口人的日常生活開支的。

剛開始搞農業種植最好能夠選擇50畝地開始比較合適,因為這樣的一個畝數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是我們農二代三代在經濟上能夠投資的起的。雖然說我們出生在農村,但是隨著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對於新的農業種植技術還不一定能夠充分了解。可以選擇邊實踐邊學習積累經驗,等到自己瞭解了農業種植的整個過程再搞大規模種植成功的希望會更大一些。


豫東小農


要算清一本帳:

投入與產出比怎麼樣。成本計算,主要是地租(800元左右/畝)、種子(200元左右/畝)、農藥(100元左右/畝)、化肥(150元左右/畝)、機械(100元左右/畝)和人工(視情況定),粗落算一下至少要1300元左右/畝的成本;產出小麥1000斤左右/畝,大概1100元,再加上政府補貼等,基本扯平。

當然有的地方地租便宜一點,每畝能賺個幾百元,200畝地每年賺取幾萬元。

所以,建議在實施之前,認真進行市場調查,摸清行情,種植適合當地市場的經濟作物。


風平浪靜無風雨


題主你好,我是武哥,是膠東半島煙臺的一個農業種植戶,種植土地差不多一百畝地,我將我在種植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看法歸納一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當前種糧大戶面臨的問題。

1.糧價低迷。我一開始只種了十幾畝地,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為主,那時候小麥1.3元左右/斤,玉米1.1元以上/斤,花生一般在5.4元/斤以上,最貴的一年達到6.7元/斤,我就是在那一年開始著手包地,誰家不種地了,我就承包過來,可是沒想到,種植面積擴大了,市場行情也逐漸變差了,有好幾年處於收入和投入持平的狀態。
2.資金問題。這裡麵包括承包地租金、人工僱用、機械作業僱用、種子、化肥、農藥等資金。這裡面牽扯最大的就是機械,機械工作相對人工來說還是合算的,是個機械就比人工乾的快,效率高。再一個,有時為了搶種或搶收,機械忙不過來,不能隨叫隨到,所以搶種搶收的機械你必須有,這就又是一筆不少的投入,牽扯到資金週轉問題。

3.勞力問題。勞力缺乏是農村農業都面臨的問題。務農收益低,而城市生活豐富多彩使得外出務工的農村優質人力不願再回家務農,農村留守的是養老的老人、小孩和婦女,到莊稼收穫忙時,連個像樣的勞力都找不到。


4.晾曬困難。晾曬困難成為種糧大戶共同的心病。由於缺乏晾曬場地,大部分的種糧大戶選擇將小麥收穫後直接出售。由於沒有足夠的晾曬場地,小麥都會等到在杆上幹得差不多了再進行收割,收割之後直接賣給收購人員。最怕的就是雨水多的年份,早收沒地方曬,晚收又怕在秸上生芽,相當煎熬人。自己建晾曬場費用太大且用地緊張,尤其是玉米收穫後水分含量很大,不適合直接脫粒,尤其需要晾曬場地。

5.灌溉用水緊張。這幾年天氣乾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灌溉用水相當緊張,而莊稼離開水根本就不會有產量,像是小麥,一個生長季就需要最少澆三遍水。如果單純去靠天吃飯,想盈利是相當困難。

二、種地大戶的當前有利條件。

  1. 種糧有補貼。各地對當地的主要農作物都有相應的補貼,像我們這裡,小麥補貼每畝125元,玉米每畝10元。
  2. 農機有補貼。農機補貼力度相對較大,購買農機時,你只需交付除補貼外的錢款就行,一次補貼到位,且越先進越效率高的農機補貼力度越大。
  3. 種糧有保險。政府部門每年都聯繫有關保險公司,對農作物進行保險,這個是社會險,不是商業險,無利可賺,只是對種植的農戶的一種保障。且保費低,農戶只需交3無左右/畝,剩餘部分政府補貼。
  4. 化肥有補貼。化肥補貼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我們市以種植業為主的鄉鎮有補貼,其他的鄉鎮沒有,補貼力度跟據品類400一500元/噸不等。

三、根據我的種植經驗對你的建議。

  1. 適度規模經營。規模化經營,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提倡“適度規模化經營”,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的最優組合和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切勿對規模上貪多、貪大,要量力而行。
  2. 可根據作物的不同物候性多品種種植。以我為例,我按作物的種植時間和收穫時間,分別種了:3畝豐水梨,14畝蘋果,20畝花生,60畝小麥(小麥收穫後種玉米)。利用農作物物候期具體安排如下:冬季修剪蘋果、梨。→春天小麥返青追肥→後種花生。→果樹開花,開花期間覆膜花生打眼。→開始僱人蔬果,先蔬梨,再蔬蘋果。→僱人套袋,先套梨,後套蘋果。套完袋收割麥子,收完種玉米。→陽曆八月十五號前後賣梨,賣完後九月份開始收穫花生。→十月一前後摘蘋果袋,摘完袋上色期開始收穫玉米,種小麥,最後收穫蘋果。這樣種植不會出現太閒和太忙的情況,防止短期一湧而上壓力太大。


  3. 使用緊張的農業機械自己必須要有。我們村小麥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多,全村1500畝小麥,三天就收割完畢,玉米成熟早晚不一樣,收穫期長,也不緊張,隨找隨到。這幾年乾旱,到作物種植期經常下的雨不大,搶墒搶種情況突出,旋地機械和播種機械搶手,畢竟人人都想早早搶墒種上,出苗率才好。所以我自己購買了旋耕機械和各種作物播種機,及小型花生收穫機。
  4. 要多注意各種農作物市場信息和多學習農作物管理技術。注意市場信息可以判斷種什麼農作物利潤較高,去調節相應的種植面積。而學習農作物的生產管理技術,則是豐產豐收的保障。
  5. 最好是發展特色農業。像國家現在提倡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向安全、綠色、生態、優閒、養生的方向發展,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著力打造自己的優質品牌,讓自己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和知名度,這也將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結:以上就是我從事農業將近三十年所經歷的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看法,你可根據你自身情況去考慮一下。農業不是暴利行業,它需要你勤勞、細緻、懂技術、懂管理、擅經營,只要用心去做,賠錢倒不至於,畢竟國家近幾年對農業多有扶持,長期來看,農業還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


田園生活圈武哥


疫情過後如果在農村承包幾百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怎麼樣?你這個想法是不錯,關鍵得你得有技術有實力。

我們老家,水通、路通的良好水稻田在300元/畝。早幾年,幾個承包大戶那都是搶著要。但是最近二年,由於糧食價格不景氣,加之種植大戶對水稻田疏於管理,只想湊夠面積套取國家的專項補貼資金,稻田裡的草比稻都高,水稻產量嚴重下滑,所以近幾年許多人都虧了本。現在要把租金降到150元一畝,否則不再承包。

我上次舉的例子,就是我們當地非常真實的現狀,我希望你引以為誡,不要想著拿到國家補貼就高枕無憂。如果不會管理,不懂技術,糧食產量上不來,那麼你什麼都是白搭。你比如說,農村人自己種那一畝三分地,比較上心,往往畝產可達1400~1500斤,而大戶種植後,由於疏於管營,許多畝產不足1000斤,去除各種開支後,最後算帳,有可能一年白忙了。

總之,成規模化種植,是農村今後種植的方向,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看到當中的短板和不足。如果自己只是一個門外漢,對於種植技術一巧不通,只是想當然,那麼你還是安心打工的好。現在有許多早期的種植大戶已經陷在坑中了,你能比人家更強嗎?


壞男人說小龍蝦


承包幾百畝地種植水稻和小麥還是可以的,水稻和小麥都屬於糧食作物,國家是鼓勵的,不怕沒有銷路,還會有各種產業補貼和糧食補貼。但畢竟糧食利潤低,環境氣候,病蟲害都對產量影響很大,也就是過去人說的靠天吃飯的概率比較大,純種幾百畝糧食你還得考慮很多問題。一是要考慮機械設備耕作條件是否具備,如果沒有機械作業的條件,完全靠人力那成本是很高的,耕種、灌溉、施肥打藥、收割、運輸,這些都是很費力的,必須要有機械化才能高效低成本種植;二是要考慮水源灌溉和水澇的問題,天旱的時候沒有取水源,那莊稼只能等著乾死;發洪水的時候水不能排出去,也要被澇死,顆粒無收;三是要學好病蟲害防治,施肥澆灌等種植技術,這也是提高畝產量的關鍵。


政經新思路


我認為種水稻是可以的。規模至少要500畝以上1000畝左右為好,因為能夠形成規模效益,相反地還能降低成本。

要種小麥的話,看你家是南方還是在北方?如果在南方,象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種小麥是不行的,因為我們這些地區種小麥,產量低,質量差,氣候條件不適應。也許我這個提醒多餘的。謝謝!


鄭正宗


說真的種植業沒有養殖業好!種植水稻小麥投資大見效慢時間長,費錢費力,技術性強!本人種植水稻多年,就水稻來說一畝地差不多就一千斤左右,種植過程就不說了,除了辛苦還是辛苦!那麼水稻的價格怎樣呢!聽我分析來。水稻價格這幾年一直在160-175之間,以百斤為單位。就是說每一百斤價格在160-175之間!扣除百分之三十五的成本,在扣除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工!收割季節請工人是必須的!請工人一天按150計算,想想到自己手裡還有多少錢!百分之三十左右!連續七八年一直這樣!(我們這是山地田,也就是梯田)但是做為農民不種又不行!所以說種植業真心沒有養殖業好!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匆怪!喜歡的點點關注



和尚一家1


大家好,我是農村左手奶爸,生活在農村朋友都知道,現在農村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和孩子。青壯年都去打工了,很多土地都閒著,政府通過撤村並鎮,把土地承包給大戶,那麼在農村,如果承包100畝地種糧食,一年能賺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1.首先小麥種植,每年十月播種,良種費大約25塊一畝,現在用機械鬆土播種,畢竟100畝土地,如果人工不現實,全面用機械省時省力。除種植成本外,還需要農藥化肥成本,為了小麥更好生成,要充足肥料,及除害蟲和雜草的農藥。因此農資費用300元,還有每年灌溉2至3次,這樣成本也要100元。等來年6月份,小麥迎來收穫季節,機械收割費每畝80元,,如果再算上流轉金,那成本為八百左右,但小麥畝產量為900斤,價格左1.2元每斤,這話每畝賺200至300元左右

2.但土地一年可以兩收,在下一季則會種植玉米,大知道玉米產量高一些,但價格雖然低,但一畝也可以賺四五百左右,100畝話也可以賺5萬元了,這兩項合計也賺了八萬元在右,

3.國家針對100畝以種植大戶,額外提供40至160元補貼,但需要個人申請,這樣說光補貼拿到2萬在右,可見規模化種植還是賺錢。

4.總上述,在農村創業還有很大前景,這是我本人觀點,希望給大家提供幫助,我是農村左手奶爸,多多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