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 汽車和電子行業最先受到衝擊

要知道新冠病毒的蔓延對財富1000強企業造成的潛在傷害,只需瞭解一個詞:樹脂。(編者注:“財富1000強”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榜單,而是所有登上《財富》排行榜的公司集合,也並非只有1000家。)

當2011年的地震和海嘯襲擊日本福島縣時,電子產業面臨巨大的困難。全球所有的雙馬來酰亞胺三嗪(BT)環氧樹脂基本都由位於受災地區的兩家東芝化工工廠供應。電子芯片製造商通常使用BT用於密封其組件。沒有BT,就沒有芯片,整個製造業都要出問題。

“它被深埋在供應鏈裡,是組件中的組件。”喬什·納爾遜說,他是戰略顧問公司哈克特集團的戰略與業務轉型實踐負責人。

如今,歷史再次重演。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中國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恰是全球供應鏈的中心。鄧白氏公司的一份新研究預計,財富1000強公司中有163家在受災地區有一級供應商——即直接進行業務聯絡的商家,另有938家在受災區有二級供應商,它們給一級供應商供貨。

“這就有些麻煩了。”尼爾遜說,“如有某個產品只有一家工廠能夠生產出來,一旦出現任何狀況,整個生產線將會受到影響。”

陣痛已經出現。亞馬遜開始大量儲備中國產的商品,安德瑪警示第一季度銷售將下跌五到六千萬美元,多家汽車廠商已經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任天堂預計生產和交貨的延遲將“不可避免”。越來越多的公司發佈了與新冠病毒有關的營收預警。

除了已經公佈的那些影響,許多財富1000強公司尚不清楚它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儘管對一級供應商的狀況似乎是瞭解的,但這些財富1000強公司(以及全球另外500萬家公司)與二級供應商之間並沒有互動,而這些供應商很多都在中國。

鄧白氏的第三方風險與合規部總經理布萊恩·阿爾斯特表示,中國對全球商業的影響力已經不同往日:“看看2003年SARS爆發時,中國佔全球GDP的2%,而現在是20%。”

據這份報告,已經感受到衝擊的是汽車和電子行業,它們的第一季度收入受影響最大。其次是零售和金融服務,再次是整個服務業,尤其是旅遊業的中斷。

“我們看到一些報道,客戶支付空運費來獲取一些配件,而運費越來越貴。”富理達律所合夥人兼該所的全國汽車危機響應團隊聯合主席安·瑪麗·尤茨說。“但我們在北美還沒有看到生產線的關閉。”

“通常製造商的利潤在5%到10%。”LeanDNA的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勒博維茨說,該機構為航空、汽車和工業控制領域的大公司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空運獲取部件變得昂貴,“有的時候部件成本會因此增加10%到30%。”勒博維茨說。這可是衝擊到了底線了。

但如果不採取空運的方式,情況則會更糟——沒有零部件,生產就進行不下去,然後失去客戶。此外,由於越來越多的部件是被定製的,而不是使用一般性部件,因此要找到一個替代來源是個麻煩事,好的情況是成本昂貴,差的情況是找不到替代。

如果公司因為缺乏零部件,而真的關門大吉,情況就很複雜了。一家公司可以輕鬆地停止生產,而要重啟則意味著重新加入整個供應鏈,讓供應鏈提供所有必要的組件。但供應商可能已經轉向生產其他產品,以便讓其收入流不至於中斷。

除了擔憂,目前最大的未知是中國的疫情會持續多久。有些製造商及其供應商或許容易熬過這次疫情。“如果你是財富50強或100強的企業,你會有很多資源可以識別和緩解風險。”納爾遜說。

但對於另一些企業,面臨的風險將不可控。《財富》1000強排名靠後的另一半——各家公司的年收入也有數十億美元——卻常常庫存更少,更依賴於按需發貨的組件、原料和產品。這意味著“手頭只有30到40天的存貨”,納爾遜說。對於中國春節工廠關門的預期可能意味著這些公司安排了額外的庫存,但或許也就是兩週的產能吧。

“再過一個月,你將看到一些公司會出問題。”納爾遜說。

本文源自財富中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